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的传说 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真。共七男一女,即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八仙的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图》与《八仙传》,但其中的人姓名尚未固定。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称“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义。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的葫芦可救济众生;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也是惩恶扬善,济世扶贫的神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八仙巧惩恶老财”是其中的一个。但以“八仙庆寿”与“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据道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八仙“事迹”如下: 铁拐李,亦称李铁拐。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 张果老,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武后召之出山,他装死不赴。常倒骑白驴,日行万里。唐玄宗时,派使者请他入朝,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职衔,赐号通玄先生。 何仙姑,名琼,永州零陵人。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服侍母亲。后尸解仙去。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吕洞宾,即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相传吕洞宾进士落第后遇钟离权,钟离于炉上煮黄粱饭,授枕予洞宾睡,梦见自己中进士、当 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倏忽醒来,黄粱犹未熟,方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梦而已。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
-------------------------------------------------------------------------------- 铁拐李 铁拐先生居八仙之首。关于铁拐先生身世的传说颇多,一说为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这里讲的是铁拐先生遇太上老君得道的传说。 铁拐先生质非凡骨,学有根源。 相貌魁梧,具五行之秀气;心神宣朗,识天地之玄机。年轻时就不愿打理俗务,却仰慕大道金丹。他认为天地皆虚,人生皆幻。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贵功名,皆迷心之鸩毒,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是身外之浮云。并且有是从无而来,有则必无,这是不变的常理。 人生自有乐境,何必耽于俗情,空度岁月。 于是他立志修真。告别亲友,寻找清幽之谷,依傍深穴之岩,垒石为门,拨茅为席,澄心净虑, 服气炼形,废寝忘食,几年来勤于修行。一日,想到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于世,听说太上老君居住在华山,何不拜他为师?于是披星戴月,宿水餐风,来到华山,求道于太上老君。老君授于他道之精要,铁拐先生心花顿开,尘情冰释。离开华山后,铁拐先生更是运道益坚,用功益力。 一日,太上老君跨鹤而来,邀他十天后同游西域诸国。十天后,先生嘱附徒弟杨子说:“我的神(元神)将出身体,赴老君之约于华山,留魄(身体)在此。倘若游魂(元神)七日还不返回。你可将我的魄火化。若七日未满,定要看好此魄,切勿让他被损坏,千万别违背了我所言。”嘱附完毕,先生静坐,元神离体,神游而去。 徒弟杨子受命守尸,加意防护,日夜不敢懈怠。到了第六日,忽见家人飞驰而至,催促他说: “母亲病得十分严重,死而复醒,专等见你一面,请速归。”杨子大哭道:“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我离开,谁来守尸。”家人说:“人死了那有复生之理,况且已死了六日,其肺肝必已腐坏,那里还能复生,真是愚啊!我认为你的师父六日了还不归来,有失信之罪。 如果亲人一旦告终,送死不及,那是终生之恨,不如火化他的尸体,速归事奉母亲。 ”杨子听完,一心犹豫。但事已至此,不可兼得,就听了家人所言。 于是杨子架起柴薪,置尸于上,并陈列祭品共挽章,哭涕着拜祭师父。挽章道: 母病不可起,师魂犹未归;师言将待践,母命安忍违。舍鱼取熊掌,二者难兼之, 涕位辞灵魂,华山好自依。祭祀完毕,燃起火,薪多火烈,尸骨很快化尽。杨子望空大哭一场回家尽孝去了。到家时,母亲已死。 这边先生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竺乾诸国,历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邀游数日之间,多得老君之道,七日即到,于是向老君辞归。老君笑而不答,为之作偈,并催他赶快回家。偈曰: 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归家之时,正当第七日,来到茅斋寻找魄,却毛发无存。也不见徒弟杨子。一转身见堆柴薪之处,暖气腾腾,幽烟寂寂,方知尸身已被火化,深怨弟子违背盟约。 先生的游魂无处可依,日夜凭空哭号。 一日见一饿莩之尸,倒在山侧,猛想老君临别之偈:“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遂知这饿莩之尸,即是他的依附。即然如此,何必怨天尤人?魂正无依附之处,那还有时间选择躯体?于是先生将魂附在饿莩之尸,站了起来。那饿莩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后世所见先生之跛恶之形,就是来源于这饿莩之体,而并非是他的本原旧质。先生托尸而起之后,又能辟谷变化,于是将手中竹杖以水喷之,成铁拐。 人间多不知其姓名,故以铁拐李来称呼他。
-------------------------------------------------------------------------------- 倒骑驴的张果老 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看到人类道德日下,尘世中人迷于功名利禄,还以为过的越来越好,于是倒骑着毛驴游戏人间,留下了很多传说千古流传。 史书记载,张果老唐代的时候居住在恒州中条山,自称已经有好几百岁了。那时的人都说他有长生不老之法。神仙本不同于凡人,将相王臣不过都是凡夫俗子,想见神仙谈何容易。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召见他,他都谢绝不肯相见。武则天也招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妒女庙前装死。当时正是酷夏,他的身体转眼之间就开始腐烂生虫。武则天听说了,以为他真的死了,只好作罢了。可是后来又有人在恒州的山中见到了他。 据说张果老总是倒骑着一头白驴,日行几万里。休息的时候将驴子折叠收起,就像纸一样薄,放入巾箱中;需要乘坐的时候用水一喷,又变成了驴子。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派遣通事舍人到恒州请张果老,张果老在他面前气绝而死。他吓得赶紧焚香祷告,说明天子求道的心意,张果老才又活转过来。通事舍人不敢相逼,赶回京城告知唐玄宗。唐玄宗又派遣中书舍人带着玺书相请,张果老于是随着他到了东都。唐玄宗将他安置在集贤院,乘车入宫,倍加礼敬。 唐玄宗见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他说:“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什么还发疏齿落,老态龙钟?”张果老说:“活到了衰朽的一大把年纪,又没有什么道术可以依侍,所以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实在令人惭愧。如果把它们全都去掉,不是更好一些吗?”然后他当着唐玄宗的面拔掉头发,击落牙齿,血流满口。唐玄宗吓了一大跳,赶紧说:“先生稍稍休息一会儿吧,一会儿我们再谈。”一会儿的功夫,张果老再见唐玄宗时,容颜一新,洁白的牙齿,乌黑的头发,变成了一个壮年人。 一天,两位大臣来拜访张果老。张果老突然对他们说:“如果娶了公主做老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啊。”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唐玄宗派的人来了,对张果老说:“玉真公主从小喜欢修道,皇上想将公主下嫁给先生。”张果老大笑,硬是不肯。这时二人才明白张果老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时的公卿大臣都争相拜谒张果老,询问神仙的事情,张果老都不肯回答。他自称是尧时丙子年生人,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他的具体年龄。 张果老说自己曾经是尧时的侍中,可以数日不食,吃的时候也只是喝些美酒,吃三个黄丸。唐玄宗留他在内殿饮酒,张果老推辞说自己酒量很小,只能喝二升。不过自己有一个弟子很能喝酒,可以喝一斗。唐玄宗很高兴,请张果老招他的弟子来。 转眼之间,一个小道士从殿檐飞下,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模样俊秀,气质优雅,拜见玄宗时言辞清楚,礼数周全。唐玄宗让小道士坐,张果老说:“作弟子的应该站在一旁伺候,不该让他坐。”唐玄宗越看越喜欢,于是赐酒给他,他一口气喝了一斗。张果老推辞说:“不能再喝了,喝多了肯定会出问题,让皇上笑话。”唐玄宗逼他喝,酒忽然从他的头顶涌出,道冠落在了地上,化为一个金榼。唐玄宗和妃嫔们都惊讶地笑了,再看,小道士已经不见了。那金榼正好可以装一斗,原来是集贤院中的金榼。 这样的仙术不可胜数。当时有一个人能够看见鬼。唐玄宗招他来看看张果老。这个人跑到皇上面前说:“张果老在哪里?让我来看一看。”其实张果老早就站在他面前了,他却看不见。还有一个人精于命算,每次看到人后当面布筹,很快就能算出姓名、穷富、善恶、寿命,前后算过上千次了,从来都很准确。唐玄宗知道他的本事,就招他来算张果老。这个人算来算去,好几个时辰,累得精疲力尽,还是算不出来。神仙之事,本非人间小道可以窥视的。 唐玄宗越加好奇。一次,唐玄宗决定用毒酒测试他。张果老连喝了三大杯,看上去仿佛醉了似的,对身边的人说:“这不是什么好酒。”然后倒头就睡,睡了有一顿饭的功夫,忽然起身拿起镜子看自己的牙齿,都已经成了焦黑色。他叫侍童取来铁如意将牙齿全部击落,都收在自己的衣带中。缓缓地从衣袋中取出一帖光滑的微微发红的药,敷在齿穴中。然后又躺下睡着了,过了很久忽然醒来,再拿镜子一照,牙齿已经又长成了,洁白坚固,比原来的还好。 唐玄宗曾经在咸阳狩猎,捕获了一头鹿,看上去稍微有点异样。厨子刚刚要杀鹿,张果老看见了说:“这是一头仙鹿,已经活了一千岁了。过去汉武帝元狩五年,我曾经跟从皇帝在上林狩猎,生获此鹿,后来放生了。”唐玄宗说:“世界上的鹿那么多,而且时间这么久了,怎么就知道这是那头鹿呢?”张果老说:“汉武帝放生时,在鹿的左角处用铜牌作了标记。”一看鹿,果然有一块大约二寸的铜牌,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无法辨别了。唐玄宗又问:“元狩是什么时候?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张果老说:“到现在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让史官察看史书,果然一点不差。 唐玄宗封张果老为银青光禄大夫。张果老后来还是坚持回到了恒州山中。天宝初期的时候,唐玄宗又招张果老,张果老听说之后忽然死掉了。他的弟子埋葬了他,但是后来开棺一看,原来只是一口空棺材。就这样张果老不知所终。
-------------------------------------------------------------------------------- 汉钟离
汉钟离姓钟离名权,燕台人。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合子,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为八仙之一。其父为列侯。相传他是天界的仙人,因有过错而被贬到凡间。《宣和书谱》卷十九中说:“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其为“汉钟离”。钟离权逭双髽髻以传道,手摇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风 。 钟离诞生时,有异光数丈,看起来象烈火一般,他家的侍卫惊奇不已。钟离长得顶圆额广, 耳厚眉长,目深鼻赤,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一出生就象三岁大的孩子,白天黑夜不出声、不哭、也不吃东西。成年后,他成了一名辅助汉室的大将军。 边陲告急,说是吐蕃率众三十余万,号称五十万,侵犯边疆,抢劫掠夺,无恶不作,其势如山崩潮涌。边疆守臣抵敌不住,望风而逃。边疆告急的消息上报朝廷,引起震动。于是天子召群臣商议此事,决定由大将钟离权统兵五十余万,号称八十万,即日起行出兵。与吐蕃之战,钟离权先首战告捷,后铁拐李为使他彻悟设计让他兵败,落荒而逃。逃至一山谷时,不幸迷路。正当他仰天长叹进入绝地时,忽然山中转出一个胡僧,其人碧眼丰颜,有忻忻自得之深趣,怀落落不羁之气象。钟离见其不凡,拱手问他,能否带他走出迷途。胡僧点点头却不言语,只为他带路。当走出数里之外时,见一村庄,胡僧对钟离说:“这儿是东华先生成道的地方,将军可以在这儿歇息。”说罢,告别而去。 钟离见此处清幽寂静,与尘世凡间迥然有别。异草奇花,桂馥兰芬,娇黄嫩绿,色夺绮罗,一派流泉,两行松柏,宛如仙境。就在钟离犹豫之时,忽闻庄内有人声,在吟诗。吟诗完毕,那人说:“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只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扶着青色的藜杖,问钟离道:“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 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钟离闻言大惊,知其人为异人。老者将他请入庄中,为他斟上麻姑仙酒,为他端上胡麻饭。对他说:“功名富贵,总是浮云,战斗攻围用的都是凶器。你见过万古以来,江山永固,富贵百世的吗?贫道看破世情,闲居自在,远脱樊笼,虽不能入道超凡,但也不为尘世所羁啊。将军何必苦恋功名,处心积虑?”钟离感其言意味深长,顿时失去虎豹之雄心,于是向老人拜师 。老人将长生秘诀、金丹火诀、青龙剑法,悉数授于钟离。第二天告辞时,老人为其指明归途,钟离回头再看庄房时,庄房已不见踪影。钟离感叹地说:“真是异人啊!”于是他寻到归路,往家而去。 钟离回家后,一心想修道,刚好其兄钟离简一向仰慕修道。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他们辞别家人,去华山三峰寻道。二人来到华山三峰,结草为庐,勤于修炼,几年之内,却没什么长进。一天二人出游,见一贫苦人在填路,问其缘故。回答说:“今年收成不好,老弱的都来填沟补壑,年壮的都逃到外地去了。”钟离权叹息良久。回到山中,钟离权对钟离简说:“饥谨遍地,民不潦生,实在是可怜。”钟离简答道:“济人利物,仁者之心。 你会金丹之道,不用来救度这些灾民,这些道术又有何用呢?”钟离权说:“我可以试一试。”于是取来铜锡之类的金属,放了一些灵药,再用火来焚烧,铜锡皆成金子。于是钟离权把这些金子广布贫民百姓,有千百万家因此而保全性命。 后来,钟离权遇上仙人王玄甫。又遇华阳真人,传以太极刀法,火符内丹。一天,钟离权一人独游云山,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歇息。忽然石壁猛响一声,门户大开。钟离权直入其中,见一玉匣,打开一看,是神仙秘诀。钟离权将秘诀放入怀中。当他一走出山洞 ,其石复合如初。在紫金四皓峰住了数日后,他又回到三峰,他按照神仙秘诀所说,更勤于修行。一天,忽见五色祥云布满屋子,仙乐阵阵,有仙鹤呼叫他说:“玉帝有命,我来迎你回天宫,恢复你的旧职。”他对钟离简说: “兄你暂时留在这儿,不久我们会相会的。”于是他把神仙秘诀授给钟离简,乘上祥云仙去。不久,钟离权骑着仙鹤来到三峰,告诉钟离简:“兄长你尘缘已满,不用再留在此山了。”钟离简与钟离权同日升天,一起去度吕洞宾去了。
-------------------------------------------------------------------------------- 神仙汉钟离与弟子吕洞宾的一段对话
暮宿苍梧,朝游蓬岛,朗吟飞过洞庭边。岳阳楼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无踪,往来不定,半是风狂半是颠。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人间飘荡多年,曾占东华第一筵。推倒玉楼,种吾奇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摔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虚皇高座前。无难事,要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这只词儿,名曰《沁园春》,乃是一位陆地大罗神仙所作。那位神仙是谁? 姓吕名岩,表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从黄粱梦得悟,跟随师父钟离先生,每日在终南山学道。 或一日,洞宾曰:“弟子蒙我师度脱,超离生死,长生妙诀,俺道门中轮回还有尽处么?” 师父曰:“如何无尽!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一大数,二十五万九千二百年,儒教已尽。阿修劫,三十八万八千八百年,俺道门已尽。襄劫,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释教已尽。此是劫数。”(中略) 洞宾又问:“我师成道之日,到今该多寿数?”师父曰:“数看汉朝四百七年,晋朝一百五十七年,唐朝二百八十八年,宋朝三百一十七年,算来计该一千年一百岁有零。” 洞宾曰:“师父计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得几人?” 师父曰:“只度得你一人。” 洞宾曰:“缘何只度得弟子一人?只是俺道门中不肯慈悲,度脱众生。师父若教弟子三年严限,只在中原之地,度三千余人,兴俺道家。” 师父听得说,呵呵大笑:“吾弟住口!世上众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广。不仁不义众生,如何做得神仙? 吾教汝去三年,但寻得一个来,也是汝之功。”洞宾曰:“只就今日拜辞吾师,弟子云游去了。”(中略) 三年后,吕洞宾空手而归,可见人心不古,世人之难度化。吕洞宾径上终南山寻见师父,双膝跪下,扑伏在地。钟离师父呵呵大笑,自己知道了,道:“弟子引将徒弟来了? 不知度得几人?”吕洞宾惭愧告知无度一人。 历来道家都是师父找徒弟,找到的人一定要德高,根基好方可传道,故这个故事点出道教早已不是真正的修道,是常人社会那一层次的宗教形式,且也指出儒、道、佛教法末是有定数的,故曰: 圣贤皆尽。
-------------------------------------------------------------------------------- 十试吕洞宾, 一正压百邪
吕洞宾,唐朝蒲州永乐县人,姓吕名品,字洞宾。八仙之一。父亲吕让,为海州刺史,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生,号为纯阳子。 传说吕洞宾降生之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有一只白鹤从天而下,飞入帐中不见。据说他生来金形木质,道骨仙丰,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有一黑痣,如锄头大小。他自幼聪明强记,出口成章。成人后,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微麻、三髭须,喜欢戴华阳巾。形貌很象张子房。唐会昌年间,奉父母之命,前往长安赴试。一天,在长安酒肆闲游,只见一羽士青衣白袍。在一处墙壁上写下了三首绝句: 其一云: “坐卧长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其二道: “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古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其三为: “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待到清平有凡人。” 洞宾惊叹这人状貌奇古,诗意飘逸,便上前行礼。羽士道:“你可先吟一绝,我想观你之志。”洞宾便接过笔来写道:“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玉清。”羽士见诗后,说:“我是云房先生,住在终南鹤岭,你能与我从游吗?”洞宾没有应允。 云房和他一同在这家铺子中住下。云房亲自为他烧饭,洞宾却忽然就枕昏睡。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并两娶富家女儿,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纺满门,如此过了将近40年,接着又做了丞相,专权10年,权势薰炙。然而无意中犯下重罪,抄尽家资,妻离子散,流落于荒岭野谷中,孑然一身,穷苦憔悴。立马于风雪之中,刚发长叹,恍然间醒来,锅中之米尚未煮熟。云房一旁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问:“先生知我梦了什么吗?”云房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千端。50年间不过一瞬罢了。得不足喜,丧又何足一悲。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才能明白人世不过一场大梦罢了。”洞宾感悟,于是便拜云房为师求教度世之术。(俗语所谓“一枕黄梁”的典故便由此而出)。云房考验他说:“你骨节尚未完善,要求仙度性,还必须历经数世才行。”说罢翩然而去,洞宾当即弃儒归隐。 洞宾从师云房后,云房曾十试洞宾。 第一试: 一次洞宾出外远游回来,忽见家人全都病死。洞宾心无悔恨,只是厚备棺裹火葬。然而须臾之际,死者却全都活过来,无病无恙。 第二试: 洞宾到市上卖货,本来已议定了价钱,买的人却突然翻脸,只给一半的钱。洞宾不加任何争执,丢下货物离去了。 第三试: 洞宾元日出家门,碰见一个乞丐倚门求他施舍,洞宾当即拿钱物给他。不想那乞丐不但索要起没完,还恶言恶语,洞宾却只有再三地笑谢。 第四试: 洞宾在山中放羊,见一饿虎奔来,追赶羊群,洞宾把羊阻拦在山坡下面,自己以身相挡,饿虎却走开了。 第五试: 洞宾在山中草舍中读书,有一女子年龄在十七八的样子,容华绝世,光艳照人。自说归省娘家,迷了路,天已将晚,脚下无力,想借此稍加休息,洞宾答应了。可那女子竟百般调弄洞宾,夜晚竟逼洞宾与她同寝。洞宾不为所动。这样一连三日,那女子方才离去。 第六试: 洞宾一日到郊外去,待回到家时,家里财物全都被盗贼劫去,几乎没有朝夕之用。洞宾毫无怒色,亲自耕种自给。一日,忽然见到锄下有数十片金子,洞宾立即把他们掩埋起来,一无所取。 第七试: 洞宾碰到一个卖铜的人,买回来一看,全都是金子。他就当即找到卖铜的人,把金子还给了他。 第八试: 有一疯狂道士在市场上卖药,说是人服下去立即就死,可以再转世得道。10天过去了,不曾售出。洞宾前去买下,那道士说:“你可以速备后事了。”然而洞宾服下后却安然无恙。 第九试: 那是一个春天,河水泛滥,洞宾与众人一道过河,走到中间时,风涛汹涌,众人全都十分恐惧,洞宾却端坐不动。 第十试:洞宾独坐一室中,忽见眼前出现无数奇形怪状的鬼魅,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杀他,洞宾毫不畏惧。又见有数十个夜叉,押来一个死囚,死囚血肉淋漓,号泣说道:“你前世杀我,今天应偿还我命。”洞宾道:“杀人偿命是应该的。”说着起身寻刀,就要自尽偿还其性命,忽然听到空中一声吆喝,鬼神全都不见了。有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原来是云房先生,云房道:“我考试你十次,你都不曾动心,如此可见,你肯定会成仙得道的。” 于是,洞宾随他一同来到鹤岭,云房将所有上真秘诀全都传授给洞宾。不久清溪郑思远、太华施真人从东南凌云而来,相互问候之后,一起落座。施真人问:“站在一旁的是什么人啊?”云房道:“是吕海州之子。”说罢使命洞宾上前拜见二仙。二仙去后,云房对洞宾说:“我就要去朝见天帝,到时会表奏你的功德,使你也得到入仙籍,你也不要久住于此,10年之后,我与你在洞庭湖相见。”说着又把灵宝毕法及灵丹数粒,授给洞宾。这时,有二仙手捧金简宝符对云房说,“天帝下诏你为九天金阙选仙,要你马上起行。”云房又对洞宾说:“我赴诏朝见天帝,你在人间好自为之,修功立德,他时也会和我一样。 ”洞宾再拜说:“我的志向不同于先生,我必要度尽天下众生,才愿上升。 ”于是云房乘云冉冉而去。 洞宾南游到澧水之上,登庐山钟楼时,与祝融君相遇。祝融君便传授给他天遁剑法,说:“我是大龙真君,过去曾持此剑斩杀邪魔,现赠给您斩断烦恼。 ”后来,洞宾初游江淮,斩杀巨蛟兽一试灵剑。10年后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云房忽然从天而降,说:“我来践前约,天帝命你的眷属全都居于荆山洞府,你的名字已注入玉清籍中。” 传说洞宾此后隐显变化400余年,常游于湘潭岳鄂及两浙江淮间。宋徽宗政和年间,封为好道真人。 一个修炼者要能够经受得起种种触及心灵、关系个人利益得失的考验,看是否能够坚定那颗修炼向善之心。吕洞宾所过十关,关关涉及切身利益,甚至危及其生命,然而凭着正念,他都闯过去了。
-------------------------------------------------------------------------------- 吕洞宾和黄鹤楼 吕洞宾得汉钟离上真秘诀,火龙真人又授与他剑法,于是他在江淮一带游历。当时常有蛟精出没淮水,有时蛟精使妖法下雷雨,导致洪灾淹没民房;有时蛟精乘风鼓浪,摧毁来来往往的客船;有时蛟精变化为人,淫乱良家女子,被摧残的女子即多病而死。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想尽计策驱逐蛟精,都不能成功。万般无奈,官府只好出榜,希望有异人能降服蛟精。 吕洞宾刚好游历到此,自告奋勇地对府县说:“我能除此蛟精,你们不用担忧。”府县大喜,即刻请吕洞宾行法除妖。只见吕洞宾拔剑挥舞,大喝一声,往水中一掷,须臾之间,淮水血红一片,一大蛟浮在了水面上。其剑自行跃入鞘中,围观的大众惊异不已,问他是谁。吕洞宾答道:“我是一个道人而已。”府县欲以金帛酬谢于他,他谢绝而去。从此以后江淮间一片太平。 吕洞宾斩蛟之后,游历到汉阳,他或者在街上行布施,或者在乡村游玩。心想如果遇到心正好善的人就去救度他,然而,整个县城没有一人具有这样的条件。当地有一家辛氏开的酒馆,吕洞宾就去那儿开怀大饮,却不付一文钱。辛氏也从不向他索要。日复一日,饮了将近半年,而辛氏始终不向他索钱。一天吕洞宾又去饮酒,他对主人说:“我负了你那么多酒债,一直未能偿还。”就叫主人取来桔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并说:“只要有客人到此饮酒,你就呼叫这只仙鹤,它自己会翩翩起舞,我以此来报达你,数年之内,你就可以变得富有。”主人留他继续饮酒,他竟然离别而去。后来只要有人来此酒馆饮酒,就呼仙鹤,仙鹤果然从墙壁上飞下来,跳舞万状,跳完好又回到壁上,人人称奇,于是远近的人都来观赏,酒馆里坐无虚席,不到数年,辛氏果然大富。 一天吕洞宾又回来了。主人一见他,就连忙拜谢他,并请吕洞宾大饮。吕洞宾问他:“来的人多吗?”主人说:“富足有余。”吕洞宾于是三弄其笛,那鹤自壁上飞至吕洞宾面前,吕洞宾跨上仙鹤乘空而去。主人神异此事,在跨鹤之处,建筑一楼,称之黄鹤楼,以纪念吕洞宾乘鹤而去。后来有人在此楼上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三至岳阳人不识,吟诗飞过洞庭湖” -- 度人不得的吕洞宾
吕洞宾曾向汉钟离发誓要度尽天下众生。想想到现在还未度过一人,于是他又去岳阳一带游历。 吕洞宾装扮成一个卖油翁,以卖油为名,暗想如果有人买油时不要求多添点,就度化他。如此卖油卖了几年,所遇到的顾客都是有过份要求的利己者。唯有一个老妇来买油时,买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半点奢求。吕洞很惊讶,想这世上还是有一个可度之人的。就问老妇:“凡是买油的都想多要点,为什么唯独你不多要点呢?”老妇说:“我只要一壶油就心满意足了,你卖油也不容易,怎敢多要呢?”她又用酒来酬谢吕洞宾。 吕洞宾有心要度化她,发现她的院子里有口井,就投了几粒米于井中,并对老妇说:“你卖这井水就可致富。”老妇留他多坐一会,他也不答话,就走了。老妇转身一看井中的水都变成了酒。老妇依着吕洞宾的留言,卖了一年的井酒,果然成了大富。 一天,吕洞宾来到老妇的家里,碰巧老妇不在家,只有儿子在家。吕洞宾就问其子:“这几年酒卖得如何?”其子说:“好是好,就是没有可以喂猪的酒糟。”听完他的话,吕洞宾哀叹道:“人心贪得无厌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于是将井里的米取了回来,就离开了老妇家。不一会儿,老妇回到家,她儿子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老妇,老妇走到井边一看,井中的酒又都变成了水。老妇急忙追了出来,那里还能见到吕洞宾的影子。 吕洞宾从岳阳来到洞庭,同汉钟离一道去度化韩湘子去了。吕洞宾留诗一首,感叹“三至岳阳人不识,吟诗飞过洞庭湖。”
-------------------------------------------------------------------------------- 蓝采和 据传,蓝采和十八岁就接了爷爷的班,开始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灵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药篮进入山中,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曲眉大眼、坦脸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边睡觉,黑刺刺的肚脐边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滴着许多黑血。蓝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挤用口吸那疮。脓血吸尽了,蓝采和就帖一张膏药在那里。哪晓得那老者肚子上竟流出血来,蓝采和顿时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药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呀!” 过了一会儿,那老者睁开眼睛盯着蓝采和突然大声说:“傻瓜,还不赶快用篮子去提一篮子水来,这里还流血呢!”都说竹篮提水一场空,蓝采和心里明白,却又无奈,就飞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边,篮子是滴水全无。蓝采和见老者苦笑两声,又听他数落道:“真笨,用那塘里的粘泥糊在篮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说完叹了一口气。蓝采和脸一红,照老者的话做了。提了一篮水,可是成了浑沌汤!那老者一看发了怒:“痴货!还不快把它倒掉,换一篮子清水来!” 蓝采和心中上了火,却又不发作,毕竟那是个可怜的老人呀。他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俏丽的女人在一旁捂着嘴笑,他更加尴尬了。那女人说:“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蓝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篮,搜肠刮肚还是一点办法没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说:“你看那荷叶比泥巴那个好?”她说。 蓝采和看看清绿滴翠、宽大的荷叶,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脑门,就去摘了几张荷叶,叠在篮子里提了一篮子清澈澈的水来。老者仰倒在地,蓝采和自然会意,将一篮清水泼在那一滩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时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蓝采和奇异至极,瞪着眼,张着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刚才下塘时身上冷不冷?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么?”那老者翻身站起来,指着荷塘。蓝采和于是就依老者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变得轻飘飘的。那女人捡起篮子,娇声娇气地说:“大哥,你成仙了。”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那老者拉了蓝采和一把,顿时他和他手提的竹篮子就离开了地面,老者说:“我们去蓬莱岛玩玩去!”蓝采和腾空而起,看见膝下萦绕着蘑菇状彩云,追随着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钟离权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 韩湘子 韩湘子,字清夫,韩愈的侄孙子。韩湘子生平无考,民间传说其为“八大仙”之一。他手中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 他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对繁华艳丽之事感到厌恶,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让其为之心动;美酒佳肴,不能让其为之丧志。他专心致意地勤于修炼,潜心钻研道学。韩愈屡屡劝他要好好作学问,韩湘却答道:“我所学与您所学是不同的”。韩愈因此发怒而斥责他。 一天,韩湘子出外访道寻师,恰遇吕洞宾和锺离权,于是韩湘子离家出走,跟随二人学道,并得其真传。后来,韩湘子游历到一地方,见一片桃林,仙桃红熟,他攀树摘桃,不想树枝突然折断,韩湘子堕地而死,尸解成仙。 韩湘子想度化韩愈,但韩愈不信道学之事,于是他就先用法术来打动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韩愈去南坛祈祷上天降雨雪。韩愈祈求多次,亦不见雨雪从天而降,因此面临着被罢官的危险。韩湘子装扮成一道士,在街头立了一招牌,上面写着:“出卖雨雪。”有人见此,马上通报韩愈,韩愈即派人请他一起代为祈祷。只见道士登台作法,瞬间,天降鹅毛大雪。韩愈却不信这是道术使然,于是对道士说:“这雪是我求来的,还是你求来的?”道士说:“是我求来的。”韩愈说:“有何凭据?”道士说:“这雪三尺三寸厚”。韩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说,韩愈这才相信道术不同凡响。 有一天,是韩愈的生日,亲朋好友登门致贺,韩愈设大宴招待他们。湘子不期而至,向韩愈祝寿。韩愈见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间,韩愈问他:“你长久游历在外,不知你的学问是否有长进,请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志向”湘子开口便吟: “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云霞液,宾晨唱落霞。琴弹碧玉洞,炉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韩愈听完他所吟之诗,问他:“你难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吗?” 于是韩愈命他造酒开花。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厅,并以金盆将其盖住。过了一会儿,开樽一看,美酒已成。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见盛开碧花一朵,花与牡丹一般大小,但颜色比牡丹更华丽。花上有金字二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明白这是何意。湘子说:“天机不可泄漏,日后自会应验。”在坐的宾客无不称异。酒席散时,湘子又向韩愈告辞而去。 唐宪宗时,韩愈因谏迎佛骨,惹宪宗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限日动身。韩愈别离妻儿,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几天,寒风急起,大雪纷纷。韩愈走到一处,雪有数尺之深,马难以前行,附近不见一户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无归路。风刮得紧,雪飘得急,韩愈是全身湿透,难捱的冻饿,万般愁苦无处诉说。就在韩愈绝望之时,只见一人冒着严寒,扫雪而来,一看竟然是湘子。湘子问韩愈:“您还记得那花上所写之联吗?”韩愈问:“这是什么地方?”湘子答道:“这里是蓝关。”韩愈嗟叹良久,才说:“事物既然有此定数,我为你补齐那花上之联。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于是韩愈与湘子到蓝关傅舍中借宿,韩愈这才相信湘子所说皆是真实的。这一夜,韩愈与湘子谈论着往来之事,修真的大道,韩愈是心悦诚服。第二天,辞行之前,湘子取出一瓢仙药,对韩愈说:“服一粒,可以御寒暑。”韩愈恍然大悟。湘子说:“你不久就会回来,不止是没病,还将再被朝廷重用。”韩愈问道:“我们后会有期吗?”湘子答道:“不知道:”于是飘然而逝。后来湘子再度度化韩愈,韩愈终于也得道成仙。
-------------------------------------------------------------------------------- 因梦成仙的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而多传说她为何氏女,能预知祸福,善轻身飞行。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何仙姑是广州增城县的一位叫何泰的女儿。她出生时头顶上有六根头发。唐代武后时,她住在云母溪。十四 、五岁时,她在梦中遇一神仙,神仙告诉她:“食用云母粉,你可以轻身并长生不老。”黎明醒来,回忆梦中之事,她暗自思忖:“神人不会欺骗我吧。”于是她开始吃云母粉,发现吃了它,果然轻身。 因她已到出嫁的年龄,她母亲想为她择婿。她坚决拒绝,立誓不嫁,母亲也就此作罢。后来,她在溪边遇见铁拐李和蓝采和,他们授她成仙的秘诀。她常常往来于山谷之间,行走如飞,每天朝去暮回,并携带山果而归,送给母亲。母亲问其故,她只说去名山仙境,与女仙们谈论修道的事。 她后来长大成人,常谈论一些特异非常的事情。此事传到武后那里,下诏让其入宫。当她和使臣行至途中时,何仙姑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臣四处寻觅,也未找见其人。 唐中宗景龙年间,在铁拐李的带引之下,她白日升仙而去。唐玄宗天宝九年,有人在麻姑坛看见她站在五色云中。唐代宗大历年间,人见其于广州小石楼,刺史高皇目击此事,并上报朝廷。 宋代的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几个回合下来,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另有传说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采药,巧遇吕洞宾,吕洞宾赐之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从此,何仙姑不饥不渴,洞察人事仙咎,能预知人间祸福。乡里人以为是神仙再世,许多士大夫出于好奇,纷纷前来请何仙姑为自己占卜算卦。 有一日,一位官吏忽然收到一纸天书,上面的字不可识,于是来请教何仙姑,何仙姑说:“天书上面写道:‘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年’。”这位官吏正是在朝任主薄之职,曾经接受别人的贿赂。听何仙姑这么一说,回家赶快原封不动地将金子退了回去。 唐中宗李显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有人亲眼目睹她白日升天。公元750年时,有人看见何仙姑站立在仙女麻姑身边,立于五彩云中。 何仙姑成仙后,她的故乡增城的人们为了记念她,纷纷建庙奉祀她。小楼区的一座何仙姑家庙,至今尚存,大门两侧写着一副楹联: 千里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祠 这副对联里还暗藏有一个传说。传说何泰夫妇看女儿一天天长大,于是给她找了个婆家,并择定良辰吉日,可是何仙姑不肯嫁人,便悄悄地从家门口的水井里“问仙”去了。去时只穿一只鞋,另一只绣花鞋遗留在井台上,所以说“履迹遗丹井”。
-------------------------------------------------------------------------------- 曹国舅 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宋史》称他为慈圣光献太后之弟,故称国舅。曹国舅所持法器为玉板。 其弟曹二,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霸占别人的子女供其享用。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国舅说:“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积阴功,才有今日之富贵。如今我弟积恶至极,虽然明里他能逃脱刑典的制裁,但暗里却难逃天法。如果一旦祸起,家破身亡,到那时想牵只黄狗出东门,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耻辱又害怕真的会发生此事。” 于是他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身着道服,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 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突然有一天,汉钟离和吕洞宾游至他修道之处,问他:“你闲居时修养什么。”国舅答:“其他的无所作为,只修道而已。”二仙问:“道在哪里?”国舅指着天。二仙问:“天又在哪里?”国舅指着心。钟离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于是授他《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 葫芦中的世界 东汉时,汝南城中来了一位卖药的老人。他的药可治百病,药到病除。卖药的时候他告诉买药的人说,吃了药之后会吐出什么东西,几天之后会好,一一应验。而且他的药概不二价,每天都有很可观的收入。但是这老人每天只给自己留下很少的一点点钱,剩下的都随手施舍给了街头的穷人。人们往往看见一个葫芦悬挂在他的座位的上方。最奇怪的是,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不见了,只看到空荡荡的屋子里挂着那个葫芦,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后来当地的一个小官吏有一次发现了老人的秘密。原来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纵身跳进葫芦里去了。这人知道老人不是常人,每天勤勤恳恳地为老人扫地送饭,老人也毫不客气地受用。时间久了,老人见这个人既没有懈怠,也从不敢提出什么要求,觉得这个人确实有心求道。有一天老人告诉他说:“天黑后没人的时候,你悄悄地来我这里。”晚上无人时他去见老人,老人对他说:“你看到我跳到葫芦中去了,你也跟着跳,就可以跟着我进去了。”老人纵身一跃就不见了。他照老人的吩咐也纵身一跃,果然不知不觉中进了葫芦口。 进了葫芦,才发现原来葫芦里竟然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里面五彩辉煌的重重楼台亭阁,曲折的回廊。几十名侍者随侍在老人左右。老人对他说:“我本是仙人,因过贬谪暂来人间。你是一个可以教导的人,才有缘分见到我。”这个人于是就在葫芦中拜老人为师。 一天,老人来找他,说自己带了一些酒来与他同饮。这个人派了几个人下楼去取酒,那酒却无论如何也抬不起来,叫了几十个人来帮忙也不行。这个人只好告诉了老人。老人自己下楼,用一个手指轻轻一提,就将酒拿上了楼。这个小官吏同老人饮酒直至天亮,虽然看上去酒很少,却总也喝不完。老人说:“几天后我就要走了,你愿意跟我走吗?”这人说:“我下定决心要跟您走,但是不想让我的家人发现,怎么办呢?”老人说:“这很容易。”老人拿来一根青竹杖交给他,吩咐他说:“你回家后装病躺下,后天将这根青竹杖放在床上,然后不要说话,马上出来。”这个人照着做了。结果他的家人看到的不是竹杖,却发现他死在了床上,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将他埋葬了。 这个人跟随老人,恍惚间到了一个地方。老人将这个人放在一群老虎中间,老虎狰狞地磨着尖牙,并对他张开了血盆大口想咬他,可是他一点都没有动心。第二天,老人又将这个人关在一间石屋中,石屋上方用草绳拴着一块巨石,很多条蛇正在啃咬草绳,巨石摇摇欲坠,他还是镇定自若。老人笑嘻嘻地说:“看来你确实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拿出一大盘爬满蛆虫的粪便让他吃。他闻到一股恶臭,哪里吃得下去。老人见他如此,长叹道:“你终究还是成不了神仙,只能做个地上的王,活上个几百岁。”——原来那恶臭的东西是仙药,是为了测试这人道心是否坚定而变幻出来的假象。 这个人没有通过测试非常失望,却不知怎样回家。老人交给他一根竹杖,说骑上就可以回家。他骑上竹杖,仿佛一瞬间,睁眼一看已经是家门口了。竹杖化成一条青龙飞走了。他走进家门,家人都以为白日见鬼了,吓得不行。经他解释,又打开坟墓一看,棺木中果然只有一根竹杖。 他觉得自己离开家只有一天,可是问起家人,才知道已经过了一年了。这个人虽然没有修成神仙,却学会了一些世间小道,能够济世救人,还能够日行千里。
-------------------------------------------------------------------------------- 王纂
道士王纂乃金坛人,住在马迹山中。平时好积阴功救助生灵,即使对待动物也非常爱护。当时是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饥荒遍地瘟疫流行,而且还到处发生了有毒的瘴气,病死了很多人,田野荒芜,十室九空,到处都是病饿而死的尸体。王纂在自己修身的净室写了奏章向天神告急求上天救助人世的灾民。 到了第三天夜里,突然有一道耀眼的光辉把家中全都照亮了,接着吹来了阵阵祥瑞的风,空中彩云翻卷,不一会儿,伴着阵阵仙乐传来浓郁的香气,有三千多穿着银铠甲手持兵器的武士来到院中排列着好像在迎候什么贵人,接着一队仪仗来了,镶着珠穗的旗帜;缀着宝石的旗幡;还有绣着彩虹图案的旌旗和符节,以及两面大红旗两面锦绣旗在前面引导开路,镶羽毛的大旗在最前,符节在最后。还有四位仙童举着花捧着香,两个侍女捧着小桌,地上铺着彩色的地毯,堂前立着巨大的屏风,龙虎将军和二十多个侍卫的军官立在屏风两边,好像等着护卫谁。接着又有穿金色铠甲的大将军二十六个,神仙五十人,站在龙虎二将军的外侧,站班排列完毕,院里十分肃穆。不一会儿,从北传来震天的鼓乐声,云中散发出五彩奇光,光彩眩目。这时一个腰佩宝剑手持笏板的神来到王纂面前说:“太上道君到了!”于是镶着百种宝石的大座从空中降下来,太上道君由两位真人两位天帝陪着。太上道君盘腿坐在五色莲花上,两位真人两位天帝侍立在他两旁。王纂赶快迎上去参见,跪伏在地上。太上道君说:“你体恤百姓疾苦,写了奏章上达天界,奏章中字字血泪,感动了上苍。由于土地神的建议,我才亲自来见一见你。”王纂又赶快伏在地上拜谢太上道君的降临。 道君说:“一阴一阳相生相克才化育出世间万物,这里面全靠着木、金、土、水、火这五行在起作用。五行之间各有长处也各有兴盛和衰落,新陈代谢,推移变迁一刻也不休止,所以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延续下去。经过了亿万个劫数,万物的生长始终没有停止过。凡是长生的,都是由于合乎纯阳之气数,才会升天成仙。凡是死了的都沉沦到阴界,在地下作鬼。就是在鬼物中也有好坏强弱、刚柔善恶的不同,和人世完全一样。天帝担心鬼怪往往肆意伤害人类,常常派五帝三宫巡视检查鬼怪的行为,制定了很完备的刑律规章来约束鬼怪。然而在人世上生逢末世的人中,心术不正的人很多,忠厚善良的古风被败坏,萌生了奸诈和妖邪。这些人对君王不忠,对双亲不孝,违背了三纲五常的古训,自己作孽找死。魔妖鬼怪趁此便纠集了历代战败战死的将军士兵的鬼魂,驾雨乘风,在人世横行。尤其是赶上世风衰落时,它们就制造瘟疫疾病,伤害黎民。使很多人不能终其天年中途夭亡了。那些残害百姓的鬼魂就属于妖魔一类了,它们乘着阴阳五行中的败气制造各种大小疾病。然而它们毕竟害怕正气,只要用神咒制服了它们,它们就不能再兴妖作怪了。现在我把两卷仙经授给你,你按照经文去做,就可以拯救万民了。”太上道君当即命令侍童把闪耀着九彩光芒的两部真经授给了王纂,并对他说:“继续勤奋地修炼,不断积累阴功,你大有成仙的希望!”说完后,只见千乘万骑又腾空而起升入西北云天回天界去了。王纂按照经文上的要求斋戒净身,然后按照经符在荆州、扬州等江南一带给百姓救治,瘟疫很快被镇服消失,百姓恢复了健康。
--------------------------------------------------------------------------------
伯山甫 古往今来,求仙问道之人前赴后继,又有几人能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其个中滋味只有修道人自己才明了,哪是外人所能体验得到的。在绵绵不断的中华五千年修炼文化中,许多人修成得道。 伯山甫是古雍州人。他在华山专心修道,炼丹,也经常回到家乡省亲,看看亲戚朋友。他就这样活了二百岁,面容依然年轻。每次,伯山甫回到家乡,去看望别人时,总喜欢历数这家人祖祖辈辈所做的善事、造下的恶业和功过,他好像与这家人的祖祖辈辈一起生活过似的,丝毫不爽。他还能预知一个人的未来是吉是凶,没有不应验的。 伯山甫的外甥女已经八十多岁了,年老多病。他回家乡省亲时,就给了她一些仙丹让她服用。她毫不犹豫地服下了仙丹,立刻变得年轻了,面若桃花。有一次,汉帝派遣的使者往河东去时,忽然看见城西有一个女子在打一个老翁,老翁则服服贴贴地低头受罚。使者感到十分诧异,就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那女子说,“这老汉是我儿子。以前我舅舅伯山甫给了我一些仙药,我叫他服下,他却不肯,以为我要害他,如今都老成这样,走路都赶不上我,所以我才要教训教训他。”使者问那女子和她的儿子都多大岁数了,女子回答说:“我已经二百三十岁,儿子才八十岁。” 后来这女子也进了华山修道去了。 王兴 王兴是阳城人,住在壶谷中,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他没读过书,也不识字,更没有求仙问道的意向。 汉武帝一心想修道,就上河南嵩山去学道。他在大愚石窟,修建了道宫,就请当时的大儒学家董仲舒、名士东方朔斋戒,并凝神静思,以期望能感天动地,盼得神仙下凡。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果真有一身长二丈的神仙降临,他的两只耳朵奇大无比,耳朵尖竟然高过头顶,耳垂则垂落到肩上。汉武帝向他施礼,并问他是哪路神仙,仙人说:“我是九巅之神,听说中岳嵩山的岩石上长有一种叫菖蒲的仙草,一寸九节,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就想去采摘一些。”说完,仙人就不见了。武帝对身边的侍臣说,“那位神仙决不是一个想学道采药的人,肯定是嵩山的神祗在暗喻我什么。”于是武帝派人去采了菖蒲来服用。服到第二年的时候,武帝感到气闷不舒服,就停了。当时跟随汉武帝的人也都服用菖蒲,但没有一个坚持下去。只有王兴在听说神仙教武帝服用菖蒲后,就一直坚持服用菖蒲,从没有间断过,终于他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了。邻里的老老少少世世代代都见他活着。后来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事实上,正是王兴的“听话”坚定,才使他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一点求仙问道的心的人最后竟然成仙了。 李八百 自古以来,求仙问道之人成千上万,可真正得道之人廖若晨星。究其因,那是因为没有明师的教导以及求道人心不坚不诚所致。真正的修道者有一颗至死不渝的向道之心,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他走向成仙之路。从以下的小故事即可见一斑。 李八百是四川人,人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由于他经历了许多朝代,当时的人推算他应该已活了八百岁,就称他为李八百。他有时隐逸于山林,有时现身于市肆。 他了解到唐公昉有志于修道,却一直不得明师的教诲,就想教授他。但是李八百并不知道唐公昉的心有多诚,决定先去试探一下,于是,他到公昉家受顾为佣人。八百全心全意地侍候公昉,对公昉总是心领神会,与别的仆人完全不一样,公昉非常喜欢他。不久,八百装病,病得眼看不行了,公昉为他请医买药,花了十万多贯钱也不觉得心疼,反而忧心如焚。八百又让自己生了恶疮,通身流血流脓,散发出阵阵恶臭,无人愿意靠近他。见到八百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公昉伤心的哭着说:“你为我家劳累了那么多年,不幸患了恶疾,我为你遍请名医,却不见一点起色,我该怎么办啊!”八百回答说:“我身上的恶疮必须由人来舔,才会好。”公昉就让三位婢女为他舔疮。可八百说:“让她们舔是不起作用的,必须你来舔,我的疮才会痊愈。”公昉就亲自为他舔疮。即便如此,八百依然觉得公昉诚心不够,说:“你与你妻子一同来舔,效果最佳。”于是,公昉就让妻子也来舔疮。李八百又说:“我得用几十升的美酒来沐浴,疮才会好。”公昉赶紧买了美酒,装在一个大桶里。八百在酒中一洗,全身的恶疮立刻就消失了,皮肤洁白细嫩得如凝脂,没有半点疤痕留下。直到这时,李八百才告诉公昉说,“我是神仙,知道你有志于修道,才来故意考验你,你真是一块可造之才,现在我就传授你成仙之道。”李八百让唐公昉夫妻二人以及三个也为他舔过疮的丫环在他洗浴过的酒里沐浴,他们立刻都变得年轻、漂亮。随后,李八百又授与公昉丹经一卷。唐公昉于是就进入云台山中修道炼丹。公昉服用炼成的仙丹之后,也成了神仙。 刘根 刘根字君安,是京城长安人,年轻时就精通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汉孝帝绥和二年,刘根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后来刘根辞去官职进山学道,在河南的嵩山里住进一个石洞,石洞在悬崖绝壁上,有数千尺高。刘根面貌像十四五岁的人,眼眶很深,脸上有三四寸长的黄胡须。 有时他和人对面坐着,忽然就变成穿黑袍戴高帽的装束,也不见他换过衣服。据衡太守自己说,他的先祖和刘根同岁的人,在西汉王莽时,多次派人请刘根,刘根不肯前去。衡太守派他的副官王珍去向刘根问候致意,刘根没有答话。太守又派姓赵的公曹去向刘根表达敬意,刘根谢谢太守,再也没别的话了。 后来有位张太守认为刘根是妖道,派人召见刘根,打算杀掉他。太守府的人们都劝阻,但张太守不听。于是有些官员偷偷告诉刘根让他躲避,刘根不听。张太守派的人找到刘根,请他到太守府去。刘根问道:“张太守想找我作什么呢?看来我得走一趟了。如果不去,恐怕会牵累各位,太守会说你们不敢来叫我去见他呢。”刘根当天就到了太守府,当时府中宾客满堂,张太守派了五十多人持着刀棍绳子站在堂上,但刘根一点也没在意。张太守厉声问刘根道:“你有什么道术吗?”刘根说:“有,有。”太守问:“你能把鬼召来吗?”刘根说能召来。太守说:“既然能,你就给我捉一个来,不然,我就宰了你!”刘根说:“召个鬼来不是小事一件嘛。”说罢借了笔砚和批阅公文的桌子,只听得大厅中响起了铮铮的铜铁撞击声,一直传到外面。刘根又大声呼啸,声音非常清亮,听的人都十分惊恐,宾客们都听得不敢出声。顷刻间只见大厅的南墙突然裂开了好几丈,涌进来四五百名穿甲戴盔的士兵。刘根又传呼来四五十个穿红衣的兵,带着刀剑,推着一辆车,从坏了的墙进了大厅,然后那面墙又恢复了原状。刘根就命令车上的鬼下车,红衣兵就打开车上的布帘子。见帘子下有一对老头老婆,都是五花大绑,被红衣兵推在大厅前。张太守定睛细看,没想到竟是自己死去的父母!这时张太守又惊又怕,痛哭流涕,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的父母就斥责说:“我们活着的时候,你官小薪俸薄,没有很好的供养我们。我们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触怒神仙,使我们被抓到这里。遭受这样的羞辱,你这当儿子的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啊?!”张太守赶快下了庭阶磕头,向刘根认罪受死,只求赦免他的父母。于是刘根命令那五百名兵士把两个老人带出去放回阴间,拉着两个老人从南面墙上出去,车过去后,墙又恢复原状。不知车到哪里去了,刘根也不见了。张太守这时仍是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疯,他的老婆当时立刻就昏死了,过了很久才又活了过来。她说:“我刚刚看见刘根捉来的两位老人,他们非常生气,责怪我们冒犯了神界仙官,使他们被抓。他们要杀掉我们。”过了一个月,张太守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死了。 府椽王珍曾见过刘根好几次,有时看刘根高兴的时候,就趴在地上磕头,请刘根说他学道成仙的经过。刘根说,“当年我进山学道时,没有不去的地方。后来我又进了华阴山,遇见一个人乘着白鹿车,带着十几名侍从,左右有四个玉女,执着彩色的旌杖,都是十五六岁。我赶快向神仙叩头施礼,求他点化我一下。神人就对我说:‘你听说过韩众吗?’我说听说过。神人说:‘我就是韩众。’我就对神人说:‘我从小就爱好学道,但一直没遇到明师指点。我读了不少论道的书,也按照书上的指点去做,但全都不灵验,常暗想是不是我刘根命中不该得道呢?今天我有幸遇到了大仙,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望大仙可怜我的一份诚心,赐给我修道的秘诀吧!’但那大仙并不告诉我什么,我就专心致志地,哭着再三恳求,大仙这时才传给我成仙的要诀。我就向大仙说:‘今天蒙您的指点,真是天意啊!’大仙说:‘要想长生,首先要除掉在人身体中作祟兴妖的色欲、爱欲、贪欲这三尸。除掉三尸以后,修道的意志才能坚定,人世的欲念才能除尽’。大仙说罢授给我五篇神药仙方。我就依照大仙的教导除掉色欲、爱欲、贪欲,并服用仙药,所以才能成仙。”后来刘根教给王珍运气的方法,坚守三纲五纪的规范。刘根后来进入鸡头山成仙而去。 触犯神仙与觉者,迫害修炼人都是很大的罪业,不仅害自己还要连累亲人。文中的张太守就是一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