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5|回复: 0

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 [图片]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886
发表于 2011-8-3 1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 [图片]

165629348 2010年06月08日 15:44 阅读(1) 评论(0) 分类:最常用的50个

【方剂组成】黄连6克,半夏15克,瓜萎30~6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瓜萎、半夏开胸逐水。黄连除热解烦,故此治饮与热结、胸胁胀满、心下按之痛或痰咳烦热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注解:小结胸证,虽亦为水与热结所致,但为证不剧,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较大陷胸汤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不可近者,大相悬殊,由于结实的程度亦较浅,故脉亦不沉而浮滑,此宜小陷胸汤主之。
按: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小结胸证,凡胸隔满闷、痰嗽烦热、按之心下有结痛感者,即可用之。
【辨证要点】胸膈满闷、心烦、按之心下痛者。
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方剂组成】吴茱萸15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吴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注解:属阳明,这里是指胃,不是指阳明病。胃中有寒饮,故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吴茱萸汤而呕反增剧者,是误犯上焦有热的呕,不当用本方治之。
按:属上焦是暗示小柴胡汤证,由于欲呕为二方的共有证,故特提出教人临证时要细心辨别,读者宜与小柴胡汤方证条互参。
《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少阴病转属太阴病而吐利,若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为寒饮暴迫所致,故宜吴茱萸汤主之。
按:文中虽谓吐利,应以吐为主,即是说吐而不利,即利亦微不足道。手足厥冷、烦躁欲死,才可能说是寒饮逆迫的急剧情况,否则与另条“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证无所别,又何以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干呕或吐涎沫而头痛者,为寒饮冲逆的征候,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8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寒饮自里以上迫,故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主之。
按:本方主治寒饮冲逆,若上之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而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的要点。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症,均有惊人的疗效,今略举数端以供参考。
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除外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症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验案】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二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汤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 1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9克
结果:上方服三剂,诸证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二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方剂组成】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
【用法】以水三杯,煮取三杯,顿服之。
【方解】大黄伍以除热解烦的黄连、黄芩,功能泻火。古人以心主火,故名以泻心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注解:心气不足,《千金方》作“心气不定”,可信。吐血衄血,其人心悸烦不安者,为有热,宜泻心汤主之。
按: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心气不定即心悸烦、精神不安之谓,以是则失眠惊狂、癫痛、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症等,亦有用本方的机会。高血压现本方证明显者,亦多有之,须注意。
【辨证要点】心烦吐衄、大便干者。
【验案】赵某,男性,53岁,病历号154112,1965年4月2日初诊。发现高血压20多年,常头疼失眠,近一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毫米汞柱,苔黄,舌红脉弦数。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生地炭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眠好转。因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青,服一月,鼻衄未作,血压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动。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 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
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
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
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 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甘草)
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 代赭石)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 败酱草+附子)
栀子豉汤(栀子+香豉)白虎汤/石膏(石膏 知母+甘草粳米)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 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
竹皮大丸(竹茹白薇 石膏+桂甘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酸枣仁汤(川芎 甘草+酸枣仁 知母 茯苓)
猪苓汤(滑石+猪苓 茯苓 泽泻+阿胶)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小半夏汤(夏姜)
泽泻汤(泽泻 白术)
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 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 杏仁+甘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9-17 04:34 , Processed in 0.0592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