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5|回复: 0

董廷瑶儿科望诊经验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886
发表于 2011-3-15 08: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廷瑶儿科望诊经验

董氏曰:儿为哑科,望诊为要。一望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而于分部面诊尤有精邃造诣。秉承经旨,面部以五藏分部,常以额配心,鼻配脾,颐配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灵枢·五色篇》:“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此皆五藏所主之常色,太过即是邪色,故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在精研自钱氏创建小儿面诊五藏分证,涉猎历代儿科医家之论说,经60余年临床大量实践识辨,更有进一步发挥

概括为山根为脾肺,印堂属心,太阳属肝胆,上下睑及唇四白皆隶属于脾胃,下颏属肾。又以五色配五藏,若面部淡黄或萎黄,乃脾虚之候;鼻准色黄显则从湿痰滞脾认症。印堂面颊红赤,心肺病热为多,颧红常见于痰热阻肺之咳喘、发热,治拟清解泻肺。颧赤甚或紫黯则常现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灵枢》:“心病者……颧赤”辨证为心血瘀滞,投血府逐瘀汤合清养之剂,每能缓解。而麻疹逆症常现两颧青白,内合脏腑为左肝右肺,肝主血,肺主气,今两颧青白,即是气血郁滞,疹透不畅,邪毒不解,迅即转发肺炎、脑炎危症,急用解毒活血汤抢救获效,此为董氏一大创见。

婴幼儿山根色诊,更有特征:平时山根青筋隐隐或连及鼻梁、眉心者,都为禀赋薄弱,肺虚脾弱,易罹患疾病,常谓:“山根青黑,体弱多病。”当患病时,青筋显露于山根,色深青蓝或竖或斜,亦有横截成团者。其他如外眉梢、太阳穴、上眼睑等,亦常显布,此又为小儿分部面诊重要内容之一。山根青筋从部位辨证当为脾胃受邪或不足为主,如中焦积滞或脾胃虚寒;有青为肝色,脾虚木乘侮土,多因乳食过度或胃气抑郁,邪客中焦,常见于厌食、疳积、腹痛、泄泻等病症,正如《幼幼集成》“山根,足阳明胃脉所起……倘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之位”之谓,常采用保和丸、胃苓汤以及董氏消疳类方药主治,消积化滞、抑木扶土;属脾胃虚寒患儿,治用理中汤、益黄散之类温运中阳,辄获良效。小儿肠套叠复发时,山根青筋深蓝,辨为肠道瘀阻,肝气郁滞,选用少腹逐瘀汤化裁,活血利气而复肠套。以上均是望色生克而知遂顺,辨证施治,药中契机,症情向愈,异色自隐,临诊屡试屡验,董氏诊视儿疾,自有“望而知之”之神。

董氏每每询问患儿睡中是否露睛,认为素体脾虚之小儿,必有此症。昔夏禹铸辨小儿惊风之虚实,曰:“上胞属脾,肿则脾伤也;下胞属胃,青色胃有寒也;肿而露睛者,脾胃虚极也。”指出眼皮属脾,脾虚故眼不能合。董氏承用古训,认为睡时露睛乃脾胃虚弱之指征,于儿科临床极有诊断参考价值。禀薄脾虚之儿,病中倘见此症,其脾胃中气暗伤,是为信号,辄以益气健脾之剂取效;有常兼见自汗盗汗,面白光脉弱等症,乃脾胃先虚,营卫失和,选用桂枝汤加防风、黄芪、谷芽而能健脾醒胃,益气敛汗,是为调整脾胃虚弱患儿之良方。

辨舌苔又为望诊中重要内容之一。章虚谷曰:“观舌质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舌苔即知邪之寒热深浅。”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小儿三岁以内脉气未充,不足为凭,故望舌更显重要。董氏谓病之本元虚实,须视舌质,邪之重轻,当辨舌苔,其病浅深,又须按胸腹,问饮食二便,综合分析。

白苔,苔白为寒,白浮润薄,寒邪在表,拟辛温散寒。全舌白苔浮腻微厚,刮而不脱者,此寒邪欲化热也;苔白薄呈燥刺者,或舌质红,此温病伏邪感寒而发,肺津已伤,初起卫闭则营气被遏,是为寒闭热郁,仍须辛温疏解,散发阳气,卫气开则营气通,白苔退而舌红亦减,所谓“火郁发之”是也。苔白粘腻,兼有伤食积滞,白滑而厚,又为痰湿阻遏,须于解表中佐入消导化滞或升降痰浊之品。满口生白花见于新生儿则为鹅口疮,近有因过用抗生素而滋生霉苔,湿热可用导赤泻心利湿为治。有曰卫分之病,现于舌苔,营分之病现于舌质。

黄苔,苔黄为热,黄深热亦甚。黄而滑者,湿热熏蒸也;黄而干燥,邪热伤津也。浮薄色浅者其热在肺;苔厚黄深则邪热入胃;苔薄黄舌色赤者邪热渐入营分也;苔黄白相兼而舌绛红,此气分遏郁之热灼津液,非血分病也,仍宜辛润达邪、轻清泄热之法,最忌苦寒阴柔之剂。邪热内陷,舌质纯绛鲜泽,神昏者乃邪传包络,宜清营解热,通窍开闭。又苔黄垢腻,口气臭秽,常因伤食积滞,湿郁化热,阻于肠胃,于清降里热中合化浊导滞兼泻腑热。

黑苔,有寒热虚实之异。黑而滑者,内有寒痰,身无大热大渴者,须用辛温通阳化浊;黑苔薄润或灰色,舌质淡白,此为阳虚寒凝,亟须姜附温阳,桂苓化饮为法。苔黑而燥,或起芒刺,舌质红赤,乃邪实热甚,若腹满痛而拒按,为府实热结,急需三承气攻泻实热;若苔黑干燥腹不胀满,里无实结,是津液耗竭,有宜大剂凉润滋阴。寒热虚实当须明辨,毋犯虚虚实实之弊。又有食酸而色黑,称“染苔”,与病无关,不可混淆。

小儿舌质淡白者,为心脾虚寒,气血不足,正虚为本,至其变化,必当参合脉证。舌质淡白,脉神尚可,虽有邪热病证,宜轻清邪热,忌用苦寒削伐,以伤气血耳。幼儿体弱,每见热盛伤阴,或阴损及阳,常见舌红倏忽转淡,此时亟须扶阳,几微之间,辨之须清。而吐泻烦渴,舌淡白者,非用温补不可也。

上述仅举董氏望舌经验之大纲,临床变化虽多,若能明理,撮其大纲而随证应变,自可类推隅反也董廷瑶,字德斌,号幼幼庐主,(1903~2000)。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中华全国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历上海市届中医研究班主任,以及静安区第三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等职。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农工民主党市委顾问委员。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1990年被聘为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之一。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表彰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市卫生局拍摄录像片《儿科泰斗》,以志业绩。著有《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专著两本,前者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后者获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发表论文近百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9-20 00:57 , Processed in 0.0724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