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3|回复: 0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2-28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所说的炼蜜为丸,具体是如何炼的呢?详细炼的过程是怎样的?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粘合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效,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蜂蜜稠厚而富有营养,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可增强药物的补益效力,并减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尤其适宜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催乳丸、益肺清化膏、养阴清肺丸、参附强心丸、生血丸等。
  由于蜜丸质软可塑,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因此又适宜制成小儿中成药。如小儿至宝丸、小儿解热丸、清降丸、小儿明目丸、肥儿丸等。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剂,这是因为蜂蜜有利于粘附药物,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或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

  但由于蜜丸用蜂蜜量较大,制备技术不当,又易吸潮,发霉变质,故有的品种改作水蜜丸或其它剂型。

炼蜜是以火炼蜜,将蜂蜜倒入锅中,沸腾后用文火。炼蜜的程度,有个术语:“滴水成珠”。就是说,炼好的蜜,滴入冷水中,就成了“珠”了。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蜂蜜中多余的水份去掉一些。你可以观察锅里的蜂蜜,沸腾后,它不是要冒泡吗?先是大泡,后是小泡,如果是均匀的小泡了,就快可以了。用筷子蘸一滴蜂蜜滴到盛冷水的碗里,滴水成珠了,就ok了。蜂蜜的量与药粉的量视季节0.8~1.2/1不等,一般天气冷一些,用量就多一些。

在下常手工制作中药蜜丸,是当年授业恩师口传心授,后又加以改进,主要工艺如下:
1、将配方的药物干燥后磨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
2、以药粉的重量按1∶1.5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500g蜂蜜。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先用武火,熬沸后改为    文火缓熬。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熬为老密、中蜜、嫩蜜。即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绝对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己超过了老蜜的粘结度,制成的丸药干硬难服)。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大多用中蜜。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如何掌握,待明后天另文告之。但若掌握不好,做出的丸药就质量不高。
5、调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园周搅动,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如开初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用消毒的双手在盆中和为一团。
6、搓条、和丸。(用消毒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按菜板上已刻的刻度分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
7、包装。先备好无毒塑料薄膜(过去用皮纸或蜂腊),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不必另作“阴干”。和完后再用消毒器具装存备用。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
(1)起模: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一)蜂蜜的选择
。。蜂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蜜丸的质量,使制成的蜜丸柔软,贮存期不变质。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茂,蜂蜜由于蜜源不同,其外观形态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少,而南方产的蜂蜜含水分较多;其相对密度也不一样。过去根据蜜源花种、蜜液的外观形态、气味、浓度等指标将蜂蜜划分成四等级(详见有关文献),较为复杂。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及生产实践,用于制备蜜丸的蜂蜜应选用半透明、还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25℃时相对密度为1.349以一,还原糖不少于64.0%,用碘试液检验无淀粉、糊精,有香气,味纯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洁而无杂质。

(二)蜂蜜的炼制
。。蜂蜜的炼制系指蜂蜜加热熬炼的操作。得到的制品称炼蜜。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
。。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炼蜜程度除由制丸药材性质而定外,与药粉含水量、制丸季节气温变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季用稍嫩蜜,夏季用稍老蜜。     
                                                                                   

1.干燥、粉碎:
先把各药全部重新干燥一下。入在中药粉碎机里一一粉碎,再把过筛筛选一遍。放粗的重新再粉碎一次。最后只留下一点干姜甘草的一些粗纤维。
2.熬蜜,拌药粉。
冷锅下蜜,纹火加热,加加热边不停用铲翻抄,不使粘锅,初入锅,蜜厚,蜜热后变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发黄,起泡。然后把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点,以防过分粘稠作防粘准备用粉。)下药粉后,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这时温度较高。以防烫伤。就像做包子一样,不停翻炒挤压。成面团后,可试着用手去挤面团,挤匀不准,如果觉得手特别粘,就用备用的药粉撒上一点,继续挤压摔打。直到不粘手为止。
3.趁热,做蜜丸。
将面团搓成条状,然后一小段一小段的用手或用刀截下来,用手搓圆。就像做小汤圆一样。如果蜜的量少的话,温度凉下来后,很快就会变硬,难搓。蜜的量多的话,就不会变硬。凉了也不变硬。我就是做了两次,第一次就是蜜的量少了些,又没有趁热及时搓圆,故做的不是很圆滑。但这样也有一些好处就是蜜丸之间很少有粘在一起的现象;第二次做的时候,蜜多了些,结果冷却了也有点软。而且蜜丸之间会有粘在一起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3 02:10 , Processed in 0.0393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