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2|回复: 0

内关穴应用概述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3-15 0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关穴应用概述


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
    1.治疗机理
    《甲乙经 》“内关”、“手心主络、在掌后去腕二寸,别走少阳,刺入二分,灸五壮。”《铜人》“针五分,灸三壮。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玉龙歌》“腹中气块痛难当,穴位宜向内关疗。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阴维为病苦心痛。”《标幽赋》“胸腹痛刺内关。”《八脉交会八穴主治歌》“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撑;妇女胁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2.临床应用举例
    2.1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2.2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 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2.3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2.4高血压病: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2.5胃痉挛: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 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2.6 呃逆、呕吐(胃寒型):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
    2.7梅核气:与合谷、少商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梅核气。
    2.8 癔病: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2.9 阴虚火热: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
    2.10胸胁痛: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2.11 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2.12 胃脘痛(寒邪犯胃):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2.13 咽喉痛: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2.14 胸胁痛: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2.15 落枕:以内关透外关,两穴相透,交通气血,调补阴阳,故病可愈。
    2.16 痛经(气虚血亏型):取 双侧内关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素髎均用平补平泻法.三 穴共用可理气养血,活血止痛,升阳固脱。
    2.17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2.18 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可缓解症状。
    3. 体会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临床中用之得当,取穴准确,确有奇效;甚至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亦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3 09:01 , Processed in 0.0697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