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4|回复: 0

治小儿夏季热(暑热证)秘方

[复制链接]

5513

主题

171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3906
发表于 2011-7-12 06: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小儿夏季热(暑热证)秘方
16.1 薷膏汤
【来源】陈光祖,《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香薷、石膏(一般用量之比为1∶10)。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祛邪透表、泄热除烦。
【方解】夏季暑热内盛,复感外邪之表闭里热证,治宜祛邪透表、泄热除烦。故方用香薷祛邪解表;以生石膏泄热除烦,且有透表之效。
【主治】小儿夏季热。症见高热无汗、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加减】若表证较重,可重用香薷;里热偏盛,则重用石膏;如邪闭重,加豆豉、藿梗;里热盛,加藿香叶、金银花、竹叶;渴甚,加芦根、天花粉。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一般用1~2剂即愈。
【附记】验之临床,奏效颇捷,效著。

16.2 滋阴八味汤
【来源】罗明察,《广西中医药》(3)1985年
【组成】沙参15克,麦冬、山药各12克,茯苓、乌梅各6克,丹皮5克,玄参、覆盆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用】养阴清热、健脾益肾。
【方解】多因脾肾素亏、阳气本虚、复感暑热之邪,而致气阴两虚,暑邪亦盛之候。方用沙参、麦冬、玄参养阴生津清热;丹皮清热凉血,配玄参善清阴分之热,乌梅、覆盆子敛肺生津、固涩小便;茯苓、山药健脾益肾、以助生化之源。诸药配伍,药力专宏,恰中病机,故用之多效。
【主治】小儿夏季热。
【加减】高热,加生石膏30克,青蒿10克;口渴甚者,加蚕茧10克或参须3~5克;尿频无度者,加益智仁10克或桑螵蛸5克;腹泻者,去玄参,加扁豆10克,麦芽7克,白术5克;有皮肤疮疡者,加苦参、金银花、蒲公英各7克;心烦者,加莲芯3克或栀子5克;惊厥者,加钩藤10克。
【疗效】治疗130例,结果痊愈70例,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3.1%。有效病例中,服药最少3剂,最多30剂,平均为15剂。

16.3 桑菊清暑汤
【来源】唐冬秀,《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羊耳菊10~30克,桑椹子10~15克,麦冬、黄芪、葛根各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解】方用羊耳菊散寒解表、祛风,对夏季热的长期发热、无汗有明显解除作用;桑椹子、麦冬、葛根滋阴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全方滋阴而不妨碍脾胃,兼补气有气阴相生之妙,药精味简,力量专一效宏。若合并腹泻,乃脾不化湿所致,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柴胡行气,气化湿亦化也;升麻升中阳;诃子固涩;麦芽和胃助消化,如此配伍,腹泻可止。
【主治】小儿夏季热。
【加减】若合并腹泻、解水样大便,加柴胡、升麻各3克,苍术5克,白术6克,诃子、炒麦芽各3克。
【疗效】治疗112例,治愈(体温正常,尿多、口渴症状消失,精神、食欲转佳)101例、治愈率为90.18%。无效11例。
【附记】方中羊耳菊,别名白面风、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叶下白、山白芷等。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全草入药,根效为佳,性味辛温微苦。

16.4 夏热汤
【来源】林瑞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连翘、白薇、西洋参(另炖、兑服)、淡竹叶各9克,糯稻根30克,蝉蜕3克,象牙丝12克(先煎)、甘草3克(此为学龄儿童量,2岁以下酌减1/3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用】辛凉清透、益气养阴、退热除烦。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清透;白薇清热解毒,同为主药;辅以西洋参益气降火、甘凉生津;淡竹叶清热除烦;糯稻根养阴退虚热;蝉蜕疏散风热,平肝定惊;象牙丝化痰清热镇惊;甘草调和诸药,白薇配西洋参善清气虚之发热,解表热得西洋参则扶正以驱邪。诸药相伍,共奏辛凉清透、益气养阴、退热除烦之功。
【主治】小儿夏季热。
【加减】兼外感风热者,去西洋参,加沙参9克,薄荷4.5克;咳者,加杏仁9克;感寒邪而恶寒者,去白薇,加香薷6克;素体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脾虚湿困者,选加莲子、芡实、藿香、法半夏、鸡内金等。
【疗效】治疗53例,痊愈47例,平均治愈天数为9天,治愈率为88.68%。

16.5 清暑导滞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香薷、淡豆豉、苏叶、建曲、枳壳、谷麦芽、青蒿、连翘、陈皮各10克,厚朴、胡黄连各6克,焦山楂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3岁以下小儿,2日1剂;3岁以上小儿,3日服2剂;7岁以上小儿,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解暑邪、消磨积滞。
【方解】经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多挟湿。今暑缚于外,食滞于中,治宜清暑消食并施。方用香薷辛温发散兼能利湿;厚朴、枳壳、陈皮宽中除满,理气消滞;加苏叶、淡豆豉既可加强香薷解表作用,又可以配伍厚朴等味行气调中,再用清芬之青蒿宣透暑热;胡黄连、连翘苦寒泻火解毒清解内闭暑热以疗久热不退;渴饮舌红诸症加山楂、神曲、谷麦芽消食磨积,调理中州。综观全方,能发表解暑、调和营卫,故得汗而热退、积滞消、腐秽随之而去、诸证自除。
【主治】小儿夏季热(暑邪挟积滞)。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16.6 清暑生津汤
【来源】孟仲法,《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竹叶、甘草各4.5克,西洋参3克,鲜石斛6克(干品减半)、鲜芦根20克,鲜生地12克(干品减半),黄芩3克,粳米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热重时一日可服2剂,可连续服用数周。
【功用】益气清热、养阴生津。
【方解】夏季热是婴幼儿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疾病渐起发热,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体温常在38℃~4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关系密切,天气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较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二三个月,甚则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口渴不甚明显,病延日久,体温虽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4~5升,甚则更多。小便一昼夜可达数十次,饮水愈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长,体温愈高,但大都不见汗出,甚则毫无汗泄。疾病初起,多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多饮等症状。本方从白虎加入参汤化裁而来。在原方清热、益气生津的基础上,以西洋参替代人参、使其在益气的同时加强清热养阴之功;石膏、知母、竹叶、黄芩清肺胃之热;生地、石斛、芦根可凉血滋阴,在清热之中更增生津益液之功;粳米、甘草和胃以保护胃气。本方正适宜于此病的初中期,因此本方对暑伤肺胃的患者最为有效。
【主治】小儿暑热证,又名夏季热,与中医学中的“疰夏”、“消渴”,“暑温”等证类似。其病机由于暑气蕴遏肺胃、熏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而致,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上以夏季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主要症状。似与某些小儿对高热气候适应不良有关,尤以出生后过第一个夏季的婴儿最为多见,一次发生后,常可连续发生数年。
【加减】若热重不退者,可加金银花9克,连翘6克;口渴多饮,多尿者,可加蚕茧3枚,天花粉4.5克;舌红口干、烦躁不安者,可加西瓜翠衣、莲肉各6克,玄参4.5克;纳呆、大便不实者,可加生山楂9克,白术6克,白扁豆9克,而去知母、石斛及生地;高热已退而有低热缠绵者,可加银柴胡6克,地骨皮9克,去石膏、知母;乏力倦怠、精神不振者,可加孩儿参、黄芪各10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10~15剂可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中药交流网 51LA统计

GMT+8, 2024-12-23 03:30 , Processed in 0.0348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