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4|回复: 0

传 染 病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7-19 05: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 染 病
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处方 1】 苍术、藿香、贯众各 12g,黄芪、沙参、白术各15g,金银花 20g,防风 10g。
制用法 水煎服。体质较强者,隔日 1 剂,分早、晚 2 次内服,连服 3 天;体质稍弱者,每天 1 剂,连服 7 天。
疗效 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和周平安为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献“秘方”。此药方适用于一般人群,小孩及孕妇应酌情减量或遵医嘱。本方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0 日第 1 版。
【处方 2】 生黄芪、银花、板蓝根、贯众、生薏苡仁各 15g,柴胡、黄芩、苍术、藿香、防风各 10g,生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内服,连续用药 10 ~ 14 天。
疗效 据《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4 日报道,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提供。周教授特别指出,根据他治疗呼吸热病的经验,如果在用西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加用中药,对减轻症状会很有帮助,可以减少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病程缩短。
2.流行性感冒
【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者,可列为无效。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00 例,其中治愈 79例,有效 14 例,无效 7 例。本方适用于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风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
【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324 例,其中 24 小时内服药 1 剂,体温降至正常者 45 例,服药 2 剂体温降至正常 105例,服药 3 剂体温降至正常 174 例。总有效率为 100% 。1 个疗程为 1 ~ 3 天。
【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以少量昼夜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5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 2 剂而愈,少数服 3 ~ 4 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疗效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 19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 2.4 天。
【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
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者,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200 例,治愈 196 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8% 。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处方 1】 生石膏 60g,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地丁各 15g,元参 24g,生地 18g,知母、麦冬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提取制成“清热解毒注射液”或片剂。注射液每支 2ml相当于 3g原生药,作肌注用。每次肌注量:1 ~ 6岁 2 ~ 4ml;7 ~ 12 岁 4 ~ 6ml;12 岁以上 4 ~ 8ml,每 6 小时 1 次,首次量加倍。1 ~ 3 天改为片剂口服:每次 7 岁以下 2 ~ 4 片;8岁以上 4 ~ 8 片,每 6 小时 1 次,一般疗程为 3 ~ 4 天。同时加强西药支持疗法,病重者须输液,高热 39.5℃ 以上者加用 50% 安乃近滴鼻降温,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36 例,平均 2.2天体温正常,1.6 天症状消失,3.6 天治愈。比用抗菌药物治疗组的疗程短。
【处方 2】 蒲公英、金银花各 20g,黄芩、大黄各 10g,川黄连 12g,山栀、大青叶、川黄柏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至 200ml,分 2 ~ 4 次服,每日 1 剂或 2剂。如有昏迷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46 例,其中痊愈者 44 例,死亡 2 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服药天数为 3.5 天;神经反射转阴性者为 5.4 天;脊髓液正常平均为 6.3 天。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3】 生石膏(先煎)、鲜芦根、蒲公英、金银花各 25g,大青叶、板蓝根各 15g,川黄柏、知母、龙胆草、黄芩、栀子各 10g,连翘 6g,薄荷 3g。
加减 若表未解者。加防风、荆芥各 8g;若昏迷者,加水牛角,磨汁服;若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蜈蚣各 6 ~ 10g;若舌赤绛干者,加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各 10g;若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服。婴儿用量酌减。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25 例,均获治愈。随访未见后遗症。治愈期最短者 3.5 天,最长者 9 天,平均5.2 天。
4.流行性乙型脑炎
【处方 1】 大青叶 500g。
制用法   将 上 药 加 水 3 000ml,文 火 煎 至1 600ml(即 每100ml含生药 30g)。用时,5 岁以下者 50ml,每 6 小时服 1 次;6 ~ 10 岁者 100ml,每 6 小时服 1 次;11 岁以上者 100ml,每 4 小时服 1 次。待体温降至正常后 3 天停药。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3 例,均获治愈,无一例死亡。服药量最少者 480ml,最多者 600ml。体温降至正常天数平均为 1.9 天,住院天数平均为 5.9 天。服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
【处方 2】 大青叶、板蓝根各 30g,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地龙各 15g,生石膏 60g,知母 9g,甘草 3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昏迷者用鼻饲。成人每日 1 剂,小儿每日 1/2 ~ 1/3 剂,必要时加倍。一般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单独采用本方或酌用退热剂。重型、极重型病例除用本方外,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615 例,其中治愈591 例,治愈率为 96.1% ,病死率为 3.9% 。
【处方 3】 鲜溪黄草(为唇型科植物)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凉开水捣烂榨汁,加蜜糖口服。25% 九里香 5ml肌注,每日 3 次。内服中药(基本处方:生石膏、板蓝根各 30g,知母、淡竹叶、七叶一枝花、玄明粉各 6g,金银花、连翘各12g,辨证加减)。并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14 例,其中重型 9例,中型 3 例,轻型 2 例。结果治愈 13 例,死亡(重型)1 例。治愈病例,抽搐多在 1 ~ 3 天内停止,高热可在 2 ~ 3 天内下降。
【处方 4】 生大黄 20 ~ 30g(后下),玄明粉 15 ~ 25g(冲服),生石膏 60 ~ 120g(先煎),知母 20g,蝉蜕、钩藤各 15g,生地黄、板蓝根、金银花、太子参各 25g,甘草 10g。加减 若高热者,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若昏迷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若抽搐者,加广地龙、僵蚕;若痰鸣者,加鲜竹沥、天竹黄、陈胆南星。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4 次服,每日 2 剂。每次大约煎成200 ~ 250ml,经鼻饲管缓慢注入。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98 例,其中痊愈者89 例,死亡者 5 例,留有后遗症者 4 例。部分患者亦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
【处方 5】 生石膏 120g,知母、赤芍、丹皮、菖蒲、生大黄各10g,生地、僵蚕各 15g,双钩 12g,全蝎 3g。
制用法 将上药浓煎成 500ml,装入灭菌空瓶内,并加入10ml混合防腐剂,置于冰箱或冷库内备用。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将针头换成导尿管即可。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剂(3 岁以下酌减),均分 2 次直肠点滴(重型者每日 2 剂,分 3 ~ 4 次滴入)。患者取左侧卧位,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插入肛门 15 ~20cm,调节滴速在 30 ~ 50 滴 /分钟。点滴完毕适当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吸收。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48 例,其中痊愈者42 例,未愈者 4 例,死亡者 2 例。
5.流行性腮腺炎
【处方 1】 连翘 12g,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花粉、桔梗、羌活、独活、苏木、归尾、白芷、漏芦各 9g,升麻、甘草、红花各3g,川芎 6g。加减 若局部肿胀坚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 9g;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疗效 笔者 40 多年来,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000余例,一般轻者 2 剂,重者 3 ~ 4 剂即可获痊愈。
【处方 2】 石蒜、蒲公英等量。
制用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加入好醋调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 2 次。
疗效 用上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7 例,其中敷 1 日肿痛消退者 14 例,2 日肿痛消退者 9 例,3 日肿痛消退者 4 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处方 3】 白背叶 30g,防风草 12g(以上为 8 ~ 12 岁的儿童用药量,余按年龄增减)。
加减 若合并睾丸炎者,加大青叶或板蓝根 1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500例(属于单侧624 例,双侧 876 例,合并睾丸炎 42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2 ~3 天内即可痊愈,合并睾丸炎者,在 3 ~ 5 天内均可治愈。
【处方 4】 车前草 30 ~ 60g(干品 1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第 1 次加水 300ml,煎至 150ml;第 2 次加水 200ml,煎至 100ml。两次药液合并,分 2 次服,每次加白酒 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4 例,一般在 2 ~ 4天治愈,最长不超过 5 天。
【处方 5】 白古月(即白胡椒)30g,血竭、明雄黄、蟾酥各6g,冰片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粉少许,均匀地撒在膏剂上(可用药店出售的黑膏药,其膏药的面积,视患处大小而定)。贴敷患处,每两天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各种疖肿(或脓肿)200余例,效果颇为满意。轻者治疗 2 次,重者治疗 3 ~ 6 次获得痊愈。
【处方 6】 银朱 6g,全蜈蚣 2 条。
加减 若局部发热者,加黄连、黄柏、栀子各 3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0 例,一般轻者1 次,重者 2 次即可治愈。
【处方 7】 马兰(全草)、山苦瓜根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配制成 30% ~ 50%软膏。用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腮腺炎患儿 116 例,全部有效,平均2 ~ 3 天治愈。
【处方 8】 三黄黑白散(含大黄、黄连、黄柏各 50g,青黛、芒硝各 100g,冰片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加醋(或香油)调糊,摊敷料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夏季可用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高热、颌下腺肿、咳嗽者,并用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疗效 应用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3 例,全部治愈。
6.流行性出血热
【处方 1】 白茅根 30 ~ 100g,生地 30 ~ 60g,牡丹皮、赤芍各 12g,大黄(后下)10 ~ 15g,丹参、茯苓、板蓝根各 30g。
加减 若热盛者,加连翘、黄柏各 15g,石膏 30g,知母 10g,或加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注,每日 2 次;若小便短少者,加猪苓、车前子各 20g,滑石 30g;若出血点多者,加水牛角(磨粉)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者17 例,死亡者 2 例(属危重型经抢救无效)。
【处方 2】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丹参、败酱草各 30g;玄参 20g,白茅根、生石膏各 60g,知母 15g,生大黄、生甘草各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10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5 例,其中治愈者93 例,病死者 2 例。
【处方 3】 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 40g,丹参、生石膏各30g,川黄柏、知母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47 例,经用药 2 ~ 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46 例,无效 1 例。
【处方 4】 大青叶、金银花各 50g,板蓝根、杜仲各 30g,连翘、龙胆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 20g,黄芩、薄荷各 15g。
加减 气营两燔者,加石膏、知母、柴胡;热入营血者,加犀角(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热入脏腑者,加黄连、栀子及凉血药。恢复期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子各 15g,知母、黄芪、首乌各 20g,桑寄生 25g。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43 例,其中基本治愈 42例,未愈 1 例,治愈率为 97.67% 。
7.麻   疹
【处方 1】 肉桂、附子各 3g,天麻、薄荷、钩藤、僵蚕各 6g,雄黄 1.5g,蟾蜍 1 个。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2 周岁幼儿每次服 1.5 ~ 2g,每日 3 次,白开水送服,连服 2 ~ 3 日。其他年龄用量酌定。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疗效极佳。麻疹初透,服之可使皮疹顺利出齐。凡是早期或疹出不透者服此药后,几乎无并发症出现。
【处方 2】 紫草 15g,葛根、桑叶各 10g,甘草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连用 1周。
疗效 本方用于预防麻疹,效果显著。某地流行麻疹时,经服用上药者,无一例发病。
【处方 3】 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 2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者 136 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 100% 。住院时间最短者 2 天,最长者 14 天,一般 4 ~ 6天。治愈者经胸透肺部阴影消失,追踪 1 ~ 2 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 4】 桑叶、菊花各 12g、金银花、紫草、牛蒡子各 9g,连翘、甘草、葛根、升麻各 6g,蝉蜕 3g。
制用 法   每 日 1 剂,水 煎 服。并 用 鲜 芫 荽 100 ~ 150g,100 ~ 250g,均水煎,分别代茶饮、每日 2 次泡洗手足。
疗效 运用清解透表汤合芫荽内服外用治疗麻疹 27 例,用药 2 ~ 7 日后,其中痊愈 25 例,好转 2 例,总有效率为 100% 。
8.病毒性肝炎
【处方 1】 龙胆草 6g,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 10g,田基黄 30g,甘草 3g。
加减 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若湿重于热者,加蔻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证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个疗程,也可连续服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 32 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平均服药 62 剂。31 例有效患者经3 ~ 6 个月的随访,27 例已正常工作,有 4 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
【处方 2】 黄栌适量。
制用法 成人每日用上药 30g,小儿减半,水煎 2 次,合并一起,早、晚各口服 1 次。小儿服药困难,可浓缩制成黄栌糖浆、水丸或片剂。成人每次 3g,小儿减半,每日 3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服药时不忌任何食物。
疗效 2 年多来,用上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200 多例,随访观察 60 例,其中痊愈者 40 例,好转者 15 例,有效率为91.7% 。服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比较快,麝浊也随之下降,黄疸在 15 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注:此药无毒,服药时只有麻涩感。经过 2 年的治疗观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处方 3】 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 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栀子、贯众各 12g,生大黄 9g。
加减 若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加藿香、竹茹;若腹胀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64 例,其中临床治愈57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治愈时间最短 20 天,最长 35 天,平均治愈时间 22.5 天。黄疸消退者最快 9 天,最慢 20 天,平均 14天。
【处方 4】 青蒿、茵陈、神曲、泽泻各 15g,青黛、龙胆草、五味子、生栀子、连翘各 10g。
加减 若黄疸指数偏高者,重用茵陈、青蒿、生栀仁、连翘;若谷丙转氨酶偏高者,重用青黛、五味子、龙胆草;若肝气横逆而呕吐者,加代赭石 40g;若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者,加藿香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 15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25 例,1 个疗程治愈 19 例;2 个疗程治愈 4 例;3 个疗程治愈 2 例。
【处方 5】 黄芪、丹参、虎杖、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各 25g,露蜂房、甘草各 9g,菌灵芝(研末冲服)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 个疗程,总疗程为 3 ~ 4 个月。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25 例,临床近期痊愈 15例,好转 10 例。
【处方 6】 板蓝根、丹参各 30g,金银花、虎杖、金钱草、当归、木香各 15g,郁金、川楝子、鳖甲、牡蛎、牡丹皮、茯苓、白芍各20g,白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 10g,党参 15g,甘草 3g。
加减 若 HBsAg滴度升高者,重用板蓝根、金银花;若麝浊升高者,重用鳖甲、牡蛎;若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佩兰、瓜蒌;若黄疸指数增高者,重用茵陈;若头晕腰酸者,加熟地黄,枸杞子;若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青蒿;若肝区痛甚者,重用鳖甲、牡蛎、郁金;若出血者,加白茅根、生地黄;若出现腹水者,加泽泻,牵牛子。
制用法 将上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后煎 2 遍,混合后,分 2次早、晚温服,每日 1 剂。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将上方制成蜜丸,每次服 10g,日服 3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52 例,其中治愈 31 例,基本治愈者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HBsAg转阴 33 例。疗程最短 45 天,最长 160 天,平均 110 天。
【处方 7】 寄生、桑葚子、韭菜子各 20g,生地、熟地、鹿轱菜子、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 15g,北五味子、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 10g,枸杞子 30g。
制用法 上药亦可随证加减。水煎 (或制成蜜丸,每丸9g),每日 2 ~ 3 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疗效 有人采用补肾益肝汤治疗乙型肝炎 106 例,用 3 ~ 5个月,其 中 治 愈 64 例,好 转 36 例,无 效 6 例,总 有 效 率 为94.34% 。
【处方 8】 柴胡、白扁豆、甘草各 10g,丹参、五味子、山药各 15g,白芍、制首乌各 12g,枳壳、木香各 9g,白花蛇舌草 30g,虎杖 20g。
加减 肝胆湿热型,加茵陈 40g,板蓝根 15g,车前草 20g;脾虚肝郁型,加茯苓 15g,白术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 156 例,用 2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79 例,好转 66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为 92.95% 。
【处方 9】 丹参、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败酱草各 30g,炙鳖甲 10g,穿山甲、茯苓各 15g,制大黄 18g,生甘草 6g。
加减 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桃仁、生牡蛎;血脂高者,加金钱草、山楂、决明子;脾虚泄泻者,加党参、炒白术、扁豆;齿、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丙型肝炎 60 例,用 2 ~3 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 11 例,显效 28 例,有效 13 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6.67% 。肝功能 4 项(谷丙、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及血清白、球蛋白治疗后明显改善(P <0.01 或 0.05)。
【处方 10】 赤芍、丹参、苦参、生山楂各 20g,栀子 12g,制白术 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 30g,大黄 15 ~ 30g,甘草 6g。加减 脘腹胀者,加柴胡、郁金、枳壳;胁下痛者,加元胡、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制半夏、陈皮;齿、鼻衄者,赤芍、丹参减半量,加仙鹤草、三七;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 1 个疗程。
疗效 用清肝凉血解毒法治疗丙型肝炎 25 例,用 2 个疗程,痊愈 4 例,显效 6 例,有效 10 例,无效 5 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19 例。
【处方 11】 黄芪、炒白术、半枝莲各 20g,郁金 12g,当归、苦参、甘草各 10g,金银花、丹参各 30g,茯苓 40g,地鳖虫 15g,黄芩、大黄各 6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后,改为隔日 1 剂,再用半年。并用干扰素200万U,静滴,每日1次,每周用3日。
疗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 100 例,用半年,随访1.5 年,其中近期治愈 59 例,有效 34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97% 。
【处方 12】 茵陈、焦三仙、金钱草各 30g,栀子、泽泻、陈皮、黄连各 10g,茯苓 15g,赤芍 20g,大黄(后下)、甘草各 6g。
加减 纳差者,加白术、砂仁;腹胀者,加厚朴、木香;黄疸者,加防己、秦艽。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 C等口服;不能进食者予以支持疗法。病情危重者用肝细胞生长素、小牛胸腺肽、白蛋白等对症治疗,2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治疗戊型肝炎34例,显效(症状及体征<1个月消失,肝功能复常或接近正常)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 。
【处方 13】 绵茵陈、郁金、栀子、木通、厚朴各15g,丹参、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各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28 例,均用肝泰乐0.4g,维生素 C2 ~ 3g,维生素 K110 ~ 20mg;甘草酸二胺(甘利欣)100 ~ 150mg;分别加入 10% 葡萄糖液 300ml,静滴,每日 1次。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22、13例;好转8、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93.75%、78.57%。
9.细菌性痢疾
【处方 1】 生白芍15g,当归、生地榆各12g,黄芩9g,槟榔、黄连各6g,广木香 4.5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0ml,煎至300ml,过滤;再加水1000ml于残渣内,煎至300ml,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用时,每次口服200ml,1日3次。7~12岁小儿服1/3;4~7岁小儿服1/5。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203例,其中治愈197例,无效6例。治疗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平均6.8天。
【处方 2】 石榴果皮100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清水洗净,加水 5 000ml,放水缸中弱火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然后另加温水照上法重煎1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2000ml,相当于50% 石榴果皮煎剂。每6小时服药1次,每次20ml。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50例,其中治愈49例,好转1例。
【处方 3】 刘寄奴适量。
制用法 将刘寄奴水煎2次,继将 2 次药液浓缩后,加水和淀粉压成片剂,每片含生药 1g。成人每次服 6 片,每日服4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34 例,均获治愈。
【处方 4】 白头翁、蒲公英、防风、白芍各9~18g,黄连3~6g,黄柏、陈皮、木香各6~9g,陈皮、白术各9~12g,鲜马齿苋25~50g(干品9~18g),六曲12~18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取汁,每日口服3次,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37例,均在3~9天内获治愈。
【处方 5】 黄连4g,黄柏、苦参、广木香、槟榔、山楂各10g。
加减 初起若夹有表证者,酌加荆芥、防风、葛根,以疏表化湿。若热重于湿,大便赤多白少者,酌加白头翁、秦皮。若湿重于热、大便白多赤少、舌苔白腻罩黄者,加苍术、厚朴、藿香。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重症者,每日2剂。儿童酌减剂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82 例,均在服药3~7天内获痊愈。
【处方 6】 苦参1200g,广木香600g,生甘草15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3次,每次6.5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 92 例,其中治愈85例,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主要症状消失。
【处方 7】 枳实 25g,厚朴、山楂、金银花、白头翁各20g,槟榔、大黄、甘草各 15g,滑石 10g。加减 若里急后重甚者,重用厚朴、槟榔、滑石、大黄、枳实;若发热重者,重用金银花、白头翁;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制用法 将上药第1煎加水1000ml,武火急煎,留取药汁200ml;第2煎加水500ml,留取药汁量同 1 煎。两次煎药汁混合后频服,于24小时内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98 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2剂治愈者78例,3 ~ 4 剂治愈者 20 例。
【处方 8】 乌梅20g,白芍、沙参、生地、石斛各15g,黄芩12g,木瓜、太子参各10g,黄连、阿胶(烊化)各9g。
加减 腹胀厌食者,加枳壳、木香。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停用其他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疗效 应用自拟加味乌梅汤治疗急性菌痢 122 例,其中治愈 105 例,好转 17 例,总有效率 100% 。
【处方 9】 黄连、肉桂、干姜、胡黄连各10g,炒乌梅15g,炒山楂30g,炙甘草6g。
加减 急性赤痢甚者,加白头翁、黄柏、木香,白痢(或腹痛)甚者,加白芍、白头翁;慢性因饮食不慎(或情志刺激)加重者,加台参、白芍、罂粟壳、白头翁、木香、白术;慢性结肠炎便溏、肛门失禁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白术、煨肉蔻、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高热首日2剂,分4~6次口服。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疗效 运用黄连肉桂干姜汤治疗急慢性菌痢患者60例,全部治愈。
10.阿米巴痢疾
【处方 1】 干石榴皮6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200ml,煎至100ml,每日口服3次,饭后服20ml,6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40例,治愈39例。
【处方 2】 鸦胆子30g,赤石脂、乌梅各60g,食盐10g,陈米饭适量。
制用法 将鸦胆子去油(打碎去壳),再用吸水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涨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将上药共搅拌均匀,加入陈米饭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2 20:20 , Processed in 0.069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