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9 11: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2则 小柴胡汤,方载《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而设,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治疗诸多杂证,颇收良效。现举案如下。 1 低热 患者,男,56岁,中学教师,1999年9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患感冒,经门诊治疗,外感症状已解,惟觉低热不适。初未介意,仍坚持工作,至月余低热犹存,渐至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胸胁憋闷,间有盗汗发生。自疑患肺结核。经胸部拍片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肺结核,遂求诊于某中医大夫旬余,效果不佳,低热仍在38℃左右,胸闷不适。又赴某市医院检查,亦未明确诊断,经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考虑前医滋阴之法已用。遂改用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9月12日复诊:诉服药初觉有效,药停仍发低热。观患者面色少华,测体温38.2℃。症见:神疲纳差,胸闷胁胀,口苦咽干,夜间盗汗,大便稍稀,小便如常,脉弦细,苔薄白,舌质深红,证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郁热伤阴,至阴虚之象明显。病机是气郁化热,予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8 g,法夏9 g,党参9 g,炙甘草6 g,黄芩9 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9月16日复诊:服药有效,诸症缓解,守原方剂量和煎服法再进3剂。追访得知,6剂小柴胡汤,使2个月的低热霍然而愈。 按:少阳部位为半表半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不升发则化火,郁火伤阴,发为是证。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解郁行气之功,用之气郁得舒,而火热自散,阴无以伤,则津液自复矣。 2 阳痿 患者,男,38岁,工人,2000年1月16日就诊。患者诉半年来阳事不举,不能与妻子同房,曾多方求医问药不效,夫妻二人十分苦恼,经熟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详问患者起因,乃知半年前正值暑热,一次与妻子行房事时十分口渴,即痛饮冰茶而酣然入睡。事后,每当行房事,则不能成功,夫妻二人心烦日甚,多方求医,补肾壮阳之中药、成药,屡试效果不佳。症见:形体憔悴,神疲乏力,胸胁胀闷,少腹弦急,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弦缓。此为水结气滞络阻,阳气不舒所致。即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 g,法夏9 g,人参9 g,炙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蜈蚣3条,茯苓9 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1月20日复诊,患者面露喜色,告服药后有效,能与妻子同房,但效果不理想,效不更方,原方再进4剂,剂量、煎服法同前。后随访得知,患者房事正常,病已痊愈。 按:患者行房饮冷而致水结气郁、气滞络阻,阳气不伸,发为阳痿。非肾气、肾阳虚,故补阴壮阳罔效。小柴胡汤宣展气机,蜈蚣通络,茯苓、生姜行水,服之使水气宣散,气机舒展,阳气得伸而阳痿自除。 作者单位: 473600 湖北通山,通山县卫生局 (编辑:李建伟) 日期:2006年12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4卷第14期]栏目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宜此汤以和解之。 【组成】柴胡半觔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括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枯蒌根,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犡,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微似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集注】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肠背阴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炙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证俱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裹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荣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括蒌实也,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括蒌根也,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白芍以戢木也,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泥,加牡犡之咸而软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矣,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日期:2006年12月15日 - 来自[删补名医方论]栏目
王全年 孙广仁 :小柴胡汤宗阳明而治 少阳本态病,处于寒、热双重态:开-闭态。因寒故有闭,因热故有开。开、闭交作,随寒热交作也。什么是态?《说文》:“态,意态也。”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不同的态,对应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态,就是一个东西,处于一定的发展形势及状态中。因为它“必见于外”,故可产生中医“藏者,象也”的信息,让人们认识。伤寒六经病,实为六态之为病。态的意义,显然远远大于经络或脏腑,是“一身之气”织成的六大进行时也。常态潜于“一气”而固守,异态演生出“三阴、三阳”六态之为病。小柴胡汤,就是典型的少阳病宗方,但却宗阳明而为,治不离阳明。 1.少阳本态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2.少阳本态病解释 (1)病机:少阳态,故一定寒热交作,寒热往来。这种状态的产生,多由太阳之病转归而来,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了少阳之为病的“开-闭”态。寒者,阴邪进,寒性收引,故有“闭态”或“敛态”。热者,阳邪进,阳热外释,故有“开态”或“热态”。寒者,似太阳之为病有“闭”态之貌;热者,似阳明之为病有“开”态之容。所以,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焦点症状。在这一态下,少阳枢机不利,引动胆火上乘,灼阴伤津,故有“口苦,咽干,目眩”。脾胃也受影响,故可见“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胸胁为肝胆所辖,故少阳之热可致阳气运动不畅而“胸胁苦满”。有热可“心烦”。所以,少阳,可认为处于太阳、阳明两态之间的一个过渡态品种。因有寒,所以能将少阳态滞定于太阳之为病的闭态;因有热,所以又能将少阳定格于阳明之为病的开态。寒热交作,因气虚无力祛邪所为。而不是阳虚或阴虚。 (2)治法:清热解阳明开态之热,补气聚能祛太阳闭态之寒。 (3)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服。 (4)方解:柴胡、黄芩,苦寒,气质轻清,以清阳郁之热为最佳,治阳明开态热胜恰如其分。又“寒性收引”,顺阳明内趋主阖、主敛势。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大补阳明“土”位之气,使“阳明”有足够的能量“阳明主阖”。所“阖”能量,以气的固摄与防预作用,祛除寒邪,消太阳之为病的寒性“闭”态,恢复生理上的“太阳主开”。寒、热消除,阳明、太阳各回到生理意义上的态势。 中焦“土”位,在脏为胰(传统认为脾)、肝,在腑为肠胃。腑主消化、吸收,主纳、主入;脏主传输、上达,主升、主开。阳明主阖,就是消化吸收;太阴主开,就是升清上达。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顺应腑气以降为和,又顺应阳明内敛之德。 全方合,内聚阳明之“气”能,以祛太阳之为病的“寒”;又苦寒之药,清解阳明之为病的“开”态余热。所以,本方主治,实只从阳明入手,这才是张仲景大师小柴胡汤的千年之妙。阳明之生理在于“阖”,故可补不可泻,参、芪类故也;阳明之为病在于因热有“开”。故可泻不可补,柴、芩可为。 3.小柴汤宗阳明而治 由于拘于传统六经的“经络说”,所以少阳病提纲误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也”。笔者认为提纲应该是“少阳之为病,寒热往来也”。它是阳明与太阳互有胜负打持久战。阳明故有热,太阳故有寒。寒、热,最能反映机体性质的两大类病性因子。所以,以“寒热往来”命定少阳提纲,更具有临床意义。《伤寒论》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处的证,实际对应着一个特殊病机:开-闭态。其实质就是抓住与证高度相恰的“病机”。而在众多与此证对应的“症”中,只有“寒热往来”,最具有代表性。小柴胡汤,以补阳明之“土”位固其本。《灵枢·五音五味篇》:“阳明常多血多气”,阳明主阖,是人体一切能量的蓄集塔。所以,大补气为首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柴汤宗阳明而治,清阳之为病的“热”,补阳明生理主阖的“气”,实为千古之秘。 再,寒热是《伤寒论》定性的要点:太阳寒热,同时出现;少阳寒热,交互而为;疟疾寒热,发有定时;而阴虚之热,朝热盗汗。所以,采“寒热往来”定性少阳提纲,最为精确。它是与少阳证“寒-闭”态下,众多症中最准确的一个。 伤寒三阳病,本质均为热病。所以刘完素依据《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者,则为病热”。指出伤寒发而为热病,其机理主要是“阳郁化热”。如他在《宣明论方·热论》中说:“寒藏于肌肤,阳气不行散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病热。”此处的“怫结”,即“阳郁”后而化热。阳者,阳气也,阳郁而盛而化热。热胜则成火。任何病理因子,如果瘀而成患,都可造成阳郁,阳郁则化火,故刘河间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伤寒三阳态病的热,各有所因,均由阳化。太阳之为病,因寒成闭态,因闭而阳郁而化热。阳明之为病,内阖之气聚集,遇热化热。阳明病热,或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如气分热),或因太阳闭态阳郁化热成阳明(太阳它态证),均可引动阳明主“阖”主“敛”的能量而化热。此能量,附于内阖之“气”而存在,气化阴气、阳气。阳热之邪,恰好引动的是阳气。两阳叠加,必生大热。故阳明态病,以发热为主。 极热,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汤主之,清阳明热用石膏;次热,如“心烦懊憹不眠”,可用栀子豉汤,清阳明热用栀子;太阳、阳明合病的“利遂不止”,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清阳明热用黄芩、黄连;而小柴胡汤,寒热往来,寒时是太阳,热时是阳明,用柴、芩清阳明之热。可见,随阳化热的“阳明之为病”产生的热量多少,所用清阳明之药,随证而变。不拘泥于白虎汤也。 小柴胡汤,只是众多清阳明热方剂的一个,却演生出中医最重要的“半表半里”的小阳理论。此处半表半里,只是一种思维模型,实为一个过度态品种:开闭态。
日期:2006年11月16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李兴培教授谈“小柴胡汤事件”后汉方医学的变化 中医在国际上首度遭遇“信任危机”一一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已经过去10余年。对于该事件,日、中间中西医学界都有着若干评论,仁智互见。李兴培教授认为,这绝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有其时代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事件带给我们应有的思考、启迪与教益。对此,李教授谈了以下认识。 日本汉方医学的兴起 汉唐以降,中医学东渐,相继不断传入日、朝、越等国家和地区。日本汉方医学大师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丛书中言“长女以疫痢殇,恨医之无术……始发愤学中医,经十有八年,其间流传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易其志,用力既久,胜于今日之新法矣……信医圣张仲景遗训,为古方学派”;《类聚方广义》:“张仲景为千古用方之鼻祖……其文简明严正,条理井然,宽猛之治,和攻之法,无不周悉赅备。若能精究其意,推广其义,则万病之治,易如反掌矣”;日本医学博士和田正系为其师《伤寒论阶梯》序:“我们身为医师者,经常遇到疑难病证踌躇莫决,或虽诊断明确而无良好疗法,或治疗而越时重发,但此种情况下,往往易为汉方医学处方所奏效。此种事例,颇不鲜见”。“《伤寒论》不论古今中外均指为惟一之医道遵循……能作为治疗万病的原理”,他赞其师“毕生致于《伤寒论》之笃学者……别无旁求。其对《伤寒论》之解释,为现代医学之最高成就”。足见日本医界有识之士,初始学习中医之切入点乃是从经典着手,其态度之诚恳,起点之高,学习之深入,心得之丰富,俱足以令人叹服。经多代人对中医典籍之研究实践,诞生了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和考证学派等,先后还有如《太素经集注》、《医心方》、《医籍考》和《汉方诊疗之实际》等大量汉方医学书籍问世。至二战以前,汉方医学在日本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汉方医学的挫折及再起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作为二战和珍珠港事件发动者,无条件投降前,遭到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的惩罚性狂轰滥炸,日本列岛大部分城市几为一片焦土,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在美国绥靖政策的羽翼下,战败国日本百废待兴,一切唯美国马首是瞻。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作为胜利者,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什么都管。在医疗卫生领域,麦氏公然信口雌黄地指责“中医不科学”、“针灸是野蛮术”,虽未直颁“取缔中医”之令,却是践行“取缔中医”之实。日本汉方医学自此开始一蹶不振,疾速掉入低谷,即从往昔主流医学,沉沦为不被政府承认的民间非正统医学。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中医事业得以复苏。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果断地制定了“团结中西医”和“继承、整理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中医政策,有真才实学的中医相继被聘入各级医院,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北京、成都、上海和广州四所中医学院成立,中医人士被遴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医界感动了,焕发出巨大潜能。在预防、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成就巨大,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如中医在治疗梅毒、麻风、淋病、急腹症、急性传染病(暴发性流感、小儿麻疹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乙脑、流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以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疑难病症,都获得了良好疗效,这对东邻日本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日本汉方医学界德高望重的大塚敬节、史数道明等,联合政界若干有影响人物,对我国中医药界取得若干重大成就,明显拉大与日本汉方医学差距的实情,多次向日本有关当局苦苦谏言,直陈利弊得失。日本政府遂逐渐放宽对汉方医学界的限制,汉方医学得以重生,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大塚在弥留之际,还谆嘱其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叫中国向我们学习。 小柴胡汤事件“应运”而生 重生后的日本汉方医学界,“赶超”中国心切,决定首先主攻中药与方剂。他们购置最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迄今仍保持着领先中国的先进优势),对中药粗提或精提后进行药理毒理实验。中医方剂仅部分开展现代实验手段研究,但正式生产汉方制剂500余种之多,而其中仲景经方即达200种以上,且一般都是原方原量使用,不得更易。由此不难窥知,日本汉方医学界,对经方功效是何等肯定,对仲景学说是何等虔诚。 小柴胡汤在日本应用之广,可谓家喻户晓。为应付大量需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我国大连专门设厂生产该产品。然而好景不长,沸沸扬扬的“小柴胡汤事件”终于在十几年前的日本发生了。日本、中国先后不断有这类报道及浅评见诸报端或其他媒体,迄今人对之的“旧事重提”,“文外余波”似断非断。“小柴胡汤”怎么了?“中医”怎么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活的灵魂 “小柴胡汤”事件,矛头直指中医,使之遭遇信任危机。溯流穷源,其实这是日本二战后,汉方医学界率用简约对号入座的“汤证疗法”的必然结果。仲景在《伤寒论》中早已强调:中医治病必须“凭脉,辨证,施治”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设若有悖,轻则罔效,重则为祸惨烈。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小柴胡汤,药虽七味,其汤证病机涵义却相当深邃。众所周知,外感病邪来犯,一般皆是按照由表入里之传变规律进行。然而仲景从大量宗族和乡里疫病治疗中,悟出由太阳(表)→阳明(里)传变层次间,还横亘着一个“少阳”半表半里层次。少阳证之确立,乃是仲景洞察力之敏锐,独具隻眼处,实补八纲辨证之未逮,该方遂成为仲景最得意传世佳方之一。其适应证呈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及口苦、咽干、目眩或作呕等症者。仲景于论中曾有“但见一证便是”之语,即指上述症状而言。 须知,仲景在该方之末,明白无误地设有七种加减法:如太少合病,本方合桂枝汤用之;和阳明并病,予大柴胡汤表里双解;误汗而致邪遏不停,柴胡桂姜汤温化宣达;误下热结阳明而少阳仍不解,柴胡芒硝汤和解通结;胸中有热,胃内邪踞,腹痛欲吐,黄连汤清上温下;误下邪陷,滞碍枢机,腹满烦惊,柴胡龙牡汤和解镇惊、扶正祛邪。是故纯恃小柴胡汤“打天下”,万病皆用,独缺加减,不偾事者,几稀矣。我国各地都有应用小柴胡汤化裁,治愈大量感染性疾患和急危难症的报道,也是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显然,发展中医和中医治病,丢弃了辨证论治精神,则“欲速则不达”。 日本汉方医学勃兴已崭露曙光 日本医师星野惠津夫氏等在《所谓汉方药的副作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4:59,1982)文中谓,用某(未具名)汉方16个月,分别出现副作用如感冒样症状、皮疹、口腔炎、消化道症状、休克前期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这些症状的出现,急性病在服药数十分钟后,慢性病则在一至数日后。经仔细观察,多属误治。因为往往“更方后”,这些症状皆消失。是为“小柴胡汤”事件根由之诠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医、中西医结合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本也逐渐恢复与中国交流中医学术,如和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共探血瘀证,购买冠心二号方等。实践反复证明:死方焉能治活病?日本反省后顿悟:应重新向中国学习辨证论治。相继,日本《汉证》杂志第12卷6、7期合刊,特辑发表长篇研究蒲辅周先生临床经验文章;不断延请中国名老中医专家、教授讲学及会诊;派留学生赴中国中医院校学习,攻读学位;频繁来华参加学术会议;中日或多国合办学术研讨会等等。其举措实发人深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即优势。日本正郑重再拾起它。我们,怎么办?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小柴胡汤 作者:董康 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7800897249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1998-3-1 字数:72000 版次:1
a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小柴胡汤的出处、方名含义、功用主治、方解、源流与方论、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制剂研究、系统方研究等内容。以便读者不仅可以一览小柴胡汤的研究全貌,而且能了解其研究的动态及趋势,并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小柴胡汤的专著,特别适合于广大临床工作者,中药方剂研究者,医药院校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出处、方名释义及组成 第二节 源流与方论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研究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第二节 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 第三章 临床运用 第一节 内科疾病 感冒 支气管哮喘 流行性腮腺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胆囊炎 胰腺炎 返流性食管炎 胃炎 冠心病 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肾盂肾炎 肾病综合征 神经精神性疾病 时辰发性性疾病 第二节 妇科疾病 热入血室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三节 男子性功能障碍 第四节 皮肤科疾病 脱发 过敏性皮肤病 第五节 外科疾病 第六节 儿科疾病 第七节 五官科疾病 第四章 制剂研究 第一节 临床制剂 第二节 含量测定 第五章 系列方研究 编辑推荐:
日期:2006年8月8日 - 来自[中医]栏目 伤寒实践论 作者:陈瑞春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05206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4-3-1 字数:283000 版次:1
a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以临床为主,将作者五十年一的临床体会记录整理而成。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归纳成文,其中[方意新解],是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临证验案”是每一方的应用记录,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也是作者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 中篇“医案实录”是临床医案的记录,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 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篇,对几个不同的问题,作了些探讨。 作者简介: 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为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仲景学说研讨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全世界国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首批江西名中医。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收入其资料,入选国际名人中心名人榜。 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攻“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带教、指导的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生4名,皆以其为研究方向。临证擅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对《伤寒论》的研究,应用均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如“伤寒救阴法”。面对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则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 1989年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经临床与实验观察,对提高免疫力和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均有显著疗效,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治学严谨,勤奋务实,对中医的理论探讨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或刊发于美国、香港等医学杂志。主编、参编《伤寒论教学参考》、《喻嘉言医学之书校诠》等著作8部,独著《陈瑞春论伤寒》和《伤寒实践论》。 从医执教50余年,教授过各科层次的班级,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生以及各类进修生和留学生的课程,授课专业以伤寒、温病为主,同时也旁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药。长期坚持临床实践,50余年从未间断。在对部分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不少独到的经验和体会。如对甲肝、乙肝、肝硬化、冠心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肿瘤的中药调治、小儿厌食等都有较理想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也吸引了外省不少求学者前来,近几年,先后有黑龙江、广东等地的四名学员专程求教进修。 对带教学员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严格要求,而且注重学员的医德的培养,经常告诫学员要先做人,再做医生。坚持辩证论治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尽量做到药价廉而疗效好。因此颇为患者赞誉。
目录: 上篇 经方实践 一 桂枝汤 (一)桂枝汤治感冒 (二)桂枝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汤治夏日腹泻 (四)桂枝汤治肌肉痛 (五)桂枝汤治身痒 (六)桂枝汤治自汗 (七)桂枝汤治盗汗 (八)桂枝汤治肺部感染 (九)桂枝汤治荨麻疹 (十)桂枝汤治过敏性鼻炎 二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荨麻疹 (二)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身痒 三 桂枝甘草汤 (一)桂枝甘草汤治冠心病 (二)桂枝甘草汤治胸痹 四 桂枝加葛根汤 (一)桂枝加葛根汤治颈项强 (二)桂枝加葛根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加葛根汤治颈椎增长 五 桂枝加附子汤 (一)桂枝加附子汤治误汗恶寒 (二)桂枝加附子汤治脚膝痹痛 六 小柴胡汤 (一)小柴胡汤治外感发热 (二)小柴胡汤治低热 (三)小柴胡汤治肝炎胁痛 (四)小柴胡汤治夜间磨牙 (五)小柴胡汤治经期感冒 (六)小柴胡汤治咳嗽 (七)小柴胡汤治乙肝“三阳” (八)小柴胡汤治小儿发热 (九)小柴胡汤治冠心病早搏 (十)小柴胡汤治失眠 (十一)小柴胡汤治更年期综合征 (十二)小柴胡汤治暑病夹湿 (十三)小柴胡汤治湿郁发黄 七 柴胡桂枝汤 (一)柴胡桂枝汤治低热 (二)柴胡桂枝汤治感冒 (三)柴胡桂枝汤治风湿热 (四)柴胡桂枝汤治肺心病肺部感染 (五)柴胡桂枝汤治身体疼痛 (六)柴胡桂枝汤治风湿关节炎 (七)柴胡桂枝汤治风湿发热 八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经前期紧张症 …… 中篇 医案实录 下篇 医话实说 附篇 跋 日期:2006年8月8日 - 来自[中医]栏目 当代有效合方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俊,伍游雅 主编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780121429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2-8-1 字数:474000 版次: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