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0|回复: 0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同症型的坐骨神经痛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7-19 0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同症型的坐骨神经痛 [图片]

淡泊宁静 2011年02月16日 13:18 阅读(1) 评论(0) 分类:伤科医案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不同症型的坐骨神经痛(一)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共十五味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疼,补益肝肾,滋养气血,是一个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有效方剂。故千百年来延用至今,疗效卓著。笔者按辨证施治原则,依照证侯特点,抓主要矛盾,把坐骨神经痛分为三种证型,并依此为主方,适当进行加减,结合针灸,对治疗不同类型的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风寒湿痹型
  常因触冒风寒而发,邪阻经络,稽留腠理,以单侧下肢患病为多,初起有腰背僵直酸困或关节痹痛,相继出现患肢疼痛,延膀胱经和胆经在下肢走行处向下放散(坐骨神经走行处,有几点明显压痛)。症状可轻可重。轻时可下床走路,伸屈自如;重时步履艰难,抬腿不便,甚则卧床不起,痛不可忍。患肢可有麻木酸楚,似虫行等异常感觉。气候交变,劳累受寒均可加重。舌苔白,脉多浮弦。本型多见于坐骨神经本身的炎性病变;或伴随而发生的肌炎、纤维组织炎。
    治则:祛风散寒温经活络除湿止痛
  方药:独活12克,桑寄生20克,川牛膝20克,川芎20克,当归10克,元胡1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海风藤20克,伸筋草20克,乌蛇30克,薏苡仁20克,甘草3克
    方药浅解:独活寄生汤是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良剂。经过加减旨在治疗因风寒偏盛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方中独活能温散风寒之邪,通行气血,通痹胜湿。《别录》称独活能“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新久者”。现代研究,独活有抗关节炎、镇静、镇痛等作用。桑寄生不热不寒,是得桑树之余气而生,质厚而柔润,既可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痹痛,又能补肝肾、强腰膝,是本方的主要药品。川牛膝活血祛淤,通利下肢关节,善治下肢寒湿痿痹及坐骨神经痛。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伸屈者,亦很有效。笔者体会,本品治下肢痛,用量宜大,最少在30克以上。川芎辛温香窜,祛风止痛,上行巅顶,下入血海,旁通四肢,走彻皮毛。配当归,尤能发挥其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元胡为止痛良药,行气血、通经络治周身诸痛。《本草纲目》言“元胡能治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实验研究,该药能明显提高痛阈,治疗神经痛等症效果迅速。威灵仙善行通利,无处不到,可行十二经络,宣通五脏,外能祛表之风,内可化里之湿,对四肢麻木疼痛疗效甚好,对下肢痛其效尤速(用量需至30克时效更著)。鸡血藤可温通经络,流畅气血,补血活血,疏经活络,对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甚效,痹证因寒而发者,为必用之品。桂枝辛温,散寒止痛,宣通闭塞,祛风除湿,通血脉,止痹痛,对关节痛,神经痛每用有效。防风性温而质润,是祛风之圣药,能治一身之风症,用在此处可增强祛风胜湿之效。海风藤祛风通络,为治疗风寒湿痹之常用药,对阴雨天加重的痹证用之更好。伸筋草善于疏经活络,祛风除湿,对痹痛引起关节伸屈不利及坐骨神经痛不能伸腿者,效果尤著。本品宜大量使用(30克以上)才有著效。薏苡仁可健脾利湿,排脓、舒筋,用在此处,旨在发挥其消除肌肉、筋骨之湿邪,实践证明其与诸药配合,确有良效。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上述诸药相互配合,治疗风寒湿痹型的坐骨神经痛,有显著疗效。
    针灸方:第一组穴:环跳,殷门,承山,阳陵泉;第二组穴:秩边,风市,委中,绝骨。上述两组穴,每日针一组,交替应用,十天为一疗程,秩边、环跳应有触电样针感下达足部。出针后在第一组穴的环跳、承山,第二组穴的秩边、绝骨各温灸十分钟。
    方解:本方是一个治疗下肢痛的针灸处方,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中环跳穴系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有通经活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不仅可治疗坐骨神经痛,而且是治疗下肢一切疼痛之要穴。殷门穴对下肢的痿软麻木、疼痛、瘫痪,都有一定效果,该处针刺可有触电感上达臀部,下达足尖。现代解剖学证实,该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通过,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和八会穴之一,有疏导经络、强健腰腿及较好的止痛作用,凡筋病皆用此穴。承山可舒经活络,配阳陵泉治膝以下疼痛效果甚好。秩边穴为膀胱经穴位,可祛散寒邪、疏通经络,疗下肢萎软麻木,疼痛不用,是治坐骨神经痛的一个要穴。风市穴可疏风止痛,温经活络。对下肢痿软瘫痪,麻木不仁,都有较好疗效,配委中治坐骨神经痛有协同作用。悬钟(绝骨)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足三阳之大络。有兴阳健步,温经止痛作用,配风市、委中治坐骨神经痛疗效很好。
    以上两组穴的配伍既可使本经气血上下贯通,又可和它经起协同作用,还可免除日日针刺引起局部红肿发炎。一般针一两次即可见效,与中药合用效果更著。
    【病突举例】
  李××,男,38岁,电话线务员。常年在野外登高作业,二年来每逢阴雨寒冷,则发生腰腿酸楚。曾延医诊治,按风湿性关节炎服中西药品,均可缓解。一日,小雨绵绵,登高接线,工作半天。回家途中,感觉腰都僵直,至晚右侧腰膝酸困难忍,彻夜未眠,次日疼痛更剧,延大腿后部由臀、髋、月国窝至小腿外侧放散至足,步履艰难,不能抬腿,几日来病情不减,只服镇痛片缓解暂时之苦。检查时每动右腿,则呻吟不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延坐骨神经走行处有四个压痛点,舌淡,苔白,脉弦浮。
    细察患者,平日多劳作于野外,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既往腰腿疼痛三年。邪不得虚不能独伤人,其人既有宿疾,又逢阴雨天登高作业,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治宜疏风散寒,除湿止痛,温经活络,强健腰腿。方拟第一组穴:环跳、承山、殿门、阳陵泉;第二级穴:秩边、风市、委中、绝骨。每日一组交替应用,针后艾卷温灸环跳、秩边各二十分钟。经针灸一次疼痛就有减轻,当晚入睡甚好,三次后见效显著,病人面带喜色,步行而来,针至七次,疼痛基本消失,患者要求服中药在家休养,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桂枝8克,当归10克,川芎20克,川牛膝20克,鸡血藤10克,海风藤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30克,乌蛇20克,元胡10克,甘草3克,七剂。
      另嘱病人每日自灸秩边、阳陵泉、环跳、绝骨(任选两穴)。二十天后路遇该病人,言已上班,诉说病体痊愈。

    二、气血瘀滞型
  此型多为经络瘀滞,气血痹阻,疼痛绵绵不已,时或增剧。下肢麻木不仁,伸屈不利,痛点固定不移,触压更剧,入夜尤甚,每于怫郁气滞可加重疼痛,舌淡、紫暗或有瘀点,脉多弦涩。本证型多见于梅毒、结核、子宫附件炎或感染性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治则: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独活10克,桑寄生12克,川牛膝20克,当归12克,川芎20克,鸡血藤10克,桂枝8克,乌蛇20克,乳香8克,没药8克,桃仁8克,红花8克,元胡8克,威灵仙30克,甘草3克。
    方药浅解:本方仍是在独活寄生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主要是针对有瘀血症状的坐骨神经痛。除按痹痛用药外,还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达到活血止痛目的。方中乳香、没药均能化瘀通经,伸展筋络。其中乳香偏于行气活血,没药偏于散瘀活血,临床上二药常相伍应用,增强疗效。桃仁、红花均为活血化瘀药,而红花辛散温通,活血调经,祛瘀止痛,行血力强,偏于治全身瘀血且无定处者。桃仁破血行瘀,逐瘀力强,破瘀偏于局部和有形之瘀或瘀在下部着。临床常把二药相伍配用,取其所长,互相协调,合而效著。元胡、威灵仙等药前方已述(略)。
    针灸方:第一组穴:环跳,次骨?,丘墟,委中;第二组穴:承扶,风市,阳陵泉,昆仑。
方解:环跳,阳陵泉,风市,委中前已述及。承扶又名肉郗,有疏风活络,化瘀止痛作用,治疗腰以下疾患有较好效果。现代解剖学证实,其深层有坐骨神经通过。次骨?系膀胱与胆经会穴,有疏通经络。强健腰腿作用,是治疗腰腿痛和盆腔疾患的重要穴位之一。昆仑为膀胱经络穴,可化瘀通络,消肿止痛,对下肢疼痛麻林,萎软瘫痪都有较好效果,配阳陵泉、风市、承扶可加强疗效。丘墟为胆经原穴,能化瘀通经,疏风活络,配环跳治疗瘀血作痛效果很好。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可活血通络,开通瘀痹,温经散寒,疏风止痛,使病邪内出外解,对气滞血瘀作痛的患者确有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沈××,男,36岁,已婚,舞蹈演员,原籍天津人,在山西省方山县工作。八二年秋出差受暴风雨侵袭,渐觉腰腿僵直,弯屈不便,相继发生右腿疼痛。自臀部开始,沿大腿后测月国窝及至小腿部,时轻时重,轻时可持杖行走,重时卧床不起。经××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服药打针二十余天,又在臀部用强的松龙封闭,引起感染化脓,腿疼更为增重,并觉大腿沉重麻木,小腿常有抽搐。遂赴天津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肌筋膜炎,挤压坐骨神经痛,经手术剥离缓解,但未痊愈。回方山后病情复发,剧痛难忍,入夜尤甚,终日卧床不起。往诊时表情痛苦,伏卧于床,触之臀部发硬。压之沿坐骨神经走行处有疼痛和麻木感。六脉俱弦。舌色暗红,右侧有两处瘀点,边沿不清,呈紫红色(系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舌面青紫点,用来诊断瘀血的指征,后文有专题论述)。
    细察患者原为风寒湿痹引起,因封闭感染,肉腐化脓,又经手术治疗致气血留滞,瘀阻经络,瘀痹互为因果,加重病情,施治之法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方药: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川牛膝2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0克,桂枝8克,元胡10克,伸筋草20克,乌蛇20克,灵威仙30克,甘草3克。
    并针秩边,殷门,承山,昆仑四穴,隔日一次,共计三次。
  二诊:病人于第七日自行来诊,虽不持杖但仍有跛行,言及疼痛大减,夜能入睡,因恐惧扎针要求服药治疗。前方既效,再服四剂,嘱其复查疗效,但病人一直再未来诊,一月后路遇患者走如常人,告知中药效果甚好,自己照原方又服八剂,因已痊愈故再未求诊。八五年冬随访时,患者说几年来一直很好。
      三、肝肾不足型
  病症日久,疼痛缠绵,邪留肌腠,脏腑经络失养,至肝肾亏虚,形体羸瘦,皮肤枯槁,患肢麻木拘挛,伸屈不利,遇冷或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脉细。本证型多由于肿瘤、椎体病、糖尿病等慢性疾患或慢性风湿病所引起。
    治则: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方药:
  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川牛膝20克,薏苡仁30克,狗脊12克,防风10克,威灵仙20克,鹿含草20克,杜仲10克,续断20克,兔丝子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桂枝8克,甘草3克
    方药浅解:本方主治痹病日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经脉失养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方中独活、防风、狗脊、薏苡仁、威灵仙,搜利筋骨风湿,兼能止痛。桑寄生不热不寒,为方中祛风益血补肝肾之要药,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止疼痛,与桑寄生配用效更著。鹿含草去风湿、健筋骨、兼以补肾,对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有效,二药与牛膝配用既补肝肾,又治内寒湿痹。续断性温,归肝肾经,可养肝肾,强筋骨,通利血脉,与杜仲合用更效。兔丝子补肝肾,强壮腰膝,性平质润,“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为平补佳品,这是用来增强补肝肾之力。当归、白芍、熟地、补血、养血、和血。川芎、桂枝温通经脉,兼助祛风散寒之力,诸药合用,可使邪得去,血得充,肝肾得补,其病自去。本方对肝肾不足偏重之坐骨神经痛,特别是疼痛日久的患者效果甚好。
    针灸方:
  第一组:肾俞承扶环跳悬钟透三阴交
  第二组:秩边足三里委中阳陵泉透阴陵泉、以上两组穴每日一组交替应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法要轻,出针后揉按针孔片刻,再用艾卷温灸足三里、三阴交各十分钟,起补益之效,其余穴位可用一般手法。
    方解:环跳、承扶、悬钟主要是温通经络,祛邪止痛。肾俞乃肾气转输之处,能益精髓,补肾气,聪耳明目,强健腰腿,对下肢疾患有较好疗效。三阴交有健脾胃,补肝肾,通经活络,调补气血等作用,透悬钟可收一针双效。与其它穴位配合能祛邪扶正。第二组穴除原有秩边、委中、阳陵泉外,还加了足三里、阴陵泉。足三里为众所周知的强壮滋补穴位,这里用来增强生化之源,补益肝肾。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对久痹虚损症有调补作用,与阳陵泉透针可增强疗效。
    【病案举例】
  李××,男,59岁,退休教员。患者于二年前因感受风寒而腰痛,相继又发生右腿疼痛,气候交变或着力伸腿时疼痛增剧,曾在两处较大医院就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系风湿引起。曾服中药和阿斯匹林、强的松等,只见效一时,未能根治而反复发作。半年来又有消化不良,纳食减退,每顿只吃一个冲鸡蛋。
    诊时形体羸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色紫暗,苔薄白,脉弦细。考其脉证,乃痹病日久,肝肾亏虚,兼有瘀阻脉络之象,治当以滋补肝肾,辅以祛痹化瘀,方拟:
    独活10克,桑寄生20克,川牛膝20克,续断2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狗脊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薏苡仁10克,白术10克,威灵仙10克,防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甘草3克八剂
    并针灸秩边、三阴交、足三里各两次。
  二诊:服上药后疼痛减轻,精神较前振作,仍有腰膝酸软。食纳虽少,但觉较前有香味。前药既效,暂不作更,因慢性病需守方守法由量到质变。又开二十剂,每二日服一剂,并嘱病人每晚艾卷温和灸三阴交十分钟,坚持二十天。
    三诊:病人已能持杖行走,纳食有增,腰膝酸软亦有好转,下肢疼痛基本消失,微有麻木感,减去桃仁、红花,以防逐瘀日久耗伤正气之弊,再服十剂。
    四诊:病人接受治疗,已经两月有余,先后服药四十余剂,目前病情已经痊愈,须增强锻炼,修养生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故嘱病人不再服药,而加强体育锻炼即可。后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无此专述,但类似记载是很多的,治疗上亦有丰富的宝贵经验。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是因邪气留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或痹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瘀血阻,经气失于疏导,不通则痛。,本篇着重讨论上述病变,现代医学中椎间盘突出,椎关节病变,椎管内肿瘤,坐骨神经周围组织病变等引起的疼痛都可以参照治疗。
    本病在临床上甚为常见,根据其疼痛部位相当于中医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经在下肢走行处发生的病变。《灵枢•经脉篇》说:“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月国踹脚皆痛,小指不用,为此诸病。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这就从经络理论上提供了依据,实践也证明了这些经络所属穴位对本病确有很好的疗效。
    辨证的关键是先找其内外因素,在内者多系素体虚弱,容易感邪得病,正虚邪实,疼痛缠绵,久而不已,治疗比较困难,故应注意益气养血,培补肝肾,兼以驱邪止痛。在外者系当风遇寒,邪阻经络,卒然而痛。笔者体会本病寒偏胜者居多,每因遇寒而发,得热而解。
    本文讲的几种证型,只是为了辨证方便,治疗有纲。实际上有些病例,几种证型互相参杂,很难截然分开,只是侧重不同而已。笔者曾遇一例病人疼痛二年之久,多方医治不效,后又卧床半年,疼痛难忍,终日呼号,痛不欲生,其证型主要是风湿,但舌有淤点,又年近花甲,而肝肾亏虚。治疗中三方互参,各用其当,结果完全治愈。此外本病针灸有一定效果,甚至有著效,但有些病例还需中西结合综合治疗。针药不效时,应劝病人到上级医院诊治,不要牵强苟且,贻误病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2 19:59 , Processed in 0.0670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