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3|回复: 0

中药的中毒与防治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2-23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的中毒与防治
常见的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1、 乌头类药物 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复方制剂有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贵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这类药物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毒机理主要为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既可致心率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临床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腹泻,眼花,呼吸困难,心悸汗出,面色苍白,语言障碍,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心律缓慢,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心跳过缓或过速,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甚至阿斯综合征,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
1) 用药过量:本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故超过规定剂量易中毒。如一患者服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药后20分钟即中毒。据625例乌头类药物中毒分析,超量用药是其中毒的主要原因,有的超过常用量的数倍、甚至百倍以上。某患者将分130次服用的中药散剂(内含川乌60克),误作一次煎服,药后十秒钟即出现中毒症状。
2) 煎煮不当:乌头类药物宜久煎。乌头碱水解后成乌头原碱,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而强心作用增强。煎煮时间太短,易引起中毒。
3) 配伍或制剂不当。如乌头类药物泡酒服用易导致中毒。乌头类不宜与半夏、栝楼、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犀角合用。
4) 生用:据报道,在23例服用乌头类药物中毒死亡者,有7例服生乌头所致。如一患者用生川草乌各2克,一次冲服,企图“转胎”,结果5分钟后即发生中毒并死亡。
5) 其它还有皮肤接触和个体差异:乌头中毒出现症状,时间快慢不一,中毒量个体差异也较大,且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中毒解救:如洗胃(1:5000高锰酸钾液,2%食盐溶液或浓茶)、导泻、灌肠、大量饮水、口服活性炭、输液等处理,加速毒物的排泄;同时给氧,西药对症治疗,根据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可选用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至心跳及瞳孔恢复正常;利多卡因治疗异位心率失常(室早、室速);呼吸抑制或麻痹患者,可做人工呼吸或给氧,注射可拉明、洛贝林等]。中药治疗:甘草、绿豆煎汤饮用(绿豆60克、黄连6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但要注意,催吐、洗胃必须在无惊厥、呼吸困难及严重主律失常情况下进行。
正确的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用。入煎剂1.5—3克;或入丸、散剂。外用:生品研末调敷。但要注意,生品内服宜慎;炮制品内服宜先煎、久煎(2小时以上)。

一些中药中毒的识别与救治方法

--------------------------------------------------------------------------------

发表日期:2005年7月27日   出处:药剂科    作者:汤启勋   已经有32位读者读过此文


    中药一般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有毒中药的药性较为峻烈,用法不当容易引起中
毒。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以供参考。
1.马钱子
    马钱子性味苦寒有毒。其功用散血热、消肿、止痛,治咽喉痹痛,痛疽肿毒,风痹骨疼、骨折,并治面神经麻痹,
重症肌无力。一般使用炮制品,多入丸,散用,成人的用剂量0.3-0.6g。马钱子主含番木鰲碱(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等
生物碱。能兴奋脊髓,延髓和大脑皮质,增强反射功能,从而增强骨骼肌的能力,中毒性可导致肌肉强直性收缩。
    马钱子中毒的临床表现:首先出现脸、颈肌僵直,反射亢进,轻微刺痛后即可出现强烈的运动反应;继则出现强直
性痉挛和典型的角弓反张;最后由于呼吸肌强直收缩继发麻痹而致呼吸停止。
    马钱子中毒的救治:安定10mg静注,必要时10分钟后重复1次。口服马钱子中毒者在抽搐控制后可用1:5000的高锰酸
钾硫液洗胃。此外,应给中毒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或外人工呼吸。禁催吐,禁用阿片和咖啡
因。
2.半夏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
胃、胸脘痞闷、梅核气。一般用炮制品,成人日用剂量3-9g。生用外治痛肿痰核。
    半夏中毒的临床症状,类似毒芹碱中毒,麻痹运动神经末稍,病人口腔,咽喉有烧灼刺热感,并有流涎、恶心、呕
吐、头痛等症状,继而声音嘶哑、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可死于呼吸衰竭。
    半夏中毒的救治:催吐,可用1%鞣酸溶液反复洗胃及时对症治疗。生姜对半夏具有一定解毒功效,故可取生姜50g
掏烂绞汁口服。
3.附子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功能回*救逆,补火**、通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微、阳瘘、宫冷、心腹冷
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附子的原植物为子根,母根为*头,全*均有毒,其有毒成分不为*
头碱,毒性作用在于引起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兴奋,而后转为抑制,并直接影响心肌而致心率失常。附子及*头常用炮制
品,成人的剂量,附子为3-15g,*头为1.5-3g,且宜先*,之煎。附子及*头民间应用很广,但毒性大,常因由于服用过
量或煎煮时间太短,致*头碱尚未水解为*头原碱而致中毒。
    附子中毒的临床症状:患者感到口腔及咽喉烧灼、大量流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手指麻木、皮肝感觉障
碍、肌肉疼痛、肢体强直、心律失常(以心动过缓为多见),中毒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痉挛而发生窒息和严重的心律失
常。
    附子中毒的救治,除用1%鞣酸洗胃等一般措施外,阿托品对其有一定疗效,*可抑平滑肌的速度紧张,阻断速走神
经对心脏的影响,并能消除或减轻流涎、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每次用1mg,可按具体情况适当多次应用。
中药解毒可用绿豆100g、黄莲8g、甘草20g,水煎加红糖适量内服。
4.天囊星
    天囊性味苦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咳晕、中风痰雍、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常用炮制品,成人的剂量3-9g。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天囊中毒时出现舌、喉发痒、红肿、头痛头晕、心慌气促、脉搏加快、流涎、说话困难、四肢麻木等临床症状。
    救活方法:除采用催吐,洗胃等一般措施外,生姜是有一定解毒功效。对中毒病人应立即灌吸姜汁5ml或25%的干姜
汤60ml,重复应用多次,若呼吸困难者可吸入氧或中枢兴奋药。
5.解金花
    解金花性味辛温有毒。功能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及外科麻醉
等。宜入丸、散剂,成人的剂量为0.3-0.6g。解金花的主要成分为茛菪碱及东茛菪碱。
    中毒后病人全身发红、有皮疹、口渴舌燥、瞳孔散大、头痛头晕、脉搏加快、烦躁不安、谵语以至抽搐,严重时呼
吸快以至昏迷。
    救治方法:鞣酸洗胃,对症治疗,用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黄碱、新斯的明等。中药解毒可用绿豆衣200g,银花120g,
连翘、甘草各60g,煎汁代茶,大量饮用;或磁石、绿豆衣和15g,银花、黑豆、茯芩、甘草12g,灯芯1.5G煎服解毒。
6.巴豆
    巴豆内有多用巴豆霜,并入丸散用,成人日剂量0.1-0.3g。其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作用。用于寒积便
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用蚀痉,用于恶痉疥癣、疣痣。巴豆含腹泻作用的巴豆树脂及巴
豆毒素。
    中毒后病人口腔、咽喉及食道有烧灼,疼痛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稀水样腹泻。严重者,腹泻似霍乱样大量
稀水便不止,肠出血以至血压急骤下降,脉细而均,脱水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救治方法:催吐、洗胃后立即输液,防止脱水所致休克。可静注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血压下降者可于输液中加去
甲肾上腺素或阿拉明,用量视其血压情况而定,一般在500ml液体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2-4mg或阿拉明20-30mg。中药解
救:可用黄莲、黄栢各7g,煎浓汁冷服;或用黑豆、绿豆、甘草各50g煎汁服。表皮肤接能巴豆会引起红肿、疼痛,可用
黄莲水涂敷。
7.商陆
    商陆性味苦寒有毒。功能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渴,二便不通。多用炮制品,成人的剂量为
3-9g。外治痈肿痉毒。
    商陆常有人因误当人参,服用而中毒,其毒性成分为商陆皂甙,中毒后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疼、腹泄、昏睡、视
物不清等症状,严重者全身抽搐,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
    救治方法:除对症治疗外,可用防已、仿风、甘草、桂皮等煎汁服用。




中草药防治疾病的疗效是举世公认的。但其中有一部分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用之得当,固然疗效显著,用之不当,也有引起中毒的弊端。近年来因对有毒品种管理或使用不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者屡有报道。现对毒、剧中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原则作一简介。
  1 临床表现
     
  1.1 过敏反应 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见皮肤荨麻疹或疱疹,兼见胸闷气短,咳喘,烦躁不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注射剂反应重于口服药剂。
   
  1.2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闷胀或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甚至出现肝脏功能损害。如:雷公藤、黄药子、乌头类、斑蝥等。
   
  1.3 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神志模糊,躁动不安,口唇麻木,肢体强直等。如:生川乌、生草乌、雪上一枝蒿、马钱子、朱砂、雄黄等。
   
  1.4 循环系统症状 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心律不齐,急性心力衰竭等。如:乌头、雪上一枝蒿、商陆等中毒可出现上述症状。
   
  1.5 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关木通、斑蝥等。

  2 急救与治疗
     
  一般过敏反应,临床较轻者,停药或经抗过敏对症处理,症状可逐渐消失。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送医院急救,对症处理。
   
  对于中毒反应,必须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2.1 排除毒物 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使毒物尽快排除,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和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2.2 中药解毒 有些中药能够吸附毒物或使某些毒物形成不溶性物质,使机体减少对其吸收,从而减轻毒性反应。如:鸡蛋清、牛奶、豆浆等能与重金属、生物碱类毒性成分,形成不溶性物质,使之不易吸收,且牛奶、鸡蛋清能保护胃粘膜,避免毒物的损害;浓茶、五倍子、地榆炭等可使重金属盐类形成不溶性沉淀物而阻滞毒物吸收。另用甘草、绿豆等单味药物或复方制剂可解各种药物中毒。
   
  2.3 西药解毒 口服或静滴葡萄糖,可增强机体解毒功能,加速毒性成分排出,再结合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及理化性质,选用特异性解毒药。
   
  在采用上述救治方法的同时,必须针对休克、昏迷、呕吐、腹泻等症状,采取对症处理,以减少死亡,并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提高中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中药中毒能免可防
--------------------------------------------------------------------------------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5.01.28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药会损害肾脏、肝脏,养颜美容中药有毒等报道发表了不少,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甚至不敢再吃中药。这样做不仅是“因噎废食”,也是对中药的一种误解,是从认为中药无毒的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其实,中药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正确认识中药过去对一些中药特别是对中成药的宣传中,往往宣传中药是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这样做不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指出“是药三分毒”,每种药物其性都有所偏,即使是人参等常用补品,用之不合理也会“杀人”。所以,我们应加大宣传,普及中药知识,对中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评价。临床用药要辨证施治,有的放矢,做到无病不吃药,无虚不进补,这样才能减少与避免因盲目用药带来的问题。
  加强毒品管理对毒剧中药一定要有专人保管与专柜收藏,严格执行医药卫生部门对毒剧中药的使用规定。从事中药工作的药剂人员必须掌握有毒中药的性能、用法及常规使用剂量,而且要有执业医师的正式处方才能售药,在售药过程中,一定要向顾客详细介绍有毒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严格依法炮制对各种有毒中药必须依照药典的要求科学炮制,这不但能保证用药安全,消除与减轻其毒副作用,还能增强功效,绝不可怕麻烦而减少任何一道炮制工序。只能用于外用的中药,绝不可内服。
  控制用药剂量有些药物毒性非常大,安全范围狭窄,而人与人之间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又完全不同,用之不当或用药过量就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使用有毒中药应严格按药典的规定控制使用剂量,不能超过正常用量。有些药物如马钱子等,最好先从小剂量试服,若无效、无不良感觉再适当增加用量。
  不可擅改用药古代选方用药十分精当,不能随意更改。如近年来在国内外闹得沸沸扬扬、对中药声誉有极不良影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本来古处方中用的是白木通,由于药源紧缺,就改用了关木通。其实二者有根本的不同:白木通是木通科植物,而关木通是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中所含马兜铃酸长期或大量应用对肾脏有损伤。为了对患者负责,消除不良影响,现在所售龙胆泻肝丸已改用原植物。总之,在某种药物紧缺时,选用代用品是有原则的,绝不可影响疗效,更不能选用有毒或副作用较大的产品。
  重视合理配伍合理配伍可减轻药物的毒性,增强疗效,否则就可能加剧药物的毒副作用。《神农本草经》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相畏”、“相杀”就是运用有毒药品时减毒增效的配伍方法。临床上如半夏配生姜、附子配甘草等,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按照医嘱用药临床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所规定的煎药方法、剂量、时间、禁忌、服药方法用药,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改变用药间隔时间和服药方法(不可随意用酒、茶、牛奶等送药)。中成药的说明书一定要详细说明用药剂量、次数、服药方法、副作用、禁忌、疗程等事项,用药前要仔细阅读,按说明书规定服药,避免因蓄积中毒或用药过量等引起毒副作用。
  一些人使用美容养颜类中药所以会产生副作用,就是因为配方中含有大黄等泻剂,因其性寒凉,若体弱或脾胃有阳虚表现,长期或超量应用则会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或经来腹痛等症状,所以,用药要严格掌握疗程。

中藥中毒診斷
    中藥急性中毒具有突然發病、來勢兇猛、發展快、病情重等特點,為使中毒病人盡快轉危為安,必須盡快正確診斷,善於識別個別中藥的特殊臨床表現。救治時間的早晚與病人的預後關係甚大,通過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大致可以確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種類與程度,結合實驗室檢查,加以綜合分析,有利於明確診斷,爭取時間,進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以及呼吸頻率、心率的改變,重者則出現煩躁不安、譫語、氏迷、休克等症狀。
    一、詢問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來者訴述,應詢問何時服用何種中藥、劑量及初期發病症狀等,瞭解原先健康情況,並要求將剩餘中藥進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現場情況,以確診是急性中毒還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診或誤診,也要防止有意偽造病史。
    二、體格檢查
    對輕症病人,可以全面檢查,以作出準確的診斷當然也要避免因體格檢查而延誤治療。對危急病人則應觀察其典型症狀與體征,爭取時間,有效地進行搶救。如含阿托品類中藥中毒時,常有瞳孔散大、潮紅、口乾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點檢查的內容有:
    (1)皮膚、面容的顏色及損傷情況,皮膚彈性,體溫,肌肉是否抽搐與痙攣。
    (2)瞳孔大小,對光反應,結膜是否充血。
    (3)神態是否清醒、昏迷或譫妄。
    (4)呼吸頻率、節律幅度,呼氣有無特殊氣味,肺部有無鑼音。
    (5)心率、節律及血壓。
    (6)腹部是否壓痛,有無腹瀉。
    (7)嘔吐物及排泄物的氣味、顏色。
    三、實驗室檢查
    這是正確診斷或證實診斷的依據。首先安排一般常規化驗,或生化細菌檢查,必要時可作肝、腎功能、基礎代謝、心電圖等檢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採集患者大小便、嘔吐物、胃洗出液、血液等,針對可疑毒物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查。有毒中草藥中毒時,可採集同樣的標本,讓有關單位及專家鑒定。

细说中药中毒

--------------------------------------------------------------------------------
本文章关键词:中毒  请输入关键词搜索更多信息   


2005-3-22 8:38:49  
[被屏蔽广告]
疑难不孕与生殖疾病在线 有问必答全新改版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一向以毒副作用小而著称于世。然而,最近从多份权威报表上看到,近20年来,中药中毒病例明显增加。80年代以前,国内每年报道中药中毒病例不足10例;80年代,平均每年病例报道数约200例;90年代,平均每年报道病例数已达567例。


    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何在?记者近日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理论研究室主任岳凤先研究员。


    年逾花甲的岳凤先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60年代中期在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近20年来,岳凤先从事中药现代化及西药中药化研究,已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了《中药的现代研究》、《中药现代化》等学术专著。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在中药和西药理论研究领域建树独特的专家之一。岳凤先认为,使用中药出现中毒情况,这不是药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使用者违背了中医药学理论所致。比如砒霜,可谓中药中的大毒之品,但按照中医药学理论的用药原则去使用,只能产生治疗作用,不会使人中毒。还有生草乌等也是这种情况。这类中药使用不当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品种混淆,如有人误将商陆当人参服用;有的处方中是车前子,药房却给了马钱子;还有的药店将砒霜当鹿角霜卖给使用者等。实际上这是一个责任心和药房管理的问题。二是剂量过大,如有人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痛,一次竟煎服200克生草乌,超过常用量的几十倍!


    耐人寻味的是,大量的中药中毒病例中有许多是服用了常规的补益药品而中毒的。岳凤先指出,这是一些医生(有的并不真正懂中医中药)不顾患者具体情况及药物的具体性能而滥用“补药”的恶果。有人根据人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的实验结果,误将其当作强壮药使用。有一对新婚夫妇入洞房前,煎40克红参服用以补身体,结果兴奋过度、神昏谵语,进了病房。时下这类“人参滥用综合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实,中医药学理论把人参性能确定为补气,只适用于气虚者,气不虚者服用后很容易致病(中毒)。据了解,临床上还有“调和诸药”、“解百草毒”性能的“甘草中毒”病例。岳凤先分析认为,这也是违背中医药学的用药规则所致。


    中药中毒病例中有一类是复方中药中毒。其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由中药生药或中药饮片组方,经现代技术手段提取其部分成分而研制的药物,它们虽然标有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使用上却是针对西医药学概念上的疾病。


    另一种是中医药学的传统成药,虽然标有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和主治,但经过现代科技研究后增加了针对西医药学概念的疾病主治内容。


    这类中药在临床使用时,不再顾及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及宜忌,极易造成中毒。比如有的药标明功能为清热解毒,主治则为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等疾病。实际上从中医的观点看,细菌感染的患者中有人是实热证,有人是虚寒证,若置药物的清热解毒功能于不顾,那么虚寒证患者就极易中毒。这些病例实在值得一些医生和中药研制者深刻反思。


    对于一些名义上是中药中毒,而实质上是西药中毒的病例,岳凤先研究员分析认为,这类“中药”是从现有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药物,如麻黄素,黄连素、阿托品、延胡索乙素、汉防己甲素、靛玉红、青蒿素等。迄今为止,它们的中药性能和功效还没有被真正研究过。就麻黄素而言,它是性寒还是性热,适于寒喘抑或热喘,至今情况不明,如果不辨证分型用于所有的喘病者,则必然会因不对证而使人中毒。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味中药经现代科技手段而确认其能治疗某些西医药学概念的疾病,使用时已经不再顾及原有中医药学的功能、主治,由此引发的中毒,也只能是西药中毒了。再如有的医生一遇细菌感染疾病,一律开出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药让患者煎服。


    这种一刀切的用药方法,已经把这四种中药当成抑菌消炎的西药了。若以中医药学的观点审视,这四种药为苦寒药,具有清热解毒功能,如果用于虚寒证的细菌感染患者,发生中毒就带有某种必然性了。


    岳凤先研究员指出,他所见到的大量中药中毒病例报告中,很难找到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合格,又严格遵循中医药学用药理论及规则用药而致中毒的病例。造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药,今天被滥用、误用到这步田地,实在令人痛心,值得有识之士关注。
  
  ■编辑点评


    好端端的中药被滥用、误用,治病变成了致病,着实可悲。如果是江湖游医们下的药是不奇怪的,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也是容易防范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为医者开出的处方,则不能不令人心头发紧。由此我们想到,为医者的素质、学识和责任实在是重于泰山。由此还想到,如果说医学的科普任重而道远的话,那么中医药学的科普更是道远而任重。
中药中毒病例增加的原因分析
岳凤先
    近一二十年来,有关中药中毒的病例报道明显增加。针对此种现象,一些医药界人士提醒人们,"不要认为中药毒性小",进而疾呼,"应加强中药毒理学研究",客观情况到底如何,中药中毒的原因何在?笔者对近10年文献研究情况表明,中药中毒病例报道增加的突出原因,乃因中药使用违背中医药学理论所致。 第一、人们对中药的认知和使用。 概括起来,人们对中药有三类认知和四类使用,分别表述如下:现在人们认知的中药有如下三类:第一类为现有中药,或称传统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第二类为由现有中药而研制的具一定现代科学内容的复方中药;第三类为由现有中药而得到的化学成分组成清楚的药物,即单体化合物药物,仍称中药,甚至称现代化中药。对第一类中药有按和不按中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要求的两种使用。对第二类中药,虽标明中医药学的功能,但使用时却仅按西医药学概念的主治而使用。第三类中药则功能和主治均为西医药学概念的病因和病症,更完全按西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要求而使用。如上三类中药和四类使用而致人体中毒,均在报道时被称作中药中毒。 第二、对第一类中药中毒原因分析和固有标识有毒乃至大毒的认识。 在中医药学典籍中,确有一批现有中药标识为有毒乃至大毒,然而此种标识,是指对正常人体而言;或是提示人们,这类药使用应当慎重,略有偏差,则令人中毒。决不意味着此种标识之药按中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规则使用定会中毒。例如砒霜,可谓大毒之品,但按中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要求而使用,只产生治疗作用,并不令人中毒。其它如生草乌等亦然。 所报道的中药中毒病例,涉及的中药不仅有标识有大毒之品,更有被视作补益药的中药。原因何在?具体情况有:(1)品种混乱,如将商陆当人参用;处方中为车前子,药房却卖给马钱子;药店将砒霜当鹿角霜卖给使用者等。(2)剂量过大。有人为治风湿性关节痛,一次煎服200克生草乌。(3)不顾具体人情况和具体药性能。有人根据人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认为其为强壮药而使用,例如一对新婚夫妇入洞房前,为补身体煎40克红参服用,导致过度兴奋、神昏谵语,结果进了病房。其实人参性能为补气,只适用于气虚者,气不虚而用,只能是滥用。滥用人参较普遍,已有专用中毒术语"--人参滥用综合症"。就是有"调和诸药"、"解百草毒"性能的甘草,亦常见中毒报道,实属不顾人体状况的结果。总之,现有中药之所以会令人中毒,就所见报道的病例而言,均属违背中医药学理论的用药规则所致,尚未见按中医药学理论的用药规则使用而中毒者。 第三、对第二类中药中毒原因分析。 这类被称作中药的药物,基本是复方中药,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中药生存或中药饮片而组方、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其部分成分而研制成的药物,它们标有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主治都是针对西医学概念的疾病。另一情况是中医药学的传统成药,虽然标有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和主治,但由于近代在进行现代研究后,又增加了针对西医药学概念疾病的主治内容。如上两种情况的中药,在临床使用时,则不再顾及中医药学概念的功能,只按西医药学概念的主治而使用,帮势必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中毒的可能。例如有的药标明功能为清热解毒,主治则为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之疾病。客观讲,仅就细菌感染之疾病患者,有人属实热证,有人则属虚寒证,若置清热解毒功能于不顾,那么虚寒证者势必会出现(起码是易出现)中毒。此类中药中毒者的出现,显然属于违背中医药学用药理论所致,或者是将中药当成西药使用而致。 第四、对第三类"中药"中毒的原因的分析。这类药物,只能称作所谓的中药了,因为它们的功能和主治,均与中医药学无关,只是得自中药罢了。突出为由中药中所得单体化合物的"中药",例如麻黄素、黄连素、阿托品、延胡索乙素、汉防已甲素、靛玉红、青蒿素等。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中药性能和功效还没被真正研究过,就麻黄素而言,它性寒或性热,适于寒喘或热喘,至今不知,若对所有喘病者均用,势必有人不对证而易致中毒;再就黄连素而言,其性寒或性热,适于实热证还是虚寒证的细菌感染,至今不知,若对所有细菌感染者或不顾中医证型而使用,势必有人不对证而易致中毒。客观地讲,它们是西药,药典亦将它们归到二部,只是有人偏爱而愿称其为中药。它们之令人中毒,只能称西药中毒,不应称中药中毒。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味中药经现代科学研究而知其所能治疗的某些西医药学概念上的疾病,据此而使用,不再顾及原所具中医药学的功能、主治,它们所致中毒,亦只能称西药中毒了。例如一遇细菌感染疾病,则开处方黄连、黄苓、黄柏、大黄,虽然此四药为中药。因这四药为苦寒药,具清热解毒功能,若用虚寒证细菌感染者,势必易致中毒。 综上所述,中药中毒病例报道增加,并不是中药毒性的深入认识的结果,而是由于对中药毒性认识的不全面,违背中医药学理论而使用的结果。只有更好地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中药,才是避免中药中毒现象增加的根本所在。
哪些中药可引起中毒

2003-03-01 00:00:00

   中药引起的中毒,有时比西药更甚。例如,巴豆中毒使人呕吐、剧烈泻下;马钱子中毒使人强直性痉挛、四肢震颤、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桃仁服用过量可导致延髓呼吸中枢麻痹;苦杏仁含氢氰酸,中毒时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苍耳子含对肌肉、神经有毒的物质,过量服用可中毒死亡;瓜蒂中毒可致呕吐;半夏、南星中毒使人咽干口燥、痰中带血;白果中毒使人头痛、发热、抽搐、烦躁、呕吐、呼吸困难;霉甘蔗中毒常危及患者生命。
  许多中成药是由各种单药配制而成的,同样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黄连素,目前应用甚广,能治多种疾病,但其不良反应也偶见恶心、呕吐、皮疹等。灵芝片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止咳平喘,但如果服用不当,极少数病人也可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脸潮红、恶心、食欲不振、心慌、胃部不适及便血等。有些药,一般人服用后较安全,但有些特异体质病人服用后,则会发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中毒等。所以,服用中药也要十分慎重。
  

药中毒预防
字号选择〖 大 中 小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中药中毒预防
  1.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毒性,限剧性中药中成药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关于28种有强毒的中药及4种中成药管理的规定。像西药中的毒品一样,有强毒的中药中成药也应实行专人管理、专柜保存,具体品种和规定内容见第一章第五节。
  2.凡应该炮制的中药一律依法炮制,禁用生品内服。
  3.配方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配方发药时应执行查对制度。凡标笺不清或可疑品种应查对清楚后才可发出。
  4.注意药物适应证:据研究,半夏对缺乏胃酸的孕妇病人可损伤胎气,而胃酸正常的孕妇病人则无此弊病。
  5.配伍恰当:例如,据报告“四逆汤”的毒性比单独应用附子降低75%。应用常山时加入半夏可防常山所致的呕吐。
  6.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严格掌握毒剧药品的使用剂量,一般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在无医生指导情况下,不可随意超量乱用。
  7.根据药物特性采用正确服用方法,如煎麻黄去沫,鸦胆子用胶囊或桂元肉包裹服用。
  8.内服外用药品要分开放置,特别是某些有毒的外用中成药要妥善保管,防止误作内服。
  9.毒药包装用具或盛器不经彻底处理,严禁盛装他种药品或食品,也不应随便乱丢,应作妥善处置,以免他人误用中毒。曾有用装过砒霜的口袋装面粉而导致中毒的报道。
  10.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毒性强烈的中药中成药更应如此。
  11.加强中药中成药毒性知识的宣传,教育儿童不要自行服药,更不要随意采食有毒中药的果实或种子。  

常用中药中毒的诊断与解救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信息中心转 发布时间:2005-5-17 阅读:278次

麻黄
一、诊断
麻黄碱易自消化道吸收,其毒理作用为抑制丁氨基氧化酶的活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误服0.5-2h出现症状:头痛、颜面潮红、出汗、恶心、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视物不清、尿潴留、心律失常,甚至惊厥。
二、治疗
1、中药治疗:
1.1 催吐:瓜蒂散0.6g白开水冲服,然后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
1.2 导泻:大黄9g,厚朴6g,木香6g,元明粉15g,甘草6g,水煎两次,合在一起,分两次服完。每4小时一次。
1.3 解毒:绿豆15g,甘草30g,加水煎取300ml,每2h服150ml,连服3~5剂。
2、西药治疗:
2.1 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2.2 立即皮下注射阿托品1mg,15min后视病情可重复注射一次。
2.3 镇静剂: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或口服氯丙嗪25-50mg,3/日,或水合氯醛20ml灌肠。
2.4 补液。
2.5 忌用氨茶碱,因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细辛
一、诊断
细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过性兴奋,继而中枢神经转为抑制,特别是呼吸系统抑制。先出现头痛、呼吸急迫、烦躁不安、瞳孔散大,体温、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继而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治疗
1、中药治疗:排毒,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及导泻,同时补液促进毒物排泄。
2、西药治疗:
2.1 对症治疗:戊巴比妥0.3~0.5g,2/日,抗惊厥。
2.2 尿闭时应进行导尿,或口服双氢克尿塞50mg,3/日。
巴豆
一、诊断
巴豆含巴豆油毒素,是一种峻泻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食入后口、咽、食道有烧灼感,腹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脱水,休克,体温升高,蛋白尿。
二、治疗
立即以温水洗胃,但动作要轻,蛋清或冷米汤内服,以保护胃粘膜。

狼毒
一、诊断
狼毒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皮肤能引起炎症。内服过量引起急性泄泻,甚至呼吸麻痹死亡。引起口腔及咽喉肿痛,血压下降,烦躁。严重时精神失常,眩晕,举步不稳,痉挛等。
二、治疗
1、洗胃,
2、可口服活性碳。
3、补液,
4、服止泻药。
5、烦躁者服镇静剂。

苦楝
一、诊断
苦楝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泄、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心率及休克。
二、治疗
1、排毒:催吐、洗胃、导泻及补液等措施。
2、对症治疗:保肝,纠正休克及心衰,控制惊厥。

槟榔
槟榔过量能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等。
因内服引起中毒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半夏
一、诊断
制半夏具有抑制咳嗽和呕吐中枢的作用,生半夏对皮肤和粘膜有腐蚀性。临床表现为口、舌、咽喉灼痛、肿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痛,轻度发烧,出汗,舌运动不灵活,味觉丧失,腹痛,心悸,面色苍白,严重时喉头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二、治疗
1、洗胃,
2、导泻,
3、饮蛋清、牛奶或稀粥。
4、呼吸麻痹者吸氧及可拉明等中枢兴奋剂,
5、必要时可性人工呼吸。
6、对症及支持疗法。

苦杏仁
一、诊断
苦杏仁中毒是由氢氰酸引起,食入1-2h内出现症状,早期口苦,流涎,呕吐,腹泄伴头痛,乏力,心悸,血压升高。中毒加深呼吸急促,牙关紧闭,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呈休克状态。
二、治疗
解毒按氰化物中毒抢救办法,3%亚硝酸钠10-20ml缓慢静脉注射。

桔梗
一、诊断
桔梗服用过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表现恶心、头痛、呕吐、头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严重时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二、治疗
1、洗胃导泻;
2、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洛贝林、尼可刹米等;
3、大量补充液体稀释毒素;
4、吸氧或人工呼吸。

朱砂
一、诊断
朱砂内含有汞,中毒量汞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腐蚀或坏死作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脏。表现:恶心,呕吐,腹泄,少尿、尿闭、尿毒症,血压下降,全身水肿,循环衰竭。
二、治疗
1、洗胃:洗胃后继服乳汁、蛋清,使之与汞结合延缓吸收;
2、解毒: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醇等;
3、对症治疗:心衰时可用强心利尿药如速尿及西地兰等。

乌头
一、诊断
乌头全株有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迷走神经中枢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表现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走感,重者肌肉强直。可迅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肌、气急、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呼吸及循环衰竭。
二、治疗
1、排毒:催吐、洗胃、导泻,
2、静脉补液促进毒物排泄。
3、解毒:阿托品
4、对症治疗:吸氧,
5、抗休克,
6、体温过低时予以保温。

苍耳
一、诊断
苍耳含毒蛋白,易损害肝、肾、心等实质性器官,引起消化及神经系统机能障碍。首先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继而出现肝脏损害、肝大、黄疸,胃肠道出血,严重者昏迷、抽搐、尿闭、休克,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治疗
1、排毒:催吐、洗胃、导泻,
2、静脉补液促进毒物排泄。
3、芦根60g,绿豆30g,金银花15g,甘草9g,葛花9g,水煎2次,和在一起,每早晚分服,连服3-6剂。

马钱子
一、诊断
马前子中毒量为2-5g,中毒潜伏期约30min~3h,含毒成分吸收如血迅速由循环进入组织,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呼吸加快,面颈部肌肉抽搐,吞咽困难,继之全身肌肉抽搐,出现强直性惊厥。
二、治疗
1、排毒解毒:1:2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后,20%药用炭混悬液30ml解毒。补液促进毒物排出。
2、对症治疗
2.1 镇静:将患者置于安静的暗室中,避免声光刺激。水合氯醛、安定等镇静。
2.2 静脉缓推2%硫酸镁解痉。
2.3 惊厥严重时,用蜈蚣两条,全虫6g,沿末,1次冲服。

桃仁
一、诊断
食入后一般于1-2h出现症状,含毒成分为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大量内服可麻痹延髓的呼吸中枢。早期口苦、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常为水样便,并伴头痛、乏力、心悸、血压升高,严重时牙关紧闭,呼吸困难,昏迷,休克。
二、治疗
1、解毒:
1.1 静脉注射10-20%硫代硫酸钠2-5g。
1.2 1:5000高锰酸钾或3%双氧水溶液洗胃。
1.3 依地酸二钴、组氨酸钴、谷氨酸钴等解毒,剂量5-15mg/kg,溶于50%GS40-60ml缓慢静注。
1.4 为增加疗效,还可在其后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溶液20-50ml。
2、中药:取杏树皮,削去外皮留中间纤维部分,加水500ml,煮沸20min,过滤灌服。

天花粉
一、诊断
天花粉为大分子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故可出现过敏反应。大量对肝、肾、心脏有毒性作用。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度)、皮疹(少量散在性红疹,有痒感),过敏性哮喘,关节疼痛,心动过速,出血甚至过敏性休克。
二、治疗
1、发热:肌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2、皮疹及哮喘:异丙嗪、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出血:口服云南白药,肌注维生素K.
6、过敏性休克:迅速按常规抢救。

蜈蚣
一、诊断
蜈蚣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中毒潜伏期约30min~1h,中毒量约15~30g。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不省人事,心动过缓,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二、治疗
风尾草120g,金银花90g,甘草60g,加水1000ml,煎至250ml,一次灌服,一日2剂。

万年青
一、诊断
万年青素与羊地黄甙的作用相似,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兴奋迷走神经,使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用药后30min~1h出现症状,初期症状为头昏眼花、恶心呕吐、流涎胸闷、腹痛腹泻,水样便,脉缓,心律不齐(完全性传导阻滞、室早),谵语或昏迷。
二、治疗
1、中草药:
1.1 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水煎2次,和在一起,分2次服。
1.2 甘草15g,绿豆30g,水煎分2次服。
1.3 浓茶加适量白糖,频频顿服。
2、西药
2.1 0.2-0.5%鞣酸溶液洗胃。
2.2 4g依地酸钠入5%GS250ml中,约4h滴完。
2.3 大量呕吐时,可吞服冰块,或注射吗啡,每次20mg。
2.4 心律失常者按常规处理。
2.5 呼吸衰竭可用洛贝林、阿托品、尼可刹米、氨茶碱。
注意事项:绝对禁忌钙剂;在各种治疗中均应观察心电图。

蟾蜍
一、诊断
蟾蜍是一种复杂的有强心作用的混合物,其主要作用于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律缓慢、心律不齐,甚至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房纤颤,最后导致心律衰竭而死亡。常在食后0.5~1h发病,也有达2h左右者。主要表现有:
1、消化系统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2、循环系统症状:轻者心悸、心跳慢,重者可出现窦房结阻滞、房室分离、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的传导阻滞可导致心脑综合征。
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嗜睡、口唇和四肢麻木等。
严重中毒可见烦躁不安、抽搐、昏迷、血压降低、呼吸表浅,最后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
二、治疗
1.中草药
1.1 轻度中毒者,可用生甘草适量咀嚼吞汁。再用新鲜生姜汁约5ml、红糖适量冲水服。
1.2 鲜芦根120g,捣汁,内服。
1.3 大量饮浓茶水。
1.4 蟾蜍误入眼中,可先用大量冷开水冲洗,再用紫草汁洗涤、点眼。
1.5若呕吐频繁、腹痛泄泻、脉迟者,可用霍香正气丸2瓶、理中丸1丸,一次服下。
1.6 若昏睡烦躁、面色青白、口鼻气冷、汗出肢冷、胎白滑、脉沉迟,可用苏合香丸1丸一次服下。
2. 西药
2.1 中毒早期可催吐
2.2 用0.025%高锰酸钾溶液或1%盐水洗胃,再内服泻盐。
2.3 中毒轻者,阿托品每4-6h皮下注射0.5mg;严重者每2-3h静脉注射0.5-1.0mg,直至心律紊乱消失为止。
2.4 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用异丙肾上腺素。
2.5 有烦躁、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巴比妥类、安定等药物。
2.6 有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时,可给予苯甲酸钠咖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2 21:31 , Processed in 0.0654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