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8、肺勞喘咳

天津羅××,年三十四歲,得肺勞喘嗽病。

病因數年之前,曾受肺風發咳嗽,治失其宜,病雖暫愈,風邪錮閉肺中未去,致 成肺勞喘嗽証。

証候其病在暖燠之時甚輕,偶發喘嗽一半日即愈,至冬令則喘嗽連連,必至天氣 暖和時始漸愈。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濡滑,兩尺皆重按無根。

診斷此風邪錮閉肺中,久而傷肺,致肺中氣管滯塞,暖時肌肉松緩,氣管亦隨之 松緩,其呼吸猶可自如;冷時肌肉緊縮,氣管亦隨之緊縮,遂至吸難呼易而喘作 ,更因痰涎壅滯而嗽作矣。其脈左部弦硬者,肝腎之陰液不足也。右部濡滑者, 肺胃中痰涎充溢也。兩尺不任重按者,下焦氣化虛損,不能固攝,則上焦之喘嗽 益甚也。欲治此証,當先宣通其肺,俾氣管之郁者皆開后,再投以滋陰培氣,肺 腎雙補之劑以祓除其病根。

處方麻黃(錢半)天冬(三錢)天花粉(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杏仁(二錢 去皮搗碎)甘草(錢半)蘇子(二錢炒搗)生遠志(二錢去心)生麥芽(二錢) 生杭芍(二錢)細辛(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煎服兩劑,喘嗽皆愈,而勞動時仍微喘。其脈左部仍似弦硬,右部仍濡 ,不若從前之滑,兩尺猶虛,此病已去而正未複也。宜再為謀根本之治法,而投 以培養之劑。

處方野台參(三錢)生赭石(八錢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生 懷地黃(一兩)大雲苓片(二錢)大甘枸杞(六錢)天冬(六錢)淨萸肉(五錢 )蘇子(三錢炒搗)牛蒡子(三錢搗碎)共煎一大盅溫服。

方解人參為補氣主藥,實兼具上升之力。喻嘉言謂。"氣虛欲上脫者專用之轉氣高 不返。"是以凡喘逆之証,皆不可輕用人參,惟重用赭石以引之下行,轉能納氣歸 腎,而下焦之氣化,遂因之壯旺而固攝。此方中人參、赭石並用,不但欲導引肺 氣歸腎,實又因其兩尺脈虛,即借以培補下焦之氣化也。

效果將藥連服十余劑,雖勞動亦不作喘。再診其脈,左右皆調和無病,兩尺重按 不虛,遂將赭石減去二錢,俾多服以善其后。

9、肺勞喘嗽兼不寐証

天津于姓媼,年近五旬,咳嗽有痰微喘,且苦不寐。

病因夜間因不能寐,心中常覺發熱,久之,則肺臟受傷,咳嗽多痰,且微作喘。

証候素本夜間不寐,至黎明時始能少睡。后因咳嗽不止,痰涎壅盛,且複作喘, 不能安臥,恆至黎明亦不能睡。因之心中發熱益甚,懶于飲食,大便干燥,四五 日一行,兩旬之間大形困頓,屢次服藥無效。其脈左部弦而無力,右部滑而無力 ,數逾五至。

診斷此真陰虧損,心腎不能相濟,是以不眠。久則心血耗散,心火更易妄動以上 鑠肺金,是以咳嗽有痰作喘。治此証者,當以大滋真陰為主,真陰足則心腎自然 相交,以水濟火而火不妄動;真陰足則自能納氣歸根,氣息下達,而呼吸自順。 且肺腎為子母之臟,原相連屬,子虛有損于母,子實即有益于母,果能使真陰充 足,則肺金既不受心火之鑠耗,更可得腎陰之津潤,自能複其清肅下行之常,其 痰涎咳嗽不治自愈也。若更輔以清火潤肺化痰寧嗽之品,則奏效當更捷矣。

處方沙參(一兩)大枸杞(一兩)玄參(六錢)天冬(六錢)生赭石(五錢軋細 )甘草(二錢)生杭芍(三錢)川貝母(三錢)牛蒡子(一錢搗碎)生麥芽(三 錢)棗仁(三錢炒搗)射干(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六劑,咳喘痰涎愈十分之八,心中已不發熱,食欲已振,夜能睡數 時,大便亦不甚燥。診其脈至數複常,惟六部重按仍皆欠實,左脈仍有弦意。擬 再峻補其真陰以除病根,所謂上病取諸下也。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枸杞(一兩)遼沙參(八錢)生懷地黃(六錢)熟懷地 黃(六錢)甘草(二錢)生赭石(六錢軋細)淨萸肉(四錢)生杭芍(三錢)生 麥芽(三錢)生雞內金(針半黃色的搗)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二劑,諸病皆愈,俾用珠玉二寶粥常常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或問兩方中所用之藥,若滋陰、潤肺、清火、理痰、止嗽諸品,原為人所共知, 而兩方之中皆用赭石、麥芽,且又皆生用者其義何居?答曰︰胃居中焦,原以傳 送飲食為專職,是以胃中之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果其氣能息息下行,則沖氣可 阻其上沖,膽火可因之下降,大便亦可按時下通,至于痰涎之壅滯,咳嗽喘逆諸 証,亦可因之遞減,而降胃之藥,固莫赭石若也。至于麥芽,炒用之善于消食, 生用之則善于升達肝氣。人身之氣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其重墜下 行之力或有礙于肝氣之上升,是以方中用赭石降胃,即用麥芽升肝,此所以順氣 化之自然,而還其左升右降之常也。

10、肺病咳嗽吐血

天津張××,年二十六歲,得肺病咳嗽吐血。

病因經商勞心,又兼新婚,失于調攝,遂患勞嗽。繼延推拿者為推拿兩日,咳嗽 分毫未減,轉添吐血之証。

証候連聲咳嗽不已,即繼以吐血。或痰中帶血,或純血無痰,或有咳嗽兼喘。夜 不能臥,心中發熱,懶食,大便干燥,小便赤澀。脈搏五至強,其左部弦而無力 ,右部浮取似有力,而尺部重按豁然。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生懷地黃(六錢)玄 參(六錢)天冬(五錢)淨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射干(二錢)甘草(二 錢)廣三七(二錢軋細)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 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余一半。

複診此藥服兩劑后,血已不吐,又服兩劑,咳嗽亦大見愈,大小便已順利,脈已 有根,不若從前之浮弦。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生懷地黃(六錢)大 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淨萸肉(五錢)沙參(五錢)生杭芍(二錢)射干 (二錢)廣三七(錢半軋細)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 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脈已複常,而尺部重按仍欠實。遂于方中加熟懷 地黃五錢,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11、肺病咳吐膿血

天津葉××,年三十二歲,得肺病咳吐膿血。

病因其未病之前數月,心中時常發熱,由此浸成肺病。

証候初覺發熱時,屢服涼藥,熱不減退,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后則漸生咳嗽, 繼則痰中帶血,繼則痰血相雜,又繼則膿血相雜。診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 皆重按頗實。

疹斷此乃伏氣化熱,竄入陽明之腑。醫者不知病因,見其心中發熱,而多用甘寒 滯膩之品,稽留其熱,俾無出路。久之,上熏肺部,至肺中結核因生咳嗽,潰爛 遂吐膿血,斯必先清其胃腑之熱,使不複上升熏肺而后肺病可愈。特是,此熱為 伏氣之熱所化,原非輕劑所能消除,當先投以治外感實熱之劑。

處方生石膏(兩半搗細)大潞參(三錢)生懷山藥(六錢)天花粉(六錢)金銀 花(四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 二錢軋細)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 仍送服余一錢。

方解此方實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而為之變通也。方中以天花粉代知母,以生山藥 代粳米,仍與白虎加人參湯無異,故用之以清胃腑積久之實熱。而又加金銀花、 三七以解毒,蘆根、連翹以引之上行,此肺胃雙理之劑也。

複診將藥連服三劑,膿血已不複吐,咳嗽少愈,大便之干燥,小便之短赤亦見愈 。惟心中仍覺發熱,脈象仍然有力,擬再投以清肺瀉熱之劑。

處方天花粉(八錢)北沙參(五錢)玄參(五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錢 )牛蒡子(三錢搗碎)五味子(二錢搗細)射干(三錢)甘草(二錢軋細)藥共 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甘草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余一錢。 方中五味子,必須搗碎入煎,不然則服之恆多發悶;方中甘草,無論紅者黃者, 皆可用至軋之不細時,切忌鍋炮,若炮則其性即變,非此方中用甘草之意矣。用 此藥者,宜自監視軋之,或但羅取其頭次所軋之末亦可。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惟心中猶間有發熱之時,脈象較常脈似仍有力。 為善后計,俾用生懷山藥軋細,每用七八錢或兩許,煮作茶湯,送服離中丹錢許 或至錢半(多少宜自酌),當點心用之。后此方服閱兩月,脈始複常,心中亦不 複發熱矣。離中丹為愚自製之方,即益元散方以生石膏代滑石也。蓋滑石宜于濕 熱,石膏宜于燥熱,北方多熱而兼燥者,故將其方變通之,凡上焦有實熱者,用 之皆有捷效。

或問伏氣化熱,原可成溫,即無新受之外感,而忽然咸溫病者是也。此証伏氣所 化之熱,何以不成溫病而成肺病?答曰︰伏氣之侵人,伏于三焦脂膜之中,有多 有少,多者化熱重,少者化熱輕,化熱重者當時即成溫病,化熱輕者恆循三焦脂 膜而竄入各臟腑。愚臨証五十年,細心體驗,知有竄入肝膽病目者,竄入腸中病 下痢者,有竄入腎中病虛勞者,竄入肺中病咳嗽久而成肺病者,有竄入胃中病吐 衄而其熱上熏亦可成肺病者,如此証是也。是以此証心中初發熱時,醫者不知其 有伏氣化熱入胃,而泛以涼藥治之,是以不效,而投以白虎加人參湯即隨手奏效 。至于不但用白虎湯而必用白虎加人參湯者,誠以此証已閱數月,病久氣化虛損 ,非人參與石膏並用,不能托深陷之熱外出也。

12、肺病咳吐痰血

天津喬××,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

病因前因偶受肺風,服藥失宜,遂息咳嗽,咳嗽日久,繼患咳血。

証候咳嗽已近一年,服藥轉浸加劇,繼則痰中帶血,又繼則間有嘔血之時,然猶 不至于傾吐。其心中時常發熱,大便時常燥結,幸食欲猶佳,身形不至羸弱,其 脈左部近和平,右部寸關俱有滑實之象。

診斷証脈合參,知系從前外感之熱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熱久而肺金受傷,是 以咳嗽;至于胃腑久為熱鑠,致胃壁之膜腐爛連及血管,是以嘔血;至其大便恆 燥結者,因其熱下輸腸中,且因胃氣因熱上逆失其傳送之職也。治此証者,當以 清肺胃之熱為主,而以養肺降胃之藥輔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細末)粉甘草(六錢細末)鏡面朱砂(二錢細末)共和勻每服 一錢五分。

又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八錢軋細)天冬(六錢)玄參(五錢)沙參(五 錢)天花粉(五錢)生杭芍(四錢)川貝母(三錢)射干(二錢)兒茶(二錢) 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軋細)共藥十二味,將前十一味煎湯送服三七一錢, 至煎渣再服時再送服一錢。每日午前十點鐘服散藥一次,臨睡時再服一次,湯藥 則晚服頭煎,翌晨服次煎。

效果服藥三日,咳血吐血皆愈。仍然咳嗽,遂即原方去沙參加生百合五錢、米殼 錢半,又服四劑,咳嗽亦愈,已不發熱,大便已不燥結。俾將散藥惟頭午服一次 ,又將湯藥中赭石減半,再服數劑以善后。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二)氣病門

1、大氣下陷兼小便不禁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三十五歲,于孟冬得大氣下陷兼小便不禁証。

病因稟賦素弱,恆覺呼吸之氣不能上達,屢次來社求診,投以拙擬升陷湯,即愈 。后以出外勞碌過度,又兼受涼,陡然反複甚劇,不但大氣下陷,且又小便不禁 。

証候自覺胸中之氣息息下墜,努力呼之猶難上達,其下墜之氣行至少腹,小便即 不能禁,且覺下焦涼甚,肢體無力,其脈左右皆沉濡,而右部寸關之沉濡尤甚。

診斷此胸中大氣下陷之劇者也。此証因大氣虛陷,心血之循環無力,是以脈象沉 濡而遲,肺氣之呼吸將停,是以努力呼氣外出而猶難上達。不但此也,大氣雖在 膈上,實能斡旋全身統攝三焦,今因下陷而失位無權,是以全身失其斡旋,肢體 遂酸軟無力,三焦失其統攝,小便遂泄瀉不禁。其下焦涼甚者,外受之寒涼隨大 氣下陷至下焦也。此証之危已至極點,當用重劑升舉其下陷之大氣,使複本位, 更兼用溫暖下焦之藥,祛其寒涼庶能治愈。

處方野台參(五錢)烏附子(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煎湯一盅溫服,此為第一 方。又方生箭(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白術(四錢炒)淨萸肉(四錢)萆(二 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共煎藥一大盅,溫服。此為第二方。先服第一方 ,后遲一點半鐘即服第二方。

效果將藥如法各服兩劑,下焦之涼與小便之不禁皆愈,惟呼吸猶覺氣分不足,肢 體雖不酸軟,仍覺無力。遂但用第二方,將方中柴胡減去,加桂枝尖錢半,連服 數劑,氣息已順。又將方中升麻、桂枝,皆改用一錢,服至五劑,身體健康如常 ,遂停藥勿服。

說明或問此二方前后相繼服之,中間原為時無多,何妨將二方並為一方?答曰︰ 凡欲溫暖下焦之藥,宜速其下行,不可用升藥提之。若將二方並為一方,附子與 升、柴並用,其上焦必生煩躁,而下焦之寒涼轉不能去。惟先服第一方,附子得 人參之助,其熱力之敷布最速,是以為時雖無多,下焦之寒涼已化其強半;且參 附與山藥並用,大能保合下焦之氣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攝,此時下焦受 參附山藥之培養,已有一陽來複,徐徐上升之機。已陷之大氣雖不能因之上升, 實已有上升之根基。遂繼服第二方,黃與升柴並用,升提之力甚大,借之以升提 下陷之大氣,如人欲登高山則或推之,或挽之,縱肢體軟弱,亦不難登峰造極也 。且此一點余鐘,附子之熱力已融化于下焦,雖遇升柴之升提,必不至上升作煩 躁,審斯則二方不可相並之理由,及二方前后繼服之利益不昭然乎。

2、大氣下陷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三十二歲,拉洋車為業,得大氣下陷証。

病因腹中覺飢,未吃飯,枵腹奔走七八裡,遂得此病。

証候呼吸短氣,心中發熱,懶食,肢體酸懶無力,略有動作,即覺氣短不足以息 。其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則寸關皆沉而無力。

診斷此胸中大氣下陷,其肝膽又蘊有郁熱也。蓋胸中大氣,原為後天宗氣,能代 先天元氣主持全身,然必賴水谷之氣以養之。此証因忍飢勞力過度,是以大氣下 陷,右寸關之沉而無力其明征也。其舉家數口生活皆賴一人勞力,因氣陷不能勞 力繼將斷炊,肝膽之中遂多起急火,其左脈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治之者當用拙 擬之升陷湯,升補其胸中大氣,而輔以涼潤之品以清肝膽之熱。

處方生箭(八錢)知母(五錢)桔梗(二錢)柴胡(二錢)升麻(錢半)生杭芍 (五錢)龍膽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諸病脫然全愈。

3、大氣下陷身冷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宋氏婦,年四旬,于仲夏得大氣下陷,周身發冷証。

病因稟賦素弱,居恆自覺氣分不足,偶因努力搬運重物,遂覺呼吸短氣,周身發 冷。

証候呼吸之間,恆覺氣息不能上達,時當暑熱,著夾衣猶覺寒涼,頭午病稍輕, 午后則漸劇,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氅猶或寒戰,飲食少許,猶不消化。其脈 關前沉細欲無,關后差勝亦在沉分,一息不足四至。

診斷此上焦心肺之陽虛損,又兼胸中大氣下陷也。為其心肺陽虛,是以周身惡寒 而飲食不化,為其胸中大氣下陷,是以呼吸短氣,頭午氣化上升之時是以病輕, 過午氣化下降之時所以增劇也。擬治以回陽升陷東加黨參之大力者以補助之。

處方生箭(八錢)野台黨參(四錢)干姜(四錢)當歸身(四錢)桂枝尖(三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氣息已順,而兼有短氣之時,周身已不發冷,惟晚間睡時仍 須濃複,飲食能消化,脈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黨參,將干姜、桂枝皆改用 二錢,又加生懷山藥八錢,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說明心為君火,全身熱力之司命,肺與心同居膈上,一系相連,血脈之循環又息 息相通,是以與心相助為理,同主上焦之陽氣。然此氣雖在上焦,實如日麗中天 ,照臨下土,是以其熱力透至中焦,胃中之飲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門之 相火因之生旺,內溫臟腑,外暖周身,實賴此陽氣為布護宣通也。特是,心與肺 皆在胸中大氣包舉之中,其布護宣通之原動力,實又賴于大氣。此証心肺之陽本 虛,向賴大氣為之保護,故猶可支持,迨大氣陷而失其保護,遂致虛寒之象頓呈 。此方以升補胸中大氣為主,以培養心肺之陽為輔,病藥針芥相投,是以服之輒 能奏效也。

4、大氣陷兼消食

病人基本資料李××,年二十六歲,得大氣下陷兼消食証。

病因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覺呼吸短氣,初未注意。繼因校中功課勞心短氣益劇, 且覺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証。

証候呼吸之間,覺吸氣稍易而呼氣費力,夜睡一點鐘許,即覺氣不上達,須得披 衣起坐,遲移時,氣息稍順,始能再睡。一日之間,進食四次猶飢,飢時若不急 食,即覺怔忡。且心中常覺發熱,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脈浮分無力,沉分稍 實,至數略遲。

診斷此乃胸中大氣下陷,兼有伏氣化熱因之成消食也。為其大氣下陷,是以脈象 浮分無力,為其有伏氣化熱,是以其沉分猶實,既有伏氣化熱矣,而脈象轉稍遲 者,因大氣下陷之脈原多遲也。蓋胃中有熱者,恆多化食,而大氣下陷其胃氣因 之下降甚速者,亦恆能多食。今既病大氣下陷,又兼伏氣化熱,侵入胃中,是以 日食四次猶飢也。此宜升補其胸中大氣,再兼用寒涼之品以清其伏氣所化之熱, 則短氣與消食原不難並愈也。

處方生箭(六錢)生石膏(一兩搗細)天花粉(五錢)知母(五錢)玄參(四錢 )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短氣已愈強半,發熱與消食亦大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 再服之。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六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淨萸肉( 三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氣所化之熱所余無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將花粉、知母諸 涼藥加重者,因花粉諸藥原用以調劑黃之溫補生熱,而今則兼用之以清伏氣所化 之余熱,是以又加重也。至于前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斂大氣之渙散,俾 大氣之已升者不至複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氣最濃,酸斂之中大具條暢之性,雖伏 氣之熱猶未盡消,而亦不妨用之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四劑,病遂全愈。俾停服湯藥,再用生箭、天花粉等分軋為細末 ,每服三錢,日服兩次以善其后。或問脈之遲數,恆關于人身之熱力,熱力過盛 則脈數,熱力微弱則脈遲,此定理也。今此証雖有伏氣化熱,因大氣下陷而脈仍 遲,何以脈之遲數與大氣若斯有關系乎?答曰︰胸中大氣亦名宗氣,為其實用能 斡旋全身,故曰大氣,為其為后天生命之宗主,故又曰宗氣。《內經》謂宗氣積 于胸中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深思《內經》之言,知肺葉之辟,固為大氣所司,而 心機之跳動,亦為大氣所司也。今因大氣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 心機之跳動亦受其病而脈遂遲也。

5、

病人基本資料

病因

証候

診斷

處方

方解

複診

處方

方解

效果

6、

病人基本資料

病因

証候

診斷

處方

方解

複診

處方

方解

效果

7、

病人基本資料

病因

証候

診斷

處方

方解

複診

處方

方解

效果

8、

病人基本資料

病因

証候

診斷

處方

方解

複診

處方

方解

效果

9、胃氣不降

病人基本資料

病因

証候

診斷

處方

方解

複診

處方

方解

效果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三)血病門

1、吐血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年三十五歲,得吐血証,年余不愈。

病因稟性褊急,勞心之余又兼有拂意之事,遂得斯証。

証候初次所吐甚多,屢經醫治,所吐較少,然終不能除根。每日或一次或兩次, 覺心中有熱上沖,即吐血一兩口。因病久身羸弱,臥床不起,亦偶有扶起少坐之 時,偶或微喘,幸食欲猶佳,大便微溏,日行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重按無力 ,右部大而芤,一息五至。

診斷凡吐血久不愈者,多系胃氣不降,致胃壁破裂,出血之處不能長肉生肌也。 再即此脈論

之,其左脈之弦,右脈之大,原現有肝火浮動挾胃氣上沖之象,是以其吐血時, 覺有熱上

逆,至其脈之弦而無力者,病久而氣化虛也。大而兼芤者,失血過多也。至其呼 吸有時或喘,

大便日行數次,亦皆氣化虛而不攝之故。治此証者,當投以清肝、降胃、培養氣 血、固攝氣化之劑。

處方赤石脂(兩半)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碎)

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六錢)大生地黃(四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 錢)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送服三七末。

方解降胃之藥莫如赭石,此愚治吐衄恆用之藥也。此方中獨重用赤石脂者,因赭 石為鐵養化合其重墜之力甚大,用之雖善降胃,而其力達于下焦,又善通大便, 此証大便不實,赭石似不宜用;赤石脂之性,重用之亦能使胃氣下降,至行至下 焦,其粘滯之力又能固澀大便,且其性能生肌,更可使腸壁破裂出血之處早愈, 誠為此証最宜之藥也。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血即不吐,喘息已平,大便亦不若從前之勤,脈象亦較前和 平,惟心中仍有覺熱之時。遂即原方將生地黃改用一兩,又加熟地黃一兩,連服 三劑,諸病皆愈。

2、咳血兼吐血証

病人基本資料堂侄女××,適鄰村王氏,年三十歲。于乙酉仲春,得吐血証。

病因因家務自理,勞心過度,且稟賦素弱,當此春陽發動之時,遂病吐血。

証候先則咳嗽痰中帶血,繼則大口吐血,其吐時覺心中有熱上沖,一日夜吐兩三 次,劇時可吐半碗。兩日之后,覺精神氣力皆不能支持,遂急迎愚延醫。自言心 中搖搖似將上脫,兩顴發紅,面上發熱,其脈左部浮而動,右部浮而濡,兩尺無 根,數逾五至。

診斷此肝腎虛極,陰分陽分不相維系,而有危在頃刻之勢。遂急為出方取藥以防 虛脫。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一兩)生赭 石(一兩軋細)

急火煎藥取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甫煎成未服,又吐血一次,吐后忽停息閉目然罔覺。診其脈跳動仍舊, 知能蘇醒,約四分鐘呼吸始續,兩次將藥服下,其血從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 劑,至第三劑即原方加潞黨參三錢、天冬四錢,連服數劑,身形亦漸複原。繼用 生懷山藥為細面,每用八錢煮作茶湯,少調以白糖,送服生赭石細末五分,作點 心用之以善其后。

3、吐血兼咳嗽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王××,年二十四歲,得咳嗽吐血証。

病因稟賦素弱,略有外感,即發咳嗽,偶因咳嗽未愈,繼又勞心過度,心中發熱 ,遂至吐血。

証候先時咳嗽猶輕,失血之后則嗽益加劇。初則痰中帶血,繼則大口吐血,心中 發熱,氣息微喘,脅下作疼,大便干燥。其脈關前浮弦,兩尺重按不實,左右皆 然,數逾五至。

診斷此証乃肺金傷損,肝木橫恣,又兼胃氣不降,腎氣不攝也。為其肺金受傷, 是以咳嗽痰中帶血;為胃氣不降,是以血隨氣升,致胃中血管破裂而大口吐血; 至脅下作疼,乃肝木橫恣之明証;其脈上盛下虛,氣息微喘,又腎氣不攝之明征 也。治之者,宜平肝、降胃、潤肺、補腎,以培養調劑其臟腑,則病自愈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六錢軋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五錢)天 冬(五錢)大甘枸杞(五錢)川貝母(四錢)生麥芽(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 )射干(二錢)廣三七(三錢細末)粉甘草(二錢細末)

藥共十二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甘草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仍 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服藥一劑,吐血即愈,諸病亦輕減。后即原方隨時為之加減,連服三十余劑 ,其嗽始除根,身體亦漸壯健。

4、吐血兼咳嗽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孫××,年二十八歲,得吐血兼咳嗽証。

病因因事心中著急起火,遂致吐血咳嗽。

証候其吐血之始,至今已二年矣。經醫治愈,屢次反複,少有操勞,心中發熱即 複吐血。又

頻作咳嗽,嗽時吐痰亦恆帶血。肋下恆作刺疼,嗽時其疼益甚,口中發干,身中 亦間有

灼熱,大便干燥。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皆重按不實,一息搏近五至。

診斷此証左脈弦硬者,陰分虧損而肝膽有熱也,右部弦長者,因沖氣上沖並致胃 氣上逆也。為

其沖沖胃逆,是以胃壁血管破裂以至于吐血咳血也。其脈重按不實者,血虧而氣 亦虧

也。至于口無津液,身或灼熱,大便干燥,無非血少陰虧之現象。擬治以清肝、 降胃、滋陰、化瘀之劑。

處方生赭石(八錢軋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

玄參(五錢)川楝子(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川貝母(三錢)甘草(錢半) 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余 一半。

方解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黃,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 行,猶恐妄行之血因涼而凝,瘀塞于經絡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並用, 血止后自無他虞;且此証肋下作疼,原有瘀血,則三七尤在所必需也。

複診將藥連服三劑,吐血全愈,咳嗽吐痰亦不見血,肋疼亦愈強半,灼熱已無, 惟口中仍發干,脈仍有弦象。知其真陰猶虧也,擬再治以滋補真陰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生杭芍(四錢)玄參 (四錢)生赭石(四錢軋細)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細末)

服法如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病全愈,脈亦複常,遂去三七,以熟地黃易生地黃,俾多服 數劑以善其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5、吐血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馮××,年三十二歲,得吐血証久不愈。

病因因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此証。

証候吐血已逾二年,治愈,屢次反複。病將發時,覺胃中氣化不通,滿悶發熱, 大便滯塞,旋即吐血,兼咳嗽多吐痰涎。其脈左部弦長,右部長而兼硬,一息五 至。

診斷此証當系肝火挾沖胃之氣上沖,血亦隨之上逆,又兼失血久而陰分虧也。為 其肝火熾盛,是以左脈弦長;為其肝火挾沖胃之氣上沖,是以右脈長而兼硬;為 其失血久而真陰虧損,是以其脈既弦硬(弦硬即有陰虧之象)而又兼數也。此宜 治以瀉肝降胃之劑,而以大滋真陰之藥佐之。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玄參(八錢)大生地(八錢)生懷山藥(六錢)

栝蔞仁(六錢炒搗)生杭芍(四錢)龍膽草(三錢)川貝母(三錢)

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 其余一半。

效果每日煎服一劑,初服后血即不吐,服至三劑咳嗽亦愈,大便順利。再診其脈 ,左右皆有和柔之象,問其心中悶熱全無。遂去蔞仁、龍膽草,生山藥改用一兩 ,俾多服數劑,吐血之病可從此永遠除根矣。

6、吐血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姓,年過三旬,偶患吐血証。

病因其人性嗜酒,每日必飲,且不知節。初則飲酒過量即覺胸間煩熱,后則不飲 酒時亦覺煩熱,遂至吐血。

証候其初吐血之時,原不甚劇,始則痰血相雜,因咳吐出。即或純吐鮮血,亦不 過一日數口,繼複因延醫服藥,方中有柴胡三錢,服藥半點鐘后,遂大吐不止, 倉猝迎愚往視。及至,則所吐之血已盈痰盂,又複連連嘔吐,若不立為止住,實 有危在目前之懼。幸所攜藥囊中有生赭石細末一包,俾先用溫水送下五錢,其吐 少緩須臾,又再送下五錢遂止住不吐。診其脈弦而芤,數逾五至,其左寸搖搖有 動意,問其心中覺怔忡乎?答曰︰怔忡殊甚,幾若不能支持。

診斷此証初傷于酒,繼傷于藥,臟腑之血幾于傾囊而出。猶幸速為立止,宜急服 湯藥以養其血,降其胃氣保其心氣,育其真陰,連服數劑,庶其血不至再吐。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六錢)生地黃(六錢)生龍骨 (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柏子仁( 四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三錢細末)

此方將前十味煎湯,三七分兩次用,頭煎及二煎之湯送服。

效果每日服藥一劑,連服三日血已不吐,心中不複怔忡。再診其脈芤動皆無,至 數仍略數,遂將生地黃易作熟地黃,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7、大便下血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袁××,年三十二歲,得大便下血証。

病因先因勞心過度,心中時覺發熱,繼又因朋友宴會,飲酒過度遂得斯証。

証候自孟夏下血,歷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覺疼即須入廁,心中時或發熱 ,懶于飲食。其脈浮而不實有似芤脈,而不若芤脈之硬,兩尺沉分尤虛,至數微 數。

診斷此証臨便時腹疼者,腸中有潰爛處也。心中時或發熱者,陰虛之熱上浮也。 其脈近芤者,失血過多也。其兩尺尤虛者,下血久而陰虧,更兼下焦氣化不固攝 也。此宜用化腐生肌之藥治其腸中潰爛,滋陰固氣之藥固其下焦氣化,則大便下 血可愈矣。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熟地黃(一兩)龍眼肉(一兩)淨萸肉(六錢)樗白皮( 五錢)金銀花(四錢)赤石脂(四錢研細)甘草(二錢)鴉膽子仁(八十粒成實 者)生硫黃(八分細末)

藥共十味,將前八味煎湯,送服鴉膽子、硫黃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 余一半,至于硫黃生用之理,詳于敦複湯下。

方解方中鴉膽子、硫黃並用者,因鴉膽子善治下血,而此証之脈兩尺過弱,又恐 單用之失于寒涼,故少加硫黃輔之,況其腸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至腐敗釀毒, 二藥之性皆善消除毒菌也。又其腹疼下血,已歷半載不愈,有似東人×××所謂 阿米巴赤痢,硫黃實又為治阿米巴赤痢之要藥也。

複診前藥連服三劑,下血已愈,心中亦不發熱,脈不若從前之浮,至數如常。而 其大便猶一日溏瀉四五次,此宜投以健胃固腸之劑。

處方炙箭(三錢)炒白術(三錢)生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生麥芽(三 錢)建神曲(三錢)大雲苓片(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大便已不溏瀉,日下一次,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 煮作粥,調以白糖,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8、大便下血

病人基本資料高××,年三十六歲,得大便下血証。

病因冷時出外辦事,寢于寒涼屋中,床衾又甚寒涼遂得斯証。

証候每日下血數次,或全是血,或兼有大便,或多或少,其下時多在夜間,每覺 腹中作疼,即

須入廁,夜間恆苦不寐,其脈遲而芤,兩尺尤不堪重按,病已二年余,服溫補下 元藥則

稍輕,然終不能除根,久之,則身體漸覺羸弱。

診斷此下焦虛寒太甚,其氣化不能固攝而血下陷也。視其從前所服諸方,皆系草 木之品,其

質輕浮,溫暖之力究難下達,當以礦質之品溫暖兼收澀者投之。

處方生硫黃(半斤色純黃者)赤石脂(半斤純系粉末者)

將二味共軋細過羅,先空心服七八分,日服兩次,品驗漸漸加多,以服后移時微 覺腹中溫暖為度。

效果后服至每次二錢,腹中始覺溫暖,血下亦漸少。服至旬

余,身體漸壯,夜睡安然,可無入廁。服至月余,則病根祓除矣。

方解按硫黃之性,溫暖下達,誠為溫補下焦第一良藥,而生用之尤佳,惟其性能 潤大便(本草謂

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西醫以為輕瀉藥藥),于大便滑瀉者不宜,故輔以赤石 脂之粘膩收澀,自有益而無弊矣。

9、大便下血

病人基本資料崔童,年十三歲,得大便下血証。

病因仲夏天熱,賽球競走,勞力過度,又兼受熱,遂患大便下血。

証候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時腹中作疼,或輕或劇,若疼劇時,則血之下者必 多,已年

余矣。飲食減少,身體羸弱,面目黃白無血色,脈搏六至,左部弦而微硬,右部 濡而無力。

診斷此証當因脾虛不能統血,是以其血下陷至其腹,所以作疼,其腸中必有損傷 潰爛處也。當

用藥健補其脾胃,兼調養其腸中潰爛。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金銀花(四錢)甘草(三錢)廣三

七(二錢半軋細末)鴉膽子(八十粒去皮揀其仁之成實者)

共藥六味,將前四味煎湯,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 余一半。

效果將藥如法服兩次,下血病即除根矣。

10、大便下血

病人基本資料阜城杜××,年四十五歲,得大便下血証。

病因因勞心過度,每大便時下血,服藥治愈。因有事還籍,值夏季暑熱過甚,又 複勞心過度,

舊証複發,屢治不愈。遂來津入西醫院治療,西醫為其血在便后,謂系內痔,服 藥血仍不止,因轉而求治于愚。

証候血隨便下,且所下甚多,然不覺疼墜,心中發熱懶食,其脈左部弦長,右部 洪滑。

診斷此因勞心生內熱而牽動肝經所寄相火,致肝不藏血而兼與溽暑之熱相並,所 以血妄行也。

宜治以清心涼肝兼消暑熱之劑,而少以培補脾胃之藥佐之。

處方生懷地黃(一兩)白頭翁(五錢)龍眼肉(五錢)生懷山藥(五錢)

知母(四錢)秦皮(三錢)黃柏(二錢)龍膽草(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上方煎服一劑,血已不見,服至兩劑,少腹覺微涼。再診其脈,弦長與洪滑 之象皆減退,

遂為開半清半補之方以善其后。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八錢)淨萸肉(五錢)龍眼肉(五錢)

白頭翁(五錢)秦皮(三錢)生杭芍(三錢)地骨皮(三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后,食欲頓開,腹已不疼,俾即原方多服數劑,下血病當可除 根。

11、瘀血短氣

病人基本資料鹽山劉××,年二十五歲,得瘀血短氣証。

病因因出外修工,努力抬重物,當時覺脅下作疼,數日疼愈,仍覺脅下有物妨礙 呼吸。

証候身形素強壯,自受病之后,遲延半載,漸漸羸弱,常覺右脅之下有物阻礙呼 吸之氣,與

人言時恆半句而止,候至氣上達再言,若偶忿怒則益甚,脈象近和平,惟稍弱不 能條暢。

診斷此因努力太過,致肝經有不歸經之血瘀經絡之間,阻塞氣息升降之道路也。 喜其脈

雖稍弱,猶能支持,可但用化瘀血之藥,徐徐化其瘀結,氣息自能調順。

處方廣三七(四兩)

軋為細末,每服錢半,用生麥芽三錢煎湯送下,日再服。

方解三七為止血妄行之聖藥,又為化瘀血之聖藥,且又化瘀血不傷新血,單服久 服無礙,此

乃藥中特異之品,其妙處直不可令人思議。愚恆用以消積久之瘀血,皆能奏效。 至麥芽原

為消食之品,生煮服之則善舒肝氣,且亦能化瘀者也。是以用之煎湯,以送服三 七也。

效果服藥四日后,自鼻孔中出紫血一條,呼吸較順,繼又服至藥盡,遂脫然全愈 。

說明人之呼吸在于肺,今謂肝經積有瘀血,即可妨礙呼吸,其

義何居?答曰︰按生理之學,人之呼吸可達于沖任,方書又謂呼出心肺,吸入肝 腎,若謂呼吸皆在

于肺,是以上兩說皆可廢也。蓋心、肺、肝,原一系相連,下又連于沖任,而心 肺相連之系,其中

原有兩管,一為血脈管,一為回血管,血脈管下行,回血管上行。肺為發動呼吸 之機關,非呼吸即限

于肺也,是以吸入之氣可由血脈管下達,呼出之氣可由回血管上達,無論氣之上 達下達,皆從

肝經過,是以血瘀肝經,即有妨于升降之氣息也。據斯以論呼吸之關于肺者固多 ,而

心肺相連之系亦司呼吸之分支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四)腦充血門

1、腦充血頭疼

病人基本資料京都談××,年五十二歲,得腦充血頭疼証。

病因因勞心過度,遂得腦充血頭疼証。

証候臟腑之間恆覺有氣上沖,頭即作疼,甚或至于眩暈,其夜間頭疼益甚,恆至 疼不能寐。醫治二年無效,浸至言語謇澀,肢體漸覺不利,飲食停滯胃口不下行 ,心中時常發熱,大便干燥。其脈左右皆弦硬,關前有力,兩尺重按不實。

診斷弦為肝脈,至弦硬有力無論見于何部,皆系有肝火過升之弊。因肝火過升, 恆引動沖氣胃氣相並上升,是以其臟腑之間恆覺有氣上沖也。人之血隨氣行,氣 上升不已,血即隨之上升不已,以致腦中血管充血過甚,是以作疼。其夜間疼益 劇者,因其脈上盛下虛,陰分原不充足,是以夜則加劇,其偶作眩暈亦職此也。 至其心常發熱,肝火熾其心火亦熾也。

其飲食不下行,大便多干燥者,又皆因其沖氣挾胃氣上升,胃即不能傳送飲食以 速達于大腸也。其言語肢體蹇澀不利者,因腦中血管充血過甚,有妨礙于司運動 之神經也。此宜治以鎮肝、降胃、安沖之劑,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熱滋陰之藥輔之 。又須知肝為將軍之官,中藏相火,強鎮之恆起其反動力,又宜兼用舒肝之藥, 將順其性之作引也。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懷牛膝(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生 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淨萸肉(五錢)生杭芍(五錢)茵陳(二 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頭疼已愈強半,夜間可睡四五點鐘,諸病亦皆見愈,脈象之 弦硬已減,兩尺重診有根,擬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懷牛膝(六錢)生 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淨萸肉(五錢)生杭芍(五錢)生雞內金 (錢半黃色的搗)茵陳(錢半)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五劑,頭已不疼,能徹夜安睡,諸病皆愈。惟辦事,略覺操勞過度 ,頭仍作疼,脈象猶微有弦硬之意,其心中仍間有覺熱之時,擬再治以滋陰清熱 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八錢)玄參(四錢)北沙參(四錢)生杭芍( 四錢)淨萸肉(四錢)生珍珠母(四錢搗碎)生石決明(四錢搗碎)生赭石(四 錢軋細)懷牛膝(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飲下。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至經理事務時,頭亦不疼,脈象已和平如常。遂停服湯藥, 俾日用生山

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生赭石細末錢許,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

2、腦充血頭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氏婦,年過三旬,得腦充血頭疼証。

病因稟性褊急,家務勞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証。

証候其頭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劇時至作呻吟。心中常常發熱,時或煩躁, 間有眩暈之時,其大便燥結非服通下藥不行。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診甚實, 經中西醫延醫二年,毫無功效。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長者,肝膽之火上升也;其右脈弦硬而長者,胃氣不降而逆行 ,又兼沖氣上沖也。究之,左右脈皆弦硬,實亦陰分有虧損也。因其臟腑之氣化 有升無降,則血隨氣升者過多,遂至充塞于腦部,排擠其腦中之血管而作疼,此 《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于上之厥証也。亦即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証也。其大 便燥結不行者,因胃氣不降,失其傳送之職也。其心中發煩躁者,因肝胃之火上 升也。其頭部間或眩暈者,因腦部充血過甚,有礙于神經也。此宜清其臟腑之熱 ,滋其臟腑之陰,更降其臟腑之氣,以引腦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愈。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山藥(六錢)生懷地黃(六錢)天 冬(六錢)玄參(五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 碎)茵陳(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赭石能降胃平肝鎮安沖氣。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

結而毫無開破之弊。方中重用兩半者,因此証大便燥結過甚,非服藥不能通下也 。蓋大便不通,是以胃氣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沖氣之上沖,又多因胃氣不降而 增劇。是治此証者,當以通其大便為要務,迨服藥至大便自然通順時,則病愈過 半矣。牛膝為治腿疾要藥,以其能引氣血下行也。而《名醫別錄》及《千金翼方 》,皆謂其除腦中痛,蓋以其能引氣血下行,即可輕減腦中之充血也。

愚生平治此等証必此二藥並用,而又皆重用之。用玄參、天冬、芍藥者,取其既 善退熱兼能滋陰也。用龍齒、石決明者,以其皆為肝家之藥,其性皆能斂戢肝火 ,鎮熄肝風,以緩其上升之勢也。用山藥、甘草者,以二藥皆善和胃,能調和金 石之藥與胃相宜,猶白虎湯用甘草粳米之義,而山藥且善滋陰,甘草亦善緩肝也 。用茵陳者,因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藥平之鎮之,恆 至起反動之力,茵陳最能將順肝木之性,且又善瀉肝熱,李氏《本草綱目》謂善 治頭痛,是不但將順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動,且又為清涼腦部之要藥也。諸藥匯集 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複診將藥連服二十余劑(其中隨時略有加減),頭已不疼,惟夜失眠時則仍疼, 心中發熱、

煩躁皆無,亦不複作眩暈,大便屆時自行,無須再服通藥,脈象較前和平而仍有 弦硬之意,此宜注

意滋其真陰以除病根。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八錢)生懷山藥(八錢)生懷地黃(八錢)

玄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淨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

柏子仁(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中用麥芽者,借以宣通諸藥之滯膩也。且麥芽生用原善 調和肝氣,

亦猶前方用茵陳之義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二十余劑(亦隨時略有加減),病遂全愈,脈象亦和平如常矣。

3、腦充血頭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于氏婦,年二十二歲,得腦充血頭疼証。

病因其月信素日短少,不調,大便燥結,非服降藥不下行,浸至臟腑氣化有升無 降,因成斯証。

証候頭疼甚劇,恆至夜不能眠,心中常覺發熱,偶動肝火即發眩暈,胃中飲食恆 停滯不消,大便六七日不行,必須服通下藥始行。其脈弦細有力而長,左右皆然 ,每分鐘八十至,延醫延醫歷久無效。

診斷此因陰分虧損,下焦氣化不能固攝,沖氣遂挾胃氣上逆,而肝臟亦因陰分虧 損水不滋

木,致所寄之相火妄動,恆助肝氣上沖。由斯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而自心注腦 之血為上升

之氣化所迫,遂至充塞于腦中血管而作疼作暈也。其飲食不消大便不行者,因沖 胃之氣皆逆也;

其月信不調且短少者,因沖為血海,肝為沖任行氣,脾胃又為生血之源,諸經皆 失其常司,是以

月信不調且少也;《內經》謂︰"血菀(同郁)于上,使人薄厥",言為上升之氣 血逼薄而厥也。此

証不急治則薄厥將成,宜急治以降胃、鎮沖、平肝之劑,再以滋補真

陰之藥輔之,庶可轉上升之氣血下行不成薄厥也。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 懷山藥(六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碎)天冬 (五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蘇子(二錢炒搗)茵陳(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諸病皆見輕,脈象亦稍見柔和。惟大便六日仍未通行,因思 此証必先使其大便如常,則病始可愈,擬將赭石加重,再將余藥略為加減以通其 大便。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懷牛膝(一兩)天冬(一兩)黑芝麻(八錢炒搗)

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碎)

蘇子(三錢炒搗)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錢半)淨柿霜(五錢)

藥共十二味,將前十一味煎湯一大盅,入柿霜融化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五劑,大便間日一行,諸証皆愈十之八九,月信適來,仍不甚多, 脈象仍有

弦硬之意,知其真陰猶未充足也。當即原方略為加減,再加滋陰生血之品。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八錢)大甘枸杞(八錢)龍眼肉(六錢)生懷 地黃(六錢)當歸(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懷山藥(四錢)生杭芍 (四錢)生雞內金(一錢黃色的搗)甘草(二錢)生姜(三錢)大棗(三枚掰開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后,心中已分毫不覺熱,脈象亦大見和平,大便日行一次,遂 去方中玄

參、沙參,生赭石改用八錢,生懷山藥改用六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后。

4、腦充血兼腿痿弱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崔××,年三十八歲,得腦充血兼兩腿痿弱証。

病因出門采買木料,數日始歸,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斯証。

証候其初常覺頭疼,時或眩暈,心中發熱,飲食停滯,大便燥結,延醫治療無效 。一日早起下床,覺痿弱無力,痿坐于地,人扶起坐床沿休息移時,自扶杖起立 ,猶可徐步,然時恐顛仆。其脈左部弦而甚硬,右部弦硬且長。

診斷其左脈弦硬者,肝氣挾火上升也。右脈弦硬且長者,胃氣上逆更兼沖氣上沖 也。因其臟腑間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血隨氣升充塞于腦部作疼作眩暈。其腦部 充血過甚,或自微細血管溢血于外,或隔血管之壁,些些滲血于外,其所出之血 ,若著于司運動之神經,其重者可使肢體痿廢,其輕者亦可使肢體軟弱無力。若 此証之忽然痿坐于地者是也。至其心中之發熱,飲食之停滯,大便之燥結,亦皆 其氣化有升無降之故,此宜平肝、清熱、降胃、安沖,不使臟腑之氣化過升,且 導引其腦中過充之血使之下行,則諸証自愈矣。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珍珠母(六錢搗碎 )生石決明(六錢搗碎)生杭芍(五錢)當歸(四錢)龍膽草(二錢)茵陳(錢 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七劑,諸病皆大見愈,脈象亦大見緩和,惟其步履之間仍須用杖, 未能複常,心中

仍間有發熱之時。擬即原方略為加減,再佐以通活血脈之品。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五錢)

生珍珠母(四錢搗碎)生石決明(四錢搗碎)丹參(四錢)生麥芽(三錢)

土鱉虫(五個)甘草(一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八劑,步履複常,病遂全愈。

5、腦充血兼痰厥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駱××,年四十九歲,得腦充血兼痰厥証。

病因平素常患頭暈,間有疼時,久則精神漸似短少,言語漸形謇澀,一日外出會 友,飲食過度,歸家因事有拂意,怒動肝火,陡然昏厥。

証候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喉間痰涎杜塞,氣息微通。診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 重按有力,知其証不但痰厥實素有腦充血病也。

診斷其平素頭暈作疼,即腦充血之現証也。其司知覺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 精神短少。其司運動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言語謇澀。又凡腦充血之人,其 臟腑之氣多上逆,胃氣逆則飲食停積不能下行,肝氣逆則痰火相並易于上干,此 所以因飽食動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險即在目前,取藥無及當先以手術治之。

手術治痰厥之手術,當以手指點其天突穴處(詳見"治痰點天突穴法"),近八分 鐘許,即

咳嗽嘔吐。約吐出痰涎飲食三碗許,豁然頓醒,自言心中發熱,頭目脹疼,此當 繼治其腦部充血以求全

愈。擬用建瓴湯方治之,因病脈之所宜而略為加減。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天花粉(六錢)生杭 芍(六錢)生龍骨(五錢搗碎)生牡蠣(五錢搗碎)生麥芽(三錢)茵陳(錢半 )甘草(錢半)

磨取生鐵鏽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盅,溫服下。

複診將藥服三劑,心中已不發熱,頭疼目脹皆愈,惟步履之時覺頭重足輕,腳底 如踏棉絮。其脈象較前和緩似有上盛下虛之象,爰即原方略為加減,再添滋補之 品。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 杭芍(六錢)淨萸肉(六錢)生龍骨(五錢搗碎)生牡蠣(五錢搗碎)柏子仁( 五錢炒搗)茵陳(錢半)甘草(錢半)

磨取生鐵鏽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病遂脫然全愈。將赭石、牛膝、地黃皆改用八錢,俾多服數 劑以善其后。

6、腦充血兼偏枯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孫××,年四十六歲,得腦充血証遂至偏枯。

病因稟性褊急,又兼處境不順,恆觸動肝火致得斯証。

証候未病之先恆覺頭疼,時常眩暈。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時醒后 ,左手足皆不能動,並其半身皆麻木,言語謇澀。延醫服藥十個月,手略能動, 其五指則握而不伸,足可任地而不能行步,言語仍然謇澀,又服藥數月病仍如故 。診其脈左右皆弦硬,右部似尤甚,知雖服藥年余,腦充血之病猶未除也。問其 心中發熱乎?腦中有時覺疼乎?答曰︰心中有時覺有熱上沖胃口,其熱再上升則 腦中可作疼,然不若病初得時腦疼之劇也。問其大便兩三日一行,証脈相參,其 腦中猶病充血無疑。

診斷按此証初得,不但腦充血實兼腦溢血也。其溢出之血,著于左邊司運動之神 經,則右半身痿廢,著于右邊司運動之神經,則左半身痿廢,此乃交叉神經以互 司其身之左右也。想其得病之初,脈象之弦硬,此時尤劇,是以頭疼眩暈由充血 之極而至于溢血,因溢血而至于殘廢也。即現時之証脈詳參,其腦中溢血之病想 早就愈,而腦充血之病根確未除也。宜注意治其腦充血,而以通活經絡之藥輔之 。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赭石(八錢研細)懷牛膝(八錢)生 杭芍(六錢)柏子仁(四錢炒搗)白術(三錢炒)滴乳香(三錢)明沒藥(三錢 )土鱉虫(四大個搗)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茵陳(一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七劑,腦中已不作疼,心中間有微熱之時,其左半身自覺肌肉松活 ,不若從前之麻木,言語之謇澀稍愈,大便較前通順,脈之弦硬已愈十之七八, 擬再注意治其左手足之痿廢。

處方生箭(五錢)天花粉(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懷牛膝(五錢)滴乳香( 四錢)明沒藥(四錢)當歸(三錢)絲瓜絡(三錢)土鱉虫(四大個搗)地龍( 二錢去土)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三十余劑(隨時略有加喊),其左手之不伸者已能伸,左足之不能 邁步者今已舉足能行矣。病患問從此再多多服藥可能複原否?答曰︰此病若初得 即治,服藥四十余劑即能脫然,今已遲延年余,雖服數百劑亦不能保全愈,因關 節經絡之間瘀滯已久也。然再多服數十劑,仍可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再設 法以動其神經補助其神經當更有效。

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懷牛膝(五錢)滴乳香( 四錢)明沒藥(四錢)當歸(三錢)土鱉虫(四大個搗)地龍(二錢去土)真鹿 角膠(二錢軋細)廣三七(二錢軋細)製馬錢子末(三分)

藥共十二味,先將前九味共煎湯一大盅,送服后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 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用鹿角膠者,因其可為左半身引經,且其角為督脈所生,是以其性善補 益腦髓以滋養腦髓神經也,用三七者,關節經絡間積久之瘀滯,三七能融化之也 。用製馬錢子者,以其能動神經使靈活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三十余劑,手足之舉動皆較前便利,言語之謇澀亦大見愈,可勉 強出門作事矣。遂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 送服黃色生雞內金細末三分許。當點心用之以善其后。此欲用山藥以補益氣血, 少加雞內金以化瘀滯也。

說明按腦充血証,最忌用黃,因黃之性補而兼升,氣升則血必隨之上升,致腦中 之血充而益充,排擠腦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藥者多矣。 至將其腦充血之病治愈,而肢體之痿廢仍不愈者,皆因其經絡瘀塞血脈不能流通 也。此時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脈,正不妨以黃輔之,特是其腦中素有充血之病, 終嫌黃升補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 監製黃也。又慮黃性溫,溫而且補即能生熱,故又重用花粉以調劑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腸胃病門

1、噎膈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証。

病因處境恆多不順,且又秉性褊急,易動肝火,遂得斯証。

証候得病之初期,覺飲食有不順時,后則常常如此,始延醫為調治,服藥半年,更醫十余人皆無效驗。轉覺病勢增劇,自以為病在不治,已停藥不服矣。適其友人何××勸其求愚為之延醫,其六脈細微無力,強食餅干少許,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時偶覺齟齬即作嘔吐,帶出痰涎若干。惟飲粳米所煮稠湯尚無阻礙,其大便燥結如羊矢,不易下行。

診斷楊素園謂︰"此病與失血異証同源,血之來也暴,將胃壁之膜沖開則為吐血;其來也緩,不能沖開胃膜,遂瘀于上脘之處,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則名為胃癌,所謂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與楊氏之說正相符合,其為瘀血致病無疑也。其脈象甚弱者,為其進食甚少氣血兩虧也。至其便結如羊

矢,亦因其飲食甚少,兼胃氣虛弱不輸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輔以培養氣血之品。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野台參(五錢)生懷山藥(六錢)天花粉(六錢)天冬(四錢)桃仁(三錢去皮搗)紅花(二錢)土鱉虫(五枚搗碎)廣三七(二錢搗細)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之義,桃仁、紅花、土鱉虫、三七諸藥,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兩,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台參、山藥者,所以培養胃中之氣化,不使因服開破之藥而有傷損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將益干結,故借其涼潤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台參之因補生熱也。

效果將藥服至兩劑后,即可進食,服至五劑,大便如常。因將赭石改用八錢,又服數劑,飲食加多,仍覺胃口似有阻礙不能脫然。俾將三七加倍為四錢,仍分兩次服下,連進四劑,自大便瀉下膿血若干,病遂全愈。

說明按噎膈之証,有因痰飲而成者,其胃口之間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謂窠囊),本方去土鱉虫、三七,加清半夏四錢,數劑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縮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鱉虫、三七,將赭石改為八錢,再加當歸、龍眼肉、枸杞子各五錢,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贅以致成噎膈者("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詳論),然此証甚少,較他種噎膈亦甚難治,蓋瘤贅之生,恆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于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則百中無一二也。

2、反胃吐食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年五十六歲,得反胃吐食証,半年不愈。

病因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傷脾胃,廉于飲食,后又因處境不順心多抑郁,致成反胃之証。

証候食后消化力甚弱,停滯胃中不下行,漸覺惡心,久之,則覺有氣自下上沖,即將飲食吐出。屢經醫診視,服暖胃降氣之藥稍愈,仍然反複,遷延已年余矣。身體羸弱,脈弦長,按之不實,左右皆然。

診斷此証之飲食不能消化,固由于脾胃虛寒,然脾胃虛寒者,食后恆易作泄瀉,此則食不下行而作嘔吐者,因其有沖氣上沖,並迫其胃氣上逆也。當以溫補脾胃之藥為主,而以降胃鎮沖之藥輔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白術(三錢炒)干姜(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赭石(六錢軋細)炙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后,覺飲食下行不複嘔吐,翌日頭午,大便下兩次,再診其脈不若從前之弦長,知其下元氣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鎮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錢(用頭煎和次煎之湯,分兩次送服)、蘇子二錢,日煎服一劑,連服十劑霍然全愈。蓋赤石脂為末送服,可代赭石以降胃鎮沖,而又有固澀下焦之力,故服后不複滑瀉也。

3、胃脘疼悶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徐氏婦,年近三旬,得胃脘疼悶証。

病因本南方人,久居北方,遠懷鄉裡,歸寧不得,常起憂思,因得斯証。

証候中焦氣化凝郁,飲食停滯艱于下行,時欲呃逆,又苦不能上達,甚則蓄極綿綿作疼。其初病時,惟覺氣分不舒,服藥治療三年,病益加劇,且身形亦漸羸弱,呼吸短氣,口無津液,時常作渴,大便時常干燥,其脈左右皆弦細,右脈又兼有牢意。

診斷《內經》謂脾主思,此証乃過思傷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為其脾氣不上升,是以口無津液,呃逆不能上達;為其胃氣不降,是以飲食停滯,大便干燥。治之者當調養其脾胃,俾還其脾升胃降之常,則中焦氣化舒暢,疼脹自愈,飲食加多而諸病自除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箭(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麥芽(三錢)玄參(三錢)天花粉(三錢)天冬(三錢)生杭芍(二錢)桂枝尖(錢半)生姜(三錢)大棗(三枚掰開)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此方以山藥、枸杞、黃、姜、棗培養中焦氣化,以麥芽升脾(麥芽生用善升),以雞內金降胃(雞內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氣之當升者遇之則升,氣之當降者遇之則降),又用玄參,花粉諸藥,以調劑姜、桂、黃之溫熱,則藥性歸于和平,可以久服無弊。

複診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大輕減,而胃疼仍未脫然,右脈仍有牢意。度其疼處當有瘀血凝滯,擬再于升降氣化藥中加消瘀血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箭(三錢)玄參(三錢)天花粉(三錢)生麥芽(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杭芍(二錢)桃仁(二錢去皮炒搗)廣三七(二錢軋細)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安然不疼,諸病皆愈,身形漸強壯。脈象已如常人,將原方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4、冷積腹疼

病人基本資料大城王××,年五十歲,少腹冷疼,久服藥不愈。

病因自幼在家慣睡火炕,后在津棲處寒涼,飲食又多不慎,遂得此証。

証候其少腹時覺下墜,眠時須以暖水袋熨臍下,不然則疼不能寐。若屢服熱藥,上焦即覺煩躁,已歷二年不愈。脈象沉弦,左右皆然,至數稍遲。

診斷即其兩尺沉弦涼而且墜論之,知其腸中當有冷積,此宜用溫通之藥下之。

處方與以自製通徹丸(系用牽牛頭末和水為丸如秫米粒大)三錢,俾于清晨空心服下。

效果閱三點鐘,腹中疼似加劇,須臾下如綠豆糊所熬涼粉者若干。疼墜脫然全愈,亦不覺涼。繼為開溫通化滯之方,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5、腸結腹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二十五歲,于仲春得腹結作疼証。

病因偶因惱怒觸動肝氣,遂即飲食停腸中,結而不下作疼。

証候食結腸中,時時切疼,二十余日大便不通。始猶少進飲食,繼則食不能進,飲水一口亦吐出。延醫服藥,無論何藥下咽亦皆吐出,其脈左右皆微弱,猶幸至數照常,按之猶有根柢,知猶可救。

療法治此等証,必止嘔之藥與開結之藥並用,方能直達病所,又必須內外兼治,則久停之結庶可下行。

處方用硝菔通結湯,送服生赭石細末,湯分三次服下(每五十分鐘服一次),共送服赭石末兩半,外又用蔥白四斤切絲,醋炒至極熱,將熱布包熨患處,涼則易之。又俾用淨萸肉二兩,煮湯一盅,結開下后飲之,以防虛脫。

效果自晚八點鐘服,至夜半時將藥服完,炒蔥外熨,至翌日早八點鐘下燥糞二十枚,后繼以溏便。知其下淨,遂將萸肉湯飲下,安然全愈。若虛甚者,結開欲大便時,宜先將萸肉湯服下。

6、腸結腹疼兼外感實熱

病人基本資料沈陽張姓媼,年過六旬,腸結腹疼,兼心中發熱。

病因素有肝氣病,因怒肝氣發動,恆至大便不通,必服瀉藥始通下。此次舊病複發而嘔吐不能受藥,是以病久不愈。

証候胃下臍上似有實積,常常作疼,按之則疼益甚,表裡俱覺發熱,惡心嘔吐。連次延醫服藥,下咽須臾即吐出,大便不行已過旬日,水漿不入者七八日矣。脈搏五至,左右脈象皆弱,獨右關重按似有力,舌有黃苔,中心近黑,因問其得病之初曾發冷否?答云︰旬日前曾發冷兩日,至三日即變為熱矣。

診斷即此証脈論之,其陽明胃腑當蘊有外感實熱,是以表裡俱熱,因其腸結不通,胃氣不能下行,遂轉而上行與熱相並作嘔吐。治此証之法,當用鎮降之藥止其嘔,咸潤之藥開其結,又當輔以補益之品,俾其嘔止、結開,而正氣無傷始克有濟。

處方生石膏(一兩軋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玄參(一兩)潞參(四錢)芒硝(四錢)生麥芽(二錢)茵陳(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煎服一劑,嘔止結開,大便通下燥糞若干,表裡熱皆輕減,可進飲食。診其脈仍有余熱未

淨,再為開滋陰清熱之方,俾服數劑以善其后。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六)頭部病門

1、頭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姓,得頭疼証,日久不愈。

病因其人素羸弱,因商務操勞遇事又多不順,心肝之火常常妄動,遂致頭疼。

証候頭疼不起床者已逾兩月,每日頭午猶輕,過午則浸加重,夜間疼不能寐,雞鳴后疼又漸輕可以少睡,心中時或覺熱,飲食懶進。脈搏五至,左部弦長,關脈猶弦而兼硬,右脈則稍和平。

診斷即此脈象論之,顯系肝膽之熱上沖腦部作疼也。宜用藥清肝火、養肝陰、鎮肝逆,且兼用升清降濁之藥理其腦部。

處方生杭芍(八錢)柏子仁(六錢)玄參(六錢)生龜板(六錢軋細)龍膽草(三錢)川芎(錢半)甘菊花(一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服藥一劑,病愈十之七八,脈象亦較前和平,遂將龍膽草減去一錢,又服兩劑全愈。

或問川芎為升提氣分之品,今其頭疼既因肝膽之熱上沖,複用川芎以升提之,其熱不益上沖乎?

何以服之有效也?答曰︰川芎升清氣者也,清氣即輕氣也。按化學之理,無論何種氣,若在輕氣之中必然下降,人之臟腑原有輕氣,川芎能升輕氣上至腦中,則腦中熱濁之氣自然下降,是以其疼可愈也。

2、目病干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崔××,年三十四歲,患眼干,間有時作疼。

病因向因外感之熱傳入陽明之府,服藥多甘寒之品,致外感之邪未淨,痼閉胃中永不消散,其熱上沖遂發為眼疾。

証候兩目干澀,有時目睛脹疼,漸至視物昏花,心中時常發熱,二便皆不通順,其脈左右皆有力,而右關重按有洪實之象,屢次服藥已近二年,仍不少愈。

診斷凡外感之熱傳裡,最忌但用甘寒滯泥之藥,痼閉其外感之邪不能盡去,是以陸九芝謂如此治法,其病當時雖愈,后恆變成癆瘵。此証因其稟賦強壯,是以未變癆瘵而發為眼疾,醫者不知清其外感之余熱,而泛以治眼疾之藥治之,是以歷久不愈也。愚有自製離中丹,再佐以清熱托表之品,以引久蘊之邪熱外出,眼疾當愈。

處方離中丹(一兩)鮮蘆根(五錢)鮮茅根(五錢)

藥共三味,將后二味煎湯三杯,分三次溫服,每次服離中丹三錢強,為一日之量,若二種鮮根但有一種者,可倍作一兩用之。

效果將藥如法服之,至第三日因心中不發熱,將離中丹減半,又服數日眼之干澀疼脹皆愈,二便亦順利。

3、牙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王姓,年三十余,得牙疼病。

病因商務勞心,又兼連日與友宴飲,遂得斯証。

証候其牙疼甚劇,有礙飲食,夜不能寐,服一切治牙疼之藥不效,已遷延二十余日矣。其脈左部如常,而右部弦長,按之有力。

診斷此陽明胃氣不降也。上牙齦屬足陽明胃,下牙齦屬手陽明大腸。究之,胃氣不降腸中之氣

亦必不降,火隨氣升,血亦因之隨氣上升並于牙齦而作疼,是以牙疼者牙齦之肉多腫

熱也。宜降其胃氣兼引其上逆之血下行,更以清熱之藥輔之。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滑石(六錢)甘草(一錢)煎湯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牙疼立愈,俾按原方再服一劑以善其后。

說明方書治牙疼未見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藥治愈,后凡遇胃氣不降致牙疼者,

方中必用此二藥。其陽明胃腑有實熱者,又恆加生石膏數錢。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七)肢體疼痛門

1、脅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年六旬,得脅下作疼証。

病因因操勞過度,遂得脅下作疼病。

証候其疼或在左脅或在右脅或有時兩脅皆疼,醫者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皆不效。遷延年

余,病勢浸增,疼劇之時。覺精神昏憒。其脈左部微細,按之即無,右脈似近和平,其

搏動之力略失于弱。

診斷人之肝居脅下,其性屬木,原喜條達,此因肝氣虛弱不能條達,故郁于脅下作疼也。其疼或在左或在右者,《難經》雲,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于胃之第九椎(《醫宗金鑒》刺灸篇曾引此數語,今本《難經》不知被何人刪去)。所謂臟者,肝臟所居之地也,謂治者肝氣所行之地也。是知肝雖居右而其氣化實先行于左。其疼在左者,肝氣郁于所行之地也;其疼在右者,肝氣郁于所居之地也;其疼劇時精神昏憒者,因肝經之病原與神經有涉也(肝主筋,腦髓神經為灰白色之筋,是以肝經之病與神經有涉)。治此証者,當以補助肝氣為主。而以升肝化郁之藥輔之。

處方生箭(五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書有謂肝虛無補法者,此非見道之言也。黃為補肝之主藥,何則?黃之性溫而能升,而臟腑之中秉溫升之性者肝木也,是以各臟腑氣虛,黃皆能補之。而以補肝經之氣虛,實更有同氣相求之妙,是以方中用之為主藥。然因其性頗溫,重用之雖善補肝氣,恐並能助肝火,故以芍藥、玄參之滋陰涼潤者濟之。用乳香、沒藥者以之融化肝氣之郁也。用麥芽、芎者以之升達肝氣之郁也。究之,無論融化升達,皆通行其經絡使之通則不痛也。用當歸者以肝為藏血之臟,既補其氣,又欲補其血也。且當歸味甘多液,固善生血,而性溫味又兼辛,實又能調和氣分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緩肝之急,而甘草與芍藥並用,原又善治腹疼,當亦可善治脅疼也。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脅疼已愈強半,偶有疼時亦不甚劇。脈象左部重按有根,右部亦較前有力,

惟從前因脅疼食量減少,至此仍未增加,擬即原方再加健胃消食之品。

處方生箭(四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于白術(三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川芎(二錢)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脅下已不作疼,飲食亦較前增加,脈象左右皆調和無病,惟自覺兩腿筋

骨軟弱,此因病久使然也。擬再治以舒肝、健胃、強壯筋骨之劑。

處方生箭(四錢)生懷山藥(四錢)天花粉(四錢)胡桃仁(四錢)于白術(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當歸(三錢)生麥芽(三錢)寸麥冬(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真鹿角膠(三錢)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再將鹿角膠另用水燉化和勻,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劑,身體浸覺健壯,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或至一兩,涼水調和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服后再嚼服熟胡桃仁二三錢,如此調養,宿病可以永愈。

2、脅下疼兼胃口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齊××,年五旬,得脅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素有肝氣不順病,繼因設買賣賠累,激動肝氣,遂致脅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証候其初次覺疼恆在申酉時,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覺疼,又浸至無時不疼。屢次延

醫服藥,過用開破之品傷及脾胃,飲食不能消化,至疼劇時恆連胃中亦疼。其脈左部沉弦

微硬,右部則弦而無力,一息近五至。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沉者,肝經血虛火盛而肝氣又郁結也。其右脈弦而無力者,土為木傷,

脾胃失其蠕動健運也。其脅疼之起點在申酉時者,因肝屬木申酉屬金,木遇金時其氣化益遏

抑不舒也。《內經》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夫厥陰為

肝,陽明為胃,遵《內經》之微旨以治此証,果能健補脾胃,俾中焦之氣化營運無滯,再少

佐以理肝之品,則胃疼可愈,而脅下之疼亦即隨之而愈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五錢)寸麥冬(四錢帶心)

于白術(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麥芽(三錢)桂枝尖(二錢)

龍膽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濃朴(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已不作疼,脅下之疼亦大輕減,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時亦

須臾自愈。脈象亦見和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四錢)寸麥冬(四錢帶心)

于白術(三錢)生杭芍(三錢)當歸(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

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醋香附(錢半)甘草(錢半)生姜(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脅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脈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

細末兩許,水調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適口,以之送服生雞內金細末二分許,以善其后。

或問理肝之藥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氣之郁結也。今治脅疼兩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將

毋另有取義?答曰︰桂枝與柴胡雖皆善理肝,而其性實有不同之處。如此証之疼肇于脅下,

是肝氣郁結而不舒暢也,繼之因脅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橫恣而其所能勝也。柴胡能

舒肝氣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橫恣,桂枝其氣溫升(溫升為木氣),能舒肝氣之郁結則脅疼可

愈,其味辛辣(辛辣為金味),更能平肝木橫恣則胃疼亦可愈也。

惟其性偏于溫,與肝血虛損有熱者不宜,故特加龍膽草以調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后用之,有益

無損也。不但此也,拙擬兩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為升肝要藥,實又為

降胃要藥。《金匱》桂枝加桂湯,治腎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為主藥,是其能降胃之

明征也。再上溯《神農本草經》,謂桂枝主上氣咳逆及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謂喘也),是

桂枝原善降肺氣,然必胃氣息息下行,肺氣始能下達無礙。細繹經旨,則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

善治上氣咳逆吐吸而益顯也。蓋肝升胃降,原人身氣化升降之常,順人身自然之氣化而調養之,

則有病者自然無病,此兩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3、脅疼

病人基本資料鄰村李姓婦,年近四旬,得脅下疼証。

病因平素肝氣不舒,繼因暴怒,脅下陡然作疼。

証候兩脅下掀疼甚劇,呻吟不止,其左脅之疼尤甚,倩人以手按之則其疼稍愈,心中時

覺發熱,惡心欲作嘔吐,脈左右兩部皆弦硬。

診斷此肝氣膽火相助橫恣,欲上升而不能透膈,郁于脅下而作疼也。當平其肝氣瀉其膽火,其疼自愈。

處方川楝子(八錢搗碎)生杭芍(四錢)生明沒藥(四錢)生麥芽(三錢)

三棱(三錢)莪術(三錢)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連翹(三錢)

磨取生鐵鏽濃水,煎藥取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川楝、芍藥、龍膽,引氣火下降者也。茵陳、生麥芽,引氣火上散者也。三棱、莪

術,開氣火之凝結,連翹、沒藥,消氣火之彌漫,用鐵鏽水煎藥者,借金之余氣,以鎮

肝膽之木也。

效果煎服一劑后其疼頓止,而仍覺氣分不舒,遂將川楝、三棱、莪術各減半,再加柴胡

二錢,一劑全愈。

4、腰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三十四歲,得腰疼証。

病因勞心過度,數日懶食,又勉強遠出操辦要務,因得斯証。

証候其疼劇時不能動轉,輕時則似疼非疼綿綿不已,亦恆數日不疼,或動氣或勞力時則疼劇。心中非常發悶,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牢,一息四至強。觀其從前所服之方,雖不一致,大抵不外補肝腎強筋骨諸藥,間有雜似祛風藥者,自謂得病之初,至今已三年,服藥數百劑,其疼卒未輕減。

診斷《內經》謂通則不痛,此証乃痛則不通也。肝腎果系虛弱,其脈必細數,今左部沉弦,右部沉牢,其為腰際關節經絡有瘀而不通之氣無疑,擬治以利關節通經絡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當歸(四錢)丹參(四錢)生明沒藥(四錢)生五靈脂(四錢)穿山甲(二錢炒搗)桃仁(二錢去皮搗碎)紅花(錢半)土鱉虫(五枚搗碎)廣三七(二錢軋細)

藥共十一味,先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腰已不疼,心中亦不發悶,脈象雖有起色,仍未複常,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續斷、生杭芍各三錢,連服數劑,脈已複常,自此病遂除根。

說明醫者治病不可預有成見,臨証時不複細審病因。方書謂腰者腎之府,腰疼則腎臟衰憊,又謂肝主筋腎主骨,腰疼為筋骨之病,是以肝腎主之。治腰疼者因先有此等說存于胸中,恆多用補肝腎之品。究之,此在由于肝腎虛者甚少,由于氣血瘀者頗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者尤多瘀証。曾治一人因擔重物后腰疼,為用三七、土鱉虫等分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日兩次,服三日全愈。又一人因抬物用力過度,腰疼半年不愈,忽于疼處發出一瘡,在脊梁之旁,微似紅腫,狀若複盂,大徑七寸。瘍醫以為腰疼半年始發現此瘡,其根蒂必深,不敢保好,轉求愚為治療,調治兩旬始愈(詳案載內托生肌散后)。然使當腰初覺疼之時,亦服三七、土鱉以開其瘀,又何至有后時之危險乎。又嘗治一婦,每當行經之時腰疼殊甚,診其脈氣分甚虛,于四物湯中加黃八錢,服數劑而疼愈,又一婦腰疼綿綿不止,亦不甚劇,診其脈知其下焦虛寒,治以溫補下焦之藥,又于服湯藥之外,俾服生硫黃細末一錢,日兩次,硫黃服盡四兩,其疼除根。是知同是腰疼而其致病之因各異,治之者安可膠柱鼓瑟哉。

5、腿疼

病人基本資料鄰村竇××,年過三旬,于孟冬得腿疼証。

病因稟賦素弱,下焦常畏寒涼,一日因出門寢于寒涼屋中,且鋪蓋甚薄,晨起遂病腿疼。

証候初疼時猶不甚劇,數延醫服藥無效,后因食豬頭肉其疼陡然加劇,兩腿不能任地,夜則疼不能寐,其脈左右皆弦細無力,兩尺尤甚,至數稍遲。

診斷此証因下焦相火虛衰,是以易為寒侵,而細審其脈,實更兼氣虛不能充體,即不能達于四肢以運化藥力,是以所服之藥縱對証亦不易見效也。此當助其相火祛其外寒,而更加補益氣分之藥,使氣分壯旺自能營運藥力以勝病也。

處方野黨參(六錢)當歸(五錢)懷牛膝(五錢)胡桃仁(五錢)烏附子(四錢)補骨脂(三錢炒搗)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威靈仙(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五劑,腿之疼稍覺輕而仍不能任地,脈象較前似稍有力。問其心中服此熱藥多劑后仍不覺熱,因思其疼在于兩腿,當用性熱質重之品,方能引諸藥之力下行以達病所。

處方野黨參(五錢)懷牛膝(五錢)胡桃仁(五錢)烏附子(四錢)白術(三錢炒)補骨脂(三錢炒搗)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硫黃(一錢研細)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硫黃末五分,至煎渣再服時,又送服所余五分。

效果將藥連服八劑,腿疼大見輕減,可扶杖行步,脈象已調和無病,心中微覺發熱,俾停服湯藥,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許,煮作茶湯,送服青娥丸三錢,或一次或兩次皆可,后服至月余,兩腿分毫不疼,步履如常人矣。

說明豬肉原為尋常服食之物,何以因食豬頭肉而腿疼加劇乎?答曰︰豬肉原有苦寒有毒之說,曾見于各家本草。究之,其肉非苦寒,亦非有毒,而豬頭之肉實具有咸寒開破之性,是以善通大便燥結,其咸寒與開破皆與腿之虛寒作疼者不宜也,此所以食豬頭肉后而腿之疼加劇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八)腫脹門

1、受風水腫

病人基本資料邑北境劉氏婦,年過三旬,因受風得水腫証。

病因時當孟夏,農家忙甚,將飯炊熟,複自田間,因作飯時受熱出汗,出門時途間受風,此后即得水腫証。

証候腹中脹甚,頭面周身皆腫,兩目之腫不能開視,心中發熱,周身汗閉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兩腕腫甚不能診脈,按之移時,水氣四開,始能見脈。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頗實,一息近五至。

診斷《金匱》辨水証之脈,謂風水脈浮,此証脈之部位腫甚,原無從辨其脈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謂于有汗受風之后,其為風水無疑也。其左脈弦硬者,肝膽有郁熱也,其右脈滑而實者,外為風束胃中亦浸生熱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熱之所致也。當用《金匱》越婢東加減治之。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滑石(四錢)生杭芍(四錢)麻黃(三錢)甘草(二錢)大棗(四枚掰開)生姜(二錢)西藥阿斯匹林(一瓦)

中藥七味,共煎湯一大盅,當煎湯將成之時,先用白糖水將西藥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將所煎之湯藥溫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便當利,腫即可消矣。

複診如法將藥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發熱,小便遂利,腹脹身腫皆愈強半,脈象已近和平,擬再治以滋陰利水之劑以消其余腫。

處方生杭芍(六錢)生薏米(六錢搗碎)鮮白茅根(一兩)藥共三味,先將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劑,其腫全消,俾每日但用鮮白茅根一兩,煎數沸當茶飲之以善其后。

或問前方中用麻黃三錢原可發汗,何必先用西藥阿斯匹林先發其汗乎?答曰︰麻黃用至三錢雖能發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藥以監製之,則其發汗之力頓減,況肌膚腫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擬複多加麻黃,而其性熱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藥阿斯匹林,其性涼而能散,既善發汗又善清熱,以之為麻黃之前驅,則麻黃自易奏功也。

或問風襲人之皮膚,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陽之腑也。

襲入之風由經傳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黃能祛太陽在腑之風,佐以石膏、滑石,更

能清太陽在腑之熱,是以服藥汗出而小便自利也。況此証肝中亦有蘊熱,《內經》謂"肝熱病者小便先

黃",是肝與小便亦大有關系也。方中兼用芍藥以清肝熱,則小便之利者當益利。至于薏米、茅根,

亦皆為利小便之輔佐品,匯集諸藥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2、陰虛水腫

病人基本資料鄰村霍氏婦,年二十余,因陰虛得水腫証。

病因因陰分虛損,常作灼熱,浸至小便不利,積成水腫。

証候頭面周身皆腫,以手按其腫處成凹,移時始能複原。日晡潮熱,心中亦恆覺發熱。小便赤澀,一日夜間不過通下一次。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弦而微硬,其數六至。

診斷此証因陰分虛損,腎臟為虛熱所傷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脈弦細,則肝之疏泄力減。可致小便不利,右脈弦硬,胃之蘊熱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積成水腫也。宜治以大滋真陰之品,俾其陰足自能退熱,則腎炎可愈,胃熱可清。肝木得腎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足,再輔以利小便之品作向導,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積之水腫亦不難徐消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六錢)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大甘枸杞(五錢)沙參(四錢)滑石(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小便已利,頭面周身之腫已消弱半,日晡之熱已無,心中仍有發熱之時,惟其脈仍數逾五至,知其陰分猶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補其真陰而少輔以利水之品。

處方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六錢)生懷山藥(五錢)大甘枸杞(五錢)柏子仁(四錢)玄參(四錢)沙參(三錢)生車前子(三錢裝袋)大雲苓片(二錢)鮮白茅根(五錢)

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水煎十余沸,再入鮮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若無鮮白茅根,可代以鮮蘆根。至兩方皆重用芍藥者,因芍藥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者之主藥也。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腫遂盡消,脈已複常,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熬

作粥,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3、風水有痰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馬××,年五旬,得受風水腫兼有痰証。

病因因秋末遠出,勞碌受風遂得斯証。

証候腹脹,周身漫腫,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間時有痰涎杜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澀短少,大便間日一行,脈象無火而微浮,擬是風水,當遵《金匱》治風水之方治之。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麻黃(三錢)甘草(二錢)生姜(二錢)大棗(四枚掰開)西藥阿斯匹林(三分)藥共六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沖化阿斯匹林,溫服被複取汗。

方解此方即越婢湯原方加西藥阿斯匹林也。當時冬初,北方天氣寒涼汗不易出,恐但服越婢湯不能得汗,故以西藥之最善發汗兼能解熱者之阿斯匹林佐之。

複診將藥服后,汗出遍體,喘息頓愈,他証如故,又添心中熱渴不思飲食。診其脈仍無火象,

蓋因痰飲多而濕勝故也。斯當舍脈從証,而治以清熱之重劑。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天花粉(八錢)薄荷葉(錢半)

共煎湯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

三診將藥服后,熱渴痰涎皆愈強半,小便亦見多,可進飲食,而漫腫腹脹不甚見輕。斯宜注重

利其小便以消漫腫,再少加理氣之品以消其腹脹。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滑石(一兩)地膚子(三錢)丈菊子(三錢搗碎)海金沙(三錢)檳榔(三錢)鮮茅根(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半,分兩次溫服下。

丈菊,俗名向日葵。究之,向日葵之名當屬之衛足花,不可以名丈菊也。丈菊子,《本草綱目》未收,因其善治淋疼利小便,故方中用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小便大利,腫脹皆見消,因將方中石膏、滑石、檳榔皆減半,連服三劑病全愈。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九)黃膽門

1、黃膽兼外感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蘇媼,年六十六歲,于仲春得黃膽証。

病因事有拂意,怒動肝火,繼又薄受外感,遂遍身發黃成疸証。

証候周身黃色如橘,目睛黃尤甚,小便黃可染衣,大便色白而

干,心中發熱作渴,不思飲食。其脈左部弦長有力且甚硬,右部脈亦有力而微浮,舌苔薄而白無津液。

診斷此乃肝中先有蘊熱,又為外感所束,其熱益甚,致膽管腫脹,不能輸其膽汁于小腸,而

溢于血中隨血運遍周身,是以周身無處不黃。迨至隨血營運之余,又隨水飲滲出歸于膀胱,

是以小便亦黃。至于大便色白者,因膽汁不入小腸以化食,大便中既無膽汁之色也。《金匱》有硝

石礬石散,原為治女勞疸之專方,愚恆借之以概治疸証皆效,而煎湯送服之藥須

隨証變更。其原方原用大麥粥送服,而此証肝膽之脈太盛,當用瀉肝膽之藥煎湯送之。

處方淨火硝(一兩研細)皂礬(一兩研細)大麥面(二兩焙熱,如無可代以小麥面)

水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二錢,日兩次。此即硝石礬石散而變散為丸也。

湯藥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八錢)連翹(三錢)滑石(三錢)

梔子(二錢)茵陳(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送服丸藥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藥時,仍煎此湯藥之渣送之。再者此証舌苔猶白,右

脈猶浮,當于初次服藥后遲一點鐘,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俾周身得微汗以解其未罷之表証。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阿斯匹林服一次已周身得汗,其心中已不若從前之渴熱,能進飲食,大便

已變黑色,小便黃色稍淡,周身之黃亦見退,脈象亦較前和緩。俾每日仍服丸藥兩次,

每次服一錢五分,所送服之湯藥方則稍為加減。

湯藥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生麥芽(三錢)

茵陳(二錢)鮮茅根(三錢,茅根無鮮者可代以鮮蘆根)龍膽草(二錢)甘草(錢半)

共煎湯,送服丸藥如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周身之黃已減三分之二,小便之黃亦日見清減,脈象已和平如常。遂俾停

藥勿服,日用生懷山藥、生薏米等分軋細,煮作茶湯,調入鮮梨、鮮荸薺自然汁,當點

心服之,閱兩旬病遂全愈。

或問黃膽之証,中法謂病發于脾,西法謂病發于膽。今此案全從病發于膽論治,將勿中法謂

病發于脾者不可信歟?答曰︰黃膽之証有發于脾者有發于膽者,為黃膽之原因不同,是以仲聖治

黃膽之方各異,即如硝石礬石散,原治病發于膽者也。其礬石若用皂礬,固為平肝膽要藥,至硝石確

系火硝,其味甚辛,辛者金味,與礬石並用更可相助為理也。且西人謂有因膽石成黃膽者,而

硝石礬石散,又善消膽石。有因鉤虫成黃膽者,而硝石礬石散,並善除鉤虫,製方之妙誠不可

令人思議也。不但此也,仲聖對于各種疸証多用茵陳,因最善入少陽之府以清熱、舒郁、消腫、

透竅,原為少陽之主藥。仲聖若不知黃膽之証兼發于膽,何以若斯喜用少陽之藥乎?是以至

明季南昌喻氏出,深窺仲聖用藥之奧旨,于治錢小魯酒疸一案,直謂膽之熱汁溢于外,以漸滲于經絡

則周身俱黃雲雲,不已顯然揭明黃膽有發于膽經者乎?

2、黃膽

病人基本資料王××,年三十二歲,于季秋得黃膽証。

病因出外行軍,夜宿帳中,勤苦兼受寒涼,如此月余,遂得黃膽証。

証候周身黃色甚暗似兼灰色,飲食減少,肢體酸懶無力,大便一日恆兩次似完谷不化,

脈象沉細,左部更沉細欲無。

診斷此脾胃肝膽兩傷之病也,為勤苦寒涼過度,以致傷其脾胃,是以飲食減少完谷不化;傷其

肝膽,是以膽汁凝結于膽

管之中,不能輸腸以化食,轉由膽囊滲出,隨血流行于周身

而發黃。此宜用《金匱》硝石礬石散以化其膽管之凝結,而以健脾胃補肝膽之藥煎湯送服。

處方用硝石礬石散所製丸藥,每服二錢,一日服兩次,用后湯藥送服。

湯藥生箭(六錢)白術(四錢炒)桂枝尖(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送服丸藥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藥時,仍煎此湯藥之渣送之。

複診將藥連服五劑,飲食增加,消化亦頗佳良,體力稍振,周身黃退弱半,脈象亦大有起色。俾仍服丸藥一次服一錢五分,日兩次,所送服之湯藥宜略有加減。

湯藥生箭(六錢)白術(三錢炒)當歸(三錢)生麥芽(三錢)

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送服丸藥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藥時,仍煎此湯藥之渣送服。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周身之黃已退十分之七,身形亦漸強壯,脈象已複其常。俾將丸藥減去一

次,將湯藥中去白術加生懷山藥五錢,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3、黃膽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范××,年三十二歲,得黃膽証。

病因連日朋友飲宴,飲酒過量,遂得斯証。

証候周身面目俱黃,飲食懶進,時作嘔吐,心中恆覺發熱,小便黃甚,大便白而干澀,脈象

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滑而有力。

診斷此因脾中蘊有濕熱,不能助胃消食,轉輸其濕熱于胃,以致胃氣上逆(是以嘔吐),膽

火亦因之上逆(黃坤載謂,非胃氣下降,則膽火不降),致膽管腫脹不能輸其汁于小腸以化食,遂

溢于血中而成黃膽矣。治此証者,宜降胃氣,除脾濕,兼清肝膽之熱則黃膽自愈。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生薏米(八錢搗細)茵陳(三錢)梔子(三錢)生麥芽(三錢)竹茹(三錢)木通(二錢)檳榔(二錢)甘草(二錢)煎湯服。

效果服藥一劑,嘔吐即止,可以進食,又服兩劑,飲食如常,遂停藥,靜養旬日間黃膽皆退淨。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痢疾門

1、痢疾轉腸潰瘍

病人基本資料滄縣楊××,年三十五歲,于季秋因下痢成腸潰瘍証。

病因因業商賠累歇業,心中懊,暗生內熱,其肝膽之熱,下迫致成痢疾。痢久不愈,又轉為腸潰瘍。

証候其初下痢時,后重腹疼,一晝夜十七八次,所下者赤痢多帶鮮血,間有白痢。延醫治療閱兩月,病益加劇。所下者漸變為血水,雜以脂膜,其色腐敗,其氣腥臭,每腹中一覺疼即須入廁,一晝夜二十余次,身體羸弱,口中發干,心中怔忡,其脈左右皆弦細,其左部則弦而兼硬,一分鐘九十二至。

診斷此乃因痢久不愈,腸中脂膜腐敗,由腐敗而至于潰爛,是以純下血水雜以脂膜,即西人所謂腸潰瘍也。其脈象弦細者,氣血兩虧也。其左脈細而硬者,肝腎之陰虧甚也。其口干心中怔忡者,皆下血過多之所致也。此宜培養其氣血而以解毒化瘀生新之藥佐之。

處方龍眼肉(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熟地黃(一兩)金銀花(四錢)甘草(三錢)廣三七(三錢軋細)

藥共六味,將前五味煎湯,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龍眼肉為補益脾胃之藥,而又善生心血以愈怔忡,更善治腸風下血,治此証當為主藥。山藥亦善補脾胃,而又能上益肺氣下固腎氣,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質,尤善滋陰養血,凡氣血兩虛者,洵為當用之藥。熟地黃不但補腎陰也,馮楚瞻謂能大補腎中元氣,要亦氣血雙補之品也。此三味並用,久虧之氣血自能漸複,氣血壯旺自能長肌肉排腐爛。又佐以金銀花甘草以解毒,三七以化瘀生新,庶能挽回此垂危之証也。

複診將藥煎服三劑,病大見愈,一晝夜大便三四次,間見好糞,心中已不怔忡,脈象猶弦而左部不若從前之硬。因所服之藥有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又服數劑,其大便仍一日數次,血糞相雜,因思此証下痢甚久,或有阿米巴毒菌伏藏于內,擬方中加消除此毒菌之藥治之。

處方龍眼肉(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熟地黃(一兩)甘草(三錢)生硫黃(八分研細)鴉膽子(成實者六十粒去皮)

藥共六味,將前四味煎湯一大盅,送服鴉膽子硫黃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用鴉膽子、硫黃者,因鴉膽子為治血痢要藥,並善治二便下血;硫黃為除阿米巴痢之毒菌要藥,二藥並用,則涼熱相濟,性歸和平奏效當速也。

三診將藥煎服兩劑,其大便仍血糞相雜一日數行。因思鴉膽子與硫黃並用雖能消除痢中毒菌,然鴉膽子化瘀之力甚大,硫黃又為潤大便之藥(本草謂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西人以硫黃為輕下藥),二藥雖能消除痢中毒菌,究難使此病完全除根,擬去此二藥,于方中加保護脂膜固澀大便之品。

處方龍眼肉(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大熟地黃(一兩)赤石脂(一兩搗細)甘草(三錢)廣三七(三錢軋細)

藥共六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下血之証全愈,口中已不發干,猶日下溏糞兩三次,然便時腹中分毫不疼矣。俾用生懷山藥軋細末,每用兩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當點心服之,其大便久自能固。

2、痢疾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姓幼女,年五歲,于孟秋得痢証。

病因暑日恣食瓜果,脾胃有傷,入秋以來則先瀉后痢。

証候前因泄瀉旬日,身體已羸弱,繼又變瀉為痢,日下十余次,赤白參半,下墜腹疼。屢次服藥不愈,身益羸弱,其脈象亦弱,而左脈之力似略勝于右。

診斷按其左右脈皆弱者,氣血兩虛也。而左脈之力似略勝于右脈者,知其肝膽虛而挾熱,是以痢久不愈。然此熱非純系實熱,不可用過涼之藥,因其虛而挾熱,其虛又不受補,是必所用之補品兼能瀉熱,俾肝膽之虛熱皆愈而痢自愈矣。

處方鴨肝一具,調以食料,烹熟服之,日服二次。

效果如法將鴨肝烹食兩日全愈,此方愚在遼寧得之友人齊××。嘗閱李氏《本草綱目》,鴨肉性涼善治痢,鴨蛋之腌咸者亦善治痢,而未嘗言及鴨肝。然痢之為病,多系肝火下迫腸中,鴨肉涼想鴨肝亦涼,此証先瀉后痢,身體羸弱,其肝經熱而且虛可知,以鴨肝瀉肝之熱,即以鴨肝補肝之虛,此所謂臟器療法,是以奏效甚速也。且又香美適口,以治孺子之苦于服藥者為尤宜也。

3、痢疾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鄭××,年五旬,于孟秋得下痢証。

病因連日勞心過度,心中有熱,多食瓜果,遂至病痢。

証候腹疼后重,下痢赤白參半,一日夜七八次,其脈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浮而濡重按不實,病已八日,飲食減少,肢體酸軟。

診斷証脈合參,當系肝膽因勞心生熱,脾胃因生冷有傷,冷熱相搏,遂致成痢。當清其肝膽之熱,兼顧其脾胃之虛。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當歸(六錢)炒薏米(六錢)金銀花(四錢)竹茹(三錢碎者)甘草(三錢)生姜(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服藥兩劑,腹疼后重皆除,下痢次數亦減,且純變為白痢。再診脈左部已和平如常,而右部之脈仍如從前,斯再投以溫補脾胃之劑當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薏米(五錢)龍眼肉(五錢)山楂片(三錢)干姜(二錢)生杭芍(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湯服兩劑痢遂全愈。

說明按欲溫補其脾胃而複用芍藥者,防其肝膽因溫補複生熱也。用山楂片者,以其能化白痢之滯,且與甘草同用則酸甘化合,實有健運脾胃之功效也。

4、噤口痢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施××,五十六歲,得噤口痢証。

病因舉家數口,寄食友家不能還鄉,后友家助以資斧令還鄉,道路又複不通,日夜焦思,頻動肝火,時當孟秋,心熱貪涼,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証候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帶鮮血,后重甚劇,腹偶覺疼即須入廁,便后移時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進食,惟一日之間強飲米湯數口。其脈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心中發熱常覺惡心。

診斷此肝火熾盛,肝血虛損,又兼胃氣挾熱上逆,是以下痢甚劇,而又噤口不食也。當治以滋陰、清熱、平肝、降胃之品。

處方生杭芍(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滑石(七錢)白頭翁(五錢)秦皮(三錢)碎竹茹(三錢)甘草(三錢)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先用白糖水囫圇送服鴨膽子仁,再將余藥煎湯一大盅,溫服下。

複診將藥如法服兩劑,痢中已不見鮮血,次數減去三分之二。其脈左部較前和平,右部則仍有浮弦之象,仍然不能飲食,心中仍然發熱,然不若從前之惡心,此宜用藥再清其胃腑必然能食矣。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生石膏(兩半搗細)生杭芍(六錢)白頭翁(四錢)秦皮(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即能進食,痢已不見,變作泄瀉,日四五次,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粥,少調以白糖服之,三日全愈。

或問石膏為治外感實熱之藥,今此証未夾雜外感,何以方中亦用之?答曰︰石膏為治陽明胃腑有實熱者之聖藥,初不論其為外感非外感也。蓋陽明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若有熱則其氣多不下行而上逆,因其胃氣挾熱上逆,所以多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若但知清其熱而不知降其氣,治之恆不易見效。惟石膏性涼質重(雖煎為湯,仍有沉重之力),其涼也能清實熱,其重也能鎮氣逆,是以凡胃氣挾實熱上逆令人不思飲食者,服之可須臾奏效。若必謂石膏專治外感實熱,不可用治內傷實熱,則近代名醫徐氏、吳氏醫案中皆有重用石膏治愈內傷實熱之案,何妨取以參觀乎?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大小便病門

1、泄瀉兼發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胡××,年四十二歲,于孟秋得泄瀉兼灼熱病。

病因其兄因痢病故,鋪中之事及為其兄殯葬之事,皆其一人經理,哀痛之餘,又兼心力俱瘁,遂致大便泄瀉周身發熱。

証候一日夜瀉十四五次,將瀉時先腹疼,瀉後疼益甚,移時始愈,每過午一點鐘,即覺周身發熱,然不甚劇,夜間三點鐘后,又漸愈,其脈六部皆弱,兩尺尤甚。

診斷按此証系下焦虛寒及胸中大氣虛損也。蓋下焦寒甚者,能迫下焦之元陽上浮,胸中大氣虛甚者,恆不能收攝,致衛氣外浮,則元陽之上浮與衛氣之外浮相並,即可使周身發熱。其發在過午者,因過午則下焦之陰寒益盛,而胸中大氣益虛也(胸中大氣乃上焦之陽氣,過午陰盛,是以大氣益虛)。此本虛寒泄瀉之証,原不難治,而醫者因其過午身熱,皆不敢投以溫補,是以屢治不愈。擬治以大劑溫補之藥,並收斂其元陽歸其本源,則泄瀉止而灼熱亦愈矣。

處方白術(五錢炒)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五錢)

干姜(三錢)烏附子(三錢)生杭芍(三錢)雲苓片(二錢)炙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服藥一劑,身熱即愈,服至三劑,泄瀉已愈強半,脈象亦

較前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白術(六錢炒)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五錢)

龍眼肉(五錢)干姜(四錢)烏附子(四錢)雲苓片(二錢)炙甘草(三錢)

效果將藥連服十余劑,病遂全愈。

說明大隊溫補藥中複用芍藥者,取其與附子並用,能收斂元陽歸根于陰,且能分利小便則泄瀉易愈也。至后方去芍藥者,因身已不熱元陽已歸其宅,且泄瀉已就愈,仍有茯苓以利其小便,無須再用芍藥也。

2、小便白濁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二十六歲,得小便白濁証。

病因于季秋乘大車還家,中途遇雨,衣服盡濕,夜宿店中,又披衣至庭中小便,為寒風所襲,遂得白濁之証。

証候尿道中恆發刺痒,每小便完時有類精髓流出數滴。今已三閱月,屢次服藥無效,頗覺身體衰弱,精神短少,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微浮重按無力。

診斷《內經》謂腎主蟄藏,肝主疏泄,又謂風氣通于肝,又謂肝行腎之氣。此証因風寒內襲入肝,肝得風助,其疏泄之力愈大,故當小便時,肝為腎行氣過于疏泄,遂致腎臟失其蟄藏之用,尿出而精亦隨之出矣。其左脈弦硬者,肝脈挾風之象,其右脈浮而無力者,因病久而氣血虛弱也。其尿道恆發刺痒者,尤顯為風襲之明征也。此宜散其肝風,固其腎氣,而更輔以培補氣血之品。

處方生箭(五錢)淨萸肉(五錢)生懷山藥(五錢)生龍骨(五錢搗碎)生牡蠣(五錢搗碎)生杭芍(四錢)桂枝尖(三錢)生懷地黃(三錢)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以黃為主者,因《神農本草經》原謂黃主大風,是以風之入臟者,黃能逐之

外出,且其性善補氣,氣盛自無滑脫之病也。桂枝亦逐風要藥,因其性善平肝,故尤善逐肝家之風,與黃相助為理則逐風之力愈大也。用萸肉、龍骨、牡蠣者,以其皆為收斂之品,又皆善收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能助腎臟之蟄藏而無礙肝風之消散,藥物解中論之詳矣。用山藥者,以其能固攝下焦氣化,與萸肉同為腎氣丸中要品,自能保合腎氣不使虛瀉也。用芍藥、地黃者,欲以調劑黃、桂枝之熱,而芍藥又善平肝,地黃又善補腎,古方腎氣丸以干地黃為主藥,即今之生地黃也。用甘草者,取其能緩肝之急,即能緩其過于疏泄之力也。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病即全愈,因即原方去桂枝以熟地易生地,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3、小便因寒閉塞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石××,年三十二歲,于仲冬得小便不通証。

病因晚飯之后,食梨一顆,至夜站崗又受寒過甚,遂致小便不通。

証候病初得時,先入西醫院治療。西醫治以引溺管小便通出,有頃小便複存蓄若干,西醫又納以橡皮引溺管,使久在其中有尿即通出。乃初雖稍利,繼則小便仍不出,遂求為延醫。其脈弦細沉微,不足四至,自言下焦疼甚且涼甚,知其小便因受寒而凝滯也,斯當以溫熱之藥通之。

處方野黨參(五錢)椒目(五錢炒搗)懷牛膝(五錢)烏附子(三錢)廣肉桂(三錢)當歸(三錢)干姜(二錢)小茴香(二錢)生明沒藥(二錢)威靈仙(二錢)甘草(二錢)共煎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之義,人參、靈仙並用,可治氣虛小便不通。椒目與桂、附、干姜並用,可治因寒小便不通。又佐以當歸、牛膝、茴香、沒藥、甘草諸藥,或潤而滑之,或引而下之,或辛香以透竅,或溫通以開瘀,或和中以止疼,眾藥相濟為功,自當隨手奏效也。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小便通下,服至三劑,腹疼覺涼全愈,脈

已複常。俾停服湯藥,日用生硫黃錢許研細,分作兩次服,以善其后。

說明諸家本草,皆謂硫黃之性能使大便潤小便長,用于此証,其暖而能通之性適與此証相宜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二)不寐病門

1、心虛不寐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徐××,年六十六歲,于季春得不寐証。

病因因性嗜吟詠,暗耗心血,遂致不寐。

証候自冬令間有不寐之時,未嘗介意,至春日陽生病浸加劇,迨至季春恆數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藥皆不效。精神大為衰憊,心中時常發熱,懶于飲食,勉強加餐,恆覺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恆服藥始下。其脈左部浮弦,右脈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

診斷其左脈浮弦者,肝血虛損,兼肝火上升也,陰虛不能潛陽,是以不寐。其右脈弦而兼硬者,胃中酸汁短少更兼胃氣上逆也。酸汁少則不能化食,氣上逆則不能息息下行傳送飲食,是以食后恆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結,亦即由胃腑氣化不能下達所致。治此証者,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氣、滋胃汁,如此以調養肝胃,則夜間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滯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生麥芽(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茵陳(錢半)甘草(二錢)共煎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煎服兩劑,夜間可睡兩三點鐘,心中已不發熱,食量亦少加增,大便仍滯,脈象不若從前之弦硬,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龍眼肉(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生遠志(錢半)茵陳(一錢)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夜間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惟脈象仍有弦硬之意,遂將方中龍眼肉改用八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后。

說明人稟天地之氣化以生,是以上焦之氣化為陽,下焦之氣化為陰。當白晝時,終日言語動作,陰陽之氣化皆有消耗,實賴向晦燕息以補助之。誠以人當睡時,上焦之陽氣下降潛藏與下焦之陰氣會合,則陰陽自能互根,心腎自然相交。是以當熟睡之時,其相火恆熾盛暗動(得心陽之助),此心有益于腎也。至睡足之時,精神自清爽異常(得腎陰之助),此腎有益于心也。由斯知人能寐者,由于陽氣之潛藏,其不能寐者,即由于陽氣之浮越,究其所以浮越者,實因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也。是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鎮肝,即以治大便燥結,且其色赤質重,能入心中引心陽下降以成寐,若更佐以龍骨、牡蠣諸收斂之品以鎮安精神,則更可穩睡。而方中未加入者,因其收澀之性與大便燥結者不宜也。又《內經》治目不得瞑,有半夏秫米湯原甚效驗,誠以胃居中焦,胃中之氣化若能息息下行,上焦之氣化皆可因之下行。半夏善于降胃,秫米善于和胃,半夏與秫米並用,俾胃氣調和順適不失下行之常,是以能令人瞑目安睡。方中赭石與山藥並用,其和胃降胃之力實優于半夏秫米,此乃取古方之義而通變化裁,雖未顯用古方而不啻用古方也。

2、不寐兼驚悸

病人基本資料表兄趙××之妻,年近三旬,得不寐証,兼心中恆驚悸。

病因因家中諸事皆其自理,勞心過度,因得不寐兼驚悸病。

証候初苦不寐時,不過數日偶然,其過半夜猶能睡,繼則常常如此,又繼則徹夜不寐。一連七八日困頓已極,仿佛若睡,陡覺心中怦怦而動,即暮然驚醒,醒后心猶怔忡,移時始定。心常發熱,呼吸似覺短氣,懶于飲食,大便燥結,四五日始一行。其脈左部弦硬,右部近滑,重診不實,一息數近六至。

診斷此因用心過度,心熱耗血,更因熱生痰之証也。為其血液因熱暗耗,陰虛不能潛陽,是以不寐,痰停心下,火畏水刑(心屬火痰屬水),是以驚悸。其呼吸覺短氣者,上焦凝滯之痰礙氣之升降也。其大便燥結者,火盛血虛,腸中津液短也。此宜治以利痰、滋陰、降胃、柔肝之劑,再以養心安神之品輔之。

處方生赭石(八錢軋細)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八錢)生懷山藥(六錢)栝蔞仁(六錢炒搗)天冬(六錢)生杭芍(五錢)清半夏(四錢)棗仁(四錢炒搗)生遠志(二錢)茵陳(錢半)甘草(錢半)朱砂(二分研細)

藥共十三味,將前十二味煎湯一大盅,送服朱砂末。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心中已不覺熱,夜間可睡兩點鐘,驚悸已愈十之七八,氣息亦較前調順,大便之燥結亦見愈,脈象左部稍見柔和,右部仍有滑象,至數稍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赭石(八錢軋細)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八錢)生懷山藥(六錢)龍眼肉(五錢)栝蔞仁(五錢炒搗)玄參(五錢)生杭芍(五錢)棗仁(四錢炒搗)生遠志(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徹夜安睡,諸病皆愈。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三)癇痙癲狂門

1、癇風兼腦充血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年三十八歲,得癇風兼腦充血証。

病因因肝火素盛,又在校中任講英文,每日登堂演說,時間過長。勞心勞力皆過度,遂得斯証。

証候其來社求診時,但言患癇風,或數日一發,或旬余一發,其發必以夜,亦不自覺,惟睡醒后其舌邊覺疼,有咬破之處,即知其睡時已發癇風,其日必精神昏憒,身體酸懶。診其脈左右皆弦硬異常,因問其腦中發熱或作疼,或兼有眩暈之時乎?答曰︰此三種病腦中皆有,余以為系癇風之連帶病,故未言及耳。愚曰︰非也,是子患癇風兼患腦充血也。

診斷按癇風之証,皆因腦髓神經失其所司,而有非常之變動,其腦部若充血過甚者,恆至排擠腦髓神經,使失其常司也。此証既患癇風,又兼腦部充血,則治之者自當以先治其腦部充血為急務。

處方治以拙擬鎮肝熄風湯,為其兼患癇風加全蜈蚣大者三條,蓋鎮肝熄風湯原為拙擬治腦充血之主方,而蜈蚣又善治癇風之要藥也。

複診前方連服十劑,腦部熱疼眩暈皆除。惟脈仍有力,即原方

略為加減,又服十劑則脈象和平如常矣。繼再治其癇風。

處方治以拙擬愈癇丹,日服兩次,每次用生懷山藥五錢煎湯送下。

效果服藥逾兩月舊病未發,遂停藥勿服,癇風從此愈矣。

2、受風螈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董姓幼女,年三歲,患螈病。

病因暮春氣暖著衣過濃,在院中戲,出汗受風,至夜間遂發螈。

証候劇時閉目昏昏,身軀后挺,兩手緊握,輕時亦能明了,而

舌腫不能吮乳,惟飲茶湯及代乳粉。大便每日溏瀉兩三次,

如此三晝夜不愈,精神漸似不支,皮膚發熱,診其脈亦有熱象。

診斷此因春暖衣濃,肝有郁熱,因外感激發其熱上沖腦部,排擠腦髓神經失其運動之常度,是以發搐。法當清其肝熱,散其外感,兼治以鎮安神經之藥其病自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滑石(八錢)生杭芍(六錢)連翹(三錢)

甘草(三錢)全蜈蚣(兩條大者)朱砂(二分細末)

藥共七味,將前六味煎湯一盅,分數次將朱砂徐徐溫送下。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螈已愈,其頭仍向后仰,左手仍拳曲不舒,舌腫已消強半,可以吮乳,大便之溏已愈。遂即原方減滑石之半,加玄參六錢,煎服后左手已不拳曲,其頭有后仰之意,遂減去方中滑石,加全蠍三個,服一劑全愈。

3、慢脾風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侯姓幼子,年七歲,于季秋得慢脾風証。

病因秋初病瘧月余方愈,愈后覺左脅下痞硬,又屢服消瘀之品,致脾胃虛寒不能化食,浸至吐瀉交作,兼發抽掣。

証候日潮熱,兩顴發紅,昏睡露晴,手足時作抽掣,劇時督脈緊而頭向后仰(俗名角弓反張),無論飲食藥物服後半點鐘即吐出,且帶出痰涎若干,時作泄瀉,其脈象細數無力。

診斷瘧為肝膽所受之邪,木病侮土,是以久病瘧者多傷脾胃。此証從前之左脅下痞硬,脾因受傷作脹也。而又多次服消導開破之品,則中焦氣化愈傷,以致寒痰留飲積滿上溢,迫激其心肺之陽上浮,則面紅外越而身熱,而其病本實則涼也。其不受飲食者,為寒痰所阻也;其兼泄瀉者,下焦之氣化不固也;其手足抽掣者,血虛不能榮筋養肝,則肝風內動而筋緊縮也;抽掣劇時頭向后仰者,不但督脈因寒緊縮,且以督脈與神經相連,督脈病而腦髓神經亦病,是以改其常度而妄行也。擬先用《福幼編》逐寒蕩驚湯開其寒痰,俾其能進飲食斯為要務。

處方胡椒(一錢)干姜(一錢)肉桂(一錢)丁香(十粒,四味共搗成粗渣)高麗參(一錢)甘草(一錢)先用灶心土三兩煮湯澄清,以之代水,先煎人參、甘草七八沸,再入前四味同煎三四沸,取清湯八分杯,徐徐灌之。

此方即逐寒蕩驚湯原方加人參、甘草也。原方干姜原系炮用,然炮之則其氣輕浮,辣變為苦,其開通下達之力頓減,是以不如生者。特是生用之則苛辣過甚,故加甘草和之,且能逗留干姜之力使綿長也。又加人參者,欲以補助胸中大氣以運化諸藥之力,仲師所謂大氣一轉,其結(即痰飲)乃散也。

又此方原以胡椒為主,若遇寒痰過甚者,可用至錢半。又此物在藥局中原系背藥,陳久則力減,宜向食料鋪中買之。

複診將藥服后嘔吐即止,抽掣亦愈,而潮熱泄瀉亦似輕減,擬繼用《福幼編》中加味理中地黃湯,略為加減俾服之。

處方熟懷地黃(五錢)生懷山藥(五錢)焦白術(三錢)大甘枸杞(三錢)野黨參(二錢)炙箭(二錢)干姜(二錢)生杭芍(二錢)淨萸肉(二錢)肉桂(一錢后入)紅棗(三枚掰開)炙甘草(一錢)胡桃(一個用仁搗碎)

共煎湯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溫服下。

方解此方之藥為溫熱並用之劑,熱以補陽,溫以滋陰,病本寒涼是以藥宜溫熱,而獨雜以性涼之芍藥者,因此証涼在脾胃,不在肝膽,若但知暖其脾胃,不知涼其肝膽,則肝膽因服熱藥而生火,或更激動其所寄之相火,以致小便因之不利,其大便必益泄瀉,芍藥能涼肝膽,尤善利小便,且尤善斂陽氣之浮越以退潮熱,是以方中特加之也。

《福幼編》此方干姜亦系炮用,前方中之干姜變炮為生,以生者善止嘔吐也。今嘔吐已止,而干姜複生用者,誠以方中藥多滯膩,猶恐因之生痰,以干姜生用之苛辣者開通之,則滯膩可化,而干姜苛辣過甚之性,即可因與滯膩之藥並用而變為緩和,此藥性之相合而化亦即相得益彰也。此方原亦用灶心土煎湯以之代水煎藥,而此時嘔吐已止,故可不用。然須知灶心土含鹼質甚多,凡柴中有鹼質者燒余其鹼多歸灶心土,是以其所煮之湯苦咸,甚難下咽,愚即用時恆以灶壙紅土代之。且灶心土一名伏龍肝,而雷謂用此土勿誤用灶下土,宜用灶額中赤土,此與灶壙中紅土無異,愚從前原未見其說,后得見之,自喜拙見與古暗合也。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潮熱與泄瀉皆愈,脈象亦較前有力。遂去白術,將干姜改用一錢,又服兩劑全愈。

4、慢脾風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張××幼孫,年四歲,得慢脾風証。

病因秋初恣食瓜果,久則損傷脾胃,消化力減猶不知戒,中秋節后遂成慢脾風証。

証候食欲大減,強食少許猶不能消化,醫者猶投以消食開瘀之劑,脾胃益弱,浸至吐瀉交作,間發抽掣,始求愚為診視,周身肌膚灼熱,其脈則微細欲無,昏睡露睛,神氣虛弱。

診斷此証因脾胃虛寒,不能熟腐水谷消化飲食,所以作吐瀉。且所食之物不能融化精微以生氣血,惟多成寒飲,積于胃中溢于膈上,排擠心肺之陽外出,是以周身灼熱而脈轉微細,此裡有真寒外作假熱也。其昏睡露睛者,因眼胞屬脾胃,其脾胃如此虛寒,眼胞必然緊縮,是以雖睡時而眼猶微睜也。其肢體抽掣者,因氣血虧損,不能上達于腦以濡潤斡旋其腦髓神經(《內經》謂上氣不足則腦為之不滿。蓋血隨氣升,氣之上升者少,血之上升亦少。可知觀囟門未合之小兒,患此証者,其囟門必然下陷,此實腦為不滿之明証,亦即氣血不能上達之明征也),是以神經失其常司而肢體有時抽掣也。此當投以溫暖之劑,健補脾胃以消其寒飲,諸病當自愈。

處方赤石脂(一兩研細)生懷山藥(六錢)熟懷地黃(六錢)焦白術(三錢)

烏附子(二錢)廣肉桂(二錢去粗皮后入)干姜(錢半)大雲苓片(錢半)

炙甘草(二錢)高麗參(錢半搗為粗末)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溫服,每次皆送服參末少許。

方解方中重用赤石脂者,為其在上能鎮嘔吐,在下能止泄瀉

也。人參為末送服者,因以治吐瀉丸散優于湯劑,蓋因丸散之渣滓能留戀于腸胃也。

效果將藥服完一劑,嘔吐已止,瀉愈強半,抽掣不複作,灼熱亦大輕減,遂將干姜減去,白術改用四錢,再服一劑,其瀉亦止。又即原方將附子減半,再加大甘枸杞五錢,服兩劑病遂全愈。

說明按此証若嘔吐過甚者,當先用《福幼編》逐寒蕩驚湯開其寒飲,然后能受他藥,而此証嘔吐原不甚劇,是以未用。

5、將成慢脾風

病人基本資料鄰村趙姓幼男,年八歲,脾胃受傷,將成慢脾風証。

病因本系農家,田園種瓜看守其間,至秋日瓜熟,飢恆食瓜當飯,因之脾胃受傷,顯露慢脾風朕兆。

証候食后,飲食不化恆有吐時,其大便一日三四次,多帶完谷,其腿有時不能行步,恆當行走之時委坐于地,其周身偶有灼熱之時,其脈左部弦細,右部虛濡,且至數兼遲。

診斷此証之吐而且瀉及偶痿廢不能行步,皆慢脾風朕兆也。況其周身偶或灼熱,而脈轉弦細虛濡,至數且遲,此顯系內有真寒外有假熱之象。宜治以大劑溫補脾胃之藥,俾脾胃健旺自能消化飲食,不複作吐作瀉,久之則中焦氣化舒暢,周身血脈貫通,余病自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白術(四錢炒)熟懷地黃(四錢)龍眼肉(四錢)干姜(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杭芍(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複診將藥煎服兩劑,吐瀉灼熱皆愈,惟行走時猶偶覺腿有不利,因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多服數劑當全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四錢)龍眼肉(四錢)胡桃仁(四錢)白術(三錢炒)川續斷(三錢)干姜(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杭芍(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病遂全愈,因切戒其勿再食生冷之物,以防病之反複。

6、癲狂失心

病人基本資料都××,年三旬,得癲狂失心証。

病因心郁生熱,因熱生痰,遂至癲狂失心。

証候言語錯亂,精神昏瞀,時或忿怒,時或狂歌,其心中猶似煩躁,夜不能寐,恆以手自撓其胸,蓋自覺發悶也。問之亦不能答,觀其身形似頗強壯,六脈滑實,兩寸尤甚,一息五至。

診斷人之元神在腦,識神在心,心腦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長醒。生理學家謂心有四支血管通腦,此即神明往來于心腦之路也。此証之脈其關前之滑實太過,系有熱痰上壅將其心腦相通之路杜塞,遂至神明有所隔礙,失其常性,此癲狂失心之所由來也。治之者當投以開通重墜之劑,引其痰火下行,其四支血管為痰所瘀者,複其流通之舊,則神明之往來自無所隔礙,而複湛然長醒之舊矣。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川大黃(八錢)清半夏(五錢)芒硝(四錢)藥共四味,先將赭石半夏煎十余沸,加入大黃煎兩三沸,取湯一大盅,入芒硝融化溫服。

方解方中重用赭石者,其重墜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

複診三日服藥一次(凡降下之藥不可連服,須俟其正氣稍緩再服),共服三次,每次服藥后通下大便兩三次,似有痰涎隨下,其精神較前稍明了,診其脈仍有滑實之象,身體未見衰弱,擬再投以較重之劑,蓋凡癲狂之甚者,非重劑治之不能愈也。

處方生赭石(二兩軋細)川大黃(一兩)芒硝(四錢)甘遂(錢半細末)

藥共四味,先煎赭石十余沸,入大黃煎兩三沸,取湯一大盅,入芒硝融化,將服時再調入甘遂末。

三診將藥如法煎服一劑,下大便五六次,帶有痰涎若干,中隔兩日又服藥一次(藥中有甘遂,必須三日服一次,不然必作嘔吐),又下大便五六次,中多兼痰塊挑之不開,此所謂頑痰也。從此精神大見明了,脈象亦不複滑實矣,擬改用平和之劑調治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清半夏(四錢)石菖蒲(三錢)生遠志(二錢)清竹瀝(三錢)鏡面砂(三分研細)藥共七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調入竹瀝送服朱砂細末。

效果將藥如法煎服數劑,病遂全愈。

7、神經錯亂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黃××,年二十歲,得神經錯亂病。

病因因心中忿郁,久之遂致神經錯亂。

証候心中滿悶發熱,不思飲食,有時下焦有氣上沖,並覺胃脘之氣亦隨之上沖,遂致精神昏瞀,言語支離,移時覺氣消稍順,或吐痰數口,精神遂複舊。其左脈弦而硬,右脈弦而長,兩尺皆重按不實,一息五至。

診斷此乃肝火屢動,牽引沖氣胃氣相並上沖,更挾痰涎上沖以滯塞于喉間並沖激其腦部,是以其神經錯亂而精神言語皆失其常也。其左脈弦硬者,肝血虛而火熾盛也。右脈弦長者,沖氣挾胃氣上沖之現象也。方書論脈有直上直下沖脈昭昭之語,所謂直上直下者,即脈弦且長之形狀也。其兩尺不實者,下焦之氣化不固也,因下焦有虛脫之象,是以沖氣易挾胃氣上沖也。此當治以降胃、斂沖、鎮肝之劑,更兼用涼潤滋陰之品,以養肝血,清肝熱,庶能治愈。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靈磁石(五錢軋細)生懷山藥(八錢)生龍骨(八錢搗碎)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柏子仁(五錢)雲苓片(三錢)清半夏(三錢)石菖蒲(三錢)生遠志(二錢)鏡面砂(三分研細)藥共十二味,將前十一味煎湯一大盅,送服朱砂細末。

複診將藥連服四劑,滿悶發熱皆大見愈,能進飲食,有時氣複上沖而不複上干神經至于錯亂,左右之脈皆較前平和,而尺部仍然欠實,擬兼用培補下元之品以除病根。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熟懷地黃(八錢)生懷山藥(八錢)大甘枸杞(六錢)淨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雲苓片(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諸病皆愈,脈亦複常。

或問地黃之性粘膩生痰,胃脘脹滿,有痰者多不敢用,今重用之何以能諸病皆愈?答曰︰用藥如用兵,此醫界之恆言也,如宋八字軍最弱,劉將之即為勁卒,遂能大敗金人奏順昌之捷,以斯知兵無強弱,在用之者何如耳。至用藥亦何獨不然,憶曾治一李姓媼,胃口滿悶有痰,其脈上盛下虛,投以腎氣丸作湯服,為加生赭石八錢,服后覺藥有推蕩之力,須臾胸次豁然,腎氣丸非重用地黃者乎?然如此用藥非前無師承而能有然也。《金匱》雲︰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夫飲即痰也,氣短亦近于滿悶,而仲師竟謂可治以腎氣丸,愚為于《金匱》曾熟讀深思,故臨証偶有會心耳。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四)傷寒門

1、傷寒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鹽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傷寒兼腦膜生炎。

病因素有頭昏証,每逢上焦有熱,精神即不清爽,臘底偶冒風寒病傳陽明,邪熱內熾,則腦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覺。

証候從前醫者治不如法,初得時未能解表,遂致傷寒傳裡,陽明腑實,舌苔黃而帶黑,其干如錯,不能外伸,譫語不休,分毫不省人事,兩目直視不瞬。診其脈兩手筋惕不安,脈象似有力而不實,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則溺時不知。

診斷此乃病實脈虛之証,其氣血虧損難抗外邪,是以有種種危險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陽明熱實津液不上潮也;其兩目直視不瞬者,肝火上沖而目發脹也;其兩手筋惕不安者,肝熱血耗而內風將動也;其譫語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熱過盛,昏其神明,實亦由外感之邪熱上蒸,致腦膜生炎,累及腦髓神經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更輔以滋補真陰之品,庶可治愈。

處方生石膏(五兩搗細)生懷地黃(二兩)野台參(八錢)天花粉(八錢)北沙參(八錢)知母(六錢)生杭芍(六錢)生懷山藥(六錢)甘草(四錢)荷葉邊(一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服一盅調入生雞子黃兩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雞子黃者,以其善熄肝風之內動也;用荷葉者,以善引諸涼藥之力直達腦中以清腦膜之炎也。

複診將藥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較愈,而仍無津液,精神較前明了而仍有譫語之時,其目已不直視而能瞬,診其脈筋惕已愈強半,至數較前稍緩,其浮分不若從前有力,而重按卻比從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擬即前方略為加減,清其余熱即以複其真陰,庶可全愈。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生懷地黃(二錢)野台參(八錢)大甘枸杞(一兩)

生懷山藥(一兩)天花粉(八錢)北沙參(八錢)知母(六錢)

生杭芍(六錢)甘草(四錢)

共煎湯三盅。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一大口。

效果閱十點鐘將藥服完,精神清爽,諸病皆愈。

說明按治腦膜炎証,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頭腦下可熄肝風之萌動也。然此藥價太昂,僻處藥局又鮮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証雖兼有腦膜炎病,實因臟腑之邪熱上蒸,清其邪熱則腦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于清腦也。

2、傷寒脈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年三十八歲,于季冬得傷寒証,且無脈。

病因旬日前曾感冒風寒,經醫治愈,繼出門作事,又感風寒遂得斯病。

証候內外俱覺寒涼,頭疼,氣息微喘,身體微形寒戰,六脈皆無。

診斷蓋其身體素弱,又在重感之余,風寒深入阻塞經絡,是以脈閉。擬治以麻黃湯,再重加補氣之藥,補其正氣以逐邪外出,當可奏效。

處方麻黃(三錢)生箭(一兩)桂枝尖(二錢)杏仁(二錢去皮)甘草(二錢)

先煎麻黃數沸,吹去浮沫,再入余藥同煎湯一大盅,溫服,被複取微汗。

效果服藥后周身得汗,其脈即出,諸病皆愈。

說明按此証或疑系少陰傷寒,因少陰傷寒脈原微細,微細之至可至于無也。而愚從太陽治者,因其頭疼、微喘、寒戰,皆為太陽經之現象,而無少陰証蜷臥、但欲寐之現象也。是以于麻黃湯中,重加生黃一兩,以助麻、桂成功,此扶正即以逐邪也。

3、傷寒脈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姓童子,年十四歲,得傷寒脈閉証。

病因其左肋下素有郁氣,發動時輒作疼,一日發動疼劇,頭上汗出,其汗未解,出冒風寒,遂得斯証。

証候頭疼、身冷、惡寒、無汗、心中發熱,六脈皆閉。

診斷因其素有肋下作疼之病,身形羸弱;又當汗出之時感冒風寒,則風寒之入者必深,是以脈閉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氣,其肝膽之火必然郁滯,因外感所束激動其素郁之火,所以心中覺熱。法當以發表之藥為主,而以清熱理郁兼補正之藥佐之。

處方麻黃(二錢)玄參(六錢)生懷山藥(六錢)野台參(二錢)生雞內金(二錢)天花粉(五錢)甘草(錢半)先煎麻黃數沸,吹去浮沫,再入諸藥同煎一大盅,溫服取汗,若不出汗時,宜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效果服藥兩點鐘,周身微發熱,汗欲出不出,遂將阿斯匹林服下,須臾汗出遍體,翌日複診,其脈已出,五至無力,已不惡寒,心中仍覺發熱,遂去麻黃,將玄參、山藥皆改用一兩,服至三劑后;心中已不發熱,遂將玄參、天花粉各減半,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4、少陰傷寒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三十二歲,于夏季得傷寒証。

病因午間恣食瓜果,因夜間失眠,遂食余酣睡,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因而凍醒,其未醒之時又複夢中遺精,醒后遂覺周身寒涼抖戰,腹中又複隱隱作疼,懼甚,遂急延為診視。

証候迨愚至為診視時,其寒戰腹疼益甚,其脈六部皆微細欲無,知其已成直中少陰之傷寒也。

診斷按直中少陰傷寒為麻黃附子細辛湯証,而因在夢遺之后,腹中作疼,則寒涼之內侵者益深入也,是宜于麻黃附子細辛湯中再加溫暖補益之品。

處方麻黃(二錢)烏附子(三錢)細辛(一錢)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五錢)淨萸肉(五錢)干姜(三錢)公丁香(十粒)煎湯一大盅,溫服,溫複取汗,勿令過度。

效果將藥服后,過一點鐘,周身微汗,寒戰與腹疼皆愈。

或問麻黃附子細辛湯証,傷寒始得發熱脈沉也,今斯証寒戰脈沉細,夫寒戰與發熱迥異矣,何以亦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乎?答曰︰麻黃附子細辛湯証,是由太陽傳少陰也,為其病傳少陰是以脈沉,為其自太陽傳少陰是以太陽有回應之力而發熱。此証晝眠凍醒,是自太陽傳少陰,又因恣食寒涼繼而晝寢夢遺,其寒涼又直中少陰,內外寒涼夾攻,是以外寒戰而內腹疼,太陽雖為表陽亦無回應之力也。方中用麻黃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裡寒,用細辛以通融表裡,使表裡之寒盡化;又因其少陰新虛,加熟地黃、萸肉、山藥以補之,養正即以除邪也,又因其腹疼知寒侵太深,又加干姜、丁香助附子、細辛以除之,寒邪自無遁藏也。方中用意周匝,是以服之即效。至于麻黃發汗止二錢者,因當夏令也,若當冬令則此証必須用四錢方能出汗,此用藥因時令而有異也。至若在南方雖當冬令用麻黃二錢亦能發汗,且南方又有麻黃不過錢之說,此又用藥因地點而有異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5、傷寒兼有伏熱証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馬××,年五十一歲,得傷寒兼有伏熱証。

病因因買賣賠錢,家計頓窘,懊悔不已,致生內熱;孟冬時因受風,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周身漫腫。愚為治愈,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証。

証候表裡大熱,煩躁不安,腦中脹疼,大便數日一行甚干燥,舌苔白濃,中心微黃,脈極洪實,左右皆然,此乃陽明腑實之証。凡陽明腑實之脈,多偏見于右手,此脈左右皆洪實者,因其時常懊悔,心肝積有內熱也,其腦中脹疼者,因心與肝膽之熱挾陽明之熱上攻也。當用大劑寒涼微帶表散,清其陽明胃腑之熱,兼以清其心肝之熱。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知母(一兩)甘草(四錢)粳米(六錢)青連翹(三錢)

共作湯煎至米熟,取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病愈勿盡劑。

方解此方即白虎東加連翹也,白虎湯為傷寒病陽明腑熱之正藥,加連翹者取其色青入肝,氣輕入心,又能引白虎湯之力達于心肝以清熱也。

效果將藥三次服完,其熱稍退,翌日病複還原,連服五劑,將生石膏加至八兩,病仍如故,大便亦不滑瀉,病家懼不可挽救,因曉之曰︰石膏原為平和之藥,惟服其細末則較有力,聽吾用藥勿阻,此次即愈矣。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兩,將藥煎服之后,又用生石膏細末二兩,俾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兩半,其熱全消,遂停服,從此病愈,不再反複。

附記此案曾登于《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何廉臣評此案雲︰"日本××××謂︰'石膏非大

劑則無效,故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及其他石膏諸方,其量皆過于平劑。世醫不知此意為小劑用之,譬如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宜乎無效也。'吾國善用石膏者,除長沙漢方之外,明有繆氏仲淳,清有顧氏松園、余氏師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溫熱名,凡治陽明實熱之証,無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兩加至八兩,似已駭人聽聞,然連服五、六劑熱仍如故,大便亦不滑瀉,迨外加石膏細末梨片蘸服又至兩半,熱始全消而病愈,可見石膏為涼藥中純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膽而不必懷疑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五)溫病門

1、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康××幼女,年九歲,于孟秋得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因因得罪其母懼譴謫,藏樓下屋中,屋窗四敞,臥床上睡著,被風吹襲遂成溫病。

証候初得病時服藥失宜,熱邪內陷,神昏不語,后經中西醫多位延醫二十余日,病益加劇,醫者見病危已至極點,皆辭不治。繼延愚為診視,其兩目上竄,幾不見黑睛,精神昏憒,毫無知覺,身體顫動不安,時作噯聲,其肌膚甚熱,啟其齒見其舌縮而干,苔薄微黃,偶灌以水或米湯猶知下咽,其氣息不勻,間有喘時,其脈數逾六至,左部細而浮,不任重按,右部亦弦細,重診似有力,大便旬日未行。

診斷此外感之熱久不退,灼耗真陰,以致肝臟虛損,木燥生風而欲上脫也。當用藥清其實熱,滋其真陰,而更輔以酸收斂肝之品,庶可救此極危之証。

處方生石膏(二兩軋細)野台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一兩)生懷山藥(六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大盅,分三次溫飲下,每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地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萸肉也。此方若不加萸肉為愚常用之方,以治寒溫証當用白虎加人參湯而體弱陰虧者,今加萸肉借以收斂肝氣之將脫也。至此方不用白虎東加減,而必用白虎加人參為之加減者,因病至此際,非加人參于白虎湯中,不能退其深陷之熱,複其昏憒之神明也。此理參觀藥物人參解后所附醫案自明。

複診將藥三次服完,目睛即不上竄,身體安穩不複顫動,噯聲已止,氣息已勻,精神較前明了而仍不能言,大便猶未通下,肌膚猶熱,脈數已減,不若從前之浮弦,而右部重診仍似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石膏(兩半軋細)野台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六錢)天冬(六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每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三診日服藥一劑,連服兩日,熱已全退,精神之明了似將複原而仍不能言,大便仍未通下,間有努力欲便之象,遂用灌腸法以通其便。再診其脈六部皆微弱無力,知其所以不能言者,胸中大氣虛陷,不能上達于舌本也。宜于大劑滋補藥中,再加升補氣分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沙參(一兩)天冬(六錢)寸麥冬(六錢)生箭(三錢)野台參(三錢)升麻(一錢)桔梗(一錢)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遂能言語,因即原方去升麻減沙參之半,再加萸肉、生麥芽各三錢,再服數劑以善后。

說明醫者救危險將脫之証喜用人參,而喻嘉言謂氣若上脫,但知重用人參轉令人氣高不返,必重用赭石輔之始能奏效,此誠千古不磨之論也。此方中之用人參原非用其救脫,因此証真陰大虧,惟石膏與人參並用,獨能于邪火熾盛之時立複真陰,此白虎加人參湯之實用也。至于萸肉,其補益氣分之力遠不如參,而其挽救氣分之上脫則遠勝于參。誠以肝主疏泄,人之元氣甚虛者,恆因肝之疏泄過甚而上脫,重用萸肉以斂肝使之不複疏泄,則元氣之欲上脫者即可不脫,此愚屢次用之奏效而確知其然者也。

2、溫病兼氣虛氣郁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遲氏婦,年二十二歲,于季秋得溫病。

病因其素日血分不調,恆作灼熱,心中亦恆發熱,因熱貪涼,薄受外感,即成溫病。

証候初受外感時,醫者以溫藥發其汗,汗出之后,表裡陡然大熱,嘔吐難進飲食,飲水亦恆吐出,氣息不調,恆作呻吟,小便不利,大便泄瀉日三四次,其舌苔薄而黃,脈象似有力而不實,左部尤不任重按,一分鐘百零二至,搖搖有動象。

診斷其胃中為熱藥發表所傷,是以嘔吐,其素日陰虧,肝腎有熱,又兼外感之熱內迫,致小便不利水歸大腸是以泄瀉,其舌苔薄而黃者,外感原不甚劇(舌苔薄,亦主胃氣虛),而治以滋陰、清熱、上止嘔吐、下調二便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滑石(八錢)生杭芍(八錢)生懷地黃(六錢)清半夏(五錢溫水洗三次)碎竹茹(三錢)生麥芽(三錢)淨青黛(二錢)連翹(二錢)甘草(三錢)鮮茅根(四錢)藥共十一味,先將前十味水煎十余沸,再入茅根同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盅,分三次溫飲下。服醫藥后防其嘔吐可口含生姜一片,或于煎藥時加生姜三片亦可。至藥局中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煎湯,以之代水煎藥。

方解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並用,一滋陰以退熱而能固大便,一清火以退熱而善利小便;芍藥與甘草並用,為甘草芍藥湯,仲師用之以複真陰,而芍藥亦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補大便,匯集四味成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也。以治上有燥熱下焦滑瀉之証,莫不隨手奏效。半夏善止嘔吐,然必須洗淨礬味(藥局清半夏亦有礬),屢洗之則藥力減,是以用至五錢。竹茹亦善止嘔吐,其碎者為竹之皮,津沽藥局名為竹茹粉,其止嘔之力較整者為優。至于青黛、生姜亦止嘔吐之副品也。用生麥芽、鮮茅根者,以二藥皆善利小便,而又善達肝木之郁以調氣分也。用生地黃者,以其為滋補真陰之主藥,即可為治脈數動搖者之要藥也。

複診將藥煎服一劑,嘔吐與泄瀉皆愈,小便已利,脈象不複搖搖,仍似有力,至數未減,其表裡之熱稍退,氣息仍似不順,舌苔仍黃,欲投以重劑以清其熱,猶恐大便不實,擬再治以清解之劑。

處方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生杭芍(六錢)天花粉(六錢)生麥芽(三錢)鮮茅根(三錢)滑石(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三診將藥煎服后,病又見輕,家人以為病愈無須服藥矣,至翌日晚十一點鐘后,見其面紅,精神昏憒,時作呻吟,始知其病猶未愈。及愚診視時,夜已過半,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數近七至,兩目直視,其呻吟之聲,似阻隔不順,舌苔變黑,問其心中何如?自言熱甚,且覺氣息不接續,此其氣分虛而且郁,又兼血虛陰虧,而陽明之熱又熾盛也。其脈近七至者,固為陰虛有熱之象,而正氣虛損不能抗拒外邪者,其脈亦恆現數象,至其脈不為洪滑而為弦硬者,亦氣血兩虧邪熱熾盛之現象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滋陰理氣之品,蓋此時大便已實,故敢放膽治之。

處方生石膏(五兩軋細)野台參(六錢)知母(六錢)天花粉(六錢)玄參(六錢)生杭芍(五錢)生萊菔子(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鮮茅根(三錢)粳米(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四次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

效果將藥分四次服完,熱退強半,精神已清,氣息已順,脈象較前緩和,而大便猶未通下,因即原方將石膏改用四兩,萊菔子改用二錢,如前煎服,服至三次后,大便通下,其熱全退,遂停后服。

說明愚用白虎加人參湯,或以玄參代知母(產后寒溫証用之)、或以芍藥代知母(寒溫兼下痢者用之)、或以生地黃代知母(寒溫兼陰虛者用之)、或以生山藥代粳米(寒溫熱實下焦氣化不固者用之、產后寒溫証用之),又恆于原方之外,加生地黃、玄參、沙參諸藥以生津液,加鮮茅根、蘆根、生麥芽諸藥以宣通氣化,初未有加萊菔子者,惟此証之氣分虛而且郁,白虎湯中加人參可補其氣分之虛,再加萊菔子更可理其氣分之郁也。至于萊菔子必須生用者,取其有升發之力也。又須知此証不治以白虎湯而必治以白虎加人參湯者,不但為其氣分虛也,凡人外感之熱熾盛,真陰又複虧損,此乃極危險之証,此時若但用生地黃、玄參諸滋陰之品不能奏效,即將此等藥加于白虎湯中亦不能奏效,惟生石膏與人參並用,獨能于邪熱熾盛之時立複真陰,此所以傷寒汗吐下后與渴者治以白虎湯時,仲聖不加他藥而獨加人參也。

3、溫病兼吐瀉腿抽

病人基本資料族侄××,年五十三歲,于仲春下旬得溫病兼吐瀉,腿筋抽縮作疼。

病因素為腿筋抽疼病,犯時即臥床不能起,一日在鋪中,舊病陡發,急乘車回寓,因腿疼出汗在路受風,遂成溫病,繼又吐瀉交作。

証候表裡俱壯熱,嘔吐連連不止,飲水少許亦吐出,一日夜瀉十餘次。得病已三日,小便滴瀝全無,腿疼劇時恆作號呼,其脈左部浮弦似有力,按之不實。右部則弦長有力,重按甚硬,一息逾五至。

診斷此証因陰分素虧血不榮筋,是以腿筋抽疼。今又加以外感之壯熱,傳入陽明以灼耗其陰分,是以其脈象不為洪滑有力而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陰虧之現象也。其作嘔吐者,因其右脈弦硬且長,當有沖氣上沖,因致胃氣不下行而上逆也。其小便不利大便滑瀉者,因陰虛腎虧不能漉水,水歸大腸是以下焦之氣化不能固攝也。當用拙擬滋陰宣解湯以清熱、滋陰、調理二便,再加止嘔吐及舒筋定疼之品輔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滑石(一兩)生杭芍(一兩)清半夏(四錢溫水淘三次)碎竹茹(三錢)淨青黛(二錢)連翹(錢半)蟬蛻(錢半)甘草(三錢)全蜈蚣(大者一條為末)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蜈蚣細末,防其嘔吐俾分三次溫服,蜈蚣末亦分三次送服,服后口含生姜片以防惡心。

方解方中用蟬蛻者,不但因其能托邪外出,因蟬之為物飲而不食,有小便無大便,是以其蛻亦有利小便固大便之力也。用蜈蚣者,因其原善理腦髓神經,腿筋之抽疼,固由于肝血虛損不能榮筋,而與神經之分支在腿者,實有關系,有蜈蚣以理之,則神經不至于妄行也。

複診將藥服后嘔吐未止,幸三次所服之藥皆未吐出,小便通下兩次,大便之瀉全止,腿疼已愈強半,表裡仍壯熱,脈象仍弦長有力。為其滑瀉已愈,擬放膽用重劑以清陽明之熱,陽明胃之熱清,則嘔吐當自止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生懷山藥(兩半)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五錢)滑石(五錢)碎竹茹(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四次溫飲下。

方解按用白虎湯之定例,凡在汗吐下后當加人參。此方中以生地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與石膏、甘草同用,斯亦白虎湯也。而不加人參者,以其吐猶未止,加之恐助

胃氣上升,于斯變通其方,重用生山藥至兩半,其沖和稠粘之液,既可代粳米和胃,其培脾滋腎之功,又可代人參補益氣血也。至于用白虎湯而複用滑石、芍藥者,因二藥皆善通利小便,防其水飲仍歸大腸也。且芍藥與甘草同用名甘草芍藥湯,仲聖用以複真陰,前方之小便得通,實芍藥之功居多(陰虛小便不利者,必重用芍藥始能奏效)。矧弦為肝脈,此証之脈象弦硬,肝經必有熾盛之熱,而芍藥能生肝血、退肝熱,為柔肝之要藥,即為治脈象弦硬之要藥也。

三診將藥分四次服完,表裡之熱退強半,腿疼全愈,脈象亦較前緩和,惟嘔吐未能全愈,猶惡心懶進飲食,幸其大便猶固。俾先用生赭石細末兩半,煎湯一盅半,分三次溫飲下,飲至第二次后,覺胃脘開通,惡心全無,遂將赭石停飲,進稀米粥一大甌,遂又為疏方以清余熱。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六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兩次服完,表裡之熱全消,大便通下一次,病遂脫然全愈。惟其脈一息猶五至,知其真陰未盡複也。俾用生懷山藥軋細過羅,每用七八錢或兩許,煮粥調以蔗糖,當點心服之。若服久或覺發悶,可以送服西藥百布聖五分,若無西藥處,可用生雞內金細末三分代之。

4、溫病少陰証

病人基本資料劉××,二十五歲,于季春得溫病。

病因自正二月間,心中恆覺發熱,懶于飲食,喜坐房陰乘涼,薄受外感,遂成溫病。

証候初得病時,延近處醫者延醫,閱七八日病勢益劇,精神昏憒,閉目蜷臥,似睡非睡,懶于言語,咽喉微疼,口唇干裂,舌干而縮,薄有黃苔欲黑,頻頻飲水不少濡潤,飲食懶進,一日之間,惟強飲米湯甌許,自言心中熱而且干,周身酸軟無力,撫其肌膚不甚發熱,體溫37、8℃其脈六部皆微弱而沉,左部又兼細,至數如常,大便四日未行,小便短少赤澀。

診斷此伏氣觸發于外,感而成溫,因腎臟虛損而竄入少陰也。《內經》謂︰"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此言冬時所受之寒甚輕,不能即時成為傷寒,恆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暗生內熱,至春陽萌動之時,其所生之熱恆激發于春陽而成溫。然此等溫病未必入少陰也。《內經》又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言冬不藏精之人,因陰虛多生內熱,至春令陽回其內熱必益加增,略為外感激發,即可成溫病。而此等溫病亦未必入少陰也。惟其人冬傷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傷之寒伏于三焦,隨春陽而化熱,恆因其素不藏精乘虛而竄入少陰,此等証若未至春令即化熱竄入少陰,則為少陰傷寒,即傷寒少陰証二三日以上,宜用黃連阿膠湯者也。若已至春令始化熱竄入少陰,當可名為少陰溫病,即溫病中內有實熱,脈轉微細者也。誠以脈生于心,必腎陰上潮與心陽相濟,而后其跳動始有力。蓋此証因溫邪竄入少陰,俾心腎不能相濟,是以內雖蘊有實熱,而脈轉微細,其咽喉疼者,因少陰之脈上通咽喉,其熱邪循經上逆也。其唇裂舌干而縮者,腎中真陰為邪熱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陽益妄動上升以鑠耗其津液也。至于心中發熱且發干,以及大便燥結小便赤澀,亦無非陰虧陽亢之所致。為其腎陰心陽不能相濟為功,是以精神昏憒,閉目蜷臥,煩人言語,此乃熱邪深陷氣化隔閡之候,在溫病中最為險証。正不可因其脈象無火,身不甚熱,而視為易治之証也。愚向擬有坎離互根湯可為治此病的方,今將其方略為加減俾與病候相宜。

處方生石膏(三兩軋細)野台參(四錢)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玄參(五錢)遼沙參(五錢)甘草(三錢)鮮茅根(五錢)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鮮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此方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水煮數沸,取其湯代水煎藥。

方解溫病之實熱,非生石膏莫解,輔以人參並能解邪實正虛之熱,再輔以地黃、山藥諸滋陰之品,更能解腎虧陰虛之熱。且人參與滋陰之品同用,又能助腎陰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熱。用雞子黃者,化學家謂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為滋補腎臟最要之品也。用茅根者,其涼而能散,用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熱上出外散以消解無余也。

複診將藥三次服完,周身之熱度增高,脈象較前有力,似近洪滑,諸病皆見輕減,精神已振。惟心中仍覺有余熱,大便猶未通下,宜再以大劑涼潤之藥清之,而少佐以補氣之品。

處方生石膏(一兩軋細)大潞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遼沙參(八錢)大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鮮茅根(四錢)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下,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說明此証之脈象沉細,是腎氣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腎不交也。迨服藥之后,脈近洪滑,是腎氣已能上潮于心而心腎相交也。為其心腎相交,是以諸病皆見輕減,非若尋常溫病其脈洪大為增劇也。

5、溫病結胸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姓叟,年近五旬,于季夏得溫熱結胸証。

病因心有忿怒,繼複飽食,夜眠又當窗受風,晨起遂覺頭疼發熱,心下痞悶,服藥數次病益進。

証候初但心下痞悶,繼則胸膈之間亦甚痞塞,且甚煩熱,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牢。

診斷寒溫下早成結胸,若表有外感,裡有瘀積,不知表散藥與消積藥並用,而專事開破以消其積,則外感乘虛而入亦可成結胸。審証察脈,其病屬結胸無疑,然其結之非劇,本陷胸湯之義而通變治之可也。

處方病者旬余輟工,家幾斷炊,愚憐其貧,為擬簡便之方,與以自製通徹丸(即牽牛軋取頭次末,水泛為小丸)五錢及自製離中丹兩半,俾先服通徹丸三錢,遲一點半鐘,若不覺藥力猛烈,再服下所余二錢,候須臾再服離中丹三錢,服后多飲開水,俾出汗。若痞塞開后,仍有余熱者,將所余離中丹分數次徐徐服之,每服后皆宜多飲開水取微汗。

效果如法將兩種藥服下,痞塞與煩熱皆愈。

6、溫病結胸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趙××,年四十二歲,得溫病結胸証。

病因季春下旬,因飯后有汗出受風,翌日頭疼,身熱無汗,心中發悶,醫者外散其表熱,內攻其發悶,服藥后表未汗解而熱與發悶轉加劇。醫者見服藥無效,再疏方時益將攻破之藥加重,下大便一次,遂至成結胸証。

証候胸中滿悶異常,似覺有物填塞,壓其氣息不能上達,且發熱嗜飲水,小便不利,大便日溏瀉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右部中分似洪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

診斷此証因下早而成結胸,又因小便不利而致溏瀉,即其証脈合參,此乃上實下虛外感之熱兼挾有陰虛之熱也。治之者宜上開其結,下止其瀉,兼清其內傷外感之熱庶可奏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五錢)生萊菔子(一兩搗碎)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服藥后上焦之結已愈強半,氣息頗形順適,灼熱亦減,已不感渴,大便仍溏,服藥后下一次,脈象較前平和仍微數,遂再即原方略加減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五錢)生萊菔子(八錢搗碎)滑石(八錢)生杭芍(五錢)甘草(三錢)先用白茅根(鮮者更好)、青竹茹各二兩,同煎數沸,取湯以之代水煎藥。

效果將藥煎服后,諸病皆愈,惟大便仍不實,俾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水調煮作茶湯,以之送服西藥百布聖五分,充作點心以善其后。

7、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俞××,年過四旬,于孟夏得溫病。

病因與人動氣爭鬧,頭面出汗為風所襲,遂成溫病。

証候表裡俱發熱,胸膈滿悶有似結胸,呼吸甚覺不利,夜不能寐,其脈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此病系在太陽而連及陽明少陽也。為其病在太陽,所以脈浮;為其連及陽明,所以按之有力;為其更連及少陽,是以脈浮有力而又兼弦也。其胸膈滿悶呼吸不利者,因其怒氣溢于胸中,挾風邪痰飲凝結于太陽部位也。宜外解太陽之表,內清陽明之熱,兼和解其少陽,更開蕩其胸膈,方為完全之策。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蔞仁(二兩炒搗)生萊菔子(八錢搗碎)天花粉(六錢)蘇子(三錢炒搗)連翹(三錢)薄荷葉(二錢)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后,複衾取微汗。

效果服藥后閱一小時,遍身得汗,胸次豁然,溫熱全消,夜能安睡,脈已和平如常,惟大便猶未通下,俾但用西藥旃那葉一錢,開水浸服兩次,大便遂通下。

8、風溫

病人基本資料邑北境趙××,年近三旬,于孟秋得風溫病。

病因孟秋下旬,農人忙甚,因勞力出汗過多,複在樹陰乘涼過度,遂得風溫病。

証候胃熱氣逆,服藥多嘔吐。因此屢次延醫服藥,旬余無效。及愚診視,見其周身壯熱,心中亦甚覺熱,五六日間飲食分毫不進,大便數日未行。問何不少進飲食?自言有時亦思飲食,然一切食物聞之皆臭惡異常,強食之即嘔吐,所以不能食也。診其脈弦長有力,右部微有洪象,一息五至。

診斷即此証脈相參,知其陽明腑熱已實,又挾沖氣上沖,所以不能進食,服藥亦多嘔也。欲治此証當以清胃之藥為主,而以降沖之藥輔之。則沖氣不上沖,胃氣亦必隨之下降,而嘔吐能止即可以受藥進食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知母(八錢)潞黨參(四錢)粳米(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服下。

方解此方乃白虎加人參湯又加赭石,為其胃腑熱實故用白虎湯,為其嘔吐已久故加人參,為其沖胃上逆故又加赭石也。

效果將藥三次服完,嘔吐即止,次日減去赭石,又服一劑,大便通下,熱退強半。至第三日減去石膏一兩,加玄參六錢,服一劑,脈靜身涼,而仍分毫不能飲食,憎其臭味如前。愚曉其家人曰︰此病已愈,無須用藥,所以仍不飲食者,其胃氣不開也。胃之食物莫如萊菔,可用鮮萊菔切絲香油炒半熟,而以蔥醬作湯勿過熟,少調以綠豆粉俾服之。至湯作熟時,病患仍不肯服,迫令嘗少許,始知香美,須臾服盡兩碗,從此飲食複常。病患謂其家人曰︰吾從前服藥十余劑,病未見愈,今因服萊菔湯而霍然全愈,若早知萊菔湯能如此治病,則吾之病不早愈乎?其家人不覺失笑。

附記曾記弱冠時,比鄰有病外感痰喘者,延邑中老醫皮××,投以小青龍湯一劑喘即愈,然覺胸中似有霧氣彌漫不能進食。皮××曰,此乃濕氣充盛,是以胃氣不開也,此當投以開胃之劑。為疏方,用《金匱》苓桂術甘湯,煎服后未半刻,陡覺胸中陰霾頓開,毫無障礙,遂能進食,見者皆驚其用藥之神奇。夫皮君能如此用藥,誠無愧名醫之目。而益嘆經方之神妙,誠有不可令人思議者矣。此因一用萊菔,一用古方,均開胃于頃刻之間,故附志之。

9、風溫兼伏氣化熱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年四十六歲,得風溫兼伏氣化熱病。

病因因有事乘京奉車北上時,當仲夏歸途受風,致成溫熱病。

証候其得病之翌日,即延為診視,起居如常,惟覺咽喉之間有熱上沖,咳嗽吐痰音微啞,周身似拘束酸軟。脈象浮而微滑,右關重按甚實,知其証雖感風成溫,而其熱氣之上沖咽喉,實有伏氣化熱內動也。若投以拙擬寒解湯原可一汗而愈。然當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劑,彼將疑而不肯服矣。遂遷就為之擬方。蓋醫以救人為目的,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處方薄荷葉(三錢)青連翹(三錢)蟬蛻(二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天花粉(六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翌日複延為診視,言服藥后周身得微汗,而表裡反大熱,咳嗽音啞益甚,何以服如此涼藥而熱更增加,將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懼者。診其脈洪大而實,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謂之曰︰此病乃伏氣化熱,又兼有新感之熱,雖在初得亦必須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四兩,今日必愈,吾能保險也。問石膏四兩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數次服,病愈則停服耳。為出方,蓋因其有恐懼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粳米(六錢)共煎湯至米熟,取湯四盅,分四次徐徐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飲至熱退而止。大便若有滑瀉,尤宜將藥急停服。

三診翌日又延為診視,相迎而笑曰︰我今熱果全消矣,惟喉間似微覺疼,先生可再為治之。問藥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當服至三盅后,心猶覺稍熱,是以全服,且服后並無大便滑瀉之病,石膏真良藥也。再診其脈已平和如常,原無須服藥,問其大便,三日猶未下行。為開滋陰潤便之方,謂服至大便通后,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藥勿服矣。

10、溫病兼痧疹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舒××,年四十五歲,于仲夏得溫病兼痧疹。

病因舒××原精醫術,當溫疹流行之時,屢次出門為人診病,受其傳染因得斯病。

証候其前數日皆系自治,屢次服表疹清熱之藥,疹已遍身出齊而熱仍不退,因求愚為延醫。其表裡俱覺發熱,且又煩躁異常,無片時寧靜,而其脈則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黃,大便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澀短少。

診斷此証當先有伏氣化熱,因受外感之傳染而激發,緣三焦脂膜竄入少陰遏抑腎氣,不能上與心火相濟,是以舌苔已黃,小便短赤,陽明腑熱已實,而其脈仍然無力也。其煩躁異常者,亦因水火之氣不相交也。此雖溫病,實與少陰傷寒之熱者無異,故其脈亦與少陰傷寒之脈同。當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將原方少為變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輔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大潞參(四錢)天花粉(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鮮茅根(四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花粉與知母,皆能清熱,而花粉于清熱之外又善解毒,山藥與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藥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腎。方中之義,用白虎湯以治外感實熱,如此變通則兼能清其虛熱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參更可治証實脈虛之熱,引以鮮茅根並可治溫病下陷之熱也。

複診將藥煎服一劑,熱退強半,煩躁亦大輕減,可安睡片時。至翌日過午,發熱煩躁又如舊,脈象仍然無力,因將生石膏改用三兩,潞參改用五錢,俾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后其病亦見愈,旋又反複,且其大便一日兩次,知此寒涼之藥不可再服。乃此時愚恍然會悟,得治此証之的方矣。

處方鮮白茅根(六兩切碎)添涼水五盅,在爐上煎一沸,即將藥罐離開爐眼,約隔三寸許,遲十分鐘再煎一沸,又離開爐眼,再遲十分鐘,視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約可取清湯三盅,乘熱頓飲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此方如法服兩劑,其病脫然愈矣。

說明按此証其伏氣之化熱,固在三焦,而毒菌之傳染,實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熱相並隨上焦之如霧而彌漫于全身之臟腑經絡不分界限。茅根涼而能散,又能通達經絡臟腑無微不至。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劑重用至六兩,其涼散之力,能將臟腑經絡間之毒熱盡數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証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時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今此証兩次用之無效,而竟以鮮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時會悟后則屢次用之皆效,故特詳之以為治溫疹者開一法門也。若其脈象洪滑甚實者,仍須重用石膏清之,或石膏、茅根並用亦可。又按白茅根必須用鮮者,且必如此煎法方效。但依之成功多用可至十兩,少用亦須至四兩,不然此証前兩方中皆有茅根四錢未見效驗,其宜多用可知矣。又藥局中若無鮮者,可自向窪中剖之,隨處皆有。若剖多不能一時皆用,以濕土埋之永久不壞。

11、溫病兼勞力過度

病人基本資料族弟××,年三十八歲,于孟夏來津于旅次得溫病。

病因時天氣炎熱,途中自挽鹿車,辛苦過力,出汗受風,至津遂成溫病。

証候表裡俱覺甚熱,合目恆譫語,所言多勞力之事。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脈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實而浮,數逾五至。

診斷此証因長途炎熱勞碌,臟腑間先有積熱,又為外感所襲,則其熱陡發。其左脈弦硬者,勞力過度肝腎之陰分有傷也。右部洪實者,陽明之腑熱已實也。其洪實兼浮者,証猶連表也。擬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更輔以透表之藥以引熱外出。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大潞參(四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六錢)甘草(三錢)西藥阿斯匹林(一瓦)

將前五味共煎湯兩大盅,先溫服一盅,遲半點鐘將阿斯匹林用開水送下,俟汗出后再將所余一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服一盅后,即不作譫語,須臾將阿斯匹林服下,遍體得汗,繼又將所余之湯藥徐徐服下,其病霍然全愈。

說明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藥,重用至三兩,所以治右脈之洪實也;于白虎湯中加人參更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退熱之中大具滋陰之力(石膏、人參並用,能于溫寒大熱之際,立複真陰),所以治左脈之弦硬也。用藥如用兵,料敵詳審,步伍整齊,此所以戰則必勝也。至于脈象兼浮,知其表証未罷,猶可由汗而解,遂佐以阿斯匹林之善透表者以引之出汗,此所謂因其病機而利導之也。若無阿斯匹林之處,于方中加薄荷葉一錢,連翹二錢,亦能出汗。

12、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范姓媼,年過五旬,得溫病兼下痢証。

病因家務勞心,恆動肝火,時當夏初,肝陽正旺,其熱下迫,遂患痢証。因夜間屢次入廁,又受感冒兼發生溫病。

証候表裡皆覺發熱,時或作渴,心中煩躁,腹中疼甚劇,恆作呻吟。晝夜下痢十余次,旬日之后系純白痢,其舌苔濃欲黃,屢次延醫服藥,但知治痢且用開降之品,致身體虛弱臥不能起,其脈左右皆弦而有力,重按不實,搏近五至。

診斷此病因肝火甚盛,兼有外感之熱已入陽明,所以脈象弦而有力。其按之不實者,因從前服開降之藥過多也。其腹疼甚劇者,因弦原主疼,茲則弦而且有力,致腹中氣化不和故疼甚劇也。其煩躁者,因下久陰虛,腎氣不能上達與心相濟,遂不耐肝火溫熱之灼耗,故覺煩躁也。宜治以清溫涼肝之品,而以滋陰補正之藥輔之。

處方生杭芍(一兩)滑石(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天花粉(五錢)山楂片(四錢)連翹(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煎服一劑,溫熱已愈強半,下痢腹疼皆愈,脈象亦見和緩,擬再用涼潤滋陰之劑,以清其余熱。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天花粉(五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五錢)山楂片(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病遂全愈。惟口中津液短少,恆作渴,運動乏力,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

茶湯,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日兩次,浹辰之間當即可複原矣。蓋山藥原善滋陰,而其補

益之力又能培養氣化之虛耗。惟其性微溫,恐與病后有余熱者稍有不宜,借鮮梨自然汁之涼潤

以相濟為用,則為益多矣。

13、溫病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侯姓幼男,年八歲,得熱病兼腦膜炎。

病因蒙學暑假乍放,幼童貪玩,群在烈日中HT戲,出汗受風,遂得斯証。

証候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周身灼熱無汗,其脈洪滑而長,兩寸尤盛。其母言病已三日,昨日猶省人事,惟言心中發熱,至夜間即昏無知覺。然以水灌之猶知下咽,問其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此溫熱之病,陽明腑熱已實,其熱循經上升兼發生腦膜炎也。腦藏神明主知覺,神經因熱受傷,是以知覺全無,宜投以大劑白虎湯以清胃腑之熱,而複佐以輕清之品,以引藥之涼力上行,則腦中之熱與胃腑之熱全清,神識自明了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知母(八錢)連翹(三錢)茵陳(錢半)甘草(三錢)粳米(五錢)

煎至米熟其湯即成。取清汁三茶杯,徐徐分三次溫服,病愈無須盡劑。

效果服至兩次已明了能言,自言心中猶發熱,將藥服完,其熱遂盡消,霍然全愈。

14、溫熱泄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錢姓幼男,年四歲,于孟秋得溫熱兼泄瀉,病久不愈。

病因季夏感受暑溫,服藥失宜,熱留陽明之腑,久則灼耗胃陰,嗜涼且多嗜飲水,延至孟秋,上熱未清,而下焦又添泄瀉。

証候形狀瘦弱已極,周身灼熱,飲食少許則惡心欲嘔吐。小便不利,大便一晝夜十余次,多系稀水,臥不能動,哭泣無聲,脈數十至且無力(四歲時,當以七至為正脈),指紋現淡紅色,已透氣關。

診斷此因外感之熱久留耗陰,氣化傷損,是以上焦發熱懶食,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泄瀉也。宜治以滋陰、清熱、利小便兼固大便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五錢)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

煎湯一大盅,分數次徐徐溫服下。

方解此方即拙擬滋陰清燥湯也。原方生山藥是一兩,今用兩半者,因此幼童瘦弱已極,氣化太虛也。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陰以退虛熱,一瀉火以除實熱。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能補益氣化之虛損。而芍藥又善滋肝腎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調脾胃以固大便,是以匯集而為一方也。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熱退瀉止,小便亦利,可進飲食,惟身體羸瘦不能遽複。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許,煮作粥,調以白糖,作點心服之。且每次送西藥百布聖一瓦,如此將養月余始胖壯。

15、溫病兼虛熱

病人基本資料山西高××,年二十八歲,客居天津,于仲秋得溫病。

病因朋友招飲,飲酒過度,又多喝熱茶,周身出汗,出外受風。

証候周身骨節作疼,身熱39、4℃,心中熱而且渴,舌苔薄而微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時或干嗽,身體酸軟殊甚,動則弦暈,脈數逾五至,浮弦無力。自始病至此已四十日矣,屢次延醫服藥無效。

診斷此証乃薄受外感,並非難治之証。因治療失宜,已逾月而外表未解,內熱自不能清。病則懶食,又兼熱久耗陰,遂由外感之實熱,釀成內傷之虛熱,二熱相並,則愈難治矣。斯當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而以解表瀉熱之藥佐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玄參(一兩)沙參(六錢)生杭芍(六錢)大甘枸杞(五錢)天冬(五錢)天花粉(五錢)滑石(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其初飲一次時,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藥阿斯匹林半瓦,然后服湯藥。

複診初服藥一次后,周身得汗,骨節已不覺疼,二次三次繼續服完,熱退強半,小便通暢,脈已不浮弦,跳動稍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八錢)玄參(六錢)沙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天門冬(六錢)滑石(三錢)甘草(二錢)真阿膠(三錢搗碎)

藥共九味,先將前八味煎湯兩大盅,去渣入阿膠融化,分兩次溫服。其服初次時,仍先用白糖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此方中加阿膠者,以其既善滋陰,又善潤大便之干燥也。

效果將藥先服一次,周身又得微汗,繼將二分服下,口已不渴,其日大便亦通下,便下之后,頓覺精神清爽,灼熱全無,病遂從此愈矣。

說明方中重用大隊涼潤之品,滋真陰即以退虛熱,而複以阿斯匹林解肌、滑石利小便者,所以開實熱之出路也。至于服阿斯匹林半瓦,即遍身得汗者,因體虛者其汗易出,而心有燥熱之人,得涼藥之濡潤亦恆自出汗也。

16、溫病體虛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劉××幼子,年七歲,于暮春得溫病。

病因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風,遂成溫病。病初得時,醫者不知,用辛涼之藥解飢,而竟用溫熱之藥為發其汗,迨汗出遍體,而灼熱轉劇。又延他醫遽以承氣下之,病尤加劇,因其無可下之証而誤下也。從此不敢輕于服藥,遲延數日見病勢浸增,遂延愚為診視,其精神昏憒間作譫語,氣息微喘,肌膚灼熱。問其心中亦甚覺熱,唇干裂有凝血,其舌苔薄而黃,中心干黑,頻頻飲水不能濡潤。其脈弦而有力,搏近六至,按之不實,而左部尤不任重按,其大便自服藥下后未行。

診斷此因誤汗誤下,傷其氣化,兼溫熱既久陰分虧耗,乃邪實正虛之候也。宜治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以白虎湯清其熱,以人參補其虛,再加滋陰之品數味,以滋補陰分之虧耗。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知母(一兩)野黨參(五錢)大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七錢)玄參(四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飲下。病愈者勿須盡劑,熱退即停服。白虎加人參湯中無粳米者,因方中有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

效果三次將藥服完,溫熱大減,神已清爽。大使猶未通下,心中猶覺發熱,診其脈仍似有力,遂將原方去山藥仍煎三盅,俾徐徐溫飲下,服至兩盅大便通下,遂停藥勿服,病全愈。

17、溫熱腹疼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姓媼,年過五旬,先得溫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因其夫與子相繼病,故屢次傷心,蘊有內熱,又當端陽節后,天氣干熱非常,遂得斯証。

証候腹中攪疼,號呼輾轉不能安臥,周身溫熱,心中亦甚覺熱,為其臥不安枕,手足擾動,脈難細診,其大致總近熱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黃苔,大便兩日未行。

診斷此乃因日日傷心,身體虛損,始則因痛悼而臟腑生熱,繼則因熱久耗陰而更生虛熱,繼又因時令之燥熱內侵與內蘊之熱相並,激動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熱熾盛,是以表裡俱覺發熱。此宜清其溫熱,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處方先用生杭芍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每次送服衛生防疫寶丹四十粒,約點半鐘服完兩次,腹已不疼。又俾用連翹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作三次溫服。每次送服拙擬離中丹三錢,囑約兩點鐘溫服一次。

複診翌日晚三點鐘,複為診視,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其家人言,前日將藥服完裡外之熱皆覺輕減,午前精神頗清爽,午后又漸發潮熱,病勢一時重于一時。前半點鐘呼之猶知答應,茲則大聲呼之亦不應矣。又自黎明時下膿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則將近兩點鐘未見下矣。診其脈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實,數近六至,知其身體本虛,又因屢次下痢,更兼外感實熱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憒,分毫不能支持也。擬放膽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複即原方略為加減,俾與病機適宜。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台參(五錢)生杭芍(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甘草(三錢)生懷山藥(八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徐徐溫服下。

此方系以生地黃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藥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藥。以芍藥與方中甘草並用,即《傷寒論》中甘草芍藥湯,為仲聖複真陰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腹疼,為治下痢之要藥也。

三診將藥三次服完后,時過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診脈疏方后,又下膿血數次,至將藥服完,即不複下膿血矣。再診其脈,大見和平,問其心中,仍微覺熱,且覺心中怔忡不安。擬再治以涼潤育陰之劑,以清余熱,而更加保合氣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處方玄參(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沙參(四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余熱全消,心中亦不複怔忡矣。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一兩弱,煮作茶湯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說明溫而兼痢之証,愚治之多矣,未有若此証之劇者。蓋此証腹疼至輾轉號呼不能診脈,不但因肝火下迫欲作痢也,實兼有外感毒癘之氣以相助為虐。故用芍藥以瀉肝之熱,甘草之緩肝之急,更用衛生防疫寶丹以驅逐外侵之邪氣。迨腹疼已愈,又恐其溫熱增劇,故又俾用連翹、甘草煎湯,送服離中丹以清其溫熱,是以其証翌日頭午頗見輕。若即其見輕時而早為之診脈服藥,原可免后此之昏沉,乃因翌日相延稍晚,竟使病勢危至極點,后幸用藥得宜,猶能挽回,然亦險矣。諺有"走馬看傷寒",言其病勢變更之速也。至治溫病亦何獨不然哉。又此証過午所以如此加劇者,亦以其素本陰虛,又自黎明下痢膿血多次,則虛而益虛,再加以陰虧之虛熱,與外感之實熱相並,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賴方中藥味無多,而舉凡虛熱實熱及下痢所生之熱,兼顧無遺,且又煎一大劑分三次溫飲下,使藥力前后相繼,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險証救人多矣。非然者則劑輕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劑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將不堪。惟將藥多煎少服,病愈不必盡劑,此以小心行其放膽,洵為挽回險病之要著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8、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袁姓婦,年三十六歲,得溫病兼下痢証。

病因仲秋乘火車赴保定歸母家省視,往來辛苦,路間又兼受風,遂得溫病兼患下痢。

証候周身壯熱,心中熱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晝夜十余次,舌苔白濃,中心微黃,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洪實,一息五至。

診斷此風溫之熱已入陽明之腑,是以右脈洪實,其熾盛之肝火下迫腸中作痢,是以左脈弦硬。夫陽明脈實而渴者,宜用白虎加入參湯,因其肝熱甚盛,証兼下痢,又宜以生山藥代粳米以固下焦氣化,更輔以涼肝調氣之品,則溫與痢庶可並愈。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黨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知母(六錢)白頭翁(五錢)生麥芽(四錢)甘草(四錢)將藥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複診將藥分三次服完,溫熱已退強半,痢疾已愈十之七八,腹已不疼,脈象亦較前和平,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台參(三錢)生懷山藥(八錢)生杭芍(六錢)知母(五錢)白頭翁(五錢)秦皮(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諸病皆愈,惟脈象似仍有余熱,胃中似不開通懶于飲食。俾用鮮梨、鮮藕、萊菔三者等分,切片煮汁,送服益元散三錢許,日服兩次,至三次則喜進飲食,脈亦和平如常矣。

說明凡溫而兼痢之証,最為難治。蓋溫隨下痢深陷而永無出路,即痢為溫熱所灼而益加疼墜,惟石膏與人參並用,能升舉下陷之溫邪,使之徐徐上升外散。而方中生山藥一味,在白虎湯中能代粳米以和胃,在治痢藥中又能固攝下焦氣化,協同芍藥、白頭翁諸藥以潤肝滋腎,從容以奏膚功也。至于麥芽炒用之為消食之品,生用之不但消食實能舒發肝氣,宣散肝火,而痢病之后重可除也。至后方加秦皮者,取其性本苦寒,力善收澀,借之以清熱補虛,原為痢病將愈最宜之品。是以《傷寒論》白頭翁湯中亦借之以清厥陰熱痢也。

19、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姚姓媼,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溫病兼下痢。

病因孟秋天氣猶熱,且自覺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當風乘涼,遂致病溫兼下痢。

証候周身灼熱,心中熱且渴,連連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參半,后重腹疼,飲食懶進,惡心欲嘔,其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實,數近六至。延醫治療近旬日,病益加劇。

診斷其左脈弦而兼硬者,肝血虛而膽火盛也。其右脈似有力而重按不實者,因其下痢久而氣化已傷,外感之熱又侵入陽明之腑也。其數六至者,緣外感之熱灼耗已久,而其真陰大有虧損也。証脈合參,此乃邪實正虛之候。擬用拙定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及通變白頭翁湯二方相並治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台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白頭翁(四錢)金銀花(四錢)秦皮(二錢)生地榆(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共藥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再將余藥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至煎渣再服時,亦先服所余之三七、鴉膽子。

複診將藥煎服日進一劑,服兩日表裡之熱皆退,痢變為瀉,仍稍帶痢,瀉時仍覺腹疼后重而較前輕減,其脈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劑溫補止其泄瀉,再少輔以治痢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大雲苓片(三錢)生杭芍(三錢)金銀花(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痢已淨盡而瀉未全愈,遂即原方去金銀花、芍藥,加白術三錢,服兩劑其瀉亦愈。

20、暑溫兼泄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侯姓學徒,年十三歲,得暑溫兼泄瀉。

病因季夏天氣暑熱,出門送藥受暑,表裡俱覺發熱,兼頭目眩暈。服藥失宜,又兼患泄瀉。

証候每日泄瀉十余次,已逾兩旬,而心中仍覺發熱懶食,周身酸軟無力,時或怔忡,小便赤澀發熱,其脈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頗實,搏近六至。

診斷此暑熱郁于陽明之腑,是以發熱懶食,而肝腎氣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瀉也。當清瀉胃腑,調補肝腎,病當自愈。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服藥一劑瀉即止,小便通暢,惟心中猶覺發熱,又間有怔忡之時,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八錢)生杭芍(六錢)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其病霍然全愈。

說明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東加山萸肉、生麥芽也。

從來寒溫之熱傳入陽明,其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最為難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熱,則有礙下焦之滑瀉;欲補其下焦之滑瀉,則有礙上焦之燥熱,是以醫者對之恆至束手。然此等証若不急為治愈,則下焦滑瀉愈久,上焦燥熱必愈甚,是以本屬可治之証,因稍為遲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山藥與滑石並用,一補大便,一利小便。而山藥多液,滑石性涼,又善清上焦之燥熱,更輔以甘草、芍藥以複其陰(仲景謂作甘草芍藥湯以複其陰),陰複自能勝燥熱,而芍藥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調大便,匯集四味為方,凡遇証之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莫不隨手奏效也。間有陽明熱實,服藥后滑瀉雖止而燥熱未盡清者,不妨繼服白虎湯。其熱實體虛者,或服白虎加人參湯,若慮其複作滑瀉,可于方中仍加滑石三錢,或更以生山藥代粳米煎取清湯,一次只飲一大口,徐徐將藥服完,其熱全消,亦不至複作滑瀉。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陰清燥湯后,附有治愈多案可參觀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麥芽者,因其肝脈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補之,以生麥芽調之,所以遂其條達之性也。至于第二方中為瀉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為心中猶怔忡,故將萸肉加重。為猶有余熱未清,故又加生地黃。因其余熱無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淨盡,無須服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也。

21、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武清縣孫××,年三十三歲,于孟秋時得溫病。

病因未病之前,心中常覺發熱,繼因飯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風出門,致得溫病。

証候表裡俱覺壯熱,嗜飲涼水、食涼物,舌苔白濃,中心已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脈象洪長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鐘七十八至。

診斷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氣化熱,或有暑氣之熱內伏,略為外感所激,即表裡陡發壯熱,一兩日間陽明府熱已實,其脈之洪長有力是明征也。擬投以大劑白虎湯,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知母(一兩)鮮茅根(六錢)青連翹(三錢)>甘草(三錢)粳米(三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

複診將藥分三次服完,表裡之熱分毫未減,脈象之洪長有力亦仍舊,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藥不對証,乃藥輕病重藥不勝病也。夫石膏之性《神農本草經》原謂其微寒,若遇陽明大熱之証,當放膽用之。擬即原方去連翹加天花粉,再將石膏加重。

處方生石膏(六兩)知母(一兩)天花粉(一兩)鮮茅根(六錢)甘草(四錢)粳米(四錢)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服下。

三診將藥分三次服完,下燥糞數枚,其表裡之熱仍然不退,脈象亦仍有力。愚謂孫××曰︰余生平治寒溫實熱証,若屢次治以大劑白虎湯而其熱不退者,恆將方中石膏研極細,將余藥煎湯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証正宜用此方,孫××亦以為然。

處方生石膏(二兩研極細)生懷山藥(二兩)甘草(六錢)將山藥、甘草煎湯一大碗,分多次溫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錢許,熱退勿須盡劑,即其熱未盡退,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將藥停服。

效果分六次將湯藥飲完,將石膏送服強半,熱猶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湯兩盅,分數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覺表裡熱勢大增。時當夜深,不便延醫。孫××自持其脈弦硬異常,因常閱《衷中參西錄》,知脈雖有力而無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湯時皆宜加人參,遂急買高麗參五錢,煮湯頓飲下,其脈漸漸和緩,熱亦漸退,至黎明其病霍然全愈矣。

說明按傷寒定例,凡用白虎湯若在汗吐下后及渴者,皆宜加人參。細詢此証之經過始知曾發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藥雖非白虎湯原方,實以山藥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湯也。若早加黨參數錢,與山藥、甘草同煎湯以送服石膏,當即安然病愈。乃因一時疏忽,並未見及,猶幸病者自知醫理以挽回于末路。此雖白虎湯與人參前后分用之,仍不啻同時並用之也。此証加人參于白虎湯中其益有三︰發汗之后人之正氣多虛,人參大能補助正氣,俾正氣壯旺自能運化藥力以勝邪,其為益一也;又發汗易傷津液,津液傷則人之陰分恆因之虧損。人參與石膏並用,能于邪熱熾盛之時滋津液以複真陰,液滋陰複則邪熱易退,其為益二也;又用藥之法,恆熱因涼用涼因熱用,《內經》所謂伏其所因也。此証用山藥、甘草煎湯送服石膏之后,病則純熱,藥則純涼,勢若冰炭不相容,是以其熱益激發而暴動。加人參之性溫者以為之作引,此即涼因熱用之義,為涼藥中有熱藥引之以消熱,而后熱不格拒轉與化合,熱與涼藥化合則熱即消矣,此其為益三也。統此三益觀之,可曉然于此病之所以愈,益嘆仲聖製方之妙。即約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險之証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十五)溫病門[2]

22、溫病兼項后作疼

病人基本資料李姓媼,年八旬有三,于孟夏得溫病,兼項后作疼。

病因飯后頭面有汗,忽隔窗紗透入涼風,其汗遂閉,因得斯証。

証候項疼不能轉側,並不能俯仰,周身發灼熱,心中亦熱,思涼物,脈象左部弦而長,右部則弦硬有力,大便干燥,小便短少。

診斷此因汗出腠理不閉,風襲風池、風府,是以項疼,因而成風溫也。高年之脈,大抵弦細,因其氣虛所以無甚起伏,因其血液短少,是以細而不濡,至于弦硬而長有力,是顯有溫熱之現象也。此當清其實熱而輔以補正兼解表之品。

處方生石膏(一兩軋細)野台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五錢)玄參(三錢)沙參(三錢)連翹(二錢)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先將阿斯匹林用白糖水送下,繼將中藥煎湯一大盅,至甫出汗時,即將湯藥乘熱服下。

效果如法將藥服下后,周身得汗,表裡之熱皆退,項之疼大減,而仍未脫然。俾每日用阿斯匹林一瓦強(約三分),分三次用白糖水送下,隔四點鐘服一次。若初次服后微見汗者,后兩次宜少服,如此兩日,項疼全愈。蓋阿斯匹林不但能發汗去熱,且能為熱性關節疼痛之最妙藥也。

23、溫病兼脅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年三十八歲,于孟冬上旬得溫病。

病因其妻于秋間病故,子女皆幼,處處須自經管,傷心又兼勞心,遂致暗生內熱,薄受外感,遽成溫病。

証候初得時,即表裡俱熱,醫者治以薄荷、連翹、菊花諸藥,服后微見汗,病稍見輕。至再診時,病患自覺呼吸短氣,此氣郁不舒也,醫者誤以為氣虛,遂于清熱藥中加黨參以補其氣,服后右脅下陡然作疼,徹夜不能臥,亦不能眠,心中發熱,舌苔白濃,大便四日未行,其左右脈皆弦,右部尤弦而有力,一分鐘八十二至。

診斷凡脈象弦者主疼,又主血液短少,此証之右脅非常疼痛,原為証脈相符,而其傷心勞心以致暗生內熱者,其血液必然傷損,此亦証脈相符也。其右脈弦而有力者,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也。擬治以白虎湯而輔以開郁滋陰之品。

處方生石膏(二兩軋細)知母(八錢)玄參(八錢)天冬(八錢)川楝子(五錢搗碎)生萊菔子(五錢搗碎)連翹(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三錢)共煎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

複診將藥服完,熱退強半,脅疼已愈三分之二,脈象變為浮弦,惟胸膈似覺郁悶,大便猶未通下。再治以寬胸清熱潤燥之劑,為其脈浮有還表之象,宜再少加透表之藥以引之外出,其病當由汗而解。

處方糖栝蔞(二兩切碎)生石膏(一兩搗細)知母(五錢)玄參(五錢)連翹(三錢)川楝子(四錢搗碎)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二次溫服下。其服完兩次之后,遲一點鐘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溫複以取微汗。

方解

效果如法將藥服完,果周身皆得微汗,病若失,其大便亦通下矣。

24、風溫兼喘促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赫姓幼子,年五歲,得風溫兼喘促証。

病因季春下旬,在外邊HT戲,出汗受風,遂成溫病。醫治失宜,七八日間又添喘促。

証候面紅身熱,喘息極迫促,痰聲漉漉,目似不瞬。脈象浮滑,重按有力。指有紫紋,上透氣關,啟口視其舌苔白而潤。問其二便,言大便兩日未行,小便微黃,然甚通利。

診斷觀此証狀況已危至極點,然脈象見滑,雖主有痰亦足征陰分充足。且視其身體胖壯,知猶可治,宜用《金匱》小青龍加石膏湯,再加杏仁、川貝以利其肺氣。

處方麻黃(一錢)桂枝尖(一錢)生杭芍(三錢)清半夏(二錢)杏仁(二錢去皮搗碎)川貝母(二錢搗碎)五味子(一錢搗碎)干姜(六分)細辛(六分)生石膏(一兩搗細)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金匱》小青龍加石膏湯,原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然其石膏之分量,僅為麻桂三分之二(《金匱》小青龍加石膏湯,其石膏之分量原有差誤,曾詳論之),而此方中之生石膏則十倍于麻桂,誠以其面紅身熱,脈象有力,若不如此重用石膏,則麻、桂、姜、辛之熱,即不能用矣。又《傷寒論》小青龍東加減之例,喘者去麻黃加杏仁,今加杏仁而不去麻黃者,因重用生石膏以監製麻黃則麻黃即可不去也。

複診將藥服盡一劑,喘愈強半,痰猶壅盛,肌膚猶灼熱,大便猶未通下,脈象仍有力,擬再治以清熱利痰之品。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栝蔞仁(二兩炒搗)生赭石(一兩軋細)共煎湯兩盅,分三次徐徐溫飲下。

效果將藥分三次服完,火退痰消,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說明此案曾登于《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何廉臣評此案雲︰"風溫犯肺脹喘促,小兒尤多,病最危險,兒科專家,往往稱為馬脾風者此也。此案斷定為外寒束內熱,仿《金匱》小青龍加石膏湯,再加貝母開豁清泄,接方用二石蔞仁等清鎮滑降而痊。先開后降,步驟井然。惟五歲小兒能受如此重量,可見北方風氣剛強,體質茁實,不比南方人之體質柔弱也。正惟能受重劑,故能奏速功。"觀何廉臣評語,雖亦推獎此案,而究嫌藥量過重,致有南北分別之設想。不知此案藥方之分量若作一次服,以治五歲孺子誠為過重。若分作三次服,則無論南北,凡身體胖壯之孺子皆可服也。試觀近今新出之醫書,治產后溫病,有一劑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見于劉蔚楚君《遇安齋証治叢錄》,劉君原廣東香山人也。治鼠疫病亦有一劑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見于李健頤君《鼠疫新篇》,李君原福建平潭人也。若在北方治此等証,豈藥之分量可再加增乎?由此知醫者之治病用藥,不可定存南北之見也。且愚亦嘗南至漢皋矣,曾在彼處臨証處方,未覺有異于北方,惟用發表之劑則南方出汗較易,其分量自宜從輕。然此乃地氣寒暖之關系,非其身體強弱之關系也。既如此,一人之身則冬時發汗與夏時發汗,其所用藥劑之輕重自迥殊也。嘗細驗天地之氣化,恆數十年而一變。仲景當日原先著《傷寒論》,后著《金匱要略》,《傷寒論》小青龍湯,原有五種加法,而獨無加石膏之例。因當時無當加石膏之病也。至著《金匱》時,則有小青龍加石膏湯矣,想其時已現有當加石膏之病也。憶愚弱冠時,見醫者治外感痰喘証,但投以小青龍湯原方即可治愈。后數年愚臨証遇有外感痰喘証,但投以小青龍湯不效,必加生石膏數錢方效。又遲數年必加生石膏兩許,或至二兩方效。由斯知為醫者當隨氣化之轉移,而時時與之消息,不可拘定成方而不知變通也。

25、秋溫兼伏氣化熱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徐姓媼,年五十九歲,于中秋上旬得溫病,帶有伏氣化熱。

病因從前原居他處,因遷居勞碌,天氣燥熱,有汗受風,遂得斯病。

証候晨起,覺周身微發熱兼酸懶不舒,過午,陡覺表裡大熱,且其熱浸增。及晚四點鐘往視時,見其臥床閉目,精神昏昏。呻吟不止。診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洪實,數近六至。問其未病之前,曾有拂意之事乎?其家人曰︰誠然,其稟性褊急,恆多憂思,且又易動肝火。欲見其舌苔,大聲呼數次,始知啟口,視其舌上似無苔而有腫脹之意,問其大便,言素恆干燥。

診斷其左脈沉弦者,知其肝氣郁滯不能條達,是以呻吟不止,此欲借呻吟以舒其氣也。其右脈洪實者,知此証必有伏氣化熱,竄入陽明,不然則外感之溫病,半日之間何至若斯之劇也。此當用白虎湯以清陽明之熱,而以調氣舒肝之藥佐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知母(八錢)生萊菔子(三錢搗碎)青連翹(三錢)甘草(二錢)粳米(四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

方解萊菔子為善化郁氣之藥。其性善升亦善降,炒用之則降多于升,生用之則升多于降。凡肝氣之郁者宜升,是以方中用生者。至于連翹,原具有透表之力,而用于此方之中,不但取其能透表也,其性又善舒肝,凡肝氣之郁而不舒者,連翹皆能舒之也。是則連翹一味,既可佐白虎以清溫熱,更可輔萊菔以開肝氣之郁滯。

複診將藥兩次服完,周身得汗,熱退十之七八,精神驟然清爽。左脈仍有弦象而不沉,右脈已無洪象而仍似有力,至數之數亦減。問其心中仍有覺熱之時,且腹中知飢而懶于進食,此則再宜用涼潤滋陰之品清其余熱。

處方玄參(一兩)沙參(五錢)生杭芍(四錢)生麥芽(三錢)鮮茅根(四錢)滑石(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中用滑石者,欲其余熱自小便瀉出也。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大便通下,其熱全消,能進飲食,脈象亦和平矣。而至數仍有數象,俾再用玄參兩半,潞參三錢,煎服數劑以善其后。

26、溫病兼嘔吐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劉××,年三十二歲,于季夏得溫熱病,兼嘔吐不受飲食。

病因因在校中宿臥,一日因校中無人,其衾褥被人竊去,追之不及,因努力奔跑,周身出汗,乘涼歇息,遂得斯病。

証候心中煩熱,周身時時汗出,自第二日,嘔吐不受飲食。今已四日,屢次服藥亦皆吐出,即渴時飲水亦恆吐出。舌苔白濃,大便四日未行。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其脈左部弦硬者,肝膽之火熾盛也。右部弦長者,沖氣挾胃氣上沖也。弦長而兼有力者,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也。此証因被盜怒動肝氣,肝火上沖,並激動沖氣挾胃氣亦上沖,而外感之熱又複熾盛于胃中以相助為虐,是以煩熱汗出不受飲食而吐藥吐水也。此當投以清熱鎮逆之劑。

處方生石膏(二兩細末)生赭石(六錢細末)鏡面朱砂(五錢細末)和勻分作五包,先送服一包,過兩點鐘再送服一包,病愈即停服,不必盡劑。方用散劑不用湯劑者止嘔吐之藥丸散優于湯劑也。

效果服至兩包,嘔吐已愈,心中猶覺煩熱。服至四包,煩熱全愈,大便亦通下矣。

說明石膏為石質之藥,本重墜且又寒涼,是以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而以甘草緩之,以粳米和之,欲其服后留戀于胃中,不至速于下行。故用石膏者,忌再與重墜之藥並用,恐其寒涼侵下焦也,並不可與開破之藥同用,因開破之藥力原下行也。乃今因肝氣膽火相並上沖,更激動沖氣挾胃氣上沖,且更有外感之熱助之上沖,因致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飲食與藥至胃中皆不能存留,此但恃石膏之寒涼重墜原不能勝任,故特用赭石之最有壓力者以輔之。此所以旋轉臟腑中之氣化,而使之歸于常也。設非遇此等証脈,則石膏原不可與赭石並用也。

27、溫病兼嘔吐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楊姓媼,年過五旬,于季春得溫病兼嘔吐。

病因家庭勃溪,激動肝膽之火,繼因汗出受風,遂得此証。

証候表裡壯熱,嘔吐甚劇,不能服藥,少進飲食亦皆吐出。舌苔白濃,中心微黃。大便三日未行。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重按皆實。

診斷此少陽陽明合病也。為其外感之熱已入陽明胃府,是以表裡俱壯熱,而舌苔已黃,為其激動之火積于少陽肝膽,是以其火上沖頻作嘔吐。治此証者欲其受藥不吐,當變湯劑為散,且又分毫無藥味,庶可奏效。

處方生石膏(一兩細末)鮮梨(兩大個)將梨去皮,切片,蘸石膏末,細細嚼服。

複診將梨片與石膏末嚼服一強半未吐,遲兩點鐘又將所余者服完,自此不複嘔吐,可進飲食,大便通下一次。診其脈猶有余熱,問其心中亦仍覺熱,而較前則大輕減矣。擬改用湯劑。以清其未盡之熱。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玄參(三錢)沙參(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鮮白茅根(三錢)藥共七味,先將前六味水煎十余沸,入鮮白茅根再煎三四沸,取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如法煎服一劑,熱又減退若干,脈象已近和平,遂即原方將石膏改用六錢,芍藥改用四錢,又服一劑,病遂全愈。

或問石膏為清陽明之主藥,此証原陽明少陽均有實熱,何以用石膏但清陽明之熱而病即可愈?答曰︰凡藥服下,原隨氣血流行無處不到。石膏雖善清陽明之熱,究之,凡臟腑間蘊有實熱,石膏皆能清之。且凡嘔吐者皆氣上逆也,石膏末服,其石質之重墜大能折其上逆之氣使之下行,又有梨片之甘涼開胃者以輔之,所以奏效甚捷也。若當秋夏之交無鮮梨時,可以西瓜代之。

28、溫病兼衄血便血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姓童子,年十五歲,于仲秋得溫病,兼衄血便血。

病因初因周身發熱出有斑點,有似麻疹。醫用涼藥清之,斑點即回,連服涼藥數劑,周身熱已退,而心中時覺煩躁。逾旬日因薄受外感,其熱陡然反複。

証候表裡壯熱,衄血兩次,小便時或帶血。嘔吐不受飲食,服藥亦多吐出。心中自覺為熱所灼,怔忡莫支。其脈搖搖而動,數逾五至,左右皆有力,而重按不實。舌苔白而欲黃,大便三日未行。本擬投以白虎加人參湯,恐其服后作嘔。

處方生石膏(三兩細末)生懷山藥(二兩)共煎湯一大碗,俾徐徐溫飲下。為防其嘔吐,一次只飲一大口,限定四小時將藥服完。

方解凡嘔吐之証,飲湯則吐,服粥恆可不吐。生山藥二兩煎取濃汁與粥無異,且無藥味,服后其粘滯之力自能留戀于胃中。且其溫補之性,又能固攝下焦以止便血,培養心氣以治怔忡也。而以治此溫而兼虛之証,與石膏相伍為方,以石膏清其溫,以山藥補其虛,雖非白虎加人參湯,而亦不啻白虎加人參湯矣。

複診翌日複診,熱退十之七八,心中亦不怔忡,少進飲食亦不嘔吐,衄血便血皆愈。脈象力減,至數仍數。

處方玄參(二兩)潞參(五錢)連翹(五錢)

方解蓋其大熱已退而脈仍數者,以其有陰虛之熱也。玄參、潞參並用,原善退陰虛作熱,而猶恐其伏有疹毒,故又加連翹以托之外出也。

效果仍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盡劑而愈,大便亦即通下。

說明此証若能服藥不吐,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大熱退后其脈即可不數。乃因其服藥嘔吐,遂變通其方,重用生山藥二兩與生石膏同煎服。因山藥能健脾滋腎,其補益之力雖不如人參,實有近于人參處也。至大熱退后,脈象猶數,遂重用玄參二兩以代石膏,取其能滋真陰兼能清外感余熱,而又伍以潞參、連翹各五錢。潞參即古之人參。此由白虎加人參之義化裁而出,故虛熱易退,而連翹又能助玄參涼潤之力外透肌膚,則余熱亦易清也。

29、溫疹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楊姓幼子,年四歲,于季春發生溫疹。

病因春暖時氣流行,比戶多有發生此病者,因受傳染。

証候周身出疹甚密,且灼熱異常。閉目昏昏,時作譫語。氣息迫促,其唇干裂紫黑,上多凝血。脈象數而有力。大便不實,每日溏瀉兩三次。

診斷凡上焦有熱之証,最忌下焦滑瀉。此証上焦之熱已極,而其大便又複溏瀉,欲清其熱,又恐其溏瀉益甚,且在發疹,更虞其因溏瀉毒內陷也。是以治此証者,當上清其熱下止其瀉,兼托疹毒外出,証候雖險,自能治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滑石(一兩)生石膏(一兩搗細)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連翹(三錢)蟬蛻(錢半去土)共煎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溫飲下。

效果分七八次將藥服完。翌日視之其熱大減,諸病皆見愈。惟不能穩睡,心中似騷擾不安,其脈象仍似有力。遂將方中滑石、石膏皆減半,煎湯送安宮牛黃丸半丸,至煎渣再服時,又送服半丸,病遂全愈。

30、溫疹兼喉痧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沈姓學生,年十六歲,于仲春得溫疹兼喉痧証。

病因因在體育場中游戲,努力過度,周身出汗為風所襲,遂得斯病。

証候初病時微覺惡寒頭疼,翌日即表裡俱壯熱,咽喉悶疼。延醫服藥病未見輕,喉中疼悶似加劇,周身又複出疹,遂延愚為延醫。其肌膚甚熱,出疹甚密,連無疹之處其肌膚亦紅,誠西人所謂猩紅熱也。其心中亦自覺熱甚,其喉中扁桃腺處皆紅腫,其左邊有如榆莢一塊發白。自言不惟飲食疼難下咽,即呼吸亦甚覺有礙。診其脈左右皆洪滑有力,一分鐘九十八至。愚為刺其少商出血,複為針其合谷,又為擬一清咽、表疹、瀉火之方俾服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玄參(六錢)天花粉(六錢)射干(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浙貝母(三錢)青連翹(三錢)鮮蘆根(三錢)甘草(錢半)粳米(三錢)共煎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複診翌日過午複為診視,其表裡之熱皆稍退,脈象之洪滑亦稍減,疹出又稍加多。從前三日未大便,至此則通下一次。再視其喉,其紅腫似加增,白處稍大,病患自言此時飲水必須努力始能下咽,呼吸之滯礙似又加劇。愚曰︰此為極危險之病,非刺患處出血不可。遂用圭式小刀,于喉左右紅腫之處,各刺一長口放出紫血若干,遽覺呼吸順利。擬再投以清熱消腫托表疹毒之劑。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天花粉(六錢)赤芍(三錢)板藍根(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細)生蒲黃(三錢)浙貝母(三錢)青連翹(三錢)鮮蘆根(三錢)共煎一大盅半,分兩次溫服。

方解赤芍藥,張隱庵、陳修園皆疑是山中野草之根,以其紋理甚粗,與園中所植之芍藥根迥異也。然此物出于東三省,愚親至其地,見山坡多生此種芍藥,開單瓣紅花,其花小于尋常芍藥花約三倍,而其葉則確系芍藥無疑。蓋南方亦有赤芍藥,而其根仍白,茲則花赤其根亦赤,是以善入血分活血化瘀也。又浙貝治嗽,不如川貝,而以之治瘡,浙貝似勝于川貝,以其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也。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其病脫然全愈。

說明《內經》靈樞癰疽篇謂︰"癰發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此証咽喉兩旁紅腫日增,即癰發嗌中名為猛疽者也。其膿成不瀉則危在目前,若其劇者必俟其化膿而后瀉之,又恆有迫不及待之時,是以此証因其紅腫已甚有礙呼吸,急刺之以出其紫血而紅腫遂愈,此所謂防之于預也。且化膿而后瀉之,其瘡口恆至潰爛,若未成膿而瀉,其紫血所刺之口半日即合矣。喉証原有內傷外感之殊,其內傷者雖宜注重清熱,亦宜少佐以宣散之品。如《白喉忌表抉微》方中之用薄荷、連翹是也。由外感者雖不忌用表散之品,然宜表散以辛涼,不宜表散以溫熱,若薄荷、連翹、蟬蛻、蘆根諸藥,皆表散之佳品也。或有謂喉証若由于外感,雖麻黃亦可用者,然用麻黃必須重用生石膏佐之。若《傷寒論》之麻杏甘石湯,誠為治外感喉証之佳方也。特是,其方原非治喉証之方,是以方中石膏僅為麻黃之兩倍,若借以治外感喉証,則石膏當十倍于麻黃。若遇外感實火熾盛者,石膏尤宜多加方為穩妥。是以愚用此方以治外感喉証時,麻黃不過用至一錢,而生石膏恆用至兩余,或重用至二兩也。然此猶論喉証之紅腫不甚劇者,若至腫甚有礙呼吸,不惟麻黃不可用,即薄荷亦不可用,是以治此証方中止用連翹、蘆根也。以上所論者,無論內傷外感,皆咽喉証之屬熱者也。而咽喉中之變証,間有真寒假熱者,又當另議治法。

31、溫病兼喉痧痰喘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馬××,年二十八歲,于季秋得溫病兼喉痧痰喘証。

病因初因外出受風感冒甚微,醫者用熱藥發之,陡成溫病,而喉病喘病遂同時發現。

証候表裡俱壯熱,喘逆咳嗽,時吐痰涎,咽喉左邊紅腫作疼(即西人所謂扁桃體炎)。其外邊項左側亦腫脹,呼吸皆有窒礙。為其病喉且兼喘逆,則吸氣尤形困難,必十分努力始能將氣吸入。其舌苔白而薄,中心微黃。小便赤澀,大便四日未行。其脈左右皆弦長,右部重診有力,一分鐘九十六至。

診斷此乃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而沖氣又挾胃氣肝火上沖也。為其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是以右脈之力勝于左脈,為其沖氣挾胃氣肝火上沖,是以左右脈皆弦長。病現喘逆及咽喉腫疼,其腫痛偏左者,正當肝火上升之路也。擬治以麻杏甘石湯,兼加鎮沖降胃納氣利痰之品以輔之,又宜兼用針刺放血以救目前之急。

處方麻黃(一錢)生石膏(二兩搗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八錢)杏仁(三錢去皮炒搗)連翹(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射干(二錢)甘草(一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又于未服藥之前,用三棱針刺其兩手少商出血,用有尖小刀刺其咽喉腫處,開兩小口令其出血,且用硼砂、西藥鹽酸蓋理,融以三十倍之水,俾其含漱。又于兩手合谷處為之行針。其咽喉腫處驟然輕減,然后服藥。

複診將藥服后,其喘頓愈強半,呼吸似無妨礙,表裡之熱亦愈強半。脈象亦較前平和,其右部仍然有力。胸膈似覺郁悶,有時覺氣上沖,仍然咳嗽,大便猶未通下。擬再治以開郁降氣清熱理嗽之劑。

處方糖栝蔞(二兩切碎)生石膏(一兩搗細)生赭石(五錢軋細)生杭芍(三錢)川貝母(三錢)碎竹茹(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大便通下,諸病皆愈。惟一日之間猶偶有咳嗽之時,俾用川貝母細末和梨蒸食之以善其后。

說明凡用古人成方治病,其藥味或可不動,然必細審其藥之分量或加或減,俾與病機相宜。如麻杏甘石湯原方,石膏之分量僅為麻黃之兩倍,而此証所用麻杏甘石湯則石膏之分量二十倍于麻黃矣。蓋《傷寒論》之麻杏甘石湯原非為治喉証而設,今借之以治喉証。原用麻黃以散風定喘,又因此証之喉腫太甚,有礙呼吸,而方中猶用麻黃,原為行險之道,故麻黃僅用一錢,而又重用生石膏二兩以監製之。且于臨服藥時先用刀開其患處,用針刺其少商與合谷,此所以于險中求穩也。嘗聞友人楊××言,有一名醫深于《傷寒論》,自著有《注解傷寒論》之書行世,偶患喉証,自服麻杏甘石湯竟至不起,使其用麻杏甘石湯時,亦若愚所用者如此加減,又何患喉証不愈乎?縱使服藥不能即愈,又何至竟不起乎?由此知非古人之方誤人。麻杏甘石湯,原為發汗后及下后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之的方,原未言及治喉証也。而欲借之以治喉証,能勿將藥味之分量為之加減乎?嘗總核《傷寒論》諸方用于今日,大抵多稍偏于熱,此非仲景之不善製方也。自漢季至今,上下相隔已一千六百余年,其天地之氣化,人生之稟賦,必有不同之處,是以欲用古方皆宜細為斟酌也。

32、溫病兼喉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胡××,年五十四歲,于仲秋感受溫病兼喉疼証。

病因勞心過度,暗生內熱。且日飲牛乳兩次作點心,亦能助熱,內熱上潮,遂覺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風溫,陡覺咽喉作疼。

証候表裡俱覺發熱,咽喉疼痛,妨礙飲食。心中之熱時覺上沖,則咽喉之疼即因之益甚。周身酸懶無力,大便干燥,脈象浮滑而長,右關尤重按有力,舌上白苔滿布。

診斷此証脈象猶浮,舌苔猶白,蓋得病甫二日,表証猶未罷也。而右關重按有力,且時覺有熱上沖咽喉者,是內傷外感相並而為病也。宜用重劑清其胃腑之熱,而少佐以解表之品,表解裡清,喉之疼痛當自愈矣。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單將生石膏煎湯一大盅,乘熱將阿斯匹林融化其中服之。因阿斯匹林實為酸涼解肌之妙藥,與大量之石膏並用,服后須臾其內傷外感相並之熱,自能化汗而解也。

效果服后約半點鐘,其上半身微似有汗,而未能遍身透出,遲一點鐘,覺心中之熱不複上沖,咽喉疼痛輕減。時在下午一點鐘,至晚間臨睡時,仍照原方再服一劑,周身皆得透汗,安睡一夜,翌晨,諸病若失矣。

33、溫病兼陰虛

病人基本資料鄰村高××,年二十五歲,于仲夏得溫病。

病因仲夏上旬,麥秋將至,遠出辦事,又欲急回收麥,長途趨行于烈日之中。辛苦殊甚,因得溫病。其叔父××與其表叔毛××皆邑中名醫,又皆善治溫病。二人共治旬日無效,蓋因其勞力過甚,體虛不能托病外出也。

証候愚診視時,其兩目清白,竟無所見,兩手循衣摸床,亂動不休,譫語無倫,分毫不省人事。其大便從前滑瀉,此時雖不滑瀉,每月仍溏便一兩次,脈象浮而無力,右寸之浮尤甚,兩尺按之即無,一分鐘數至一百二十至。舌苔薄黃,中心干而微黑。

診斷此証兩目清白無火,而竟無所見者,腎陰將竭也。其兩手亂動不休者,肝風已動也。病勢至此,危險已至極點。幸喜脈浮為病還在太陽,右寸浮尤甚,又為將汗之兆。其所以將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陰陽和而后雨,人身亦陰陽和而后汗。此証兩尺脈甚弱,陽升而陰不應,是以不能作汗。當用大滋真陰之品,濟陰以應其陽必能自汗,汗出則病愈矣。然非強發其汗也,強發其汗則汗出必脫。調劑陰陽以聽其自汗,是以汗出必愈也。

處方熟懷地黃(二兩)生懷山藥(一兩)玄參(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甘草(三錢)真阿膠(四錢)藥共六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碗去渣,入阿膠融化,徐徐分數次溫飲下。

效果時當上午十點鐘,將藥煎服至下午兩點鐘將藥服完。形狀較前安靜,再診其脈頗有起色。俾再用原方煎湯一大碗,陸續服之,至秉燭時遍身得透汗,其病霍然愈矣。此案曾載于《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何廉臣對于此案似有疑意,以為誠如案中所述病況,實為不可挽救之証也。故今將此案又登斯編,以征此案之事實。

說明嘗實驗天地之氣化,恆數十年而一變,醫者臨証用藥,即宜隨氣化而轉移,因病者所得之病已先隨氣轉移也。愚未習醫時,見醫者治傷寒溫病,皆喜用下藥,見熱已傳裡其大便稍實者,用承氣湯下之則愈,如此者約二十年。及愚習醫學時,其如此治法者則恆多僨事,而愚所閱之醫書,又皆系趙氏《醫貫》、《景岳全書》、《馮氏錦囊》諸喜用熟地之書,即外感証亦多喜用之。愚之治愈此証,實得力于諸書之講究。而此証之外,又有重用熟地治愈寒溫之壞証,諸多驗案(地黃解后載有數案可參觀)。此乃用藥適與時會,故用之有效也。且自治愈此証之后,毛××、高××深與愚相契,亦仿用愚方而治愈若干外感之虛証,而一變其從前之用藥矣。后至愚年過四旬,覺天地之氣化又變,病者多系氣分不足,或氣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見此証,即用白虎湯時多宜加人參方效。其初得外感應發表時,亦恆為加黃方效。如是者又有年。乃自一九二一年以來,病多亢陽,宜用大劑涼潤之藥濟陰以配其陽,其外感實熱之証,多宜用大劑白虎湯,更佐以涼潤之品。且人臟腑之氣化多有升無降,或腦部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氣化過升之故,亦即陽亢無製之故。治之者宜鎮安其氣化,潛藏其陽分,再重用涼潤之藥輔之,而病始可治。此誠以天地之氣化又有轉移,人所生之病即隨之轉移,而醫者之用藥自不得不隨之轉移也。由此悟自古名醫所著之書,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時氣化不同也。愚為濫竽醫界者已五十年,故能舉生平之所經歷而細細陳之也。

34、溫病兼喘脹

病人基本資料邑中王××之女,年十五歲,于仲春得溫病久不愈。

病因仲春上旬,感受風溫,醫者延醫失宜,遷延旬余,病益增劇,醫者諉為不治,始延愚為診視。

証候心下脹滿甚劇,喘不能臥,自言心中干甚,似難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黃。小便赤少,大便從前滑瀉,此時雖不滑瀉,然仍每日下行。脈搏一息五至強,左部弦而有力,右部似大而有力,然皆不任重按。

診斷此其溫病之熱,本不甚劇。因病久真陰虧損致小便不利,所飲之水停于腸胃則脹滿,迫于心下則作喘。其心中自覺干甚,固系溫病之熱未清,亦足征其真陰虧損陰精不能上奉也(《內經》謂陰精上奉,其人壽)。當滋其真陰,利其小便,真陰足則以水濟火,而心中自然不干;小便利則水從下消,而脹滿喘促自愈。至于些些溫病之余熱,亦可皆隨小便瀉出而不治自愈矣。

處方鮮白茅根去淨皮及節間細根(六兩銼碎),用水三大碗,煎一沸,俟半點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煎一沸,至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當茶,徐徐溫飲之。

效果如法煎飲茅根兩日,其病霍然全愈。蓋白茅根涼潤滋陰,又善治肝腎有熱,小便不利,且具有發表之性,能透溫病之熱外出。一藥而三善備,故單用之而能立建奇功也。然必剖取鮮者用之,且複如此煎法(過煎則無效)方能有效。凡藥之性,能利水者多不能滋陰,能下降者多不能上升,能清裡者多不能達表。惟茅根既善滋陰,又善利水,既善引水氣下行,又善助腎陰上升。且內清臟腑之熱,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逆。

35、溫病兼虛熱

病人基本資料邑城東劉氏女,年十五歲,于季春患溫病久不愈。

病因因天氣漸熱,猶勤紡織,勞力之余出外乘涼,有汗被風遂成溫病。

証候初得周身發熱,原宜辛涼解肌,醫者竟用熱藥發之,汗未出而熱益甚,心中亦熱而且渴。此時若用大劑白虎加人參湯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涼潤小劑,遷延二十余日,外感之熱似漸退。然午前稍輕而午后則仍然灼熱,且多日不能飲食,形體異常清瘦。左脈弦細無根,右部關脈稍實,一息六至。舌苔薄而微黃,毫無津液。大便四五日一行,頗干燥。

診斷此因病久耗陰,陰虛生熱,又兼外感之熱留滯于陽明之府未盡消也。當以清外感之熱為主,而以滋補真陰之藥輔之。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野黨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四錢)滑石(三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複診將藥煎服兩劑后,外感之熱已退,右關脈已平和,惟過午猶微發熱,此其陰分猶虛也。當再滋補其陰分。

處方玄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甘枸杞(五錢大者)生杭芍(五錢)滑石(二錢)熟地黃(一兩)生雞內金(一錢黃色的搗)甘草(二錢)共煎一大盅,分兩次溫服。

效果日服藥一劑,連服三日,灼熱全愈。

說明按此方于大隊滋陰藥中猶少加滑石者,恐外感之熱邪未盡,引之自小便出也。愚凡治外感之熱兼有虛熱者,恆生山藥與滑石並用,瀉熱補虛一舉兩得。至上有外感燥熱而下焦複滑瀉者,用之以清熱止瀉(宜各用一兩),尤屢次奏效。二藥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若再加芍藥、甘草,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可參觀也。

36、溫病兼吐血

病人基本資料滄州,吳姓媼,年過七旬,偶得溫病兼患吐血。

病因年歲雖高,家庭事務仍自操勞,因勞心過度,心常發熱,時當季春,有汗受風,遂得溫病,且兼吐血。

証候三四日間表裡俱壯熱,心中熱極之時恆吐血一兩口,急飲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濃欲黃,大便三日未行。脈象左部弦長,右部洪長,一息五至。

診斷此証因家務勞心過度,心肝先有蘊熱,又兼外感之熱傳入陽明之府。兩熱相並,逼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脈象火熱雖盛,而正猶不虛,雖在高年,知猶可治。其治法當以清胃腑之熱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熱,俾內傷外感之熱俱清,血自不吐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五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三錢)烏犀角(一錢五分)廣三七(二錢軋細)藥共八味,將前六味煎湯三盅,犀角另煎湯半盅和勻,分三次溫服下。每服藥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將藥三次服完,血止熱退,脈亦平和,大便猶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湯,和于湯藥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說明愚平素用白虎湯,凡年過六旬者必加人參,此証年過七旬而不加人參者,以其証兼吐血也。為不用人參,所以重用生山藥一兩,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參稍補益其正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37、溫病兼沖氣上沖

病人基本資料奉天鄭××,年五十二歲,于季春得溫病,兼沖氣自下上沖。

病因其人素有痰飲,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內動,其沖氣即挾痰飲上涌,連連嘔吐痰水。季春之時,因受感冒成溫病。溫熱內傳,觸動沖氣又複上沖。

証候表裡俱壯熱,嗜飲涼水,痰涎上泛,屢屢咳吐,呃逆噦氣,連連不除,兩脅作脹。舌苔白濃,而中心微黃。大便三日未行。其脈左部弦硬而長,右部洪滑而長,皆重按有力。此溫病之熱,已入陽明之府,又兼肝火挾沖氣上沖也。是以其左脈弦硬為肝火熾盛,其弦硬而長即為沖脈上沖之現象也;其右脈洪滑,為溫熱已入陽明胃腑,其洪滑而長,亦沖氣上沖之現象也。因沖脈雖居于上,而與陽明厥陰皆有連帶之關系也。欲治此証,當重用白虎湯以清陽明之熱,而以瀉肝降沖理痰之品輔之。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生龍骨(八錢搗碎)生牡蠣(八錢搗碎)白知母(八錢)生杭芍(六錢)清半夏(三錢)濃朴(錢半)甘草(二錢)粳米(四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效果將藥分三次服完,熱退氣平,痰涎亦減十之七八,脈象亦近平和。其大便猶未通下,遂即原方將石膏、龍骨、牡蠣各減半,再煎服一劑,大便通下,病全愈。

說明方書用石膏未有與赭石並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嘗與赭石並用,恐其寒涼之性與赭石之重墜者並用,而直趨下焦也。然遇有當用之病則病當之,非人當之。有如此証,不重用石膏則陽明之大熱不除,不重用赭石則上逆之沖氣莫製,此所以並用之而無妨礙也。設若此証,但陽明熱實而無沖氣上逆,服此藥后其大便當即通下,或更至于滑瀉。而陽明胃腑之熱轉難盡消,為其兼有沖氣上逆,故必俟服之第二劑大便始能通下,此正所謂病當之,非人當之之明征也。龍骨、牡蠣之性,皆善鎮肝斂沖,以之治痰原非所長,而陳修園謂龍骨、牡蠣同用,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下歸其宅,為治痰之神品。其所謂痰,皆逆上之火泛濫之水所成,即此証之沖氣上沖痰飲上泛者是也。是以方中龍骨、牡蠣各重用八錢,輔翼赭石以成降逆消痰之功,而非可泛以之治痰也。至于二藥必生用者,非但取其生則性涼能清熱也,《傷寒論》太陽篇用龍骨、牡蠣者三方,皆表証未罷,后世解者謂,龍骨、牡蠣,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是以仲師于表証未罷者亦用之。然三方中之龍骨、牡蠣下皆未注有字,其生用可知,雖其性斂正氣不斂邪氣,若之則其性過澀,亦必于外感有礙也。且之則其氣輕浮不能沉重下達以鎮肝斂沖,更可知矣。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十六)瘧疾門

1、瘧疾兼陰虛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吳××,年三十二歲,于仲秋病瘧久不愈。

病因廠中作工,歇人不歇機器,輪流恆有夜勤。暑熱之時,徹夜不眠,辛苦有火,多食涼物,入秋遂發瘧疾。

証候其瘧初發時,寒熱皆劇,服西藥金雞納霜治愈。旬日瘧複發如前,又服金雞納霜治愈。七八日瘧又發,寒輕熱重,服金雞納霜不愈,服中藥治瘧湯劑亦不愈,遷延旬余,始求為延醫。自言瘧作時發熱固重,即不發瘧之日身亦覺熱,其脈左右皆弦而無力,數逾五至,知其陰分陽分俱虛,而陰分之虛尤甚也。此當培養其氣血而以治瘧之藥輔之。

處方玄參(一兩)知母(六錢)天冬(六錢)潞參(三錢)何首烏(三錢)炙鱉甲(三錢)常山(錢半酒炒)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生姜(三錢)大棗(三個掰開)此方于發瘧之前一夕煎服,翌晨煎渣再服,又于發瘧之前四點鐘,送服西藥鹽酸規尼涅(即金雞納霜,以鹽酸製者)半瓦。

效果將藥如法服之,一劑瘧即不發。而有時身猶覺熱,脈象猶數,知其陰分猶虛也。俾用玄參、生懷山藥各一兩,生姜三片,大棗三枚,同煎服,以服至身不發熱時停服。

2、瘧疾兼脾脹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年十九歲,學生,于孟秋病瘧,愈而屢次反複。

病因其人性篤于學,當溽暑放假之時,仍自補習功課,勞心過度,又複受熱過度,兼又多食瓜果以解其熱,入秋遂發瘧疾。

証候自孟秋中旬病瘧,服西藥金雞納霜治愈,后旬日反複,又服金雞納霜治愈,后又反複,服金雞納霜無效。以中藥治愈,隔旬余病又反複。服中西藥皆無效,因來社求治于愚。其脈洪滑而實,右部尤甚,自覺心中杜塞滿悶,常覺有熱上攻,其病瘧時則寒熱平均,皆不甚劇,其大便四日未行。

診斷此胃間積有熱痰,又兼脾作脹也。方書謂久瘧在肋下結有硬塊名瘧母,其塊不消瘧即不愈。而西人實驗所結之塊確系脾臟脹大,此証之自覺滿悶,即脾臟脹大也。又方書謂無痰不作瘧,是以治瘧之方多用半夏、常山以理其痰,此証之自覺滿悶且杜塞,又時有熱上攻,實為熱痰充塞于胃脘也。治之者宜消其脾之脹大,清其胃之熱痰,兼以治瘧之品輔之。且更可因其大便不通,驅逐脾之病下行自大便瀉出,其病瘧之根柢可除矣。

處方川大黃(四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清半夏(三錢)常山(錢半酒炒)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甘草(錢半)淨芒硝(錢半)藥共八味,將前七味煎湯一盅,沖芒硝服之。其瘧每日一發,在下午七點鐘。宜于午前早將藥服下,至午后兩三點鐘時,再服金雞納霜半瓦。

效果前午十點鐘將藥服下,至午后一點時下大便兩次,其心中已不覺悶熱杜塞,遲至兩點將西藥服下,其日瘧遂不發,俾再用生懷山藥一兩,熟萊菔子二錢,生雞內金錢半煎湯,日服一劑,連服數日以善其后。

3、瘧疾兼暑熱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徐姓媼,年近五旬,于季夏得瘧疾。

病因勤儉持家,中饋事多躬操,且宅旁設有面粉莊,其飯亦由家出,勞而兼暑,遂至病瘧。

証候其病間日一發,先冷后熱,其冷甚輕,其熱甚劇。惡心懶食,心中時常發熱,思食涼物。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洪實。大便干燥,小便赤澀,屢次服藥無效。

診斷此乃肝膽伏有瘧邪,胃腑郁有暑熱,暑熱瘧邪相並而為寒熱往來,然寒少熱多,此方書所謂陽明熱瘧也。宜祛其肝膽之邪,兼清其胃腑之熱。

處方生石膏(一兩研細)均分作三包,其未發瘧之日,頭午用柴胡二錢煎湯送服一包,隔半日許再用開水送服一包,至次日前發瘧五小時,再用生姜三錢煎湯送服一包。

效果將藥按期服完后,瘧疾即愈,心中發熱、懶食亦愈。蓋石膏善清胃熱,兼能清肝膽之熱,初次用柴胡煎湯送服者,所以和解少陽之邪也。至三次用生姜煎湯送服者,是防其瘧疾將發與太陽相並而生寒也。

4、瘧痢兼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劉××,年三十二歲,于季秋患瘧又兼下痢。

病因因需車孔亟,機輪壞處,須得急速收拾,忙時恆徹夜不眠,勞苦過甚,遂至下痢,繼又病瘧。

証候其痢赤白參半,一晝夜十餘次,下墜腹疼,其瘧間日一發,寒輕熱重,其脈左右皆有弦象,而左關獨弦而有力。

診斷此証之脈,左右皆弦者,病瘧之脈,大抵如此。其左關獨弦而有力者,其病根在肝膽也。為肝膽有外受之邪是以脈現弦象,而病瘧為其所受之邪為外感之熱邪,是以左關脈象弦而有力,其熱下迫腸中而下痢。擬清肝膽之熱,散其外感之邪,則瘧痢庶可同愈。

處方生杭芍(一兩)山楂片(三錢)茵陳(二錢)生麥芽(二錢)柴胡(錢半)常山(錢半酒炒)草果(錢半搗碎)黃芩(錢半)甘草(二錢)生姜(三片)煎湯一大盅,于不發瘧之日晚間服之,翌晨煎渣再服一次。

效果將藥如法服后,瘧痢皆愈。又為開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三錢,黃色生雞內金一錢,俾日煎服一劑,以滋陰、培氣、化瘀,連服數日以善其后。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

(十七)霍亂門

1、霍亂兼轉筋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王××,年三十八歲,于季冬得霍亂証。

病因廠中臘底事務煩雜,勞心過度,暗生內熱,又兼因怒激動肝火,怒猶未歇,遽就寢睡,至一點鐘時,覺心中擾亂,腹中作疼,移時則吐瀉交作,遂成霍亂。

証候心中發熱而渴,惡心怔忡,飲水須臾即吐,腹中時疼時止,疼劇時則下瀉,瀉時異常覺熱,偶有小便,熱亦如斯,有時兩腿筋轉,然不甚劇,其脈象無力,卻無閉塞之象。

診斷霍亂之証,恆有脈象無火而其實際轉大熱者,即或脈閉身冷顯露寒涼之象,亦不可遽以涼斷。此証脈象不見有熱,而心中熱而且渴,二便尤甚覺熱,其為內蘊實熱無疑。至其脈不見有熱象者,以心臟因受毒麻痺,而機關之啟閉無力也。擬用大劑寒涼清其內熱,而輔以解毒消菌之品。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生杭芍(八錢)清半夏(五錢溫水淘三次)生懷山藥(五錢)嫩竹茹(三錢碎的)甘松(二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次送服衛生防疫寶丹五十粒。

方載后方中。甘松亦名甘松香,即西藥中之纈草也。《本草綱目》謂馬氏《開寶本草》,載其主惡氣,卒心腹痛滿。西人謂其善治轉筋,是以為治霍亂要藥。且其性善熏勞瘵,誠有解毒除菌之力也。

複診將藥分兩次服完,吐瀉、腹疼、轉筋諸証皆愈。惟心中猶覺熱作渴,二便仍覺發熱。診其脈較前有力,顯呈有火之象。蓋其心臟至此已不麻痺,啟閉之機關靈活,是以脈象變更也。其猶覺熱與渴者,因系余火未清,而吐瀉之甚者最足傷陰,陰分傷損,最易生熱,且善作渴,此不可但治以瀉火之涼藥也,擬兼投以大滋真陰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北沙參(一兩)離中丹(五錢)

藥共四味,將前三味煎湯一大盅,送服離中丹一半,遲四點鐘再將藥渣煎湯一大盅,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分三次服完,熱退渴止,病遂全愈。

說明霍亂之証,原陰陽俱有。然愚五十年經驗以來,知此証屬陽,而宜治以涼藥者十居其八;此証屬陰,而宜治以熱藥者十居其一;此証屬半陰半陽,當涼熱之藥並用,以調劑其陰陽者,又十居其一。而后世論者,恆以《傷寒論》所載之霍亂為真霍亂,至于以涼藥治愈之霍亂,皆系假霍亂,不知《傷寒論》對于霍亂之治法亦非專用熱藥也。有如其篇第七節雲,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夫既明言熱多寒多,是顯有寒熱可分也。雖所用之五苓散中亦有桂枝而分量獨輕,至澤瀉、茯苓、豬苓其性皆微涼,其方原不可以熱論也。且用顯微鏡審察此病之菌,系彎曲杆形,是以此証無論涼熱,惟審察其傳染之毒菌,現彎曲杆形即為霍亂無疑也。至欲細審此病之涼熱百不失一,當參觀霍亂方,及論霍亂治法篇,自能臨証無誤。

2、霍亂吐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姓媼,年過六旬,于仲夏得霍亂証。

病因天氣炎熱,有事出門,道途受暑,歸家又複自炊,多受炭氣,遂病霍亂。

証候惡心嘔吐,腹疼泄瀉,得病不過十小時,吐瀉已十余次矣。其手足皆涼,手涼至肘,足涼至膝,心中則覺發熱,其脈沉細欲無,不足四至。

診斷此霍亂之毒菌隨溽暑之熱傳入臟腑也。其心臟受毒菌之麻痺,跳動之機關將停,是

以脈沉細且遲;其血脈之流通無力,不能達于四肢,是以手足皆涼;其毒菌侵入腸胃,俾腸胃之氣化失和,兼以臟腑之正氣與侵入之邪氣,互相格拒,是以惡心腹疼,吐瀉交作;其心中發熱者固系夾雜暑氣,而霍亂之屬陽者,即不夾雜暑氣,亦恆令人心中發熱也。此宜治以解毒清熱之劑。

處方衛生防疫寶丹(百六十粒)離中丹(四錢)益元散(四錢)

先將衛生防疫寶丹分三次用開水送服,約半點多鐘服一次,服完三次,其惡心腹疼當愈,嘔吐泄瀉亦當隨愈。愈后若仍覺心中熱者,再將后二味藥和勻,亦分三次用開水送服。每一點鐘服一次,熱退者不必盡服。

效果將衛生防疫寶丹分三次服完,果惡心、嘔吐、腹疼、泄瀉皆愈。而心中之熱,未見輕減,繼將離中丹、益元散和勻,分三次服完,其熱遂消,病全愈。

3、霍亂脫証

病人基本資料遼寧寇姓媼,年過六旬,得霍亂脫証。

病因孟秋下旬染霍亂,經醫數人調治兩日,病勢垂危。

証候其証從前吐瀉交作,至此吐瀉全無。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體甚涼,六脈全無。詢之猶略能言語,惟覺心中發熱難受。

診斷此証雖身涼脈閉,而心中自覺發熱,仍當以熱論。其所以身涼脈閉者,因霍亂之毒菌竄入心臟,致心臟行血之機關將停,血脈不達于周身,所以內雖蘊熱而仍身涼脈閉也。此當

用藥消其毒菌,清其內熱,並以助心房之跳動,雖危險仍可挽回。

處方鏡面朱砂(錢半)粉甘草(一錢細面)冰片(三分)薄荷冰(二分)

共研細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鐘服一次,病緩者一點鐘服一次,開水送下。

複診將藥末分三次服完,心熱與難受皆愈強半。而脈猶不出,身仍發涼,知其年過花甲,吐瀉兩日,未進飲食,其血衰憊已極,所以不能鼓脈外出以溫暖于周身。

處方野台參(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八錢)甘草(三錢蜜炙)煎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

方解方中之義,用台參以回陽,生懷地黃以滋陰,萸肉以斂肝之脫(此証吐瀉之始,肝木助邪侮土、至吐瀉之極,而肝氣轉先脫),炙甘草以和中氣之漓。至于生山藥其味甘性溫,可助台參回陽,其汁漿稠潤又可助地黃滋陰。且此証胃中毫無谷氣,又可惜之以培養脾胃,俾脾胃運化諸藥有力也。

效果將藥兩次服完,脈出周身亦熱,惟自覺心中余火未清,知其陰分猶虧不能潛陽也。又用玄參、沙參、生山藥各六錢,煎湯服下,病遂全愈。

4、霍亂暴脫証

病人基本資料邑北境劉氏婦,年近四旬,得霍亂暴脫証。

病因受妊五六個月,時當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覺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遂急延為診視。

証候迨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于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愚曰︰此系暴脫之証,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視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

診斷此証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複流產,則氣血暴脫,故仍可用藥挽救。夫暴脫之証,其所脫者元氣也。凡元氣之上脫必由于肝(所以人之將脫者,肝風先動),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間。

處方淨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雖開就而藥局相隔數裡,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是愚表兄,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效果將藥徐徐灌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了。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惟在喉間,細聽可辨。須臾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自能服藥。俾分三次溫服下,精神頓複,可自動轉。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日兩次,如此將養五六日以善其后。

說明按人之氣海有二,一為先天之氣海,一為后天之氣海。《內經》論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為氣海,所藏者大氣,即宗氣也,養生家及針灸家皆以臍下為氣海,所藏者元氣,即養生家所謂祖氣也。此氣海之形狀,若倒提雞冠花形,純系脂膜結成而中空(剖解豬腹者,名之為雞冠油),肝臟下垂之脂膜與之相連,是以元氣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氣之上脫,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內經》謂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借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而元氣即可不脫矣。所最足明征者,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証,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實遠勝人參。蓋人參以救無氣之下脫,猶足恃,而以救元氣之上脫,若單用之轉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俞氏《寓意草》),以其性溫而兼升也。至萸肉則無論上脫下脫,用之皆效。蓋元氣之上脫由于肝,其下脫亦由于肝,誠以肝能為腎行氣(《內經》謂肝行腎之氣),即能瀉元氣自下出也。為其下脫亦由于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或問同為元氣之脫何以辨其上脫下脫?答曰︰上脫與下脫,其外現之証可據以辨別者甚多。今但即脈以論,如此証脈若水上浮麻,此上脫之征也。若系下脫其脈即沉細欲無矣。且元氣上脫下脫之外,又有所謂外脫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萸肉最善斂汗,是以萸肉亦能治之。來複湯及山萸肉解后載有治驗之案數則,可參觀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十八)婦女科

1、懷妊受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何姓婦,年三十二歲,受妊五月,于孟秋感受溫病。

病因懷妊畏熱,夜眠當窗,未上窗幔,自窗紗透風,感冒成溫。

証候初病時調治失宜,溫熱傳裡,陽明府實,延醫數人皆言病原當用大涼之藥,因懷妊實不敢輕用,繼延愚為診視,見其面紅氣粗,舌苔白濃,中心已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診其脈左右皆洪滑而實,一息五至強。

診斷據此証狀脈象觀之,不但陽明胃府之熱甚實,即肝膽之熱亦甚盛。想其未病之前必曾怒動肝火,若不急清其熱,勢將迫血妄行,危險即在目前。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白虎湯解其熱,加參以保其胎,遂為疏方俾急服之。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黨參(四錢)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五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

方解按此方雖非白虎加人參湯原方,而實以生地黃代知母,以生山藥代粳米,而外加芍藥也。蓋知母、地黃同能滋陰退熱,而知母性滑,地黃則饒有補腎之力,粳米與山藥皆有濃汁能和胃,而粳米汁濃而不粘,山藥之汁濃而且粘,大有固腎之力。如此通變原方,自于胎妊大有益也。外加芍藥者,欲借之以清肝膽之熱也。

複診將藥分三次服完,翌日午前大便通下一次,熱已退十之七八,脈象已非洪實,仍然有力,心中仍覺發熱,擬再用涼潤滋陰之品清之。

處方玄參(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天花粉(五錢)生杭芍(五錢)鮮茅根(四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病遂霍然全愈。

說明凡外感有熱之証,皆右部之脈盛于左部之脈,至陽明府實之証,尤必顯然于右部見之。因胃府之脈原候于右關也。今此証為陽明府實,其右部之脈洪滑而實宜矣。而左部之脈亦現此象,是以知其未病之先肝中先有郁熱,繼為外感之熱所激,則勃然發動而亦現洪滑而實之脈象也。

2、受妊嘔吐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王氏婦,年二十六歲,受妊后,嘔吐不止。

病因素有肝氣病,偶有拂意,激動肝氣,恆作嘔吐。至受妊后,則嘔吐連連不止。

証候受妊至四十日時,每日必吐,然猶可受飲食,后則吐浸加重,迨至兩月以后勺水不存。及愚診視時,不能食者已數日矣。困頓已極,不能起床。診其脈雖甚虛弱,仍現滑象,至數未改,惟左關微浮,稍似有力。

診斷惡阻嘔吐,原妊婦之常,茲因左關獨浮而有力,知系肝氣膽火上沖,是以嘔吐特甚。有謂惡阻嘔吐雖甚劇無礙者,此未有閱歷之言。愚自行道以來,耳聞目睹,因此証僨事者已有多人,甚勿忽視。此宜急治以鎮肝降胃之品,不可因其受妊而不敢放膽用藥也。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黨參(三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八錢)生杭芍(六錢)大甘枸杞(五錢)淨萸肉(四錢)青黛(三錢)清半夏(六錢)藥共九味,先將半夏用溫水淘三次,將礬味淘淨,用煮菜小鍋煮取清湯一盅,調以面粉煮作茶湯,和以白糖令其適口,服下其吐可止。再將余藥八味煎湯一大盅,分三次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兩劑,嘔吐即止。精神氣力稍振,可以起坐,其脈左關之浮已去,六部皆近和平。惟仍有惡心之時,懶于飲食,擬再治以開胃、理肝、滋陰、清熱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五錢)冬瓜仁(四錢搗碎)北沙參(四錢)碎竹茹(三錢)淨青黛(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病遂全愈,體漸複原,能起床矣。

3、懷妊得溫病兼痰喘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董姓婦,年三十四歲,懷妊,感受溫病兼有痰作喘。

病因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發熱。時當季春,喜在院中乘涼,為風襲遂成此証。

証候喘息有聲,呼吸迫促異常,晝夜不能少臥,心中煩躁。舌苔白濃欲黃。左右寸脈皆洪實異常,兩尺則按之不實,其數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澀。

診斷此証前因醫者欲治其喘,屢次用麻黃發之。致其元氣將脫,又兼外感之熱已入陽明。其實熱與外感之氣相並上沖,是以其脈上盛下虛,喘逆若斯迫促,脈七至即為絕脈,今竟八至恐難挽回。欲辭不治而病家再三懇求,遂勉為擬方。以清其熱,止其喘,挽救其氣化之將脫。

處方淨萸肉(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龍骨(一兩搗碎)生牡蠣(一兩搗碎)將四味煎湯,送服生石膏細末三錢,遲五點鐘若熱猶不退。煎渣再服,仍送服生石膏細末三錢。

複診服藥頭煎次煎后,喘愈強半,遂能臥眠,迨至黎明胎忽滑下,且系死胎。再診其脈較前更數,一息九至,然不若從前之滑實,而尺脈則按之即無。其喘似又稍劇,其心中煩躁依舊,且覺怔忡,不能支持。此乃肝腎陰分大虧,不能維系陽分而氣化欲渙散也。當峻補肝腎之陰兼清外感未盡之余熱。

處方生懷山藥(六兩)玄參(兩半)熟雞子黃(六個捻碎)真西洋參(二錢搗為粗末)先將山藥煎十余沸,再入玄參、雞子黃煎湯一大碗,分多次徐徐溫飲下。每飲一次,送服洋參末少許,飲完再煎渣取湯接續飲之,洋參末亦分多次送服,勿令余剩。

三診翌日又為診視,其脈已減去三至為六至,尺脈按之有根,知其病已回生。問其心中已不怔忡,惟其心中猶覺發熱,此非外感之熱,乃真陰未複之熱也。當純用大滋真陰之品以複其陰。

處方玄參(三兩)生懷山藥(兩半)當歸(四錢)真西洋參(二錢搗為粗末)將前三味共煎湯一大碗,分多次溫飲下。每飲一次送服洋參末少許。

四診前方服一劑,心中已不覺熱,惟腹中作疼,問其惡露所下甚少,當系瘀血作疼。治以化瘀血之品,其疼當自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當歸(五錢)懷牛膝(五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桃仁(二錢)紅花(錢半)真西洋參(二錢搗為粗末)將前六味共煎湯一大盅,送服洋參末一半,至煎渣服時再送服余一半。

效果前方日服一劑,服兩日病遂全愈。

或問他方用石膏皆與諸藥同煎,此証何以獨將石膏為末送服?答曰︰石膏原為石質重墜之品,此証之喘息迫促,呼吸惟在喉間,分毫不能下達,幾有將脫之勢。石膏為末服之,欲借其重墜之力以引氣下達也。且石膏末服,其退熱之力一錢可抵半兩,此乃屢經自服以試驗之。而確能知其如斯,此証一日服石膏末至六錢,大熱始退。若用生石膏三兩,同諸藥煎湯,病家將不敢服,此為救人計,不得不委曲以行其術也。

或問產后忌用寒涼,第三方用于流產之后,方中玄參重用三兩,獨不慮其過于苦寒乎?答曰︰玄參細嚼之其味甘而微苦,原甘涼滋陰之品,實非苦寒之藥。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善治產乳余疾,故產后忌用涼藥而玄參則毫無所忌也。且后世本草謂大便滑瀉者忌之,因誤認其為苦寒也。而此証服過三兩玄參之后,大便仍然干燥,則玄參之性可知矣。

或問此証之胎已逾八月,即系流產,其胎應活,何以產下竟為死胎?答曰︰胎在腹中,原有臍呼吸,實借母之呼吸以為呼吸,是以凡受妊者其吸入之氣,可由任脈以達于胎兒臍中。此証因吸入之氣分毫不能下達,則胎失所蔭,所以不能資生也。為其不能資生,所以下降,此非因服藥而下降也。

4、懷妊受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氏婦,年近三旬,懷妊,受溫病兼下痢。

病因受妊已六個月,心中恆覺發熱,繼因其夫驟爾賦閑,遂致激動肝火,其熱益甚,又薄為外感所束,遂致溫而兼痢。

証候表裡俱壯熱無汗,心中熱極,思飲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干而黃,頻飲水不濡潤,腹中常覺疼墜,下痢赤多白少,間雜以鮮血,一晝夜十余次。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滑,皆重診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其脈左部弦長有力者,肝膽之火熾盛也。惟其肝膽之火熾盛下迫,是以不但下痢赤白,且又兼下鮮血,腹疼下墜。為其右部洪滑有力,知溫熱已入陽明之府,是以舌苔干黃,心為熱迫,思飲冰水。所猶喜者脈象雖熱,不至甚數,且又流利無滯,胎氣可保無恙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以解溫病之熱,而更重用芍藥以代方中知母,則肝熱能清而痢亦可愈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大潞參(五錢)生杭芍(一兩)粳米(五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複診將藥分三次服完,表裡之熱已退強半,痢愈十之七八,腹中疼墜亦大輕減,舌苔由黃變白,已有津液,脈象仍然有力而較前則和緩矣。遂即原方為之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大潞參(三錢)生懷山藥(八錢)生杭芍(六錢)白頭翁(四錢)秦皮(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與白頭翁湯相並為一方也。為方中有芍藥、山藥,是以白虎加人參湯中可省去知母、粳米;為白虎加人參湯中之石膏,可抵黃連、黃柏,是以白頭翁湯中止用白頭翁、秦皮,合用之則一半治溫,一半治痢,安排周匝,步伍整齊,當可奏效。

效果將藥如法服兩劑,病遂全愈。

或問《傷寒論》用白虎湯之方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參,渴者加人參。此案之証非當汗吐下后,亦未言渴,何以案中兩次用白虎皆加人參乎?答曰︰此案証兼下痢,下痢亦下之類也。其舌苔干黃毫無津液,舌干無液亦渴之類也。且其溫病之熱,不但入胃,更隨下痢陷至下焦永無出路。惟人參與石膏並用,實能升舉其下陷之溫熱而清解消散之,不至久留下焦以耗真陰。況此証溫病與下痢相助為虐,實有累于胎氣,幾至于莫能支,加人參于白虎湯中,亦所以保其胎氣使無意外之虞也。

5、產后下血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氏婦,年近四旬,得產后下血証。

病因身形素弱,臨盆時又勞碌過甚,遂得斯証。

証候產后未見惡露,純下鮮血。屢次延醫服藥血終不止。及愚診視,已二十八日矣。其精神衰憊,身體羸弱,周身時或發灼,自覺心中怔忡莫支。其下血劇時腰際疼甚,呼吸常覺短氣,其脈左部弦細,右部沉虛,一分鐘八十二至。

診斷即此脈証細參,當系血下陷氣亦下陷。從前所服之藥,但知治血,不知治氣,是以屢次服藥無效。此當培補其氣血,而以收斂固澀之藥佐之。

處方生箭(一兩)當歸身(一兩)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八錢搗碎)桑葉(十四片)廣三七(三錢細末)藥共七味,將前六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此乃傅青主治老婦血崩之方。愚又為之加生地黃、萸肉、龍骨也。其方不但善治老婦血崩,即用以治少年者亦效。初但用其原方,后因治一壯年婦人患血崩甚劇,投以原方不效,且服藥后心中覺熱,遂即原方為加生地黃一兩則效。從此,愚再用其方時,必加生地黃一兩,以濟黃之熱,皆可隨手奏效。今此方中又加萸肉、龍骨者,因其下血既久,下焦之氣化不能固攝,加萸肉、龍骨所以固攝下焦之氣化也。

複診服藥兩劑,下血與短氣皆愈強半,諸病亦皆見愈,脈象亦有起色。而起坐片時自覺筋骨酸軟,此仍宜治以培補氣血,固攝下焦氣化,兼壯筋骨之劑。

處方生箭(一兩)龍眼肉(八錢)生懷地黃(八錢)淨萸肉(八錢)胡桃肉(五錢)北沙參(五錢)升麻(一錢)鹿角膠(三錢)藥共八味,將前七味煎湯一大盅,鹿角膠另燉化兌服。方中加升麻者,欲以助黃升補氣分使之上達,兼以升提血分使不下陷也。

三診將藥連服三劑,呼吸已不短氣,而血分則猶見少許,然非鮮血而為從前未下之惡露,此吉兆也。若此惡露不下,后必為恙。且又必須下淨方妥,此當兼用化瘀之藥以催之速下。

處方生箭(一兩)龍眼肉(八錢)生懷地黃(八錢)生懷山藥(六錢)胡桃肉(五錢)當歸(四錢)北沙參(三錢)鹿角膠(四錢)廣三七(三錢細末)藥共九味,先將前七味煎湯一大盅,鹿角膠另燉化兌湯藥中,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將所余之鹿角膠燉化兌湯藥中,送服所余之三七末。

方解按此方欲用以化瘀血,而不用桃仁、紅花諸藥者,恐有妨于從前之下血也。且此方中原有善化瘀血之品,鹿角膠、三七是也。蓋鹿角之性原善化瘀生新,熬之成膠其性仍在。前此之惡露自下,實多賴鹿角膠之力,今又助之以三七,亦化瘀血不傷新血之品。連服數劑,自不難將惡露盡化也。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惡露下盡,病遂全愈。

6、產后手足抽掣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于氏婦,年過三旬,于產后得四肢抽掣病。

病因產時所下惡露甚少,至兩日又分毫惡露不見,遲半日遂發抽掣。

証候心中發熱,有時覺氣血上涌,即昏然身驅后挺,四肢抽掣。其腹中有時作疼,令人揉之則少瘥,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澀,一息四至強。

診斷此乃肝氣膽火,挾敗血上沖以瘀塞經絡,而其氣火相並上沖不已,兼能妨礙神經,是以昏然后挺而四肢作抽掣也。當降其敗血,使之還為惡露瀉出,其病自愈。

處方懷牛膝(一兩)生杭芍(六錢)丹參(五錢)玄參(五錢)蘇木(三錢)桃仁(三錢去皮)紅花(二錢)土鱉虫(五大個搗)紅娘虫(即樗雞,六大個搗)共煎湯一盅,溫服。

效果此藥煎服兩劑,敗血盡下,病若失。

7、產后瘕

病人基本資料邑城西韓氏婦,年三十六歲,得產后瘕証。

病因生產時惡露所下甚少,未嘗介意,遲至半年遂成瘕。

証候初因惡露下少,彌月之后漸覺少腹脹滿。因系農家,時當麥秋忙甚,未暇延醫服藥。又遲月余則脹而且疼,始服便方數次皆無效。后則疼處按之覺硬,始延醫服藥,延醫月余,其疼似減輕而硬處轉見增大,月信自產后未見。診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澀,一息近五至。

診斷按生理正規,產后兩月,月信當見;有孩吃乳,至四月亦當見矣。今則已半載月信未見,因其產后未下之惡露,結瘕于沖任之間,后生之血遂不能下為月信,而盡附益于其上,俾其日有增長,是以積久而其硬處益大也。是當以消瘕之藥消之,又當與補益之藥並用,使之消瘕而不至有傷氣化。

處方生箭(五錢)天花粉(五錢)生懷山藥(五錢)三棱(三錢)莪術(三錢)當歸(三錢)白術(二錢)知母(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桃仁(二錢去皮)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六劑,腹已不疼,其硬處未消,按之覺軟,且從前食量減少,至斯已複其舊。其脈亦較前舒暢,遂即原方為之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箭(五錢)天花粉(五錢)生懷山藥(四錢)三棱(三錢)莪術(三錢)懷牛膝(三錢)野黨參(三錢)知母(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水蛭(二錢搗碎)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五六劑(隨時略有加減),忽下紫黑血塊若干,病遂全愈。

說明婦女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難治也。《金匱》下瘀血湯,原可為治婦女瘕之主方。特其藥性猛烈,原非長服之方。于瘕初結未堅硬者,服此藥兩三次或可將病消除。若至累月累年,瘕結如鐵石,必須久服,方能奏效者,下瘀血湯原不能用。乃醫者亦知下瘀血湯不可治堅結之瘕,遂改用桃仁,紅花、丹參、赤芍諸平和之品;見其瘕處作疼,或更加香附、延胡、青皮、木香諸理氣之品,如此等藥用之以治堅結之瘕,可決其雖服至百劑,亦不能奏效。然仗之奏效則不足,傷人氣化則有余。若視為平和而連次服之,十余劑外人身之氣化即暗耗矣。此所以治瘕者十中難愈二三也。若拙擬之方其三棱、莪術、水蛭,皆為消瘕專藥。即雞內金人皆用以消食,而以消瘕亦甚有力。更佐以參、術諸補益之品,則消瘕諸藥不慮其因猛烈而傷人。且又用花粉、知母以調劑補藥之熱,牛膝引藥下行以直達病所,是以其方可久服無弊。而堅結之瘕即可徐徐消除也。至于水蛭必生用者,理沖丸后論之最詳。且其性並不猛烈過甚,治此証者,宜放膽用之以挽救人命。

8、血閉成瘕

病人基本資料鄰莊劉氏婦,年二十五歲,經血不行,結成瘕。

病因處境不順,心多抑郁,以致月信漸閉,結成瘕。

証候瘕初結時,大如核桃,屢治不消,漸至經閉后則瘕浸長。三年之后大如複盂,按之甚硬。漸至飲食減少,寒熱往來,咳嗽吐痰,身體羸弱,亦以為無可醫治待時而已。后忽聞愚善治此証,求為診視。其脈左右皆弦細無力,一息近六至。

診斷此乃由經閉而積成瘕,由瘕而浸成虛勞之証也。此宜先注意治其虛勞,而以消瘕之品輔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箭(三錢)天冬(三錢)三棱(錢半)莪術(錢半)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用三棱、莪術,非但以之消瘕也。誠以此証廉于飲食,方中雞內金固能消食,而三棱、莪術與黃並用,更有開胃健脾之功。脾胃健壯,不但善消飲食,兼能運化藥力使病速愈也。

複診將藥連服六劑,寒熱已愈,飲食加多,咳嗽吐痰亦大輕減。瘕雖未見消,然從前時或作疼今則不複疼矣。其脈亦較前頗有起色。擬再治以半補虛勞半消瘕之方。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生懷地黃(八錢)生箭(四錢)沙參(四錢)生杭芍(四錢)天冬(四錢)三棱(二錢)莪術(二錢)桃仁(二錢去皮)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共煎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六劑,咳嗽吐痰皆愈。身形已漸強壯,脈象又較前有力,至數複常。至此虛勞已愈,無庸再治。其瘕雖未見消,而較前頗軟。擬再專用藥消之。

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五錢)生懷山藥(五錢)三棱(三錢)莪術(三錢)懷牛膝(三錢)潞黨參(三錢)知母(三錢)桃仁(二錢去皮)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水蛭(二錢搗碎)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二劑,其瘀血忽然降下若干,紫黑成塊,雜以脂膜,瘕全消。為其病積太久,恐未除根,俾日用山楂片兩許,煮湯沖紅蔗糖,當茶飲之以善其后。

9、產后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李氏婦,年二十七歲,于中秋節后得溫病。

病因產后六日,更衣入廁,受風。

証候自廁返后,覺周身發冷,更數小時,冷已又複發熱,自用生姜,紅糖煎湯乘熱飲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熱如故。遷延兩日熱益盛,心中煩躁作渴。急延愚為診視,見其滿面火色,且微喘,診其脈象洪實,右部尤甚,一分鐘九十三至。舌苔滿布白而微黃,大便自病后未行。

診斷此乃產后陰虛生內熱,略為外感拘束而即成溫病也。其心中煩躁而渴者,因產后腎陰虛損,不能上達舌本,且不能與心火相濟也。其微喘者,因腎虛不能納氣也。其舌苔白而微黃者,熱已入陽明之府也。其脈洪實兼數者,此陽明府熱已實,又有陰虛之象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參湯更少為變通之,方于產后無礙。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台參(四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也。傷寒書中用白虎湯之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津液不上潮也,至產后則虛之尤虛,且又作渴,其宜加人參明矣。至以玄參代知母者,因玄參《神農本草經》原謂其治產乳余疾也。以生山藥代粳米者,因山藥之甘溫既能代粳米和胃,而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質,更能補益產后者之腎虛也。如此變通,其方雖在產后用之,可毫無妨礙,況石膏《神農本草經》原謂其微寒,且明載其主產乳乎。

複診服藥一劑,熱退強半,渴喘皆愈。脈象已近和平,大便猶未通下。宜大滋真陰以退其余熱,而複少加補氣之藥佐之。誠以氣旺則血易生,即真陰易複也。

處方玄參(二錢)野黨參(五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10、流產后滿悶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張姓婦年二十六歲,流產之后胃脘滿悶,不能進食。

病因孕已四月,自覺胃口滿悶,倩人以手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臍,遂至流產。

証候流產之后,忽覺氣血上涌充塞胃口,三日之間分毫不能進食。動則作喘,頭目眩暈,心中怔忡,脈象微弱,兩尺無根。

診斷此証因流產后下焦暴虛,腎氣不能固攝沖氣,遂因之上沖。夫沖脈原上隸陽明胃府,其氣上沖胃氣即不能下降(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是以胃中脹滿,不能進食。治此等証者,若用開破之藥開之,脹滿去而其人或至于虛脫。宜投以峻補之劑,更用重鎮之藥輔之以引之下行,則上之郁開而下焦之虛亦即受此補劑之培養矣。

處方大潞參(四錢)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淨萸肉(八錢)紫蘇子(三錢炒搗)生麥芽(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按方中用生麥芽,非取其化食消脹也。誠以人之肝氣宜升,胃氣宜降,凡用重劑降胃,必須少用升肝之藥佐之,以防其肝氣不舒。麥芽生用原善舒肝,況其性能補益胃中酸汁,兼為化食消脹之妙品乎。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胃中豁然頓開,能進飲食,又連服兩劑,喘與怔忡皆愈。

11、月閉兼溫疹靨急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楊氏女,年十五歲,先患月閉,繼又染溫疹靨急。

病因自十四歲月信已通,后因肝氣不舒,致月信半載不至,繼又感發溫疹,初見點即靨。

証候初因月信久閉,已發熱瘦弱,懶于飲食,恆倦臥終日不起。繼受溫疹,寒熱往來,其寒時覺體熱減輕,至熱時,較從前之熱增加數倍,又加以疹初見點即靨,其毒熱內攻。心中煩躁怔忡,劇時精神昏憒,恆作譫語,舌苔白而中心已黃,毫無津液。大便數日未行,其脈覺寒時似近閉塞,覺熱時又似洪大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

診斷此証因陰分虧損將成癆瘵,又兼外感內侵,病連少陽,是以寒熱往來,又加以疹毒之熱,不能外透而內攻,是以煩躁怔忡,神昏譫語,此乃內傷外感兩劇之証也。宜用大劑滋其真陰清其毒熱,更佐以托疹透表之品當能奏效。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台參(三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知母(四錢)連翹(三錢)蟬蛻(二錢)茵陳(二錢)僵蠶(錢半)鮮蘆根(四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囑其服一劑熱不退時,可即原方再服,若服至大便通下且微溏時,即宜停藥勿服。

複診將藥煎服兩劑,大熱始退,不複寒熱往來,疹未表出而心已不煩躁怔忡。知其毒由內消,當不變生他故。大便通下一次亦未見溏,再診其脈已近和平,惟至數仍數,和其外感已愈十之八九,而真陰猶未複也。擬再滋補其真陰,培養其血脈,俾其真陰充足,血脈調和,月信自然通順而不愆期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玄參(五錢)地骨皮(五錢)龍眼肉(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飲食增加,精神較前振作,自覺諸病皆無,惟腹中間有疼時,此月信欲通而未能即通也。再診其脈已和平四至矣。知方中涼藥宜減,再少加活血化瘀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龍眼肉(六錢)當歸(五錢)玄參(三錢)地骨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土鱉虫(五個大者搗)甘草(錢半)生姜(三片)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此藥連服十劑,腹已不疼,身形已漸胖壯,惟月信仍未至,俾停藥靜候。旬日后月信遂見,因將原方略為加減,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或問方書治溫疹之方,未見有用參者。開首之方原以治溫疹為急務,即有內傷亦當從緩治之,而方中用野台參者其義何居?答曰︰《傷寒論》用白虎湯之例,汗吐下后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氣虛不能助津液上潮也。令此証當久病內虧之余,不但其血分虛損,其氣分亦必虛損。若但知用白虎湯以清其熱,不知加參以助之,而熱轉不清,且更有病轉加劇之時(觀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后附載醫案可知)。此証之用人參,實欲其熱之速退也。且此証疹靨之急,亦氣分不足之故。用參助石膏以清外感之熱,即借其力以托疹毒外出,更可借之以補從前之虛勞。是此方中之用參,誠為內傷外感兼顧之要藥也。

或問凡病見寒熱往來者,多系病兼少陽,是以治之者恆用柴胡以和解之。今方中未用柴胡,而寒熱往來亦愈何也?答曰︰柴胡雖能和解少陽,而其升提之力甚大。此証根本已虛,實不任柴胡之升提。方中茵陳其性涼而能散,最能宣通少陽之郁熱,可為柴胡之代用品。實為少陽病兼虛者無尚之妙藥也。況又有蘆根亦少陽藥,更可與之相助為理乎?此所以不用柴胡亦能愈其寒熱往來也。

12、處女經閉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陳氏女,年十七歲,經通忽又半載不至。

病因項側生有瘰,服藥療治,過于咸寒,致傷脾胃,飲食減少,遂至經閉。

証候午前微覺寒涼,日加申時,又複潮熱,然不甚劇。黎明時或微出汗,咳嗽有痰,夜間略甚,然仍無妨于安眠。飲食消化不良,較尋常減半。心中恆覺發熱思食涼物,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其脈左部弦而微硬,右部脈亦近弦,而重診無力,一息搏逾五至。

診斷此因飲食減少,生血不足以至經閉也。其午前覺涼者,其氣分亦有不足,不能乘陽氣上升之時而宣布也。至其晚間之覺熱,則顯為血虛之象。至于心中發熱,是因陰虛生內熱也。其熱上升傷肺易生咳嗽,胃中消化不良易生痰涎,此咳嗽又多痰也。其大便燥結者,因脾胃傷損失傳送之力,而血虛陰虧又不能潤其腸也。左脈弦而兼硬者,心血虛損不能潤肝滋腎也。右脈弦而無力者,肺之津液胃之酸汁皆虧,又兼肺胃之氣分皆不足也。擬治以資生通脈湯,複即原方略為加減,俾與証相宜。

處方白術(三錢炒)生懷山藥(八錢)大甘枸杞(六錢)龍眼肉(五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生杭芍(四錢)生赭石(四錢軋細)當歸(四錢)桃仁(二錢)紅花(錢半)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將藥連服二十余劑(隨時略有加減),飲食增多,身形健壯,諸病皆愈。惟月信猶未通,宜再注意通其月信。

處方生水蛭(一兩軋為細末)生懷山藥(半斤軋為細末)每用山藥末七錢,涼水調和煮作茶湯,加紅蔗糖融化,令其適口,以之送服水蛭末六分,一日再服,當點心用之,久則月信必通。

效果按方服過旬日,月信果通下,從此經血調和無病。

方解按水蛭《神農本草經》原無炙用之文,而后世本草謂若不炙即用之,得水即活,殊為荒唐之言。嘗試用此藥,先用炙者無效,后改用生者,見效甚速。其性並不猛烈,惟稍有刺激性。屢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藥煮粥送服,此即《金匱》硝石礬石散送以大麥粥之義也。且山藥饒有補益之力,又為尋常服食之品,以其粥送水蛭,既可防其開破傷正,且又善于調和胃腑也。

13、血崩証

病人基本資料天津徐姓婦,年十八歲,得血崩証。

病因家庭不和,激動肝火,因致下血不止。

証候初時下血甚多,屢經醫治,月余血雖見少,而終不能止。脈象濡弱,而搏近五至。呼吸短氣,自覺當呼氣外出之時,稍須努力,不能順呼吸之自然。過午潮熱,然不甚劇。

診斷此胸中大氣下陷,其陰分兼虧損也。為其大氣下陷,所以呼氣努力,下血不止,為其陰分虧損,所以過午潮熱。宜補其大氣,滋其真陰,而兼用升舉固澀之品方能治愈。

處方生箭(一兩)白術(五錢炒)大生地(一兩)龍骨(一兩搗)牡蠣(一兩搗)天花粉(六錢)苦參(四錢)黃柏(四錢)柴胡(三錢)海螵蛸(三錢去甲)茜草(二錢)西藥麥角中者一個,攙乳糖五分,共研細,將中藥煎湯兩大盅,分兩次服,麥角末亦分兩次送服。

效果煎服一劑,其血頓止,分毫皆無,短氣與潮熱皆愈。再為開調補氣血之劑,俾服數劑以善其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3 11:09 , Processed in 0.1434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