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方数:8)
本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夏秋农忙季节较为多见。被毒蛇咬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并有一定的死亡率。国内主要毒蛇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蛙蛇、海蛇等10种。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都有较粗大而深的牙痕,局部伤口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有麻木蚁走感,局部肿胀有发展趋势,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有出血不止;或有水、血疱形成。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局部伤口出现轻度疼痛,并有麻木感,伤口流血不多,患肢无弥慢性肿胀,易被疏忽,全身症状有头昏、嗜睡、肌肉关节酸痛、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重者可引起吞咽困难,不能言语,瞳孔放大,抽搐休克,以致昏迷,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竹叶青、尖吻蝮、蛙蛇的蛇毒主要是血循毒,局部创口疼痛如刀割,伤口出血成流血不止,患肢肿胀,皮下出血,形成斑点瘀、紫斑块,皮肤发紫、发黑,出现水疱、血疱,以致造成组织坏死、溃烂,全身症状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疼痛,尿呈酱油色,衄血、尿血,尿少尿闭,肾功能衰竭及胸腹腔大量出血,严重中毒时可出现休克,心肌损害明显可出现奔马律,直至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停止跳动;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是混合毒,兼有上述两方面症状。 毒蛇咬人时,其毒液通过毒牙被灌注于皮下组织,其散布方式主要是通过淋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小部分分子较小的神经毒也可直接自血液循环吸收。蛇毒早期吸收非常迅速,以后逐渐减慢。蛇毒在体内分布以肺、心、肾、淋巴含量较多,肝脾较少,中枢神经系统含量极少,还可能与血脑屏障阻挡有关。蛇毒在体内的消除,可以自肾排泄,肝脏可以解毒,且可以解除大部分蛇毒,网状内部系统是体内另一个重要解毒途径。 毒蛇咬伤后,宜就地急救,早期结扎,冲洗伤口,扩创排毒是常采用的急救措施。我国民间用中草药防治毒蛇咬伤有丰富的经验。
方名:蛇伤一点红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镇痉熄风,清解蛇毒。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处方组成】 一点红、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支花、千里光、蜈蚣、乌蔹莓、大蓟、八角莲、三叶刺针草、矮冷水花等干品等分,共研细末,内服每次9-15克,每日3次,首次加倍。儿童药量酌减。用上述药末适量,与水调成粉状,外涂于伤口周围,每日l-2次。 【辨证加减】 伴有蛇毒攻心(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失语等症),加用鲜白药花叶60克,捣烂取汁内服;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者,加万年青叶5至7片,捣烂取汁内服;对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加用蒲公英18克、连翘9克、银花9克、黄芩9克,水煎服;对出血较明显者,加用地丁草30克、夏枯草30克、大蓟3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水煎服;对昏迷不醒者,加用生半夏或石胡萎(鹅不食草)捣烂,捏成花生米大小的药丸,轮流塞一鼻孔;对伤口感染伴有明显坏死组织者,用本方鲜品煎水外洗,或用鱼腥草、乌蔹莓、一点红鲜品捣烂外敷,每日2-3次。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金银环蛇伤21例,五步蛇伤30例,竹叶青蛇伤49例,烙铁头蛇伤13例,眼镜蛇伤12例,眼镜王蛇伤2例,计127例,其中轻型45例,中型62例,重型17例,危型3例。除l例因转院治疗以外,其余均治愈或基本治愈,其中有4例是中西医结合治愈的。治愈时间最短为l天,最长为30天平均5天。 【处方来源】 福建省邵武县水北乡陈广淦。 【按语】 方中七叶一支花、八角莲、矮冷水花、一点红、千里光清热解毒;三叶刺针草,白花蛇舌草利尿消肿,排泄蛇毒;乌蔹莓、大蓟凉血止血;蜈蚣镇痉熄风。诸药合用对早期病人能阻止中毒症状的出现,对已出现中毒症状者也可迅速减轻之。局部外敷,外洗,可阻止毒素的吸收,减少毒素对组织的损害破坏作用。
方名:消风散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祛瘀利湿,解毒通腑。主治蝮蛇咬伤。 【处方组成】 荆芥10克、防风10克、大力子10克、苦参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小胡麻10克、蝉衣6克、木通6克、生甘草6克、生地20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24小时内咬伤者加生大黄10-30克、黄连6-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出血严重去当归、苍术、小胡麻;有复视加蜈蚣2条、全蝎10克;伤肢肿胀不消者加防己10克、半边莲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蝮蛇咬伤32例,全部治愈,无伤残及后遗症。 【处方来源】 浙江省东阳县亭塘卫生院金明星。 【按语】 蝮蛇咬伤多属风火并重,故多取疏风清热,祛瘀利湿之药,又因蝮蛇咬伤后发病迅速,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情较重,加用大黄、黄连等解毒通腑药,尤为合拍。
方名:二灵汤 【功能主治】 功能驱风,活血,利尿,解毒,镇痛。主治毒蛇咬伤。 【处方组成】 五灵脂15克、威灵仙15克、茯苓l5克、吴茱萸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连翘(带心)10克、制半夏10克、秦艽10克、甘草10克、雄黄10克(研细末分2次冲服),水煎服。轻型者每日1剂,分2次服;重型者,每日2剂,分4-6次服。 【辨证加减】 局部肿胀严重加蝉衣、车前子、泽泻;伤口紫黑加生地、赤芍、红花、丹皮、当归尾、金银花、紫花地丁;痛甚者加两面针;痰多者加南星、白前,甚者加白矾l-3克冲服;恶寒发热者加柴胡;有抽搐者加镇痉散(全蝎、蜈蚣);上肢伤者加桂枝或桑枝、羌活或姜黄;下肢伤者加牛膝或独活。症状改善后即减去雄黄、细辛,吴茱萸减至1.5-6克,五灵脂、威灵仙减至10克。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各种毒蛇咬伤52例,24小时内治愈的8例,1-3天治愈的29例,4-5天治愈的9例,6-10天治愈的6例。 【处方来源】 庞恩文等。 【按语】 本方主用辛温、通里、解表之药治疗毒蛇咬伤,可以加强机体的防卫作用,阻止局部毒素继续吸收,通里达表,使毒从表解,从而迅速控制全身中毒症状,促进早日痊愈。本方有驱其邪而不伤其正之妙。本方不用黄连、穿心莲等苦寒泄火之药治疗毒蛇咬伤,因其苦寒较甚,易损脾胃,有致邪毒入里之弊。毒蛇咬伤者不宜服用含酒精饮料。在无输液条件的情况下,可鼓励伤者适量口服温暖的糖盐水或开水。
方名:小叶三点金草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咬伤。 【处方组成】 小叶三点金草50-100克、红背丝绸15-30克、通城虎10-15克,水煎服,冲适量蜜糖口服。 【辨证加减】 金环蛇、银环蛇咬伤加半边莲15-30克;眼镜蛇、眼镜王蛇咬伤加石柑子30-60克;竹叶青蛇、烙铁头蛇咬伤加东风菜15-30克;危重病人加麝香0.5-1克或安宫牛黄丸1粒。 【临床疗效】 本方为主治疗各种毒蛇咬伤211例,痊愈208例,好转2例,死亡1例。 【处方来源】 广西梧州市中医院余培南等。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方名:蛇咬丸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止痛,消肿,生肌。主治毒蛇咬伤。 【处方组成】 (1)雄黄2份、白芷4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4次,每次3克。首次加倍量,儿童减半。(2)母草(又名四方草)30-60克,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分2次服完。(3)或将母草捣烂,冲入冷开水150毫升,去渣取药汁内服。 【辨证加减】 伤处肿胀明显者用五色花500克,煎水外洗;伤口溃烂者加绿矾30克。疮口周围可用(1)方10-20克,冷开水调敷,日3-4次。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各种毒蛇咬伤22例(眼镜蛇咬伤11例,金环蛇咬伤1例,竹叶青蛇咬伤6例,其他4例),均获治愈。平均疗程5.4天。 【处方来源】 广西河池地区第一医院徐富业。 【按语】 母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为广西地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药物之一,对血循毒类蛇咬伤的疗效尤佳;雄黄解毒止痛;细辛祛风消肿止痛;白芷镇痛消肿生肌;五色花、绿矾能加强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故蛇伤可愈。
方名:小红藤方 【功能主治】 功能解蛇毒,止痛,祛瘀消肿。主治毒蛇咬伤。早期运用能控制蛇咬伤后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用于晚期已溃烂的肢体能使其较快愈合。 【处方组成】 小红藤65克、雄黄15克,红芽大戟25克,使用时,先于咬伤处作一切口,并贯通二牙痕,深至皮下,用拔火罐方法于切口吸出恶血和毒液,然后用上方1剂煎水外洗及浸泡伤以清除伤口周围的残留蛇毒。同时,将本方1剂捣烂后加入白酒200毫升,搅拌15分钟左右,待药味浸出后按患者酒量给予口服50-100毫升,以从内解除侵袭脏腑之蛇毒。此外,蘸小红藤药酒在患肢肿胀处自上而下,由轻到重地涂擦和挤压,每日3次,每次约20分钟,使毒液从创口中挤压出来。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竹叶青毒蛇咬伤百余例,均获显效。 【处方来源】 广西荔浦县人民医院余坤甫等。 【按语】 本方对竹叶青毒蛇咬伤疗效显明,亦曾用于蕲蛇、龟壳花蛇等血循毒类毒蛇及蜈蚣、黄蜂、毒虫等螫咬伤,疗效亦令人满意。
方名:蓍草蛇伤方 【功能主治】 功能镇痛,消炎,杀菌。主治毒蛇咬伤。 【处方组成】 药用鲜蓍草60克-120克,洗净,捣汁冲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干草30克-60克煎服。重症每日可服2剂,并以适量鲜蓍草捣烂药渣敷于伤口周围,每日换药l-2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06例蝮蛇咬伤患者,均获痊愈,平均治愈天数5.4天。 【处方来源】 江西省宜春地区卫生局陈武。 【按语】 蓍草,别名千条蜈蚣、花牡丹、飞天蜈蚣、一支蒿、千条蜈蚣赶蛇。蓍草治疗蝮蛇咬伤效果显著,它既能对早期病人阻止中毒症状的出现,又能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的病人减轻中毒症。
方名:银环蛇伤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风,解毒利尿。主治银环蛇咬伤。 【处方组成】 当归尾12克、五灵脂12克、川红花12克、川贝母12克、吴茱萸10克、细辛9克、川黄连9克、白芷9克、半边莲30克、荆芥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咽喉肿痛加六神丸,研末调服,每次10粒,每日3次;痰多加人工牛黄,每次1克,每日3次;大便秘结加大黄15克,或大黄粉5克冲服。 【临床疗效】 本方辨证加减结合局部扩创排毒,治疗银环蛇伤34例,治愈30例,死亡4例。 【处方来源】 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林镇光等 【按语】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